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一流大學重在培養一流的學生

2020-12-27 人民網教育

陳駿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致辭

8月30日,南京大學2016年開學典禮在仙林校區方肇周體育館舉行。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以《一流大學重在培養一流的學生》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新生提出希望。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16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動員大會。首先,我謹代表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前來參加典禮的各位來賓、各位家長表示誠摯的問候!向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承擔本次軍訓任務的73096部隊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謝!

73096部隊是一支具有80年歷史的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是施行多樣化作戰任務成績輝煌的榮譽部隊,是對外展示中國軍隊良好形象的窗口部隊。希望同學們在即將開始的軍訓中嚴守紀律、服從指揮、刻苦訓練,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以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以出色的表現圓滿完成軍訓任務。

你們很幸運,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刻來到了南京大學。去年11月,國務院下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今年成為全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啟動之年,如何加快建設一流大學成為當前高校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在今年暑假由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臺灣大學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四地大學校長研討會上,校長們經過熱議一致認識到一流大學應該是一所偉大的大學,一所偉大的大學應該堅守教書育人的大學之本,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一切工作之首,將培養一流人才作為建設一流大學的最根本任務。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曾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意思是說一所好的大學不僅要有大樓,更重要的要有大師,這句被廣為引用的名言曾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近百年發展。但我們回顧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構成大學主體及成就大學的,除了大樓和大師,還應包括學生。換句話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與大學生之謂也」。在一流大學的建設和形成過程中,學生是當然的主角與參與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意義。一流大學因學生而偉大,世界一流大學最根本的特徵就在於能夠培養出具有遠見卓識、開拓創新精神的一流人才。例如美國耶魯大學培養了5位美國總統、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無數政界精英、商界和學術界領袖、文化藝術大師。2004年我到耶魯大學訪問,時任校長理察·萊文教授對我們說,耶魯大學在21世紀壓倒一切的戰略目標是「積極致力於優異的本科生教育,培養在學術、專業和公眾生活中的領袖人物,不僅為美國,也為全世界培養領袖人才,推動知識的開拓,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文明服務」,他把一流大學的地位和作用定義的十分清楚。

在114年來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中華英才。近年來,學校將人才培養作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性工程,重視教學、重視課堂、重視學生,改革與創新步伐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已經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我們提出「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目標,深入探索以個性化培養、自主性選擇、多元化發展為特徵的人才培養新方案,「三三制」培養模式改革獲得國家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在全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啟動了「悅讀經典計劃」,積極引導南大學子深度閱讀經典,融會中外、貫通古今,在學識文化、道德倫理、人格氣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我們啟動了「十百千」優質課程建設工程,精心打造十門量級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示範性精品課程,百門量級具有國內重要影響的教改新型課程和學科專業核心課程,千門量級體現南大先進教學水平的學科專業特色課程;我們構建了「五四三」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著力完善「創新創業課程、講堂、訓練、競賽、成果孵化」的「五位一體」教學體系,打造創新、創意、創造、創業「四創融合」的成果轉化、孵化平臺,探索校校協同、校地協同、校企協同的「三個協同」體制機制,積極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全國4家高校之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我們的這些改革和探索最終目標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一流學生,尤其是出類拔萃的學生。

什麼樣的學生稱得上一流?我校歷史上有一段名垂中國高等教育史的國立東南大學時期,當時的校長是中國第一個教育學博士學位獲得者、著名的教育家郭秉文先生,他心目中的學生具有國士風度,他曾經用南京的地理特徵表述為具有「鐘山的崇高,大江的雄毅,玄武湖的深靜」。我覺得這個表達非常好,具有「南京味道」,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再加上南京的另一個地方特色「雨花石的斑斕」,就可成為南大新時期一流人才培養規格的恰當表述了,我將其概括為

「鐘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深靜,雨花之斑斕」,並希冀它能夠成為「南大學子烙印」。

南大學子的理想要如「鐘山之崇高」。鐘山,即紫金山,坐落於南京市中山門外,拔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鐘山龍蟠」。人的理想,正如盤龍升天,拔地而起,橫衝雲霄。很多同學一進學校,就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好了規劃,有的希望成為學分績名列前茅的學霸,有的希望畢業後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還有的提前鑽研英語,考託考G,為將來出國深造做好準備。這些並沒有錯,但這些目標,並不是我所說的崇高的理想。理想不是眼前的利益,不是短期的追求,不是急進的渴望,不是功利的目標。理想是一種為國家、民族、人類做出貢獻的追求與行動。作為一名南大學子,希望你們不要拘泥於眼前的得失,不要局限於短期的發展,不要得意於暫時的成功,不要迷失於功利的誘惑。要心懷長遠,眼望天下,追求真理,百折不饒。

南大學子的精神要如「大江之雄毅」。大江,即揚子江,是長江下遊的別稱。大江奔騰,勢不可擋,不舍晝夜,千年流淌。人的胸懷,要如滔滔江水,寬廣無垠;人的氣魄,要如滾滾洪流,勇往直前。作為一名南大學子,要擁有包容的胸懷,寬闊的視野,要擁有不屈的鬥志,向前的精神。南京大學的校訓是「誠樸雄偉,勵學敦行」,雄偉正是揚子江的氣魄,我不想看到我們的同學「誠樸有餘,雄偉不足」。希望你們經過大學四年的培養,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挑戰權威,敢於在課堂上提問,更敢於解決問題。特別希望你們抓住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落戶南大的機會大顯身手,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徵途上破除萬難,勇往直前!

