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難題 杭州餘杭良渚街道想出了不少妙招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農民安置小區普遍存在著老年人口多、租住流動人口多、小區事務參與積極性低的現象,街道、社區在農民安置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推行上也存在著不少難題。

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良港村的周家裡小區就是個典型的農民安置小區,652套房屋中僅有141套為安置戶自住,其餘511套用於出租。然而,住戶組成複雜、人員流動性強的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如今卻成為餘杭區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樣板,以點帶面扭轉今年前8個月良渚街道垃圾總量月均4.57%的增長趨勢,連續數月較餘杭區區級控量指標減量8.1%以上,打了一場垃圾分類的翻身仗。

在這場戰役中,餘杭區良渚街道到底下了哪些功夫?

轉變租戶觀念 破解難題

租房籤訂垃圾分類責任書

走進良港村居住出租房屋的旅館總臺,牆上張貼的《房東開戶流程》和《租戶辦理流程》展板映入眼中。這裡是租戶入住良港村周家裡小區的第一站,房東和租戶需要在總臺籤訂《垃圾分類承諾書》(以下簡稱「承諾書」)、完成垃圾分類測試,才能成功辦理開戶手續。這就將指導垃圾分類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了房東身上——想出租房子,房東先學習垃圾分類;出租了房子,房東還需做好租客的垃圾分類質量跟進工作。因為,這些都關係到房屋信息星標推薦、車位優先租賃等項目。

良港村村委書記何建新向記者展示了承諾書,承諾書上向租客說明了承租後該遵守的相關規定,並就餘杭區垃圾分類回收方式、垃圾類型、投放時間地點等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何建新告訴記者:「承諾書的作用是告訴租戶垃圾怎麼分類,這是租戶在出租房旅館總臺開戶的前置條件,租戶承租後的垃圾分類質量我們還會繼續跟蹤,目前已經形成了黨員聯房東、房東聯租戶的責任鏈條,做好垃圾分類的長效性跟蹤和保障。」

引進易腐垃圾處置裝置

生化處理變成灌溉水

除了提高前端分類質量,良港村周家裡小區還在易腐垃圾的就地消納上下了一番功夫。

在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側面,記者看到了一幢「小綠房」,這裡放置著良港村引進的易腐垃圾處置裝置,居民每日產生的易腐垃圾將在定時定點的時間之外被送到這裡。

易腐垃圾處置裝置由垃圾分選機、生化處理機、汙水處理設備組成,分揀好的易腐垃圾將在生化處理機裡進行生物降解,降解後產生的水將被引到汙水處理設備中淨化,並用水管將淨化後的水引到植物房中。

工作人員現場接了一杯淨化後的水,淨化後的水目測看不出雜質,水質經檢測達到灌溉水的標準,小區植物房中綠植的養護就是用這些水進行澆灌的。

良港村村委書記何建新告訴記者:「經過統計,這套易腐垃圾就地處置裝置引進以來,日處理易腐垃圾近1噸,有效實現了垃圾不出村,帶動良港村日垃圾產出量減少一半。」

垃圾分類宣傳不停止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儘管周家裡小區已經在垃圾分類推行上開了個好頭,但租戶來來往往、不斷更替,垃圾分類的宣傳一刻也放鬆不得。創新婦女圓桌會、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趣味活動等都是小區宣傳垃圾分類的方式,目前,小區已組織宣講會100餘場、分類培訓60餘場,覆蓋62個樓道、652戶,不僅進行垃圾分類知識普及,也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建議。

在綜合考慮居民體驗後,良港村採用改裝電動車作為定點收集車,通過「流動小車」與「定點投放」相結合,以音樂提醒和宣傳信息播報相結合的方式,既方便居民投放,又方便垃圾運輸,減少二次汙染。

同時,良港村還打造了集科普宣傳、互動交流、垃圾分類體驗等於一體的垃圾分類時尚體驗館,讓居民走出家門就可以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進行環保酵素製作、開展垃圾分類互動遊戲,讓垃圾分類成為生活樂趣之一。

除此之外,良港村還設立了垃圾分類「積分銀行」。為每個房東和租戶開設垃圾分類「積分銀行」帳戶,積分根據每次垃圾投放時的分類情況實時積分,並每月在樓道口張貼公示。積分作為評比月度、季度、年度十佳和流動紅旗的依據,還可兌換日用品作為獎勵,為居民增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目前,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已經實現垃圾分類住戶知曉率100%、易腐垃圾投放正確率100%的「雙百目標」,找到了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難題的破題之策。

