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小夥「猝死」,醫護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他醒後丟掉1個月記憶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對於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那種瀕死感,年僅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化名)有了一次切身的體會。

11天前,2月24日下午,作為陪護人員的他,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床旁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期間發生了什麼,年輕人完全不知情。

若不是當時醫院脊柱骨科、ICU、麻醉科、心外科一幫醫生持續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徒手心肺復甦;若不是及時調來了體外人工膜肺ECMO,讓其病變的心臟能夠短暫放假、緩慢恢復;若不是家人毫不遲疑的配合,用上代價高昂的生命維持設備ECMO……小夥子的結局必然只有一個:死亡。

視頻來源:南都N視頻

1分鐘100次有效心臟按壓

這群醫護人員按了1.5萬次

2月24日下午6點08分之前,李燦是一個身體健康,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吸菸、不酗酒。沒有人留意他在猝死之前在幹什麼,小夥子突然從陪護人員凳子上栽倒在地後,一旁的家人立即開始大聲呼救。

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病區護士最先趕來查看究竟,發現異狀後立即跑到了醫生休息區請求支援。當時正預備下班的年輕醫生陽華,火速跑到李燦身旁時,也只看到小夥子抽搐了幾下後再無反應,怎麼呼喊都不會應答。

陽華和兩名護士將他抬上病床,進一步探查發現,小夥子已然沒有脈搏、毫無意識,心臟業已停跳。

緊急在李燦身上開闢了兩條補液通道後,其中一名護士開始打電話尋求醫院ICU、心外科、麻醉科的支援。另一名則開始利用心電監護設備,開始監測李燦的生命信息。

倚靠在病床邊的陽華,同步奮力的為年輕猝死者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100-120次,每次下壓胸廓要達到4-5釐米。看似簡單、重複的機械動作,此時成為最能保住年輕生命的法寶。只是純靠體力來支撐的話,普通人極難規範的堅持超過兩分以上。「過去這麼久了,手腕依然酸痛」,陽華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道。這個並不高大的年輕醫生,當時迸發的爆發力堪稱驚人。「也沒有去想太多,也算是有點小私心,那就是不能眼看著這麼年輕的生命就沒了。」

在ICU醫生黃世芳趕到之前,陽華獨立支撐了快20分鐘。6點前後,正是交接班時間,剛剛上班沒多久的黃世芳,第一時間就趕來支援。在重症監護幹了10多年,對於監測、搶救等徒手心肺復甦的專業操作,自不在話下。

緊接著,趕來會診的心臟外科李小輝醫生也加入到了救援團隊中來,專業的胸外按壓隊伍,龐大起來。陽華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

「前後一共有5名醫生、護士參與了對李燦心肺復甦的按壓操作」,之後趕來的麻醉科主任李雅蘭也很快加入到了救援隊伍當中。作為麻醉專家,她更能從心電監護設備中的波形中觀察到心肺按壓的直接效果。

「還有一個直接的證據證明我們心肺復甦的有效,小夥子心源性猝死已經20多分鐘了,可瞳孔依然沒有散大。說明腦部供血依然在持續著」,李雅蘭告訴南都記者,這種持續,是醫生護士們堅持不中斷的徒手奮力下壓胸廓得來的。

從陽華開始進行心臟按壓算起,到最後停止心臟按壓,這群醫生、護士們一共堅持了兩個半小時,合150分鐘。前前後後持續的有效心肺復甦,超過1.5萬次。

掰掉了99支腎上腺素

年輕人用掉了其中85支

支援力量漸漸強大起來,李燦發生猝死的普通脊柱骨科病房,也擁有了成為重症監護室、重症搶救室的實力。根本來不及挪動李燦,現場醫護團隊在普通病床上就完成了對李燦的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和撓動脈穿刺。

心源性猝死,意味著心臟停跳,血壓快速下降到0。「經過撓動脈穿刺的穿刺針,能夠從血管內,監測到最為真實的血壓情況」。

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儘快恢復李燦的心、血管循環系統。能夠使心臟收縮力加強,讓心臟、肝、和筋骨的血管擴張,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的關鍵藥物,就是腎上腺素了。這種可合成的藥劑,也是拯救瀕死患者最為關鍵的必備藥品。

