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室顫20餘次 急性心梗患者"九死一生"

2020-12-23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郝菁 通訊員 貝蘭 曾左寬 張丹)4月8日晚,湖北省中山醫院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的賽跑。一患者突發急性心肌梗死,術中反覆室顫20餘次,終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下轉危為安。

  突發狀況,患者情況危急

  4月8日晚,55歲的楊師傅在家休息時突然感覺心前區和肩背部疼痛,並且大汗淋漓,頭昏乏力,家屬趕緊將他送到湖北省中山醫院進行救治。

  "醫生,醫生,快來救命!"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從省中山醫院急診科門口傳來,"來,趕緊放搶救床上!"急診科醫護人員趕緊扶患者躺下,並為患者接上氧氣和心電監護儀。"就剛才不久,他突然就胸口痛得厲害,全身是汗……"患者家屬著急地說道。這時,心電監護提示:77/64mmHg、心率46次/分。

  就在檢查時,患者突發神志不清,並伴噁心、嘔吐、大小便失禁,心電圖提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並伴嚴重併發症心律失常,給予升壓、提升心率等搶救措施後,患者神志轉清,血壓升至87/70mmHg。但是患者情況依然危急,必須馬上手術!

  通力合作,上演一場生命賽跑!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就此拉開,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最重要的就是縮短患者就診時間和院前檢查、處理、轉運所需的時間,每分鐘都是彌足珍貴的。經家屬同意,患者直接被送入導管室,在臨時心臟起搏器的保護下,心血管內科的介入團隊為患者行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術中,患者反覆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經除顫二十多次,直到血管開通才穩定下來。

  省中山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李昌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心有餘悸:"從心電圖分析,患者發生右冠狀動脈閉塞可能性大,右冠狀動脈閉塞導致的心肌梗死併發症室顫、休克等都會直接致命,考慮到這些情況,我們請來了麻醉科,並且使用臨時起搏器為手術保駕護航,如果沒有各個科室的通力合作,後果不堪設想。"

  手術醫生塗焰明說:"術中患者反覆發室顫,我們一邊爭分奪秒的搶救一邊還要進行手術,由於患者血管鈣化嚴重,除顫有一定難度,真是太驚心動魄了。"

  "搶救完後大家都癱坐在地上衣服都汗溼透了,不過大家臉上的表情明顯輕鬆了很多,"介入護士周琪鈺說。

  每天30支煙,死神隨時在身邊!

  楊師傅說他平時身體不錯,也沒住過院,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讓他很不理解。據了解,他的兩個哥哥都有冠心病,而且裝過支架,父親也是因為心臟病去世;最重要的是,他本人有三十多年的吸菸史,並且每天至少要吸30支煙。還不到60歲的他覺得平時身體沒有什麼不適,也沒到醫院體檢過,更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冠心病家族史,加上大量吸菸,才導致冠狀動脈內膜急劇損傷而誘發了心肌梗死,就在發病前幾天,他還跟往常一樣和朋友喝茶、遛鳥。

  經歷了這些,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楊師傅說了一句話:"我一定要戒菸戒酒,今後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了。"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由血脂異常、吸菸、糖尿病、高血壓、家族遺傳史、缺乏運動、肥胖、過度飲酒等危險因素誘發。所以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戒菸限酒、控制體重,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科普】

  突發胸痛怎麼辦?

  一、何為胸痛?

  胸痛是指位於胸前區的不適感,包括悶痛、針刺痛、燒灼、緊縮、壓榨感等,有時可放射至面頰及下頜部、咽頸部、肩部、後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現為酸脹、麻木或沉重感等。

  二、胸痛是由什麼引起的?

  一般由胸部疾病所引起,包括胸壁皮膚、皮下軟組織、胸骨或肋骨、胸膜、內部臟器(肺、心臟、食管等)、血管、神經、縱膈腫瘤等,由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心臟神經官能症也較常見。胸痛原因較複雜,需經醫生綜合評估後尋找病因。

  三、胸痛時有哪些高危表現?(下圖)

  四、遇到胸痛患者,該怎麼辦?

  (1)拔打120:儘快與醫院、急救中心聯繫,請醫生速來搶救或送醫院救治。

  (2)就地平臥:立即讓患者就地平臥,嚴禁搬動,因為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患者生命。

  (3)鎮靜:如有家用常備藥箱,立即讓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時口服1-2片安定片,幫助患者鎮靜。

  (4)吸氧:如有條件應立即吸氧。

  (5)人工呼吸:如患者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立即進行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直至醫生到來。

  五、突發胸痛,這些錯誤處理千萬不能做

  錯誤一:胸痛發生後仍繼續活動。

  原因:增加氧耗,可能加重病情

  錯誤二:胸痛發生後自行嚼服阿司匹林。

  原因:在尚未排除主動脈夾層前禁服。

  錯誤三:低血壓或既往有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史患者使用硝酸甘油。

  原因:硝酸甘油禁用於嚴重低血壓患者,會加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症狀。

  錯誤四:吞服硝酸甘油。

  原因:硝酸甘油應舌下含服。

  六、如何進行風險預防?

