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農民安置小區普遍存在著老年人口多、租住流動人口多、小區事務參與積極性低的現象,街道、社區在農民安置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推行上也存在著不少難題。
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良港村的周家裡小區就是個典型的農民安置小區,652套房屋中僅有141套為安置戶自住,其餘511套用於出租。然而,住戶組成複雜、人員流動性強的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如今卻成為餘杭區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樣板,以點帶面扭轉今年前8個月良渚街道垃圾總量月均4.57%的增長趨勢,連續數月較餘杭區區級控量指標減量8.1%以上,打了一場垃圾分類的翻身仗。
在這場戰役中,餘杭區良渚街道到底下了哪些功夫?
轉變租戶觀念 破解難題
租房籤訂垃圾分類責任書
走進良港村居住出租房屋的旅館總臺,牆上張貼的《房東開戶流程》和《租戶辦理流程》展板映入眼中。這裡是租戶入住良港村周家裡小區的第一站,房東和租戶需要在總臺籤訂《垃圾分類承諾書》(以下簡稱「承諾書」)、完成垃圾分類測試,才能成功辦理開戶手續。這就將指導垃圾分類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了房東身上——想出租房子,房東先學習垃圾分類;出租了房子,房東還需做好租客的垃圾分類質量跟進工作。因為,這些都關係到房屋信息星標推薦、車位優先租賃等項目。
良港村村委書記何建新向記者展示了承諾書,承諾書上向租客說明了承租後該遵守的相關規定,並就餘杭區垃圾分類回收方式、垃圾類型、投放時間地點等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何建新告訴記者:「承諾書的作用是告訴租戶垃圾怎麼分類,這是租戶在出租房旅館總臺開戶的前置條件,租戶承租後的垃圾分類質量我們還會繼續跟蹤,目前已經形成了黨員聯房東、房東聯租戶的責任鏈條,做好垃圾分類的長效性跟蹤和保障。」
引進易腐垃圾處置裝置
生化處理變成灌溉水
除了提高前端分類質量,良港村周家裡小區還在易腐垃圾的就地消納上下了一番功夫。
在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側面,記者看到了一幢「小綠房」,這裡放置著良港村引進的易腐垃圾處置裝置,居民每日產生的易腐垃圾將在定時定點的時間之外被送到這裡。
易腐垃圾處置裝置由垃圾分選機、生化處理機、汙水處理設備組成,分揀好的易腐垃圾將在生化處理機裡進行生物降解,降解後產生的水將被引到汙水處理設備中淨化,並用水管將淨化後的水引到植物房中。
工作人員現場接了一杯淨化後的水,淨化後的水目測看不出雜質,水質經檢測達到灌溉水的標準,小區植物房中綠植的養護就是用這些水進行澆灌的。
良港村村委書記何建新告訴記者:「經過統計,這套易腐垃圾就地處置裝置引進以來,日處理易腐垃圾近1噸,有效實現了垃圾不出村,帶動良港村日垃圾產出量減少一半。」
垃圾分類宣傳不停止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儘管周家裡小區已經在垃圾分類推行上開了個好頭,但租戶來來往往、不斷更替,垃圾分類的宣傳一刻也放鬆不得。創新婦女圓桌會、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趣味活動等都是小區宣傳垃圾分類的方式,目前,小區已組織宣講會100餘場、分類培訓60餘場,覆蓋62個樓道、652戶,不僅進行垃圾分類知識普及,也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建議。
在綜合考慮居民體驗後,良港村採用改裝電動車作為定點收集車,通過「流動小車」與「定點投放」相結合,以音樂提醒和宣傳信息播報相結合的方式,既方便居民投放,又方便垃圾運輸,減少二次汙染。
同時,良港村還打造了集科普宣傳、互動交流、垃圾分類體驗等於一體的垃圾分類時尚體驗館,讓居民走出家門就可以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進行環保酵素製作、開展垃圾分類互動遊戲,讓垃圾分類成為生活樂趣之一。
除此之外,良港村還設立了垃圾分類「積分銀行」。為每個房東和租戶開設垃圾分類「積分銀行」帳戶,積分根據每次垃圾投放時的分類情況實時積分,並每月在樓道口張貼公示。積分作為評比月度、季度、年度十佳和流動紅旗的依據,還可兌換日用品作為獎勵,為居民增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目前,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已經實現垃圾分類住戶知曉率100%、易腐垃圾投放正確率100%的「雙百目標」,找到了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難題的破題之策。
來源: 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