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不覺得陌生,而誰最喜歡說這句話呢?可能就是父母了。
當父母為自己子女做決定時,子女有著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的規劃,想要表達不同意見,對父母做出的決定不情願時,就常聽到這句「我是為了你好」。
父母的本意可能是為了子女好,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經歷比孩子豐富太多,他們做的決定比孩子自己的想法要成熟得多,都是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可以少走點彎路,但是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安排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事情連自己做主的權利都沒有,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如果孩子忤逆父母的話,不聽從他們的種種安排和勸導,那麼他們就會大打苦情牌,跟受到天大的傷害一樣「我不是為你好才說的嗎?我怎麼沒去說別人家的孩子!你不聽我的,以後我再也不管你了!」
01
我堂妹去年高考結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順利考上了重本。
本來是一件喜氣洋洋的事,但是填志願時,她跟我大媽發生了很大的分歧,一向是個乖乖女的妹妹,為了填哪所大學跟大媽鬧得不可開交。
妹妹的家是個著名的大學城,有著不少名牌高校,城市經濟也十分繁華,很多年輕人扎破頭想往這裡擠,大媽也希望妹妹可以在家門口上大學,放假了還能回家吃她做的飯,也不用為購買火車票操心,多麼美好的事。
可我妹妹選了四個志願,全部是離家很遠的地方,如果坐汽車,至少要一天一夜。
大媽很生氣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那麼遠的地方讀大學?你知不知道有多麻煩?我們都不好去看你,如果留在本地,我還可以經常去看你啊!」
妹妹的回答驚呆了我們:「我就是想離你遠點,從小到大,我所有的事都由你安排,初中高中選學校,我所有的意見都被你無情地拒絕了,我喜歡鋼琴,你非逼我去讀英語補習班,我想學醫,你要讓我填師範,到底是我讀書,還是媽媽去啊!」
大媽氣得哭喊:「我都是為了你好,當老師有什麼不好的,一個女孩子學什麼醫啊!」
我拉走了妹妹,她跟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大媽為人強勢,這點全家皆知,大伯很愛她,一切的事都由她做主。
大媽只有妹妹這個女兒,對妹妹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就是管得太嚴了。
妹妹小時候喜歡上了鋼琴,說服了大伯給她報鋼琴課,大媽帶她去上課,卻把妹妹送進了英語補習班,事先根本就沒跟妹妹商量,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學英語關乎著高考,學鋼琴是浪費時間,家裡需要的是大學生,不是鋼琴家。
上高中時,我妹想要住校,她還沒有跟室友相處的經驗,但是我大媽一口拒絕了,我妹不放棄,跟班主任提出住校要求,寢室都分好了,大媽找到學校攪黃了。
高一分文理科,妹妹從小就喜歡物理,數學成績也不錯,就是討厭歷史,大伯也支持她選理科,但我大媽認為女孩子讀理科不好,我妹化學成績也不好,在大媽印象裡,歷史不就靠記嗎?總比化學好學習。
為了選文理科這事,她們倆就吵過一次架,大伯支持妹妹,可在大媽面前不敢多說,還是爺爺出面,讓妹妹如願讀了理科。
生活方面,大媽的強勢處處都能體現,雙休日不讓我妹妹睡懶覺,早晨六點半就必須起床,喊了一刻鐘不理,就衝進屋直接拽起來,就是為了讓妹妹養成準時吃早餐的好習慣。
學生時期必須留短髮、衣服必須規規矩矩等,大媽說一不二,不容我妹妹有任何反駁,甚至偷看過妹妹的日記,拿著日記裡的內容質問她寫的是哪個男孩子。
「不管我有什麼意見,不管對與錯,她都是那句我是為了你好,她知道我最討厭這句話嗎?我也是個人,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我的事我沒資格自己做主?」
「如果我留在本地上大學,她隔三差五就去學校,繼續像現在這樣盯得密不透風,我還能過著大學生正常的生活嗎?高中時,別說跟男孩子多說幾句話,就連閨蜜邀我出去吃飯都不行,大學了總不能還讓我過著天天泡圖書館的生活吧!」
妹妹一肚子委屈埋在心裡,這次她決定,她要去遠遠的地方讀大學,讓她媽媽鞭長莫及,讓自己可以好好享受大學生的·生活。
最後在爺爺、大伯的支持下,妹妹成功離開了家鄉,上了心儀的大學。
情感有話說:
大媽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在自己的保護下,妹妹可以少走點彎路,她吃過的苦不希望妹妹受,她雖然管得很嚴,但也是為了妹妹好。
但是雛鷹終歸要展翅,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當一面,父母不可能包辦孩子的一生。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渴望自己做主,就算錯了,那也應該自己解決問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經歷一番風雨,怎麼看到美麗的彩虹?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對很多孩子而言,是來自於父母的道德綁架,讓他們難以反駁,父母過於強勢,對孩子的意見不以為意,往往容易導致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正如我妹妹說的「跟她說了有什麼用?她只會說你小小年紀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我還能看錯了不是」,孩子認為,自己跟父母溝通,對父母而言根本不當回事,更不會放在心上,改變他們想法。
溝通是人與人相處必不可少的橋梁,不管是夫妻,還是父母和孩子,缺少溝通,就不了解對方的想法,容易好心辦壞事。父母要及時與子女進行溝通,在一些事上你可以給出自己的意見,跟子女分析利與弊,但不能完全不聽孩子的意見。
希望天底下的父母多根自己的孩子多溝通溝通,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