南大學子的內涵要如「玄武之深靜」。玄武,即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如果說大江之雄毅對應的是南大校訓中的「雄」與「偉」的話,玄武之深靜對應的就是南大校訓中的「誠」與「樸」了。南京大學是一所安靜的大學,是一個非常適合讀書與做學問的大學。希望同學們在大學的四年內,能夠真正的靜下心來,沉得住氣,不浮躁,不動搖,不左顧右盼,不人云亦云,在南京大學的這片淨土上培養自己,磨礪人生。南京大學自2015年開始實施「悅讀經典計劃」,列出了60本古今中外經典書單鼓勵同學們靜下心來閱讀,從這些經典書籍的字裡行間去觸摸人類文化偉大的思想和創新的精神。希望你們能夠保持從小養成的良好的讀書習慣,多讀書多思考,正如玄武湖深靜的湖水一般,內斂而沉穩,厚積而薄發,在日積月累中成為一名做大事,創大業的南大人!

南大學子的個性要如「雨花之斑斕」。雨花,即雨花石,是南京的著名特產,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每一顆雨花石都有著不同的紋理和色彩,它們擁有共同的特質,卻又不是可以複製的「藝術品」。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顆雨花石,也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南大人。這正反映了南京大學人才培養的理念——堅持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統一,鼓勵同學們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敢於追求個性,發揚個性。我不希望看到同學們進入大學以後日漸磨損了稜角,消失了個性,沉迷於網絡,變得頹廢、消沉;我更不希望看到同學們失去了自我,變得不會選擇,不會表達,不敢和別人對話,成為被家長和他人安排的被動人生。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像雨花石一樣豐富多彩、絢麗美妙,凝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孕萬眾之風採,創真我之獨特;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擁有主動積極的態度,能夠尋求屬於自己的大學道路和主動人生,能夠明辨是非,學會選擇,學會判斷,能夠熱情洋溢,張揚個性,能夠讓時尚、健康、運動、陽光、活潑、友愛、激情、快樂成為在南大的最美記憶,這就是我們的教學改革所追求的目標。

一流學生的培養既是一流大學的首要目標和重要標誌,又是創建一流大學的源動力。作為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排頭兵,作為創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倡導者,南京大學要將培養具有「鐘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深靜、雨花之斑斕」特質的南大人作為永遠的追求,要將南京獨特的山、江、湖、石文化融入到我們人才培養的體系中。

同學們,接下來的四年,你們將在南大這片人才培養的沃土上完成你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1460天。相信你們必將成為一名優秀的南大人,並在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偉業中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同學們盡情享受快樂、充實而又精彩的南大時光!祝你們軍訓成功!