為了將瀕死狀態的李燦拉回來,現場臨時組合的救治團隊,開始不計成本的使用腎上腺素。一開始是每間隔3分鐘1毫克這樣使用,可類似添燈油似的方案,根本不足以重啟猝死者的心臟。

之前建立的兩條補液通道裡,開始大劑量的推入腎上腺素。一個補液袋裡被推進了8毫克,一個則被推進了10毫克。整個脊柱骨科病區裡的腎上腺素全部用完,科室的護士和支援醫生又從鄰近的科室裡借來了幾十支。「事後我們計算了一下,總共掰掉了99支1毫克裝的腎上腺素。患者通過補液渠道、推注的就達到了84支。」

可即便如此,李燦的生命,依然掌握在陽華、黃世芳、李小輝等現場進行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們的手掌下。

「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叫家屬進來觀察過搶救狀況。只要停止心肺復甦,心電監護上會很快形成一條代表死亡的直線」,李雅蘭表示。

此時,現場搶救已經過去了1個多小時,心外科李小輝醫生很快給上級醫生,副主任陸華打電話尋求支持;麻醉科醫生盧浩依然往返麻醉科、脊柱外科病房間,拿急救設備、藥品、耗材;已經完成交班的ICU醫生高露則多跑出了一萬多步,往返ICU查猝死年輕人的生化指標,並通知ICU護理團隊準備接收病人。

李燦當時反映出來的一切症狀,都提示著只能使用ECMO,才有挽救年輕生命的可能。

「他要真是新冠患者,也得先讓他活」

陸華主任接到電話時,當時正在十公裡外的流花湖附近家中。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城市居民減少了外出,從流花路到黃埔大道之間的城市核心路段的交通變得非常順暢。不到20分鐘的時間,他就趕到了醫院,出現在了脊柱骨科的病房裡。

另一名心外科醫生則從心臟外科裡,推出來了在心外科常備的體外人工膜肺-ECMO.這種機器,原本更多的應用於是心臟外科手術或者心、肺移植手術當中。特殊的離心泵加導管、膜肺,能夠讓使用的患者即便在心臟、肺臟完全怠工的情況下,依然維持著生命必須的血液、氧氣供應。

得益於前些年流感流行期間的爆款科普文章,它近乎逆天的功能開始為普通人群得知。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這個設備被廣泛運用於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當中。有了它,患者病變的心臟、肺臟能夠部分甚至完全的解放出來放個假,心肺不工作,患者也依然存活。

設備是最高級的生命支持設備,缺點只有一個—貴。「耗材開包需要的費用接近4萬元,這還是取消耗材加成之後的收費標準。而運營維護期間的高昂治療相關成本,每天以萬元計算」,陸華告訴南都記者。

這麼年輕,總不能就這麼不救了。ICU醫生黃世芳最先出來和患者家屬開始交流,說明病情的同時,也點出了當下救治的希望全部仰仗於一臺運營成本高昂的生命支持系統上。「雖然患者當時還在脊柱骨科,但我覺得已經是我ICU管的病人了,我有必要和患者交代清楚搶救方案」。

於此同時,現場的醫護人員也叫來了醫院的行政總值班。萬一家屬不能及時籤字、繳費,行政總值班將為這幫現場搶救的醫護人員做主,籤字繼續必要的治療。

有時候急危重症的搶救,前進一步就是生,退後一步或者暫停多一刻都意味著死。橫亙在生死之前的,早已不是醫療技術上的因素,更多的是患者家屬基於經濟基礎、倫常綱理進行的考量。

猝死者李燦的父親本身還在病榻上,聞訊趕來的叔叔,在目睹了整個搶救過程後,現場拍板,籤字繼續搶救。這一決定,解除了現場十多名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

