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視角解讀莎士比亞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帶...

2020-12-16 商務印書館

對於所有的戲迷來講,2020年是很遺憾的一年,因疫情原因,大家很少走進劇場。在戲劇,乃至文娛活動熱情難以釋放的2020,一本《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為我們帶來了一抹亮色與慰藉,該書不僅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艾瑪湯普森的鼎力推薦,還入選《紐約時報》圖書推薦榜單。書中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前藝術總監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在書中將詼諧的玩笑、流暢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貼近內心的人文思考集合在一起,以《哈姆雷特》中的經典臺詞和他在多座巡演城市的見聞串起了這一整趟環球旅程,讀完確實有一種跟著劇團遊遍了世界的滿足感。

《哈姆雷特》海報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導演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詳細描述了這趟歷時兩年,途經198站的大型全球巡演中所發生的一切。從最初巡演計劃的成型、演員的挑選、團隊的搭建,再到巡演前的宣傳,過程中多的是觀眾們想像不到的艱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這趟橫跨幾大洲,翻山越嶺的長途巡演最終都不會完成舞臺上良好的呈現。

環球劇院《哈姆雷特》全球巡演海報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野心極大的國際項目起初只是誕生於演職人員們的聚會閒聊中,運營體系成熟如環球莎士比亞劇院,在面對環球項目的宣傳時也曾有過對前路的憂心忡忡。多米尼克在書中細數了巡演前期所有的困擾與障礙,毫不避諱讓全世界看到劇團如此「平凡」的一面。關於觀眾們時常好奇的選角過程,在這本書中也有詳細披露。自帶英式幽默的多米尼克,敢想敢說地在書中嘲諷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一些金玉其外的招待大使們),這樣直白的「八卦情緒」與隨時都會出現的「官方吐槽」為本書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對於熱衷於考據的讀者們來說,書中詳細探討了自《哈姆雷特》問世以來幾版劇本的差別以及巡演劇本的適應性,多米尼克從編排的角度對劇本進行了深層分析,也是相當實用。

環球劇院實景

故事以外的故事

普通觀眾向來喜愛閱讀「幕後解讀」類的書籍。無論是頁面設計活潑有趣、通俗易懂的入門級幕後書《國家劇院:與劇院有關的一切》(National Theatre: All about Theatre),亦或由詞曲作家林·曼維爾·米蘭達(Lin Manuel Miranda)親自執筆的《漢密爾頓:革命》(Hamilton:The Revolution),又或是從執行助理的角度進行記錄,深入「探聽」作家、演員與製作人之間的「八卦」的《萬事皆有可能》(Everything was Possible:The Birth of the Musical-Follies)(音樂劇《富麗秀》的誕生),這類書籍的共同特點都是:以從業人員的視角,通過真誠的文字帶領觀眾們進入舞臺之外的世界。《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也正是如此,因為有這些演職人員們無私的分享、生動的講述,我們才得以在書中看見「故事以外的故事」,並發現講述故事並不是一件易事;也許還有更理想的結果——我們恰好能從故事中獲得一些靈感與鼓勵,並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雖然這是一部講述巡演歷程的著作,但書中不乏許多對於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的描寫。200站演出、上百個國家的短暫停留……多米尼克在每一章都細細勾勒出了他所見到的絕美自然景色。我們可以乘著他的文字造訪荷蘭晨霧稀薄的安靜港口,感受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熱鬧非凡的跳蚤市場,從阿迪斯阿貝巴飛往哈爾格薩的飛機上看下去,欣賞東非大裂谷的壯麗景觀……除自然美景外,他還捕捉到了無數細微卻讓人震撼的的人文細節:在經歷了百萬人大屠殺的柬埔寨,劇組不斷被當地學生問及《哈姆雷特》能為這個國家帶來什麼現實意義,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經歷過無情殺戮後卻試圖以藝術文化推動社會恢復,這樣的勁頭令人動容;莎士比亞筆下的絕妙臺詞經演員充滿張力的表現,碰撞在布拉格城堡裡飽經風霜的圍牆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戶外演出音響效果;沙特唯一接納這趟巡演的場館,是城市內唯一一座允許男女同校的學校,女演員只有在這裡才能被允許和男性同臺表演,而《哈姆雷特》巡演的到來,多多少少也為了讓處於這樣國情之下的人們看到了一絲關於平等的希望:每個人都有聽故事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講故事的機會。巡演對於每一座城市的拜訪,不僅是為了傳播《哈姆雷特》這個經典故事,也通過與當地人文、政治背景的融合,為《哈姆雷特》賦予了專屬演出當地的新時代意義。