(責編:李依環(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專家組調研指導南京郵電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6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吳莉 沈金霞)8月15日,「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教育部專家組入校調研指導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大學陳駿院士、南京大學金飆兵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存法教授、南京大學陸現彩教授一行4人對南京郵電大學「雙一流」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陳駿院士任專家組組長。該校校長葉美蘭,副校長蔣國平、汪聯輝、孫力娟出席會議,學校各有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蔣國平副校長主持。陳駿院士介紹了調研工作的總體任務和要求。
  • 南京大學陳駿校長會見臺灣元智大學校長一行
    11月14日,南京大學陳駿校長、濮勵傑校長助理在鬥雞閘親切會見臺灣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一行,臺港澳辦負責人出席相關活動。  會見在非常輕鬆的氛圍下進行,陳駿校長對彭宗平校長專程來訪表示歡迎,向來賓簡要介紹了我校校史、校區建設及校友工作等相關情況。濮勵傑校長助理則介紹了我校研究生培養、就業等有關情況。
  • 黃維院士:南京郵電躋身雙一流的貴人,卻讓南京工業大學意難平
    在北大求學期間,黃維還曾擔任過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憑藉這些成績,黃維教授於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年48歲。從南郵副校長到南京工業大學校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後,黃維教授再次被江蘇重用,任命他擔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無獨有偶的是,黃維院士執掌南京工業大學後,再次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入了南京工業大學的發展中,成立了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雙一流」建得怎麼樣?17位院士、校長給出答案…
    會議由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呂建院士擔任組長,東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張廣軍院士和中國科學院葉培建院士擔任副組長,中國工程院賁德院士、侯曉院士、黃慶學院士、夏長亮院士、塗善東院士、向錦武院士,中國科學院趙淳生院士、朱荻院士
  • 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一行訪問南京大學
    2014年11月25日上午,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一行訪問南京大學。南京大學陳駿校長、濮勵傑校長助理、臺港澳事務辦公室負責人等參加會見。 陳駿校長向周景揚校長一行介紹了南京大學的校史、校情和2014年新進展情況。周景揚校長邀請陳駿校長2015年6月赴臺參加「中央大學百年校慶」活動。雙方還並就本科生人才培養、學生管理、兩岸三地綠色大學聯盟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 一流大學應有「最奢侈的基礎課」
    在武漢大學,有一門叫「測繪學概論」的基礎課,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講授,已堅持了20年。課程內容隨時代而變化,院士們的黑髮也變成了白髮,但備課認真始終不改。6名院士和4名教授同講的這門課程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什麼是測繪。也因此,這門課被稱為「最奢侈的基礎課」,在網際網路上也引發了一輪又一輪是「大材小用」還是「理所應當」的討論。
  • 河海大學舉行「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校黨委書記唐洪武、校長徐輝出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省科協主席、南京大學原校長陳駿教授擔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建雲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曹福亮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鄧銘江教授級高工,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廖文和教授組成專家組
  • 中外名校長談世界一流大學中國還缺什麼
    中外名校長系列採訪: 10位中外大學校長談如何破解「周鼎之惑」 高考生如何選專業 看中外大學校長怎麼說 人民網北京4月14日電(熊旭 陳燦)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大學
  • 河海大學舉行「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省科協主席、南京大學原校長陳駿教授擔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建雲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曹福亮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鄧銘江教授級高工,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廖文和教授組成專家組
  • 校內新聞 陳駿校長率團赴臺訪問
    他就南大的通識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創業就業等連連提問,還結合其在美國哈佛大學和MIT的學習經歷,指出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並期盼以南大為代表的兩岸頂尖高校應積極開展通識教育,培養未來社會各領域領袖人才。
  • 9所世界一流大學,特色專業大盤點!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位於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世界一流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數次更名整合,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南大與北大、清華等9所高校一併踏入首批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共有15個專業,分別為、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如何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我們要在促進原創性成果更多湧現、破除「卡脖子」關鍵技術上擔負更重要的使命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科技競爭力,我們辦頂級科技期刊就是要「造船」出海,把科技創新話語權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學校始終把賡續紅色基因作為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為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提供養分和力量
  • ...逆襲世界一流大學——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我們要在促進原創性成果更多湧現、破除「卡脖子」關鍵技術上擔負更重要的使命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科技競爭力,我們辦頂級科技期刊就是要「造船」出海,把科技創新話語權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學校始終把賡續紅色基因作為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為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提供養分和力量
  •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談以一流人才建一流大學
    我們這組系列報導,就是想通過專訪,讓讀者了解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中國大學校長們,是如何肩負起這一神聖而艱巨的使命的。儘管高校類型各有不同,培養目標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在培養人的問題上,大學並不是僅僅把社會已經確立的觀念灌輸給年輕人,以使他們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而是更多地激勵年輕人變得思想敏銳和有能力,從而對所接受的知識進行挑戰和予以創新。
  • 南京大學校長談「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圖)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談「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稱:「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是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兩者目標一致,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但創新教育注重的是對人的發展的總體把握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創業應該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世界一流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面向未來,不以追求眼前功利為目的,為大學生「播撒創新創業精神的種子」,勤於「施肥澆水」,待時機成熟,自然會「開花結果」。」
  • 校長李元元院士: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華中大這樣行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應邀參加開幕式並在大會主論壇上作「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報告小科馬上帶你直擊現場李元元以「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特色發展」為題在大會主論壇作報告。
  • 教育部對波大進行「雙一流」中期評估
    此次的教育部專家組專家分別是:江蘇省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陳駿,南京大學金飆兵教授、丁愛軍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存法教授,南京大學陸現彩教授一行5人對寧波大學「雙一流」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陳駿院士任專家組組長。
  • 什麼樣的大學生稱得上一流
    ■陳駿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曾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近百年發展。但我們回顧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構成大學主體及成就大學的,除了大樓和大師,還應包括學生。換句話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與大學生之謂也」。
  • 江蘇兩所985大學校長齊聚南航,對學校雙一流建設情況全面指導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了「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評審會,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可謂是陣容龐大,除了南航方面的專家學者外,還有3所雙一流大學校長和15名兩院院士。南航「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評審會據了解,此次評審會專家組由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健擔任組長,東南大學校長
  • 「雙一流」中期評估開始! 北大清華的排名會被顛覆嗎?
    2018年錄取分數線寧波大學8月16日,「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教育部專家組入校調研指導工作會議在學校碧華廳召開。江蘇省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陳駿,南京大學金飈兵教授、丁愛軍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存法教授,南京大學陸現彩教授一行5人對學校「雙一流」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陳駿院士任專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