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酷愛學習,從來就不喜歡玩?父母要從三點原因警惕學習依賴症

2021-01-08 家有三個把兒

那次閨蜜在群裡說了這樣一件事情,說是她家6歲的兒子,剛剛上一年級,忽然變得酷愛學習,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停的寫,不是寫作業,就是練字,要不就是讀拼音,要不就是看課本,學查數。#暑假養娃方式#

現在到了暑假,閨蜜開始還很欣慰,覺得別人家寶寶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她家的孩子卻不喜歡玩也不出去鬧,更不纏著要這要那,就算是生日禮物,今年也只要了一件學習機,還每天都在用。

用學習機專心學習。

有一天正好閨蜜和老公不加班,於是閨蜜就問兒子,帶他去動物園玩可不可以啊?本以為兒子會興高採烈地答應,沒想到兒子卻小臉一正,嚴肅地告訴他們,不行,他沒空,要學習,不然就要被同學落下了。

開始閨蜜還在群裡經常拍兒子伏案奮筆學習的小視頻炫耀,然後寶媽們也都轉發她兒子的視頻給自己的熊孩子看,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沒事就各種寫。

可是時間久了,閨蜜就發現不對勁了,兒子從開始一直就不出去玩,也不看電視、動畫片等小孩子喜歡的東西,就連上幼兒園時喜歡的玩具也不要了,全變成了文具或者書本。

由於我這位閨蜜沒入職之前是教幼兒園的,有幼師證,正八經的科班出身,她突然想起上學時學過的幼兒心理學上說這種類似某種事物依賴症的表現。

比如有的小朋友會喜歡洋娃娃,迷戀某一件玩具,或者衣物等等,而自己的兒子,應該就是「學習依賴症」。

精神上依賴學習的症狀。

01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學習依賴症」

依賴症是指帶有強制性的渴求,追求與不間斷地從事某種活動,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應,並藉以避免戒斷是的戒斷綜合症的一種行為障礙。

「學習依賴症」則是以「依賴症」為基礎,衍生出來的與藉助強制不斷學習而形成的現象。區別於上述幼兒「戀物症」,這是一種源自精神方面的依賴行為。

而閨蜜的兒子,恰好滿足了這種症狀的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3點:

一、沒有同齡人的興趣和愛好,大多時間都在學習。

閨蜜了解到兒子對其他小朋友喜歡的東西都沒有興趣,心目中只有學習。

孩子一旦有了這種「學習依賴症」,那麼他的內心只是把這種症狀當做精神寄託,而並不是真正的想去學習。只有在學習中,他才能找到自我和安慰。

從學習中尋求心理安慰。

二、時常焦慮自己的學習成績,並帶有強迫性質強迫自己去學習。

兒子時常和閨蜜說誰誰誰又超過他的,隨堂小考平時都考的沒他好,這次超過他,他特別不開心,還是自己不努力的結果,所以一回到家就學到很晚。

這種情況已經是帶有強迫性質的學習了,這是一種心理強迫式追求成績,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孩子的一種小小的虛榮心在作怪,只不過被孩子無限放大化了。

強迫學習成為自己的習慣。

三、過於渴望表現自己,渴望得到他人讚美。

有的孩子,純粹是渴望表現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

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比較爭強好勝,不喜歡落於人後。但是一旦被這種思想所奴役,那麼孩子的內心世界將只有一個目標,而這種目標會讓學習這件事情變得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我就這樣,愛誰誰。

02「學習依賴症」對孩子的危害

孩子一旦有了這種「學習依賴症」,而父母又沒有及時發現的話,那麼,這將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影響。

首先就是行為習慣上的影響,這會讓孩子們不懂得用業餘生活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配合,導致孩子的大腦中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從而失去了很多孩子應該具備的童真童趣。

其次就是精神思維上的影響,孩子沒有了其他樂趣,相對於社交交際方面就會比較孤僻不合群,有時候還會造成性格冷漠、抑鬱等影響。

孩子容易孤僻不合群。

03怎麼做避免出現這種「學習依賴症」

一般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疏於陪伴和交流造成的,有的時候還由於父母望子成龍心態過於強烈,導致孩子內心給自己太多壓力。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會渴望得到他人讚美,而成人有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把握這種渴望的度,可是孩子太過年幼,他們沒有,所以,有的時候就會無法控制地去追求某一件事情的極致。

父母多陪伴,並努力提升孩子某一方面的興趣。

一般擁有這種症狀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對忙碌的父母。閨蜜和老公就是工作忙的不得了,沒有時間管理孩子,一切全由孩子自己作主。

這樣,父母平時無暇管理孩子,孩子喜歡什麼也得不到回應,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把重心轉移到學習上面。

所以,父母多陪伴孩子,並努力尋找孩子對某一方面的樂趣並著重培養,畢竟業餘愛好可以為孩子在將來遇到坎坷時能夠解壓。

多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

帶孩子多出去走走,接觸大自然。

父母一定要儘可能的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大自然,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父母剝奪了孩子的童年,那麼他這一段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都將會是蒼白的。

