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海外華社政治投機者拖累中國形象

2020-12-13 環球網

28日,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在頭版用半版篇幅,以雪梨歌劇院大幅照片為背景,配以中英文大字標題《歡迎來到華人城》,異常扎眼。其副標題是:「隨著華裔人口增長500%,雪梨如何從『歐洲』變為『亞洲』?」

儘管統計顯示華人在澳總人口佔比尚未超過5%,卻絲毫不妨礙媒體使用如此帶有濃烈種族主義暗示的標題,這在標榜多元文化、種族平等的澳大利亞非常罕見。比如,澳大利亞政壇猶太裔政客相當活躍,某些城區穆斯林居多,澳媒絕不敢用「猶太人議會」或「穆斯林城」作為標題譁眾取寵。

儘管民調顯示對華友好在澳民意中居主導地位,但背離民意、選擇華人為攻擊對象仍成為近期澳部分主流媒體的秀場。在《每日電訊報》的惡俗標題之前,私營的《雪梨晨鋒報》與國營的ABC電視臺合作,推出系列聯合報導,羅織勾連,將當地華人正當的政治參與「抹紅」為中國及中共的軟實力滲透,集中展示反共的麥卡錫主義、反華的中國威脅論與當地排華的種族主義的奇怪組合,引發全球關注。

尷尬的高調參政者

澳媒的情況雖顯極端,但並非孤立。伴隨著中國和平發展及中華民族影響力持續回升,「中國威脅論」不時在一些國家沉渣泛起,當地華人則往往成為被攻擊的首要對象。這背後原因很多,但有一個原因不容迴避,也不容忽視:當地華社存在著一定的政治投機風氣,「唐人街形式主義」自我種禍。

近年來,澳洲亞裔不甘做「啞裔」,在政治參與方面比以往更為積極主動。在本輪澳媒的反華浪潮中,原被當作主要攻擊目標的,是在澳洲主流社會有著相當影響力、積極推動亞裔參政的一些華裔僑領。儘管相關澳媒精心策劃近半年,卻始終沒有挖到他們任何違法違規的行為或不檢之處。

澳媒隨後轉而針對一些並不知名、在政治參與中比較活躍的華人,卻挖出頗令華社尷尬的故事:一些如今高調「愛黨愛國」、在各種「示威」場合相當活躍的人士,當年居然是靠公開宣揚反共、反華的決絕政治表態而獲取澳「綠卡」;這些人士平日高調渲染與澳洲政客有親密關係,亦被相關政客公開否定。

類似的尷尬,出現在熱心參政的華社中等層次人士中,並不罕見。政治變軌角度如此之大,的確令普通澳洲人難以理解,遑論本就戴著有色眼鏡的部分媒體從業者。對於澳媒來說,一個呼之欲出的合理推測似乎是:中國或中共深謀遠慮,在當年那樣的大風波中還埋伏下大量的「深海同志」。

被做成生意的「主義」

當然,對於如此推測,唐人街大量知情人士無非會心一笑。與唐人街人士不同,大多數澳洲人恐怕很難理解,某些華人為獲取利益而進行政治投機、將「主義」做成「生意」,已相當嫻熟:先塑造自己作為「中國暴政」的受害者形象,以反共反華獲取綠卡,在綠卡到手後再搖身變成「愛黨愛國」的僑領,以期分享中國發展的現實紅利。

以政治投機的方式獲取綠卡,在澳洲、美國的唐人街上絕非個案、亦非秘密,在某些時候的某些地區甚至形成相應產業鏈。尤其是當年那場大規模政治風波,實際上成為大批量「搭便車」獲取綠卡的良機,僅澳大利亞一國就集中批准4萬人,創下西方接收「政治難民」的紀錄,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為「信仰」,彼此心照不宣。當然,西方政客們未必不知道其中的貓膩,但他們需要「群眾演員」的配合,雙方各取所需。毫無疑問,「搭便車」者的批量湧入,本身就說明政治投機的紅利相當可觀,他們的行為習慣注入唐人街後,也加劇唐人街的政治作秀,令唐人街原本對故土故國的淳樸情感變得複雜而功利。

相比於扶危濟困、敬老愛幼等需要低調而持久的傳統社區互助活動,那些更有舞臺感、更能引起媒體關注、更能令「國內領導滿意」的活動,越來越熱鬧。比如支持中國的南海主張,這本是全世界中華兒女捍衛祖產的本分,但海外華人畢竟首先是居住國的公民,不能不考慮如何將族群情感與國家效忠相結合,至少要為此找到一個有說服力的結合點,以有效地向主流社會解釋支持中國的南海主張如何符合居住國的長遠利益。

這就需要海外華人建立與主流社會有效溝通的渠道,而非簡單地上街遊行。那種認為舉舉紅旗、喊喊口號就是「愛國」的想法,不僅是懶惰、不負責任的,也是危險的——既對中國毫無實際支持與幫助,又極易招致主流社會的疑慮,虛名未得而實禍已至。

