如何提出一個洞察本質的好問題?

2020-12-15 劉潤

曾經請中國私董會第一人,張偉俊老師到我的私董會小組1622組,做有關領導力的分享。

一整個下午,偉俊老師沒有表達任何觀點。

通過3個小時的提問,只有提問,讓組員企業家們後背出汗,醍醐灌頂。

我做諮詢,非常習慣和擅長快速抓住問題的本質,並且給出一針見血的分析,甚至答案。

但是,這次我深深感受到,提出問題,有時比給出答案更有威力。

為什麼?

因為,答案從他自己嘴裡說出來時,才能打破防禦壁壘,被真正接受。

怎樣能提出一個好問題?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探討此事,今天再次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首發於2019年。

—1—

提出問題,尤其是提出一個好問題,是很稀缺的能力。

比如:為什麼蘋果會砸在頭上?在光速前進的火車裡奔跑,會不會超過光速?

這你已經知道。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因為提出好問題的能力實在是太稀缺,

到處都是偏離靶心的問題,所以回答問題的能力,就更稀缺。

提問若無法直擊靶心,回答就必須一針見血。

而一針見血的核心,就是聽見「問題前面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

有一次,一位同學問我:潤總,我如何才能像華為一樣成功?

我說,我對華為的了解很淺薄。但據我所知,華為的成功,是和以下幾點分不開的:

1)只佔公司1%股份的任正非,用夢想和利益團結了一大批員工;

2)然後共同選擇了一條長長的、厚厚的、溼溼的雪道;

3)開始艱難地推動雪球,並堅持把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發,滾大雪球;

4)他們就這樣艱苦地推動了32年,以奮鬥者為本,以用戶為中心;

5)然後上天決定,在上百個關鍵時刻,都撒上了一些運氣;

6)最終,這個團隊走到了今天。

這位同學一聽,皺起眉頭。

非要推動32年嗎?這個時代,有更有效的辦法吧?小米不是創業9年,就成為了世界500強嗎?

我說,我對小米也了解一點。據我所知,小米的創業,其實不止9年。

1)1992到2007年,雷軍做金山軟體,積累了16年的軟體經驗;

2)2007到2010年,雷軍做天使投資,積累了3年的資本經驗;

3)2010到2019年,雷軍做小米科技。雖然只有9年,但他每天睡4-5小時,被稱為勞模;

4)小米的成功,你看上去是9年的薄發,但卻是即便勤奮如雷軍,也必須經歷的30多年的厚積。

他說:可是,那馬雲呢 …… 馬雲就說自己不勤奮,但是馬雲不是更成功嗎?勤奮,不如選擇重要吧……

聽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停下來,重新審視他最開始的問題。

他的問題真的是「潤總,我如何才能像華為一樣成功」嗎?

他這個「問題前面的問題」,是什麼?

華為成功的路徑他嫌長,小米成功的路徑他嫌累。

他想要的不是成功的「路徑」,而是成功的「結果」。

他這個「問題前面的問題」是:潤總,我如何不勞而獲?

找到了「問題前面的問題」,你可以如何一針見血地回答呢?

你可以說:我不知道。

—2—

我再舉個例子。

有個同學問我:潤總,我如何給高管降薪?

聽到這個提問,我大吃一驚。

對一個員工不滿,有很多表達方式。

有人會批評。有人會辭退。但是很少有人會降薪。

為什麼?

你想想,他降薪了,回家怎麼說?

老婆,我很努力,但是老闆給我降薪了。

他老婆會怎麼看?能怎麼看?

降薪,就是借家人的眼神,告訴這個員工你是一個「loser」,以此來「侮辱」員工。

他這個「問題前面的問題」是:我非常痛恨一個員工,怎麼辦?

找到了「問題前面的問題」,你可以如何一針見血地回答?

你可以說:滅火的方法,不是澆油。

人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是一個答案,一個回答那個真正問題的答案。

而你呢?

你要做的,不是往後半步,給出「答案後面的答案」,

而是往前一步,找到「問題前面的問題」。

然後解決真正的問題。

是的。很難。提問很難,回答更難。

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榮譽,最終都給了回答問題的人,而不是提出問題的人。

最後的話

在豐田公司的管理文化中,有一個著名的「五個為什麼」。

遇見問題,先問發生問題的第一個「為什麼」,獲得答案後,再問為何會發生,以此類推,問五次「為什麼」。

這種問「為什麼」的過程會層層向上溯源,直抵隱藏在問題源頭背後的真相。

發生故障和問題時,如果想找到根本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表面上的解決方法,就需要反覆追問「為什麼」。

解決問題的原則是找出引發問題的真因,然後將其解決。

如果不這樣做就容易陷入治標不治本的陷阱,使同樣的問題重複出現。

那麼,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1)充滿好奇心。好奇心會引導你獲得更多信息;