英國倫敦「環球劇院」演出劇照 Sarah Lee

葉門難民營演出劇照 Jess Watts

愛沙尼亞演出劇照 Siim Vahur

「性轉」編排在近年的戲劇行業內一直具有極高的話題度,多米尼克也在書中大方地探討了《哈姆雷特》的人物選角,為讀者細數了自18世紀起由女性出演哈姆雷特的歷史進程。在近年的莎劇舞臺上,我們也不難看到,更多的優秀製作中湧現出無數出色的女性主演,如格倫達·傑克遜(Glenda Jackson)的女版李爾王,費昂娜·肖(Fiona Shaw)飾演的女版理查二世,今年本該上演卻由於疫情推遲的《哈姆雷特》中,丹麥王子也將由女演員庫什·珍寶(Cush Jumbo)出演。無論是在女性生存空間極為狹窄的兩三百年前,又或是女性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的今天,能夠扮演哈姆雷特(或是在任何一部經典劇作中,弱化角色的性別進行大膽地性別轉換嘗試)仍是一項爭取自身權利的運動。任時空如何更迭,這樣的大膽嘗試都是女性對平等的尊重和對平等話語權的追求。

獨立精神是戲劇行業的核心

當然, 就像人們總是將快樂的照片發布在社交網絡上而對背後吃的苦閉口不談一樣,若非多米尼克的坦誠與率真,我們也無從了解到原來這麼一部看似轟轟烈烈,週遊世界完成了諸多文化交流的巡演製作,在路上曾經遭遇這麼多難題。執行策劃不當的開幕現場、遇到內部構造設計不合理的劇院導致觀眾無法看清舞臺、食物中毒引發劇組人員接二連三的病倒、甚至惡劣天氣(比如沙塵暴)致使演出被迫中斷……這些對於劇組來說都是無法預料的突發狀況。由這些事件,多米尼克也引出了戲劇行業獨特的「腳手架系統」,向大家真誠地介紹了舞臺監督的工作在一個劇團中的重要性。四位舞監面對棘手情況時的鎮定自若與有條不紊,使得每一場演出都能做到在最短的時間裡將箱子裡雜亂的道具搭建為精美的舞臺布景。就算遭遇過航班延誤、汽車故障,劇組演職人員們步行也要去到劇場,甚至「徵用」過靈車作為交通工具,一切只為按時開始表演。他們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兩年內沒有取消任何一場演出。正如總監所說,這些困難都是作為戲劇人必須要克服的,獨立精神始終是戲劇行業的核心。

在約旦,多米尼克行走在沙塵暴中 Sarah Lee

在詳述巡演經歷的過程中,多米尼克反覆強調的是戲劇演出的現場性和每一場的無可替代性。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人物與觀眾之間的共情,都是戲劇演出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大段的人物獨白是《哈姆雷特》的一大特色,不誇張地說,這部戲擁有戲劇史上最傑出的獨白。正是這些坦誠的獨白將哈姆雷特的內心世界完整地展露在觀眾眼前,人們在他脆弱敏感的心靈深處看到了自己,意識到自己在現實中也曾有過哈姆雷特一樣的躊躇境遇,這就是講故事的人與傾聽者之間所構成的短暫而深刻的聯繫。莎翁憑藉自己精妙的文字功底和擅用的修辭學,在那個時代搭建起全新的文學世界,戲劇表演則為他的語言文字賦予了更生動的表現力,而巡演則是讓這些故事抵達更多人內心的橋梁。

198場巡演、198座城市、198種文化、198次對話

在交通發達,科技通訊技術日益進步的今時今日,一次環球巡演看上去似乎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若非看了這部真實又感性的著作,我將不會知道這部數百年前的佳作曾去往那麼多地方。在繁華的紐約,浪漫的巴黎之外,還有那麼多飽受戰亂與政治紛爭的地區,也許那裡的藝術文化土壤尚未得到充分澆灌,但那些土地上的人們也渴望著這樣超越國界的作品帶來甘霖一場。索馬利蘭的年輕女孩因觀看巡演而萌生「想要成為一個享譽全球的劇作家,成為下一個威廉·莎士比亞」的想法,這樣真摯又鮮活的實例也算是詮釋了巡演的意義。