祖籍國情感的打開方式

在任何一個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的國家,如何擺正對居住國「國家效忠」和對祖籍國的「族群感情」之間的關係,是每個「非土著」族裔不容迴避、必須正視的第一課題。無論是英格蘭裔、蘇格蘭裔還是愛爾蘭裔,無論是猶太裔還是阿拉伯裔,無論是華裔還是日裔,都必須在正視這一課題的前提下,才能找到自己對祖籍國情感的正確、恰當、有效的打開方式。可以肯定的是,形式主義的政治作秀若成為唐人街主旋律,不利黨、不利國、不利族,甚至極易給當地唐人街招來無謂的災禍。

我們也必須承認,唐人街形式主義的背後,除了一部分人的無知、另一部分人的投機之外,也與中國相關部門尚需更為努力克服的形式主義有關。中國相關部門應認識到,這三十多年來,包括澳洲在內,海外華人華僑在經濟地位、教育程度及政治參與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應與時俱進地調整僑務政策,要清醒、客觀、充分認識到華人華僑在當地紮根安居才最為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要鼓勵華人華僑擺正對居住國「國家效忠」和對祖籍國的「族群感情」之間的關係,減少和避免空喊口號、表演重於實質的「唐人街形式主義愛國」。

這些對中國來說,不僅意味著必須更為與時俱進地調整政策,而且涉及更為深刻的政府職能轉變。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唐人街形式主義對中華形象的拖累。對海外華人來說,只有少些政治投機秀,踏實勤勉,才更能夠理直氣壯地反擊帶著傲慢、自卑及偏見的無良媒體,真正融入主流社會。(作者是澳大利亞華裔學者)

