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治病救人就是與死神賽跑。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一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
12月5日上午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心血管內科專家接診後,經冠脈造影看到患者前降支近端閉塞,迴旋支中段90%狹窄,遠端閉塞、右冠近端閉塞。這意味著患者的整個心臟只靠迴旋支供一點血,情況異常危急,必須馬上實施手術!
可就在實施手術前,患者突然發生室速。成功除顫後,醫生緊急開通血管植入支架,但患者血管情況很不理想,反覆出現室速、室顫,心臟停跳。醫護人員只能選擇給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帶上呼吸機,並持續進行心臟胸外按壓維持循環。導管室的7名醫護人員輪換著持續按壓了1個小時,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由於心肺復甦每分鐘必須按壓100次-120次,所以7名醫護人員持續1個小時大約按壓了7000餘次,可謂在與死神「拼手速」!在場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每人都穿著十多公斤重的鉛衣,但做心臟按壓需要跪在患者身旁進行,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當時每個人都忘記自己承受之重,一秒都不敢耽誤,只想著拼命按壓、全力搶救。
但此時患者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危險還未解除。醫護人員最後決定在ECMO和IABP(主動脈球囊反搏術)的支持下為患者完成心臟介入手術。下午3點,醫護人員為患者繼續完成了後面的手術,在右冠狀動脈殘餘狹窄植入支架,並打通前降支,恢復了患者急性閉塞的兩支血管(另一支血管遠端是慢性閉塞)。目前患者生命體徵比較穩定,但由於心肺復甦時間比較長,心臟功能還需要時間恢復,而且後續還可能會出現相關併發症,醫護人員還有很多關卡要過。
回憶起這場與死神較量的手術,現在大家還心有餘悸。採訪中,大興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張龍表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致死高峰發生在心梗發生後數小時到1周左右內。心梗梗死面積越大越危險,梗死後時間越久越危險,治療越及時預後越好。很多患者因為沒有重視其危害性,在家中延誤或者治療不及時,導致心肌梗死病死率明顯升高。「目前很多醫院都開設胸痛中心,目的就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率,減少心肌梗死死亡率。心肌梗死患者如在1小時內介入治療,死亡率可從15%降至4%。同時,患者的基礎疾病也會影響救治效果,比如高血壓、高血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可能更高。」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黎娜 王超 /文 西安大興醫院供圖)
【來源:城報New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