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張伯江:與食物一樣,語言也不可穿越

2020-12-2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跟呂叔湘先生學點語言學——我編《語文漫話》」講座高凱攝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高凱)「語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當時的用法,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曾經各個時期的文言的都是很漂亮的表述法,我們可以借它有益的成分吸收到我們語言裡面,做很精彩的點綴。但是從格式到詞語,想整個都回去,那是回不去的。」在日前一場關於《語文漫話》的講座活動上,語言學家張伯江說。

&nbsp&nbsp&nbsp&nbsp作為2020年北京十月文學月的大眾系列活動之一,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社科圖書生產事業部日前組織「跟呂叔湘先生學點語言學——我編《語文漫話》」講座。

&nbsp&nbsp&nbsp&nbsp當日主講者張伯江教授,1962年生於北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作為著名語言學家,他的社會兼職包括《文學評論》等核心雜誌編委、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評委等,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nbsp&nbsp&nbsp&nbsp張伯江自1984年北大中文系本科畢業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長期擔任呂叔湘先生的學術秘書。呂叔湘先生的《語文漫話》是張伯江教授從呂叔湘先生海量的語言學普及著作以及語文教育文字中,按照語言—文學的內在理路,遴選最生動活潑的部分,結集為一本統系清楚、名副其實的「大家小書」。

&nbsp&nbsp&nbsp&nbsp提及語言規律,張伯江認為,語言的規律也應該有一定彈性,「因為語言的運用本來就是一個活的東西,同時我們每個人又來自不同的方言背景、社會身份背景,你的文化教育不一樣,從事的行業不一樣,大家的語言習慣千差萬別,這時候你要追求所有人同一個意思,只能用一種表達法,那是不可能的。」

&nbsp&nbsp&nbsp&nbsp他指出,規律的概括應該說符合一般人思維習慣、體現一種普通的邏輯心理就算正確了。

&nbsp&nbsp&nbsp&nbsp「所以你如果說什麼是語病、什麼是不正確的,那你除非不講道理,正的說成反的,那肯定是語病。但一般來說,有些詞語搭配問題,或者一些虛詞該不該用,我們不主張對這些地方做硬性的規定,也是對所謂『規範』這個詞的一種曲解,一種機械的理解。」張伯江說。

&nbsp&nbsp&nbsp&nbsp此前的全文言高考作文,包括當代一些作家的文言寫作都曾經引發社會關注與爭論,對此,張伯江當日直言,「事實上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其中寫的是哪朝的文言?明朝的還是唐朝的、漢朝的?」

&nbsp&nbsp&nbsp&nbsp張伯江提及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一篇短文章,「王力先生在其中說不要去學文言文,即便你讓我寫文言文,我也不敢說我寫的就是古人的文言文。王先生舉了《三國演義》裡面一段諸葛亮的話,標準的文言,都是駢體的。王先生就挑出好幾個字,比如『再』字,在諸葛亮的年代哪有這個詞?那時候不叫『再』,那時候叫『復』。王先生確實厲害,他對語言極其敏感。他說羅貫中造的文言,都不是諸葛亮那個時代能寫出來的,都是後代東西摻進去的。」

&nbsp&nbsp&nbsp&nbsp張伯江再以現在網上的段子為例說:「一個人穿越到秦朝,說,『老闆來一碗麵』,後來老闆說那個年頭麵條還沒傳到中國來。他說來一個西紅柿,那更沒有這個東西了。食品不能穿越,語言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看了到秦朝要碗面吃的那個段子之後,我也可以做一個批註,他跟老闆要什麼食品所用的那套話,有的是明朝產生的,有的甚至都是民國以後才產生的詞語。」

&nbsp&nbsp&nbsp&nbsp這位語言學家當日總結說,「所以語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當時的用法,所謂的文言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因為我們有了一百年來的現代漢語,把以前的東西都叫文言,但文言不是一個均制的東西,不是一致的東西。所以用文言,或者寫字用繁體,不是一種科學的表述方式。所以年輕人好文言,咱們國家有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從唐詩宋詞,他們創造了很漂亮的表述法,我們可以借它有益的成分吸收到我們語言裡面,做很精彩的點綴。但是從格式到詞語,想整個都回去,那是回不去的。」(完)