  1.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

  2.戒菸,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3.避免易誘發胸痛的因素如勞累、運動、飽餐、寒冷、情緒激動等;

  4.避免長期臥床;

  5.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缺陷患者,加強營養,注意鍛鍊身體,避免因免疫功能低下發生帶狀皰疹;

  6.危險因素篩查:定期健康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焦點

  • 80歲老人突發心梗反覆室顫,醫生電除顫17次成功救命
    80歲老人如廁時突發心梗合併室顫,醫生和死神展開時間的賽跑,連續為其電除顫17次,終於將老人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這是12月14日發生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心臟康復中心的一幕。據帶領搶救的該中心主任孟曉萍教授說,這位80歲的患者是一位女性,一周前曾患過心梗,治療後出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於日前以急診入住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經治療後病情稍穩定。大約11時許,患者如廁時突然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床旁心電監護提示室顫。說時遲那時快。
  • 1小時接力按壓心臟7000餘次!7名醫護人員救回64歲心梗老人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一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12月5日上午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
  • 18次電除顫50分鐘心肺復甦 挽回50多歲室顫患者生命
    ,心臟停止跳動,急診科醫護人員馬上進行搶救,3位醫生、多名護士連續做心肺復甦,經過18次電除顫、近20輪次的心臟按壓、堅持搶救 50分鐘後,奇蹟發生了,患者恢復了正常的竇性心律,急救醫生將她從死神手中搶回來了。
  • 心臟按壓7000餘次……他恢復心跳!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1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
  • 北海一36歲女子突發心梗,病發年齡刷出市人民醫院新低
    36歲寶媽突發心梗心跳、呼吸停止超過3分鐘,九死一生!一起來了解醫務人員如何從死神手中搶人9月23日晚7時許,一名36歲女患者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從外院轉入北海市人民醫院搶救,經過急診科、心血管內科、介入室等多科合作,目前患者病情平穩。這也是該院接診最年輕的女性心梗患者。
  • 1小時接力按壓心臟7000餘次 成功救...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一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12月5日上午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
  • 與死神的六十次擦肩 ——四十二歲患者電除顫六十餘次經支架術死而...
    與死神的六十次擦肩 ——四十二歲患者電除顫六十餘次經支架術死而復生 2020-04-15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5歲女演員心梗猝死,心梗,已經盯上年輕人!
    心梗,這種我們慣性思維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不知不覺中就將魔爪伸向了年輕人。 據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約100萬人。 每18-20秒就有心梗事件發生,其中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過30%,且逐漸趨於年輕化。 心梗來勢兇猛,死亡率高,一旦發病很容易導致心肌大量缺血死亡。 因此,識別心梗發作前兆,做好預防救治,非常關鍵。
  • ST段抬高≠心梗,還有這9種心電圖必須鑑別! - 瀟湘名醫
    在降低血鉀後,上述心電圖會很快消失,多見於糖尿病合併酸中毒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高血鉀症患者的ST段常為下斜形,而心梗的ST段抬高特點是平臺或上斜形,這是兩者較為明顯的差異。此外,高鉀血症的患者,心電圖會隨血鉀水平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若患者血鉀>10 mmol/L,可能出現室顫,甚至停搏!
  • 九死一生!
    凌晨三點,搶救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男性,47歲,因為患者是心臟左主幹病變,也就是心臟最大的根部血管堵塞,最終沒能搶救成功,患者離世!
  • 常熬夜、吃燒烤、喝奶茶 18歲小夥患上急性心梗