所以,父母陪孩子出去玩,讓大自然的美陶冶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恢復應有的天真快樂。

陪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經常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並降低期望值。

很多父母不懂得和孩子交流,有時候是因為不耐煩,太累,有時候是因為覺得孩子不懂得。實際上不要小瞧孩子的領悟力,不是有那麼句話麼,當成人的世界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你可以向一個幾歲的孩子簡單描述一下問題重點,然後詢問一下處理方法,多半會收到奇效。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望子成龍的心態放平,有過多寄希望在孩子的身上,不如努力讓自己和孩子一同提高,還能夠提高家庭幸福指數度。

多與孩子交流溝通。

結語:

孩子酷愛學習,從來就不喜歡玩?父母多留意孩子的表現,警惕學習依賴症。

拋開極個別屬於孩子自身因素,絕大多數有各種「依賴症」的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原因造成的。

基本上也就是疏於陪伴、寄希望過高以及攀比心理造成,所以,父母在這些方面一定要耐心細緻,不要給太多壓力在自己身上,更不要給太多壓力在孩子身上。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像是一種花兒,都有盛開的花期,我們只需靜待花開就好。

今日話題:親愛的寶媽們,你們的寶寶有沒有類似的依賴症?大家又是怎麼對待的?歡迎賜評!

歲月不語,靜待花開。

家有三個把兒——正能量3娃寶媽,專注男孩養娃秘笈。請關注我,育兒路上暖心相伴。

相關焦點

  • 警惕學習依賴症,這是孩子成長的天敵,家長應該這麼做
    因為薇薇現在連電視都不看了,一回家就把自己關進屋子裡學習,薇薇的媽媽想讓自家女兒放鬆一下,帶女兒出去玩,女兒說不行,她不想讓別人超過自己。薇薇的媽媽還給薇薇買了她曾經最喜歡玩的玩具,希望能吸引薇薇的注意力,然而沒有用,薇薇還是只想著學習。無奈之下,媽媽只能帶她去看了育兒專家,想知道女兒這樣是什麼原因,有沒有好的辦法能改變現在的情況。
  • 你不吼,孩子就不聽話?避免「吼叫依賴症」,父母要學會這三招
    一、你不吼,孩子就不聽話?這是「吼叫依賴症」在節目《超級育兒師》裡面,講到過這樣一對母子。三歲的浩浩比較調皮,而浩浩媽媽性格暴躁,總是通過吼叫教育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大吼大叫,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
  •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很多家長不敢承認
    還有更誇張的例子,班主任家訪,爸爸開心地玩著電腦遊戲,孩子也在邊上看得津津有味,然後媽媽呵斥之後,他才不情不願地拿著課本心不在焉地做作業,而且現在時間已經是晚上的八點半了,小學生最好是九點之前睡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 孩子沉迷玩手機,學習不認真怎麼辦?"高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哥哥說就是因為疫情期間,這個學期在校時間短,小侄女一直沉迷於手機遊戲,老師通過手機布置的作業和學習任務,由於沒人監督也沒怎麼完成,天天玩手機,因此基本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所以這次考的又不行。疫情期間,網上學習大力興起,但孩子的網上學習效率卻值得我們擔心,很多孩子都沉迷於手機遊戲,趁著家長不注意,在上課或做作業的時候都玩手機,把網課變成了網遊,以至於期末成績大幅度下滑。
  • 三點原因分析五點方法解決——孩子對學習沒興趣
    小學共有六個年級,一般可以分化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低段;三、四年級為中段;五、六年級為高段。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過渡到一年級這個階段,孩子是有些跳躍式,這時孩子還不適應小學的生活,特別在剛開始的階段還是在探索,如果這個時候出了一些問題沒有及時的糾正,那麼以後就很難糾正回來了。
  • 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長大學習不好?「三關鍵」讓孩子愛上讀書
    一本書他能讀進去多少,吸收多少都要看孩子自己。所以,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需要先找到不喜歡的原因才好解決。《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中指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一定要建立在孩子感興趣的基礎上,強制學習只會適得其反。孩子不喜歡看書?
  • 學習到凌晨三點也比不過整天在玩的「學渣」?我們的孩子正在遭受《學習的背叛》
    而外面,不知道有多少「怪物」,已經把高中的課程學完了,她才剛剛開始……她的學習表以小時為單位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她只睡三四個小時,凌晨兩點多還在檯燈下學習。手上因為長時間寫作業布滿了老繭,用不出力氣捏筆的時候,就在手上綁著橡皮筋,用手腕的力氣來寫字。
  •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逼孩子學習,而是……
    ,說起來那個時候的我也不知道怎麼了,一直揪著孩子的這個問題不放,不讓孩子好過,也不讓自己好過。那個時候的我特別焦慮,總是想要用各種方法來阻止孩子撒謊。本來我還是一個比較樂觀向上的人,被孩子的事情一搞,就覺得整個人都不對了。
  • 孩子為啥不喜歡學習?教育專家說了實話,和父母有關
    殊不知,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分析出來,孩子不想去上學的原因可能在於父母。父母口口聲聲說著為孩子好,卻總是給孩子了不好的示範,讓孩子無心學習。等到成績下降之後,不反省自己,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明明的爸爸非常喜歡打麻將,當然這個毛病是在明明六年級畢業的時候沾染上的。
  • 全智嘉丨孩子出現這14點,父母一定要警惕,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出現下面14點,父母一定要警惕,這可能是專注力出現了問題專注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和思維等認知活動的基本條件。專注力相信各位家長對這三個字都不在陌生,專注力差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也會影響孩子的起居生活,甚至會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專注力尤為重要。專注力差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我們可以歸類為這下面的14種表現,所以在孩子出現下面14種表現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警惕,這可能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