2)不要預設判斷。預設判斷,會遮蔽其他可能性,讓你的問題都是驗證自己的正確性;

3)不要問「你為什麼不?」,「如果你這麼做,你想會怎樣?」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把你的建議,藏在了問題當中;

4)提問後,讓他忍不住說「這是好問題」,「啊,我明白了」。這時,你問出了真正的好問題。

向自己不斷提問,是個體和企業開始成長的標誌。

相關焦點

  • 提問比回答更重要: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我們常說,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獲得一個好答案更重要。每一個事後被證明偉大的答案,最初都起源於一個極妙的問題。一個好問題,是具有建設性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它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讓人不斷思考、學到東西,甚至獲得洞見。一個好問題,甚至不需要回答,就能讓人醍醐灌頂。
  •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問》一書中,利用三幅坐標圖,總結歸納出一個好問題有三個特徵,詳見:好問題的第一個特徵是既具體又深入現象的本質。但是我們平常提出的問題,要麼過於抽象,要麼流於事物表面。如果我們每次在提問題之前,對問題本身有意識地看一看,想一想。根據四象限法則,這個問題位於哪個象限,屬於哪一類問題,要怎麼修改才能讓問題位於第一象限,屬於既具體又深入現象的本質的問題。
  • 讀書時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最近在讀書會社群,發現了一個問題,讀書的時候很少提問,不知道該怎麼問?
  • 善於隱忍,能洞察事物本質的星座
    善於隱忍,能洞察事物本質,對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兒更懂得看透,且不說透,對事業上更懂得看明白,去努力的道理,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獅子座看透本質且不說出來,懂得隱忍的人則是不多的, 獅子座在這一方面是越發的有水準
  • 擁有批判性思維才能提出好問題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或工作當中,都會遇到不會提問題的人,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令在交流的對方感覺到無比尷尬或是無從解答他們的問題,提出問題的人也因此感覺到冷場和無奈:「我明明只是提了一個我不明白的問題啊?」每天我們都會自主或者潛意識裡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千奇百怪,涉及到各個領域。但是如何在這一堆的問題中提出精煉的問題,就成了一項技能。擁有這項技能的人能快速地找到問題的關鍵,提出相應的問題,從而提升了理解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 透過現象看本質,洞察四個營銷思維背後的邏輯問題
    我根據自己近10年的學習和實踐經歷,簡單梳理了一下營銷工作中的四個營銷思維,無論哪一個似乎都可以指導一位營銷人走在一條看似很對,有時又不對的道路。但無論怎麼說,我們總認為營銷的本質沒變,洞察人性的路徑變了而已。可是,你無法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怎麼能夠洞察到營銷背後的真正邏輯呢?
  • 如何提出好的研究問題
    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好的科學研究難題。難題的實質能夠是演繹的,聚焦點於特殊的變量、關係,或是是梳理的,宏觀地敘述結構和系統。這個問題的回答務必合乎科學研究的目地。定量研究問題定量研究側重於可測量的變量及其相關性。用相互關係和實驗兩種方法來表現。關係問題可能是組織管理領域最常見的問題,因為這種問題可以通過調查來研究。儘管科學研究關聯難題不容易明確邏輯關係(這一總體目標只有根據試驗和優秀的定性研究方式來完成),但我們可以假定一種能夠根據方式開展幹涉的關聯。
  • 《洞察客戶需求:16型人格》
    深入洞察客戶需求,從源頭貫徹客戶中心化戰略,近期,國內著名旅遊和文化學者裴鈺將推出專著新版《洞察客戶需求:16型人格》。該書已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  現代服務業的核心是客戶中心化,企業需要洞察與認知客戶在生活與工作中的需求、欲望、習慣,以及他們的資源和創造能力。「對於一個現代服務業企業,客戶中心化的根基是核心客戶,這個根基永遠不變。」裴鈺說:「著名管理大師史蒂夫·卡普蘭的經典著作《把大象(大客戶)裝進口袋》,深入全面地闡述了奪取大客戶戰略,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從本質上講,卡普蘭提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奪取大客戶。
  • 《洞察客戶需求:16型人格》出新版
    《洞察客戶需求:16型人格》。  現代服務業的核心是客戶中心化,企業需要洞察與認知客戶在生活與工作中的需求、欲望、習慣,以及他們的資源和創造能力。「對於一個現代服務業企業,客戶中心化的根基是核心客戶,這個根基永遠不變。」裴鈺說:「著名管理大師史蒂夫·卡普蘭的經典著作《把大象(大客戶)裝進口袋》,深入全面地闡述了奪取大客戶戰略,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從本質上講,卡普蘭提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奪取大客戶。
  • 如何進行本質思考,提升你的邏輯思維
    為什麼有人能在半秒鐘內看透事物的本質,而有人一輩子也看不清事物的本質?這背後隱藏著的究竟是種怎樣的思考?答案就是本質思考力。今天分享的書籍《直擊本質》會教給你一套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方法論。這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是講本質思考:看透本質,自然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下部是講思維破局:洞察轉機,做掌握命運的少數人。我們先分享上部的內容,即如何進行本質思考。02到底什麼才是「本質」?半秒看透本質,看到的到底是什麼?