    接診的急診醫生聽說他胸悶氣緊,加上心電圖表現異常,提示心肌缺血,懷疑急性心梗。恰巧龍池醫院和廈門市海滄醫院胸痛中心建立了網絡協作關係,雙方立即啟動胸痛中心預案流程,小勇被迅速轉診至市海滄醫院。  醫院馬上進行心臟彩超和CT影像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勇的心臟結構及收縮正常,也不是主動脈夾層,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馬上送入手術室開通堵塞的血管。  市海滄醫院胸痛中心馬上開通綠色通道,繞行心臟病重症監護病房,將小勇直接送入導管室開展造影手術,這也是縮短急性心梗救治時間的關鍵環節。
  • 如何區分心絞痛和心梗?遭遇急性心梗時如何正確急救?
    持續性胸痛和大汗是國人急性心梗最常見的症狀,將近70%的患者有這兩種表現。事實上,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是一個連續的疾病譜。心絞痛,尤其是不穩定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機制是一樣的,都是血管中的「垃圾袋子」(斑塊)破裂,之後長了血栓,部分或全部堵住血流。可以理解為,堵了部分血管是心絞痛,全堵了就是心梗。
  • 馬拉度納因突發心梗去世,心梗發病前有哪些「信號」?醫生解讀
    心梗前發生的疼痛信號心梗最明顯的症狀是疼痛。王成鋼提醒,一旦身體出現以下部位疼痛,需要格外注意是否存在心梗前期風險。心梗還有哪些不同症狀中國急性心梗註冊研究(CAMI)分析14854名心梗患者後,發現臨床症狀出現的機率依次為持續性前胸劇痛66.4%,大汗63.7%,胸悶37.5%,放射痛32.3%,噁心嘔吐27.8%,氣短22.4%,乏力17.8%,心悸12.5%,煩躁4.03%,短時心絞痛多次發3.69%,持續後背痛2.80%。
  • 電生理醫生的「噩夢」:消融室早,卻遭遇心梗
    2015年,患者曾出現頻繁的室顫發作,好在搶救及時,沒有因為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搶救後患者接受了ICD二級預防治療。奇怪的是,當時患者出現室顫發作的原因並不清楚,影像學檢查除外了結構性心臟病,心電圖上也未發現離子通道病相關的表現,完善了基因檢查後也排除了長QT症候群等常見的遺傳變異性疾病。按照病因學來定義,該患者屬於「特發性室顫」。
  • 阿姨到醫院治「腸胃炎」 心臟停跳6次撿回一命
    幸運的是,她碰上了有經驗的醫生,對於急性心梗東莞也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搶救機制,這才使得她從「死神」手中撿回一命。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汪萬裡以為腸胃炎,一查竟是急性心梗時間倒轉回4月16日,晚上10時10分左右,市民張阿姨在家屬的攙扶下,步行來到東莞市人民醫院第一門診部。只見張阿姨臉色慘白,嘔吐劇烈。
  • 上吐下瀉以為是中暑竟是急性心梗前兆
    近日,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就接診了吳先生這樣一位特殊的患者,心內科戶克慶醫生介紹患者心肌梗死症狀表現不明顯,之前一直沒有系統的用藥習慣,導致這次突發心梗危及生命。只是飽餐了一頓 卻誘發了心臟疾病  今年83歲的吳先生,平時比較注重養生保健。發病前剛從煙臺旅遊幾日回家,看望親朋心情很好,所以各樣飯菜都吃得比較多。
  • 25歲女演員疑因心梗去世,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1、突然胸痛突然胸痛不可忽視,胸口像被「壓榨」一樣痛、喘不過氣、全身大汗淋漓、臉色蒼白、休息一會兒也不能緩解,這些都可能是急性心梗發作的「求救信號」。年輕人突發心梗更容易猝死。因為年輕人多為首次發病,與老年人的長期由心肌缺血致反覆心絞痛患者不同,不易引起重視。
  • 心口隱隱作痛 或是急性心梗先兆
    直到周三,羅先生再次出現心口痛,而且不到半個鐘,頭暈、嘔吐齊齊出現,幸好身邊有人趕緊將他送到醫院,一查,竟是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冠狀動脈已經一條全閉塞,另一條狹窄達90%。現狀:胸痛不受重視平均延遲診療6小時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主任醫師張敏州教授說,儘管血管開通很及時,仍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現心梗後氣促心衰、勞動力下降的情況。
  • 診斷急性心梗 CTN比CK-MB更敏感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病率出現了目前上升趨勢,而早期及時消融是治療急性心梗、降低併發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因此,能否儘早確診是AMI治療的關鍵。  目前,檢測心肌損傷標誌物是診斷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度被認為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標準。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特異性及敏感性更佳的心肌肌鈣蛋白(cTn)受到了關注。  心肌的cTn由肌鈣蛋白T(cTnT)、肌鈣蛋白I(cTnI)和肌鈣蛋白C(cTnC)組成,主要作用是調節心肌收縮。
  • 寒冷季節是急性心梗高發期,這些救命知識你必須知道!
    隨後,緊急檢查也有了結果——急性心肌梗塞。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大主任、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任米傑召集醫生團隊分析病情,判斷患者隨時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惡性心率失常等情況危急生命,決定實施急診PCI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