李燦胸廓外的按壓依然在持續著,陸華和李小輝等心外科醫生,開始著手利用導管、ECMO建立一套獨立的體外循環。

切開年輕人股動脈、股靜脈的期間,短暫暫停了10秒鐘的按壓,是李雅蘭主任在一旁做的計時。將導管接駁進入動靜脈時,也暫停了10秒鐘心肺復甦。直到人工膜肺的離心泵開始發出細微的嗡嗡聲時,堅持了2小時22分鐘心肺復甦的陽華他們才徹底停下來。

人工膜肺不僅解放了猝死患者李燦的心臟、肺臟,同時解放了5名輪番心肺復甦的醫生、護士的雙手。

血管切開時,看著噴濺出來的血液。李雅蘭才想起當下依然是新冠流行期間,猝死者李燦的感染狀況並不明確。「他要是新冠患者,我們這個房間的醫生、護士估計都得中招」,李雅蘭現場提示了一句。

「他要是新冠患者,我們也得先讓他活過來」,埋頭操作的陸華沒有太多的在意。

救下來了,猝死小夥「丟掉」了一個月記憶

ECMO的神奇之處真不是吹出來的,機器一轉動起來,李燦的血壓、循環、心跳等指標,就開始直觀地反饋在了心電監護設備上。而細心的ICU醫生,在李燦的胸部,數出有九條電擊除顫遺留的痕跡。200焦耳的電流刺激糾正室顫,小夥子一共吃了九次。

心源性猝死雖然短暫緩解,可為什麼會年紀輕輕的發生心源性猝死,則還需要逐一的排查。第一項就是通過影像學檢查排查可能的肺栓塞。

一行專家們,又小心翼翼的推著上了ECMO、呼吸機的李燦,前往CT室進行影像排查。「搶救車床,那一刻成了醫院裡行走的ICU」,黃世芳表示道。

影像結果很快排除了肺栓塞的可能。

「結合各種症狀、表現來判斷,他其實極可能患的是布魯加達症候群,一種遺傳心臟病,這是導致青壯年群體猝死的主要原因。」黃世芳告訴南都記者,後續的排查治療,已經非常支持這一診斷。

各種對應的治療還需繼續,為了預防救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感染,陸華給開出了最高規格的抗生素。「畢竟當時的治療環境並不是絕對潔淨的手術室,而是患者發生猝死的病房,感染機率大大增加。花了這麼大精力去挽救這個年輕人,總不能讓他倒在感染關上。」

急性創傷帶來的腎臟損傷出現後,血液濾過團隊也及時的在ICU裡給年輕人進行了透析。

各種針對性的措施,職位保住李燦艱難搶救下來的生命。

直到使用了ECMO88小時之後,得到足夠休息的心臟徹底緩過來後,黃世芳所在的ICU團隊,這才給他撤離了ECMO。在當下用血十分緊張的情況下,ICU給小夥子爭取到了兩個單位撤機用的紅細胞。

又過了兩天,小夥子徹底撤離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撤機當天,小夥子就悠悠醒轉過來,渾然不知自己躺在父親住院的醫院ICU裡,甚至忘記了父親住院這回事。「最近的記憶,停留在春節前和好友聚餐的片段,他會反問我們醫生,自己是不是喝大了。」

小夥子生命真正保住了,只是因為短暫腦部缺血缺氧帶來的腦損傷,他丟掉了1個月的記憶。當然,那場持續了兩個半小時的胸廓按壓,也給小夥子帶來了一定的副損傷,胸骨出現骨折。「這很正常,有效的下壓胸廓和保護胸骨之間,再專業的醫生都難於把握分寸和力道」,黃世芳表示,這樣的骨折也並不嚴重,慢慢修養,骨折自會癒合。「只是小夥子罹患的布魯加達症候群,今後復發的可能性極大,可能需要安裝一個起搏器,預防第二次心源性猝死。」

能否探索著建立ECMO基金

李燦最終能夠搶救過來,讓搶救團隊興奮不已。年資最高的李雅蘭則一直在思索著案例成功後最需要總結、歸納的原則。

「在整個心臟按壓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原則,持續按壓,如果有任何操作需要停頓心臟按壓,也堅決不超過十秒鐘,這是心肺復甦裡面的原則,我們整個搶救都在堅持這個原則」。