相關焦點

  • 紐西蘭華社舉行團聚會 冀更好傳播中華文化
    紐西蘭華社舉行團聚會 冀更好傳播中華文化
  • 雪珥:康有為的美國私家軍
    這裡或許是全世界最大的華埠了,也是所有在海外從事「政治生意」者必爭的碼頭。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碼頭是康有為的天下。  1905年6月27日,康有為抵達紐約,並在這裡檢閱了他的部隊——是的,沒錯,由康有為的保皇黨武裝的華人軍隊「維新軍」,英文名為Imperial Reform Army(帝國改革軍)。
  • 雪珥:晚清宰相的「雜碎」
    (專供搜狐財經稿件 請勿轉載)  李鴻章訪美,一個很重要的政治使命,就是試圖廢除或舒緩「排華」法案,但這如同他這次出行其它國家的使命一樣,都沒能成功。而無意間促銷「雜碎」的小小經濟成就,多少也能改善在美華人的經濟狀況。
  • 2015(第三屆)中國企業海外形象高峰論壇
    非常高興能夠出席第三屆中國企業海外形象高峰論壇。中國企業海外形象高峰論壇舉辦三屆了。本屆論壇以「一帶一路」戰略企業形象建設為主題,根據區域發展和行業角度的不同,設置了中國企業在東協和「一帶一路」上的中國裝備製造業兩個分論壇,聚焦「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問題與策略。同時,本屆論壇將發布2015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並揭曉中國企業海外形象20強和最佳海外形象企業榜單。
  • 雪珥: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上)
    在票選臺灣當前最大的危機時,2015年國情調查的結果依次是「經濟不景氣」(45%),「政治惡鬥」(33.8%)及貧富差距擴大(21.7%),與2014年調查結果一致:「經濟不景氣」(50.5%),「政治惡鬥」(30%)及貧富差距擴大(15%)。
  • 中建埃及海外傳播案例入選2020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海外抗疫類」優秀案例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共同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海外形象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揭曉「2020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評選結果。由中建埃及分公司申報的《埃及CBD的戰「疫」時間》案例被評為2020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海外抗疫類」優秀案例。
  • 調查顯示:海外對中國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李寧)1月5日,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原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聯合知名調查機構共同完成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中、英文版)在京發布。報告顯示,海外對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無論是在內政外交表現、經濟發展,還是在中國品牌海外熟悉度與海外年輕人來華意願等方面均呈現積極發展態勢。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家整體印象延續了近年來小幅增長的勢頭。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印象總體好於發達國家,但發達國家對中國印象好感度的漲幅超過發展中國家。
  • 中國旅遊新形象「美麗中國之旅」首次亮相海外
    新華社柏林3月6日電(記者 郭新宇 艾思奇)中國旅遊整體形象及標識「美麗中國之旅」6日在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上首次正式亮相海外,中國展團全體成員和德國政府以及旅遊部門代表出席了啟動儀式。    中國展團團長吳文學在啟動儀式上說,中國旅遊新形象在海外的推出是中國在認真總結旅遊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採取的新舉措,旅遊部門將推出各類「美麗中國之旅」精品線路和新產品,為各國赴華遊客提供更加美好和豐富的選擇。
  • 海外社交媒體上中國國家形象傳播者的特徵研究——基於Twitter的...
    Twitter上中國國家形象傳播中的傳者特徵。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Twitter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在國際傳播領域迅速崛起,對我國海外形象的傳播和建構起著越發顯著的作用。網絡時代也為國家形象建構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 首先,新媒體具有便捷性、快速性和全球化等傳播特性,為新媒體環境中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提供了強大實用的工具和手段,微博客便是其中一種重要工具。
  • 優先黨首領抨擊紐西蘭政府非法賣島嶼給中國投機者
    然而,該公司並沒有獲得批文去購買Motukawaiti海島,因為該島在海外投資法的框架下被視為敏感土地,可是,交易還是達成了。海外投資辦公室自2011年起對購島行為展開了調查,Winston Peters說,島嶼的買賣和遲緩的調查顯著說明了紐西蘭需要「阻隔」外國投機者。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 傳播中國形象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名為WCRW的電臺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WCRW是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關聯的電臺之一,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路透社調查發現,在全球四大洲,至少有來自14個國家的33家電臺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在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的一部分。
  • 為什麼海外動漫裡的中國形象,就只剩成龍和熊貓?
    ,恐怕就是影響力最大且誕生時間最久的經典「二次元版中國人」形象了。所以在海外很多文娛創作中出現的中國人形象,幾乎都被賦予了「很會打桌球」這樣的設定。而具體到動漫領域,最讓當前中國年輕人熟知的,莫過於松本大洋在1996年推出,後又被湯淺政明在2014年改編成動畫作品的《桌球》了。
  • 傳僑辦要求公安介入海外僑團內鬥!
    來源:星島日報文:記者張文慈大溫華人社團內鬥多 重創華人形象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上周發布一份報告指出,海外僑團內鬥嚴重,有損華人文明形象,提倡要進一步建立和諧僑社。當中揭示的不少問題在加拿大華社也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華裔移民數字持續上升,華人在國際上一舉一動足以影響華裔形象,本報特編制這個專題,期望通過檢視華社日常表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幫助僑團自我完善,進而對現在所生活的新國度作出更大貢獻。
  • 黃金市場投機者和消費者誰更聰明
    世界黃金協會11月5日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有點超乎意料卻又在情理範圍之中的黃金第三季度整體消費狀況同比大降,其中黃金飾品需求同比下降16%至460.9噸,達到了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印度黃金消費同比下降32%至101.6噸,中國黃金消費下降12%至156.3噸。
  • 馬來西亞關丹廣肇會館會長:華社應傳承族群文化
    馬來西亞關丹廣肇會館會長:華社應傳承族群文化
  • 招商永隆銀行:美元轉強及近期季節性購匯需求偏多,拖累人民幣走弱
    招商永隆銀行:美元轉強及近期季節性購匯需求偏多,拖累人民幣走弱 文/Cherry2020-06-05 15:24:35美國對中國客運航班禁飛及限制中國媒體在美運作,令中美緊張局勢有所升溫,市場情緒趨謹慎,再加上美元轉強及近期季節性購匯需求偏多,均拖累人民幣走弱。在岸人民幣下跌,收報7.1223兌1美元,下跌124點,結束4連升。人民幣中間價上升,報7.1012兌1美元,升62點子,是近兩周以來最高。
  • 拜訪海外顧問,考察華企,探望華校,走訪華媒 ……浙江省僑聯連小敏...
    對蔡文顯先生最近作為中葡友誼的傑出代表榮膺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表示祝賀,連小敏說,蔡先生就是葡萄牙華社新形象的堅強基石,對蔡先生帶領旅葡僑社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主流社會,團結向上,和諧相處表示欽佩和敬重。蔡文顯先生表示,作為中國(浙江)僑聯的海外顧問將積極融入浙江僑團,與大家抱團取暖,在異國他鄉和祖國親人們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借船」傳播中國形象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名為WCRW的電臺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WCRW是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關聯的電臺之一,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 調查報告:海外對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 年輕群體印象更佳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 榮啟涵、王笛)「海外對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中餐、中醫藥、中國高鐵等中國文化與科技元素繼續成為國家形象亮點」……基於對22個國家11000多個海外樣本的調查,一組反映國際社會對2016年以來中國國家形象認知的數據和結論新鮮出爐。
  • 被樂視拖累的酷派 轉戰海外就會好過一點嗎?
    至於解約原因,酷派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由於酷派業務進行調整,今年業務重點將面向海外市場,符合海外市場職位的人員將被保留。短時間內決定改變業務重心,全力進軍海外,酷派近乎已經放棄攻佔國內市場。酷派目前經營狀況乏善可陳酷派2016年上半年業績顯示,其上半年營收為52.77億港元,與去年同比下滑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