在全書的最開始,多米尼克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要展開《哈姆雷特》世界巡演?」這是他在途中屢次被各界人士問到的一個問題,也是整個團隊在兩年的巡演過程中一直上下求索的問題。而在接近尾聲的部分,他再一次提出了相關的思考。兩年的見聞和積澱讓整個劇組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趟巡演是為了向全世界講述莎士比亞筆下的經典故事,同時挖掘故事全新的時代意義;一趟198站的環球巡演也將許多固有觀念裡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不斷挑戰「可能性」也是戲劇工作者們堅持巡演的動力。而努力讓經典作品跨越時空的障礙,儘可能地來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是講故事的人們心中最理想的畫面。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一定程度上為戲劇從業者們注入了一劑可以繼續堅持下去的強心針,也很好地為觀眾們展示了文化藝術推廣的道路上所經歷的酸甜苦辣。作為觀眾,能在書中一窺這些豐富的幕後見聞,使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燈光暗下幕布拉起的時刻。在被新冠疫情阻礙演出進程的一年中,我也逐步認識到:每一位觀眾坐在觀眾席裡聆聽臺上故事的機會,都是由多方共同努力創造的。希望這本《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能夠暫時緩解你不能走進劇場的苦悶。更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帶著更多的思考走進劇場,繼續聆聽臺上的故事。

作者:米蘭達

戲劇圖書,絕對不止戲劇

- 艾瑪湯普森,著名演員,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

「德羅姆古爾讓莎士比亞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悲喜緊緊相連,真是不同凡響!」

- 尼古拉斯希特納爵士,英國國家劇院導演

「這是一個關於一段大膽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旅程的驚人故事。我愛它!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寫莎士比亞,並以他領導環球劇院的方式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帶著激情、洞察力、趣味和不可抗拒的幽默。」

- 詹姆斯夏皮羅,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教授

「多米尼克對這次巡演的回顧令人興奮無比。……熟悉的《哈姆雷特》與陌生的體驗碰撞出一段靈光四溢的旅程!」

l 一場史無前例的戲劇冒險,別樣視角解讀莎士比亞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l 跟隨最神奇、最優美的一部莎劇,走遍全球每一個角落,串聯一幅令人驚嘆的環球文化全景。

l 舞臺上的故事、巡演中的經歷,12位演員、4位舞臺監督,背上行囊、道具、樂器和服裝,用1部劇作拉近世界的距離。

臺上臺下、戲裡戲外,時空與身份交錯中,再度感悟莎翁筆下豐富的人際關係、社會時運以及對人心的理解。

l 附贈中譯本限定巡演票根書籤一張,踏上你的專屬戲劇之旅!