相關焦點

  • 社科院張伯江教授做客文學院 分享「構式語法應用於漢語研究的若干...
    5月27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張伯江教授應邀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進行了一場題為「構式語法應用於漢語研究的若干思考」的講座。講座由文學院賀陽教授主持,吸引了眾多師生參加。張伯江教授首先對構式語法進行了簡要的回顧,介紹了國內外學者的經典研究論著,並提出了「王、呂早期句式研究是不是漢語構式研究的源頭」問題。
  • 語言學家的田野與田野裡的語言學家 ——序《輶軒使者: 語言學家的田野故事》
    語言學家的田野與田野裡的語言學家  ——序《輶軒使者: 語言學家的田野故事》
  • 語言學家預測:英語未來將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日子
    語言學家預測:英語未來將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日子 它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孩子都將它當做第二語言學習,英語還是科學技術、商務貿易和流行文化的傳播媒介,許多人認為英語會無窮無盡地「流行」下去。然而,一些語言學家卻不這樣認為。英國知名語言學家戴維·格雷德爾撰寫了《英語的未來》一書,並在美國《科學》雜誌發文稱:到本世紀中葉,英語的主導地位很可能會有所下降——英語將位居漢語之後,與阿拉伯語、北印度語和烏爾都語的地位相差不多。
  • 什麼是語言學家?對(Linguist)語言學家存在最深的5大誤解
    相反,大多數語言學家遵循描述性的做法,他們試圖描述和理解人們實際使用的語言。我們知道語言是一種標準,例如,當我們撰寫或進行演講時,我們會遵循語法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正式語法是合適的,但是要理解語言,我們希望了解人們在各種情況下如何實際使用它。因此,如果語言學家糾正了您的語法。這並不是因為他(她)是一名語言學家,也許他們只是,嗯,有點討人厭,哈哈。
  • 德國語言學家公布「世界語言結構圖集」
    德國語言學家公布     德國馬普學會的語言學家綜合數千個有關人類語言的專項研究成果
  • 髒話是「語言垃圾」嗎?語言學家眼中的趣味髒話史
    這條無人之徑終究會有探索者涉足,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露絲·韋津利 (Ruth Wajnryb) 曾輾轉多地揀拾被人忽視的「語言垃圾」,在《髒話文化史》中,她以專業化分析解釋語言中一度被人稱為糟粕詞句的起源、演變以及文化差異。
  • 髒話是「語言垃圾」嗎?語言學家眼中的趣味髒話史|周末談
    學術上的偏見、相關資料的短缺、溝通中陷入的僵局……所有這一切障礙都沒有阻擋語言學家們對髒話研究進發,原因很簡單,不能因為它的粗鄙醜陋,就將其排除在語言之外,作為出口成章的邊角料,「出口成髒」同樣舉足輕重。語言發展的歷史有多漫長,髒話就幾乎與它如影隨形了有多久。
  • 任何語言消亡都是人類損失 專訪中國語言學家潘悟雲
    中國語言學家潘悟雲先生。(製圖:薛英豔)  語言和方言文化的整理、保存、展示是語言文化保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保護的重大意義、現實難點、未來方向等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語言學家、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潘悟雲先生。  語言就像新鮮空氣般珍貴  文匯報:國家和相關學術機構對少數民族 (瀕危) 語言越來越重視,有關科研項目陸續開展。
  • 語言學家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特別是其中天賦異稟的神奇動物們,讓不少觀眾嚷嚷著想養一隻,比如肚皮容量堪比哆啦A夢的斂財狂魔「嗅嗅」(Niffler)、纖細靈巧又粘人的「護樹羅鍋」,從純銀蛋殼裡出生的「鳥蛇」(Occamy)……  神奇動物不只存在於魔法世界中,語言學家們雖然是「麻雞」(No-maj)或「麻瓜」(Muggle)(指不會魔法的人),但是也擁有自己的神奇動物。
  • 葉斯柏森:享譽世界的丹麥語言學家
    奧託·葉斯柏森(Otto Jespersen,1860—1943)是享譽國際的丹麥語言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多達487種,研究涵蓋普通語言學、語法學、語音學、語言史、符號系統、語言哲學、外語教學、國際輔助語等多個領域,對普通語言學和語法學的貢獻尤為顯著,影響了包括布龍菲爾德(L.Bloomfield)、喬姆斯基(N.Chomsky)、韓禮德(M.