來源: 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良渚新城規劃幹垃圾分揀中心,在杭長高速北側
    近日,大家除了討論杭州地鐵四期規劃外,還有一個關於「良渚要建設幹垃圾分揀中心的消息」也是傳的沸沸揚揚。在杭州網絡問政平臺,搜索關鍵字「良渚」,10餘頁都是與此相關的提問和建議。4月26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餘杭分局公示了《良渚新城杭長高速北側地塊選址論證報告》。該地塊位於餘杭良渚街道東蓮村,杭長高速北側,用地性質規劃為環衛用地,容積率不大於1.3,建築密度不大於60%,綠地率不小於10%。
  • 杭州探路垃圾分類市場化 高價「買垃圾」企業如何不虧本
    今年5月起,潮鳴街道引入垃圾分類服務企業浙江九倉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有償回收促垃圾分類,居民參與度大幅提高。試點兩個月以來,已累計回收生活垃圾60餘噸,1000多戶居民踴躍參與,小區垃圾減量達20%左右。  在杭州其他街道,企業有償回收廚餘垃圾的「金甲蟲」模式、企業督導垃圾分類的「潔來雅」模式等,紛紛試點推行,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路徑,破解城市垃圾分類難題。
  • 破解「健身去哪兒」難題社區有妙招——社區健身房 項目有創新
    破解「健身去哪兒」難題社區有妙招——社區健身房 項目有創新 發布時間:2020-10-28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劉昕彤 字體
  • 腦洞大開,餘杭人常做的這件事又有新妙招!
    今天,小餘兒給大家介紹幾個餘杭人垃圾分類的新妙招!垃圾分類這件又酷又潮又時尚的事已經融入餘杭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在親身踐行垃圾分類的同時還不斷更新迭代垃圾分類的方式今天,就和小餘兒一起去看看餘杭人的垃圾分類又有哪些新「招式」吧!
  • 東城街道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四化」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帥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關鍵小事」,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強化黨建統領,用足「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城市發展和具備東城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徑。
  • 百位「清北生」在餘杭落地生根「雙一流」人才在街道幹得如何
    2017年年底,餘杭區在北京大學召開就業宣講會,連過道都坐滿了人,不少學生現場遞交材料,表示非常期待到餘杭工作。8月21日晚上10點,在杭州市餘杭區臨平街道,街道團工委副書記朱思婧梳理好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信息、整理全區創先爭優相關材料,腦子裡又復盤了老舊小區改造相關情況和進展,計劃好第二天的安排,才關閉電腦,結束了一天的工作。1993年出生的朱思婧是浙江金華人、北京大學哲學碩士,2018年8月通過「清北」招聘,來到餘杭工作。
  • ...南京東路街道:破解「三多」推行「555」 最小街道做出垃圾分類...
    2019年,南京東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結合轄區老式舊裡、商務樓宇、小餐飲單位「三多」的現狀,在居民區推行「555」工作法,迎難而上、精準施策,每天溼垃圾從0到45噸,可回收垃圾0到5噸,取得了垃圾分類減量的明顯實效。
  • 這五年杭州開出6145張垃圾分類罰單,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小區很多人垃圾都沒有分類,怎麼都沒見罰款呢?」最近,杭州網友「薔薇」女士向浙江在線記者反映,她所住的餘杭荊長大道西園,垃圾分類情況並不理想,但幾乎沒見過有誰被罰款。其實,杭州市對垃圾分類的「罰單」一直在開。早在2015年,杭州市就出臺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 【健康餘杭 共建共享】垃圾分類新時尚,你get到了嗎?
    為實現全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餘杭街道進一步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制度,完善考核督查機制,不斷推進常態長效。      一是狠抓制度建設。充分學習借鑑先進城市垃圾分類規章制度,結合街道實際,出臺《餘杭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走上規範化的軌道。      二是狠抓責任落實。
  • 杭州垃圾焚燒難題為何難解
    對於垃圾焚燒,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都有抵制心理,認為透過空氣傳來的威脅更直接。不少人明確反對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有媒體甚至直接打出「反對垃圾焚燒」的旗號。但實際上,焚燒不僅能減少垃圾體積,徹底消毒,還能附帶發電的作用。
  •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常態」,這個街道的做法值得借鑑!
    垃圾分類深化黨建引領 常態化垃圾分類為進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泉河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將垃圾分類與村居建設緊密結合,通過黨員帶頭、全民參與、優化設施、營造氛圍等,切實推動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聚焦泉河街道,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菜幫菜葉、動物內臟、魚骨魚刺,這些都是廚餘垃圾,需要扔在綠色的垃圾桶內,而大棒骨、榴槤殼這些硬質的東西,在後期很難處理,就應該把他們扔到灰色桶內。」區應急局在職黨員正在為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 引吭|新聯緯訊:智能監控破解舊裡小區垃圾分類「痛點」
