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人類頭號殺手之一,每年都會奪去千萬人生命,它來勢兇猛 死亡率高,讓人措手不及,由於心梗發作症狀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對此認識不足而延誤救治時間。
前幾天,東莞的張阿姨就因此差點喪命,竟然心臟停跳了6次。幸運的是,她碰上了有經驗的醫生,對於急性心梗東莞也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搶救機制,這才使得她從「死神」手中撿回一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汪萬裡
以為腸胃炎,一查竟是急性心梗
時間倒轉回4月16日,晚上10時10分左右,市民張阿姨在家屬的攙扶下,步行來到東莞市人民醫院第一門診部。只見張阿姨臉色慘白,嘔吐劇烈。聽不懂張阿姨的家鄉話,接診的黎慶歡醫生,將詢問的眼光投向了陪同前來的張阿姨的女兒。
女兒說,媽媽吃了過期的東西,吐了兩次,肚子也不太舒服。檢查中,患者的一個小動作,引起了黎慶歡醫生的警覺。「她好幾次捂著胸口,我想如果只是腸胃問題,不太可能胸口不舒服。」擁有15年門診經驗的黎醫生,遂讓患者做了心電圖。結果提示,張阿姨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
東莞市人民醫院有個胸痛中心微信群,可以第一時間將患者的心電圖、血壓、血糖等生命體徵的重要數據實時上傳。當晚值班的醫生是吳智豪,22時28分,黎醫生將心電圖的照片發上群。吳醫生一看立刻有了判斷:嘔吐只是表象,這張教科書一般典型的心電圖顯示,張阿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心臟的動脈堵塞了,心肌會缺血缺氧壞死,心肌一壞死,心臟功能就完了,人也就沒了。一般來說,心梗發病3個小時內手術開通堵塞的血管,效果最好,後遺症最少。此時,張阿姨距發病已經接近三個小時,需要立即手術。
心臟停跳6次,醫護從「死神」手中救命
120急救車抵達時,吳醫生等人早已站在手術室門口焦急等待。患者過床、接好設備,短短兩三分鐘後,監護儀上突然出現劇烈的波形震動,像一條兇猛晃動的繩子。吳醫生清楚,這是「室顫」,意味著患者的心臟停止工作。
此時,患者已經毫無意識,四肢向上抽搐,整個人像要捲起來一樣。四位醫護人員一擁而上,按住她進行搶救。「當時一邊電除顫,一邊胸外按壓,患者很快恢復了竇性心律。」吳醫生說,正當準備進行手術時,沒過一分鐘,劇烈的「室顫」再度出現。前後20分鐘裡,患者共出現6次室顫,醫護人員一次次將她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
「這是臺微創手術,在患者右手橈動脈開個小口,穿刺一根管進去。造影提示右冠狀動脈閉塞,隨後開通血管放入支架。」吳醫生清楚記得,真正手術時間只用了28分鐘。
自救非常關鍵
急性心梗是最適合詮釋「時間就是生命」這個說法的急性病症。東莞市人民醫院心內一區副主任蘇少輝說,我國每年新發心梗約60萬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心肌梗死一系列危險因素中,居前三名的是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
心梗是個和時間賽跑的疾病,除了醫生的作用,其實自己也是關鍵一環。蘇少輝說,心梗的搶救要闖過三道關,第一道關是患者自己,也就是自救;第二道關是急救運送,第三道關是醫院救治。
如何自救?蘇少輝說,首先不要驚慌,要不停地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氣;然後,用力地、深深、長長地咳,好像要把胸腔深處的痰咳出來一般。每間隔大約兩秒鐘吸一次、咳一次,直到救護車趕到,或者感到恢復正常,才能休息。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把氧氣吸進肺部,大力咳嗽來壓擠心臟,進而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