相關焦點

  • 2016,莎士比亞、湯顯祖和塞萬提斯的N種解讀
    連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都為莎士比亞寫了「軟文」:「從愛情故事到四大悲劇,從奇思妙想到幽默喜劇,從經典名句到不朽人物,莎翁不只是一位作家,他廣闊的想像力,無限的創作力和無盡的人文情懷,囊括了整個人類世界,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在文中,卡梅倫以國家的名義向全世界發出邀請:「2016年,英國邀您一起了解莎翁生平,欣賞莎翁名作。」「2016年,我們等你來參與:了解莎翁生平,探索精神財富。」
  • 帶你深度解讀《哈姆雷特》分析論文寫作技巧!
    本期小編英文寫作技巧分享,帶你一起解讀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哈姆雷特》。 Hamlet——背景和作者介紹 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等。 《哈姆雷特》(Hamlet)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首,從問世至今被多次改編為舞臺劇、歌劇、影視等作品。《哈姆雷特》是借丹麥八世紀的歷史,反映了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
  • 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莎士比亞話劇《哈姆雷特》
    11月30日,《哈姆雷特》導演陳薪伊(左)與翻譯家朱生豪之子朱尚剛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對談和交流。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莎士比亞話劇《哈姆雷特》將於12月15日上演, 劇中,翻譯家朱生豪將以「無冕之王」的人物形象貫穿在《哈姆雷特》的經典情節之中。11月30日,國家大劇院特別邀請到翻譯家朱生豪之子朱尚剛,與《哈姆雷特》導演陳薪伊進行對談和交流,闡釋莎學中譯的內涵,動情講述了舞臺之外的故事。
  • 走進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跟著小埃一起學知識,感受專業、高端、激情,埃爾夫就在您身邊。參與有獎問答活動,歐風精美移動電源在恭候著您,趕快行動吧!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裡斯(Sophocles)及歐裡庇得斯(Euripides)合稱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膾炙人口。
  • 學習丨文學與精神分析: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欲望
    這也表明,拉康似乎總是熱衷於像其他文學作品一樣看待《哈姆雷特》,這代表著關於欲望的先在的真理。從這個角度出發,拉康和莎士比亞成為了理想的對話者,因為前者提出了一種精神分析的理論立場,而後者則則為此提出了文學的插圖。
  • 英國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黑白片時代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公版電影,先帶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公版:中國《著作權法》規定:我國的版權保護期只有五十年。根據《伯爾尼公約》「獨立保護原則」,自1895-1976年的許多歷史影像已進入公共領域,人們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影像進行傳播與藝術創作。
  • 新刊|現代英國的基因:依舊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為什麼莎翁這麼耐讀耐看,被不斷解讀、演繹和改變,四百多年來經久不衰?「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諺語式的句子,可能正好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莎劇的開放性特點。比如,他的十部英國歷史劇,從《約翰王》到《亨利八世》,敘述了英格蘭如何從金雀花王朝過渡到都鐸王朝的歷史,講述了一個完整的「英國故事」。這部英國史詩以英格蘭國家為主人公,君王是其人格化體現。它們當然表達了莎士比亞的歷史觀、政治觀和君主觀,但後人對這些歷史劇文本的意義結構和母題的理解卻是無窮無盡的。
  • 新版話劇《哈姆雷特》登上上海大劇院舞臺 「哈姆雷特」獨白總被...
    陳薪伊想打破由勞倫斯·奧利弗主演、孫道臨配音的電影《哈姆雷特》所帶來的既定印象,「電影確實美,堪稱樣板中的樣板,可哈姆雷特的聲音完全沒有雜質,就顯得沒有那麼痛苦。我做了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讓朱生豪咳嗽,打斷優雅的哈姆雷特獨白。」從譯者朱生豪的視角切入《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作之一,其探討的人生問題吸引著無數的戲劇人和研究者。
  • 翻譯辜正坤:一味鼓吹莎士比亞不是明智做法
    雖然它不是莎士比亞原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一個樣本,展示了今天的英國戲劇人對莎士比亞作品的態度和理解。蘇格蘭國家劇院製作總監尼爾·穆雷從中學就開始接觸莎士比亞作品,13歲時參加了學校排演的《凱撒大帝》。他和大多數英國戲劇人一樣,認為莎士比亞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劇作家:「他講述了那麼多精彩的故事,描繪了那些我們無法企及的愛情和權力,在戲劇結構的謀篇布局和語言方面都是無人能超越的大師。
  • 莎士比亞十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智慧,值得細細品讀