    然而,這一條例在老舊小區的推進,則遇到了不少管理「難題」。據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建二居委梁書記介紹:「我們管轄的社區屬於二級舊裡,流動人口約佔60%;社區硬體環境有限,垃圾分類的廂房較小;垃圾廂房距離遠,投放時間受限,導致部分居民不自覺的亂扔垃圾;有些弄堂裡的老人說,多年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與此同時,由於地形複雜,街道與街道之間很難明確劃分,一些交界地帶就成為了亂扔垃圾的重災區……這些都給推進垃圾分類的規範化帶來了困難。」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3月,北京市正式開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行動,目前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已全面啟動。垃圾分類試點片區的創建將從今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十三五」末。每區至少有一個街道參與試點,其他街道至少有一個社區作為試點。在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同時,全市還將考核示範片區廚餘垃圾分出率。據了解,示範片區覆蓋率2018年將達到30%,2020年達到90%。
  • 她關注 | 2019年度餘杭婦女工作先進表彰來看光榮榜!
    餘杭街道洪桐村李國衛家庭仁和街道永勝村王淵鵬家庭浙江省「綠色家庭」 餘杭街道寶塔村嚴旭升家庭浙江省巾幗示範民宿(農家樂)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波羅蜜民宿杭州溪上緣舍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裡洪竹林山莊
  • 杭州餘杭五常街道沿山河社區開展暑期垃圾分類宣傳趣味活動
    浙江在線8月15日訊(通訊員 徐凌琳)隨著大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保護地球,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為了積極響應環保號召,促使全民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近日,五常街道沿山河社區溪澗堂小區開展了一場垃圾分類趣味遊戲活動。
  • 走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主要幹什麼?垃圾分類後...
    指導員留電話 垃圾分類有難題隨時CALL「我是雍江悅庭的業主,我要分類垃圾,請問一下,分類的積分卡,是不是在你這裡領取?」「榴槤的殼屬於哪類垃圾,是易腐還是其他呢,我不知道自己的分類準不準確」……▲渝中區紅巖村社區雍江悅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王元順4月27日,渝中區化龍橋街道紅巖村社區雍江悅庭小區開始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也是王元順正式與該小區居民打交道的日子。
  • 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顯效 推行難點仍存
    「先行先試」,看到了成效,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包括垃圾分類收集點落地難、居民不理解等,如何破解這些共性難題,為下一步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做好示範和引導? 昨天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就選在「先行先試」小區之一——棲霞區西崗街道齊民路社區晶都茗苑小區。這是一個拆遷安置房小區,共有13幢高層住宅,入住了2048戶、近6000名居民,其中1256戶為出租戶,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比46%。這個曾經被很多人認為垃分老大難的小區,如今不僅順利建成了4座一類垃圾分類環保屋,居民支持率也超過了97%。
  • 從「散裝」到「共治」 仁皇山街道加快推進「美麗小區」建設
    寬敞的路面、古樸的長廊、整齊的停車位、整潔的綠化帶……走進南太湖新區仁皇山街道仁北家園,很難相信這是個由6個村拆遷安置而成的「新城市小區」。「為破解居民停車難題,我們堅持市場運作和推動屬地管理雙管齊下,街道黨委組織相關6個責任村,建立以村書記為代表的業主委員會聯合體,共同制定小區公約,完善依規管理體系,覆蓋我們仁北家園27萬平方米,2000多套房子的管理,創建標杆村和美麗小區建設
  • 「雞毛換糖」 蕭山鎮街創新做法共解垃圾分類難題
    注重典型引路 試點先行推動資源再生  隨著人員的不斷增長,垃圾處理越來越成為一個考驗管理的難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蕭山部分鎮街開陳出新,以「雞毛換糖」這一新形式,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為全區的大量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 餘杭徵遷安置再次刷新紀錄
    喬司街道良熟新苑安置小區。「上周五剛籤完約,這個星期一就搖號拿到了新房鑰匙,我們已經聯繫了裝修公司,打算儘快進場,這樣農曆新年前就能住進新家了。」家住餘杭區喬司街道方橋村的蔡大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蔡大伯家所在的方橋村因嘉興配水工程項目所需於9月18日進行了徵遷籤約,此次徵遷包括蔡大伯在內共涉及方橋村等3個村的28戶農戶。與以往提前安置的情況不同,喬司街道這一次在籤約後的第1個工作日(9月21日)就完成了搖號分房,回遷安置速度再次刷新紀錄。「這次徵遷安置幾乎達到了一個同步狀態,徵遷戶們都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