  • 提出一個好問題,可能會成為人生的轉折點
    首先我問幾個問題:1.為什麼提問,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最好的學習進步方式?4.為什麼教材總是先提出問題,再去進入主題?(數學啦,歷史啦……等等)5.為什麼市面上許多書的命名都直接用的問句做書名?例如《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等6.為什麼講課的時候會先提出一個問題,再引出來本節課的內容?7.為什麼孩童時期是進步成長最快的時候?
  • 營銷道長:如何深度洞察客戶需求?
    銷售的本質,是把合適的產品或服務出售給需要的人。當我們寫銷售文案,第一步就需要了解目標客戶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需求?他們有哪些共性特徵?從一張圖片中洞察出客戶的需求,讓日本企業最終贏得大單,這種通過表象挖掘事物本質的功力,是每一位營銷人必須具備的能力。那如何才能洞察出客戶的真實需求呢?根據我8年營銷實戰經驗,為你提供三大實用技巧,幫你讀懂用戶。
  • 一個認知,教你洞察事物的本質
    這幾千年來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以勤儉為美德的世界裡。連清朝的道光皇帝都迎合這種「時尚」,在龍袍上打補丁(雖然被太監們坑了錢,一個補丁要四兩銀子,但主觀出發點還是為了以示勤儉)。如果我們在網上買回的魚是殺好的,我媽就會說「你們買的這種魚都是死了的,哪有我買的活的魚新鮮」。於是,我為了說服她,在網上訂回來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而且個頭比她買的魚還大,她又會說「你買的魚都是人工飼養的,哪有我買的野生的好」。
  • 美國留學背景素質提升之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優弗教育
    今天咱們美國留學背景素質提升課程的主題是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關於為什麼要提問?美國留學背景素質提升之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有多重要?這個問題的答案呢,有一位老師回答得擲地有聲,他便是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老師。
  • 讓孩子學會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比直接知道答案更重要
    當下,我們處在一個「問題大爆炸」的時代,每一次我們打開百度,都是因為我們有問題要問。但其實,凡是那些能在搜尋引擎裡輕易就得到即時答案的問題,都不能算是好問題。毋庸置疑,這樣的提問,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但要想讓孩子在思維上進步和更迭,就需要孩子能提出更多「好問題」。
  • 通過一張圖,學會如何提出好的問題
    但就是缺少一個能夠解決「我的問題」的答案,為什麼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將問題表達清晰,誰都沒有能力為你配出定製的鑰匙。如此的答案,對於提出問題的人來說,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嗎?當然不能,不但不能,提問者可能還會抱怨答非所問。這樣的矛盾,根源在哪裡?筆者認為:既然希望別人幫忙解決問題,自己能否多花點精力,將問題定義清楚。
  • 提出一個好問題是主動學習的核心要義
    一、如何學以致用?1.學習的規律是發展的古代人學習資料少,有他們的學習規律,現代人情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我們的學習規律,在網際網路的新時期,又有了新的學習規律,而且每個人又有每個人的學習規律。4.我們要善於學習簡單的說善於學習似乎言之無物,學習中,學習的對象是怎麼樣的,自己的學習能力如何,學習能力能否駕馭學習對象,每次學習都如此分析研究一番是有好處的。學習也不是一味的吸收,學習中要有思考,要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有所獲。學習中要吸收借鑑他人的思想精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會提問是性價比最高的社交方式,你知道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嗎?
    比如「你的孩子怎麼不教好?」「你為什麼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到?」「你都30好幾了,為什麼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諸如此類,把自己的價值觀或主觀臆斷強行夾在提問中,對對方窮追猛打,逼迫對方回答,這樣的提問著實令人生厭。沉重提問被問者不願意回答但又關係到發現或行動的提問。
  •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寫出對讀者有用的文章?
    所以說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有價值的問題從哪裡來?1、從自己的經驗中來由此及彼,自己面臨的問題可能也是別人正在面臨的,可能他/她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他/她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經過你的提醒,他/她發現自己也有這方面的需要。
  • 如何透過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什麼是本質表象:銷售中,客戶總拒絕我;你就會想,是不是我的話術有問題?是不是我態度不夠好?是不是我溝通能力差?是不是我不適合做銷售?本質:他拒絕你,不是因為你的話術問題,是因為他不喜歡被推銷銷售太難做?如何透過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二;我們為什麼無法通過表象看到本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