    我最喜愛的作家金庸先生曾經說道:如果有一天讓他去外太空,卻只能帶一套書,那這套書肯定是《莎士比亞全集》。由此可見莎士比亞在金庸心中的重要性。我家中藏書,有很多莎士比亞的作品,有莎士比亞喜劇、悲劇全集,有莎翁的詩集,還有一本莎士比亞的傳記,還有很多跟莎士比亞相關的其他一些書籍,總之還不算少。因為莎士比亞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位作家,我覺得他不僅僅用偉大兩個字形容,簡直可以稱得上卓越。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23日,去世於1616年5月3日。
  • 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莎士比亞這句深入人心的對白,究竟是何意義?當它以另一種翻譯的面貌出現,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會有所不同?1月16日至17日,李六乙導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兩場,這是該劇繼去年11月北京首演後的第二站。劇終,這句人盡皆知的獨白,成為了「在還是不在?」的終極問題。
  • 胡軍夫婦訪英國皇莎 再現莎翁經典《哈姆雷特》
    發布會上,胡軍和盧芳的夫妻同臺讓人眼前一亮,胡軍此次飾演哈姆雷特,盧芳則一人分飾兩角——奧菲利亞和王后喬特魯德。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哈姆雷特》是胡軍和妻子盧芳繼《軍用列車》之後再次同臺分飾男女主角。這兩位演員因戲劇舞臺結緣,時隔多年後,攜手相伴再次合作演出又會擦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令追隨他們多年的戲迷很是期待。
  •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今天,公主號「高齋翻譯學堂」雒老師Joy和夥伴們在這裡推送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CATTI真題,CATTI備考資料,CATTI實務和綜合能力備考資料,CATTI資訊,翻碩MTI真題,MTI備考資料,考研英語翻譯,四六級翻譯、專四專八翻譯,實戰翻譯資料和翻譯行業,翻譯招聘,翻譯書籍推薦,翻譯比賽,適合MTI,CATTI和考研英語備考學習,一起來學習啦
  • 美劇主角愛讀書:謝耳朵經典語錄出自莎士比亞
    美國網刊《Slate》上一篇文章,統計了世界範圍內作品被影視劇改編最多的作家,史蒂芬·金僅僅排在第18位(排在第一位的是莎士比亞)。就美劇而言,史蒂芬·金作品的改編率和上鏡率在當代作家中絕對是佼佼者。這裡亂入下老金的八卦。他有自己的圖書館,據說有17000多本書,喜歡看漫畫書和J.K.羅琳的「哈利·波特」,從來不接自己的電話,害怕飛行和數字13。
  • 戲評:「混血」哈姆雷特翻譯引爭議
    新京報訊(記者陳然)前晚,中日合作版《哈姆雷特》在首都劇場再度上演。該劇由日本著名導演淺利慶太與北京人藝青年導演徐昂聯合執導,王斑、史蘭芽、龔麗君、程莉莎等人藝實力演員加盟。據悉,該劇將演至9月2日。
  • 《哈姆雷特》翻譯引爭議 "尼姑庵"惹觀眾笑場
    北京人藝當家小生王斑(中)領銜「混血版」《哈姆雷特》。 實習生 王飛 攝  (記者陳然)前晚,中日合作版《哈姆雷特》在首都劇場再度上演。  王斑領銜「混血版」  作為莎士比亞最重要的作品,《哈姆雷特》被無數劇團搬上過舞臺,也因此有俗語稱「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2008年,北京人藝與日本四季劇團合作,推出「混血版」《哈姆雷特》,讓這部經典劇作獲得又一次風格鮮明的詮釋。2008年至今,歷經幾輪演出的磨練,演員們對角色的認識也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 莎士比亞的《阿姆雷特》——考研筆記22
    為了表示對莎士比亞的敬意,需要仔細認真反覆多角度地學習。1.論述題:為什麼說《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答案樣本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第一部,它無論在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具有典型性,是莎士比亞藝術最高成就的代表。《哈姆雷特》最能體現莎士比亞悲劇的基本主題,即人文主義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位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他崇尚人性自由,追求美好的愛情。
  • 名著讀不下去?那是你沒遇到《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美繪館》,3-99歲都...
    這麼一想,孩子不愛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明明深知名著就是一座文學、藝術、思想的寶庫,對人的影響是身心靈全方位的。這麼好的東西,怎忍心不引介給孩子呢?但怕孩子不愛讀也是真的。   一定要給孩子讀莎士比亞的理由,在說這套書之前,咱們先聊聊為啥一定要給孩子讀莎士比亞:
  • 《獅子王》原型大揭秘:動物版的《哈姆雷特》是如何成就經典的
    《獅子王》是迪士尼歷史上最經典的動畫電影之一,1994年上映的時候票房高達9.68億美元,是那一年的全球票房冠軍。最近幾年,迪士尼開始陸續把自己的經典動畫電影拍成真人版,今年作為迪士尼的招牌獅子王,也推出了真人版《獅子王》是根據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改編了這麼多年來,《獅子王》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並且讓人百看不厭,真正的秘訣也正是他使用了經典的《哈姆雷特》模式。那麼什麼是哈姆雷特模式。
  • 劇評:《哈姆雷特》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與此同時,臺詞的出處——被譽為莎士比亞最偉大最經典的悲劇《哈姆雷特》卻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根據《哈姆雷特》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夜宴》紅了,由蒲巴甲主演的《喜瑪拉雅王子》火了,可是真正原版的英國話劇《哈姆雷特》卻很少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