所以,雖然患者心臟停跳近兩個半小時,但是,腦功能回復接近正常。「我們應該以此宣傳,讓社會人都知道。如果發現心臟驟停,一定持續做心臟按壓,並就近藉助AED(電除顫儀)進行除顫。同時撥打120,120急救團隊的醫生對患者,應該做正確的心肺復甦和後續的積極治療」。

李雅蘭同時表示,這一案例也提示,對年輕、沒有基礎疾病的患者,ECMO的應用應該擴大適應症,要積極把ECMO在心臟驟停中急救的應用推廣開來。「如果能建立一個基金會,對患者家屬經濟上不支持上ECMO的情況下,醫生也能通過基金會解除搶救治療的後顧之憂。畢竟不上就意味著死亡,上了有時間、空間讓現代醫學去放手一搏。」

圖/視頻:現場救治的醫生、護士

編輯|李淨翰 杜波 杜恆峰

相關焦點

  • 28歲小夥猝死,醫護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醒後丟失1個月記憶
    11天前,年僅28歲的李燦(化名)本來在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等待他的,或許是死亡。2月24日下午6點08分之前,廣東青年李燦是一個身體健康、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吸菸、不酗酒。
  • 28歲小夥猝死,醫護1.5萬次胸外按壓,還上了ECMO!他醒後丟了1個月...
    對於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那種瀕死感,年僅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化名)有了一次切身的體會。11天前,2月24日下午,作為陪護人員的他,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床旁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期間發生了什麼,年輕人完全不知情。
  • 28歲小夥猝死,被1.5萬次按壓救活!可丟了1個月記憶
    28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化名)親身體驗了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瀕死感。11天前的2月24日下午,作為看護人員,他坐在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骨科床邊,照顧住院的父親。當我再次醒來時,我躺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年輕人完全不知道。
  • 再現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
    12月4日,一名27歲小夥在公司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19日,上海某科技公司一名47歲員工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猝死的新聞屢見報端。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
  • 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不要忽視這5個信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再現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12月4日,一名27歲小夥在公司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19日,上海某科技公司一名47歲員工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猝死的新聞屢見報端。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
  • 20歲小夥心跳驟停,醫護聯手把他從「鬼門關」拉回來了
    近日,在清遠市清城區東城某學校,一名20歲的年輕人突發心跳驟停,幸運的是,經過清遠市中醫院醫護人員緊急施救,終於將其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當天下午18時許,20歲的小明(化名)在教室突然倒地,意識不清,同學發現後立即送其到附近校醫務室,並呼叫120。清遠市中醫院急救團隊接報後,立即驅車前往現場。「我們到達時,看到醫務室醫務人員在給患者做胸外按壓,當時患者面色紫紺,嘆氣樣呼吸,呼之不應,瞳孔散大……」現場急救醫生覃桂強介紹,考慮患者為突發心跳驟停,立即啟動心肺復甦搶救流程。
  • 23歲小夥突發心臟病猝死 「120」電話指導救援贏得生機
    12月21日,蘇州火車站旁某酒店中,23歲的外地男子小沈因突發抽搐,導致心跳、呼吸驟停。危急時刻,蘇州市急救中心調度員錢卓彥立即啟動電話救援,指導同伴進行心肺復甦。15分鐘後,經急救人員和市立醫院北區接力救治,最終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目前,小沈已恢復清醒。
  • 1小時接力按壓心臟7000餘次!7名醫護人員救回64歲心梗老人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一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12月5日上午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軍?