  • 訪語言學家潘悟雲 漫談當今的語言學研究
    但是我們的語言大資料庫建設則是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完成東亞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19世紀的時候,幾乎歐洲全部的語言學家都投入到印歐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做了一個多世紀才把它完成。完成以後,整個印歐語系諸語言的發展演變就搞清楚了。中國和東亞地區的比較語言學在19世紀還沒開始。直到上個世紀前半段,還處於起步階段。
  • 語言學家告訴你,為什麼孩子到了學齡期學習第二門語言很困難
    第一母語的形成有位語言學家解釋人和:孩子有學習語言的天賦,但是語言一定需要語言環境的孵化,語用,語境等語言環境的產物,為幼兒語言習慣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這說明,如果把幼兒第一語言啟蒙的時間完全利用起來,也許能學會的不只是一門外語了,但是語言學家認為,利用天賦學習語言的時機很短暫,必須在大腦發育不完善,甚至無法形成長久記憶的兒童語言發育階段完成,過了這個階段,我們的語言學習就會產生壓力和負擔。
  • 成為超級英雄,先當語言學家
    今天這篇腦洞大開的影評,主要討論神奇女俠超強的語言能力。本文的核心觀點就是:成為超級英雄,先當語言學家。掌握幾百種語言的神奇女俠神奇女俠名叫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她是戰鬥民族亞馬孫人的公主。亞馬孫人長生不老,並且只有女性。她們隱居在不被外人所知的天堂島裡,承擔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使命。
  • Genie的案例如此深刻地吸引了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
    關鍵時期和語言習得 Genie的案例如此深刻地吸引了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部分原因在於它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研究有關語言發展的激烈爭論。本土主義者認為語言的能力是天生的,而經驗主義者則認為環境變量起著關鍵作用。從本質上講,它歸結為古老的本性與培養的辯論。
  • 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今晨在溫州逝世
    著名語言學家、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語音研究專家,是國內語言學界古音韻研究的權威,漢語古音學說有代表性的八大家之一,1991年晉升研究員,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生前曾為中國語言學會、漢語方言學會、國際漢語語言學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兼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語言所教授和南開大學教授等。鄭張先生高中從父母雙姓,改姓鄭張。無大學學歷。
  • 每種語言的歡樂都一樣嗎?
    他研究了我們用於表達情感,夢想和欲望的單詞,這些單詞在全球7117種口頭語言中差異很大。他的研究構成了全球情感詞彙。情感世界從Aleut到Zulu的語言包含著我們內部生活的獨特術語,Lomas已將成千上萬的術語彙集到一個交互式詞典中。可搜索的單詞索引按語言和主題排序,並從全球各地提取。
  • 你們以為語言學家就是整天咬文嚼字,其實他們代碼也很6
    同時也有很多語言學家開始供職於科技公司,計算心理語言學家 Tal Linzen 近日就對語言學家在科技公司的具體職責進行了調查,並寫了一篇統計博客。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對博客內容編譯如下。我告訴我的朋友們現在有很多語言學家供職於科技公司,他們聽完很好奇這些語言學家在公司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 語言||語言學家趙元任是如何為孩子起名字的?
    (羅素在華時曾做過「Cause of the Present Chaos in China」即「中國當前動亂之原因」講演報告,英語中「動亂」(Chaos)與「趙家」(Chaos)字母拼法一樣,故開此玩笑)。Iris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英文名字,源自希臘語Ἶρις,有「彩虹「之意,亦指彩虹女神或鳶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