  •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孩子今年就要高考了,本來成績還不錯的,現在過了一個這麼漫長的寒假,在家裡上課也不認真,老玩電腦打遊戲,說他一下就說我嘮叨、煩人,不用我管他的學習,他心裡有數。每天都有這種矛盾,真的太煩人了,我讓他學習還不是希望他考試好大學,以後有份好工作嘛!對孩子學習不夠積極主動的煩惱,是不是也是很多家長正在煩惱或者曾經煩惱過的?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寒假特別長。父母對這點肯定『體會更深刻。
  • 孩子不愛學習,真正原因是這個!家長做好這三點很關鍵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因為學習這件事,對他來說,沒有意義,找不到價值感。學習這麼枯燥,還整天挨家長的嘮叨打罵,我為什麼要學習?要不是爸媽盯著,我才不想學呢!有多少孩子,把學習當成了為父母做的事,做得不情不願?內在沒有動力,沒有認同,怎麼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呢?
  • 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李玫瑾:做到這三點,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家長要做的就是從中查找原因,可能是以下兩點問題:1、 家長本身並沒有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從小會去學習父母,家長自己在玩手機,要求孩子不能玩,孩子會覺得不公平。家長的回答大多數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以學習為主,我打遊戲是用來消遣的。」
  • 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喜歡學習,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我們知道一個班級上,即有認真學習的學生,也存在著一部分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那麼這些同學為什麼平時上課的時候,偏偏態度不端正呢?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他們不喜歡學習呢?
  • 孩子學不進去?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父母要找對原因
    每個孩子都曾經讓自己父母勞心勞力過,尤其是現在的父母。一些小孩子比較調皮,不喜歡上學,只想在家裡玩耍。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感到特別頭疼了。那麼,小孩子不去上學怎麼辦呢?學不進去,甚至產生恐懼苦學無效:孩子一直努力學習但效果就是不明顯,孩子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但就是學習效果不佳,似乎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不成正比盲目學習:課堂上不知道要幹什麼,只是隨別人在學習,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計劃眼高手低:感覺一看就會,做題一做就錯,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分數相差很大,不知道錯在哪。
  •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父母做好這三點,讓孩子不輕易說「不」
    文/囧囧媽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新鮮三分鐘,沒有耐心,不懂得堅持。父母做到這三點,讓孩子學會堅持,不輕易放棄。即使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三五分鐘過後,也就開始一邊看動畫片,一邊玩手裡的玩具,或者不時地看身邊的人都在幹什麼。這種缺乏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孩子,上課時也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聽課上,因此,學習成績比較差。
  • 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從來不管孩子學習?真相原來是這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別人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自覺又上進,去向孩子父母問教育的經驗時,他們就會擺擺手道:「我啊,從來不管他學習。」「孩子的學習,我從來不用操心的。」>「三年級前要抓習慣,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
  • 暑假將結束,家長用三招可以幫助孩子擺脫手機依賴症
    看著孩子大好的青春被這麼浪費掉,急!可什麼話也說了,什麼道理也講了,硬來不行來軟的,可孩子貌似軟硬都不吃,怎麼辦? 現在暑假馬上結束,家長在假期對孩子也較松,手機好玩的東西這麼具有誘惑力,開學孩子能不能放下手機,進入學習狀態,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那麼家長該做點什麼呢?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憑什麼讓孩子喜歡學習?
    家庭教育系列六——用心陪伴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父母邊打牌、打麻將,邊對孩子喊:還不趕快寫作業!父母自己在客廳裡看電視,卻督促孩子:快去學習!父母自己拿著手機忙個不停,卻教訓孩子:趕緊讀書……經常聽到周圍有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坐不住,不願讀書……對啊,你憑什麼讓孩子喜歡讀書?你憑什麼讓孩子喜歡學習?
  • 從來都沒有為了孩子去學習的父母,你憑什麼要求孩子各種乖巧
    01、我們以愛的名義卻做著錯誤的事情「李老師,我就想好好寫會作業,我媽媽總是過來盯著我學習,我很煩」「李老師,我爸媽進我的房間從來都不敲門」「李老師,我寫作業累了就想玩會手機,爸爸下班回家就罵我」「李老師,我媽媽脾氣很不好,一點小事就罵我,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