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南方,有一種隨處可見的灌木,這個灌木生命力頑強,一年四季常綠,在馬路邊,在門前,在田埂上,別看它不起眼,不知道的人眼裡它是野草,知道的人眼裡它是寶貝,它就是「布驚樹」。
以前農村物質匱乏,很多人有點小病之類的不會去看病。這時它就派上用場了,感冒什麼的,中暑之類的,拉肚子之類的,只要用這種樹葉熬成湯,喝下去就好了。
這種樹的學術用語叫做「牡荊」,是客家人的傳統草藥之一,有治療中暑,感冒,急性腸炎的功效。樹有五個葉子的,也有少數七葉的。不認識的農民,嫌它是害草,怕它和農作物爭奪營養,因此在過去的時候,一見到它就看到,實在令人可惜。
布驚樹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客家人代代相傳,因此把它當作寶貝。傳說在唐末的時候,軍閥混戰,哀鴻遍野。客家人的祖先為了生存,往南方逃亡。到南方之後,由於南方屬於蠻夷之地,而且有瘴氣,很多人水土不服,患上疾病,許多人因此倒在遷移的路上。有人偶然吃了路邊的一片葉子,發現味道還不錯,吃得飽,並且發現吃完充滿了能量。他們互相轉告,在人生病的時候給人吃,很多人因此活命,因此感到安慰不覺得吃驚。因為不與布同音,這種樹就被稱為布驚樹,這就是這種樹的來歷。
布驚樹為什麼被客家人當成寶貝了?因為它與客家人生活息息相關。人們驅蚊可以燃燒它的葉子來趕走蚊子,剩下來的灰好的肥料,布驚樹葉熬的湯,不僅可以喝下去治病,還可以擦洗身子,預防多種皮膚病。甚至客家女人也用它洗頭,來預防疾病。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種樹還是一道美味。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好客的客家人都在家釀酒和包粽子。包粽子可有講究,等將布驚樹的葉子燒成灰,然後過濾,混在糯米裡面。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十裡飄香,遠遠的聞到粽子的香味,讓人忍不住吃一口。並且這樣的粽子還有防腐功能,能放一個月不壞。釀酒時加上一點布驚樹水,酒味更加香醇。
布驚樹對客家人有這麼多的幫助,因此被客家人稱為寶貝。
各位朋友,你見過布驚樹嗎?歡迎說出你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