    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發生猝死的人群日益趨向於年輕化。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只有心臟病患者會猝死?一旦發生猝死應該如何急救?這篇文章統統說清楚……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 影視劇別再誤導觀眾了 心肺復甦最重要的是胸外按壓
    原標題:影視劇別再誤導觀眾了心肺復甦最重要的是胸外按壓 又到了每年需要重點強調「溺水急救」的關鍵時刻。 6月以來,浙江連續發生4起孩子溺水遇難事故。對網絡上出現各種溺水「救人神招」,很多專業人士看到後,憂心忡忡。 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 連夜開車到寧波後,28歲小夥突然胸部悶痛!經歷?126次心跳驟停!醫生...
    不過經歷了突發心梗、2次介入手術、一百多次的心跳驟停又死裡逃生後,今年28歲的患者小於再也不想這樣過了。28歲生日當天,他經過半個多月住院治療痊癒出院。小於說,往後餘生,健康將是他生命裡最重要的兩個字。
  • 7名醫護人員與死神「拼手速」!1小時接力按壓心臟7000餘次 成功救...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一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12月5日上午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
  • 產婦羊水栓塞多器官衰竭 廣州20多位醫護聯手救活
    中新網廣州10月15日電 (蔡敏婕 白恬)產後突發羊水栓塞、流掉全身近2/3的血液、三次心跳驟停……35歲的周女士(化名)幾乎把產科最兇險的重症「集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15日稱,該院20多位醫護聯手,經過11個小時,幫周女士闖過「生死關」。
  • 26歲的麻醉科醫生猝死,讓我們不能小視身體這8個症狀,早發現早治療!
    浙江邵逸夫醫院26歲的麻醉科規培醫生陳德靈在宿舍猝死。猝死的原因就一個字:累!「一宿沒睡」對他是家常便飯。夏天是猝死發生的高危時期,這個奪命殺手感覺讓人防不勝防,但其實發生前還是「有跡可循」。下面這些猝死前兆,你了解嗎?猝死前兆1:不明原因胃痛如果檢查清楚確定胃沒有事,仍有胃痛等不適感覺,此時你需查一查心血管。心血管的疾病,也可以間接引起胃腸反應。
  • 13歲孩子路上突發心臟病猝死 無人現場急救(圖)
    記者核實:7點10分出門,和父母說再見,13歲的汪勤(化名)騎上自行車,和同學一起出發。這條上學路不長,每天汪勤不用20分鐘,就可以跨進勇進中學初二(1)班的大門,和老師同學說早安了,但昨天,孩子的上學路永遠地停在了江城路上。  最讓人痛惜的是,醫生說,如果在孩子剛剛倒下的8分鐘內,有人給他做心臟按壓,甚至是胡亂按兩下,他都有可能活。
  • 33歲小夥加班時胸痛 入院10分鐘後發生心源性猝死·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徐尤佳)「太驚險了,連續加班工作中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入院10分鐘心跳驟停,10個醫護人員輪流胸外按壓15分鐘、電擊除顫2次才恢復心跳。」上周五,市中醫院急診室,吳先生被醫護人員救了回來,他今年33歲,是一位年輕爸爸。
  • 經歷心臟按壓5小時30000次的8歲男孩痊癒了
    被全國熱心人關注,經歷心臟按壓5小時30000次的8歲男孩,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一面心肺復甦(ECPR)一面長途從常州轉運到了上海,經過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近30天的搶救和治療,終於撤掉了生命支持設備,心臟恢復了有力的跳動。近日,兒科醫院宣告小雨的「暴發性心肌炎」已完全治癒。
  • 心臟按壓7000餘次……他恢復心跳!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施救,在歷經1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
  • 面對猝死患者 我們該怎麼做?
    陳曉輝介紹,僅僅該院急診科,每年接診的猝死患者就有近500人,他還指出,猝死有年輕化的趨勢,「以前猝死患者多是老年人,現在中年人多了,年輕人也不少,我們接診過最年輕的才28歲。」半數以上猝死,兩周前有徵兆猝死聽說過,什麼叫「圍猝死」呢?
  • ...嘉興27歲小夥打球時猝死!5月剛結婚,老婆才懷孕…夏天這樣運動...
    近日嘉興桐鄉大麻一男子在球場內打球過程中突然昏厥倒地嘉興27歲小夥打球時突然倒地不起當天大麻某籃球比賽現場開賽幾分鐘後一小夥身體出現不適突然倒地不起視頻顯示場內人員和醫護人員對男子進行了搶救並對其進行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送醫搶救無效身亡5月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