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北京成為「生物多樣性之都」?

2020-12-22 澎湃新聞

北京西北部的野鴨湖溼地上空一隻翱翔的白腹鷂。圖片來源:唐瑞

前些日子,我問我的幾位朋友,當他們聽到「北京」這個詞時,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的外國人朋友給出的最多的答案是「汙染」。

中國的首都有一個棘手的形象問題。十年來,北京是我的家,我愛上了這裡的人和各類野生動植物。因此我相信,北京有能力通過現代化城市設計和管理,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宜居,讓大自然變得更加生機勃勃。與此同時,北京的對外形象也能得到改觀。

北京的生物多樣性

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是全球鳥類最豐富的幾個首都城市之一。就現有記錄來看,北京的鳥類物種數量在二十國集團國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巴西利亞。

*官方的物種記錄清單還在審核中,即將由中國觀鳥會公布。不過「北京觀鳥」(Birding Beijing)的平行研究表明,可能大約有510種鳥類。來源:eBird、 Avibase和城市觀鳥協會相關數據

北京之所以物種如此豐富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北京市面積巨大,有各種各樣的棲息環境,有山地、溼地、草原、森林和大型公園等。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恰好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這條「鳥類高速公路」上。從地圖上看,北京以北是廣袤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那裡被針葉林和最北部的苔原覆蓋。夏季,那裡種類繁多的昆蟲為成千上萬的候鳥提供了高蛋白的食物來源。相比南方,它們在這裡可以更快地繁衍更多的後代。

到了冬季,這個地區就會變得異常寒冷,昆蟲數量也急劇下降。所以每年秋天,大量的鳥類都會從北向南遷徙,從7月(最早開始遷徙的是從北極高緯地區前來繁殖的水鳥,繁殖期只有短短幾周)一直延續到11月(主要是鴨子、鵝和鶴)。有些鳥類會留在北京過冬,有些則會飛到華南或者東南亞地區。正如我們在「北京杜鵑」和「北京雨燕」追蹤項目中所看到的,有些鳥類還會飛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而最遠的甚至到了非洲。

大多數鳥類都是在夜間遷徙,在我們入睡之時悄然飛過北京(在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的任何一個夜晚,只要將麥克風指向天空,都能聽到很多鳥叫聲,可由此一探這個城市上空的鳥類遷徙規模)。當然,有一些鳥類會留在北京,讓我們有機會「一睹芳容」。

當春天來臨,天氣轉暖,昆蟲復甦,這些鳥兒又會飛回北方,北京將再次成為它們的落腳點。所以說每到春秋兩季,北京就會成為全球一流的觀鳥聖地。

在內蒙古和蒙古的繁殖地與澳大利亞的越冬地之間往來遷徙的途中,東方鴴經常會在北京歇腳。圖片來源:唐瑞

北京不止是鳥類的天堂。幾乎沒有哪座首都能像北京一樣有如此多的野貓出沒,在山區和溼地地區甚至還能發現阿穆爾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euptilura)的身影。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絕跡的豹(Panthera pardus),如今又開始從山西省太行山脈的主要棲息地回到了京西山區一帶。未來幾年,我們有望通過紅外攝像儀抓拍到北京地區幾十年來首張豹的圖像。與此同時,人們還在北京發現了野豬(Sus scrofa)、西伯利亞狍(Capreolus pygargus)、豬獾(Arctonyx collaris)、狗獾(Meles leucuru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松鼠、花慄鼠以及神秘的黃鼬。此外,北京的蜻蜓種類(60種)比整個英國(57種)都要多。

阿穆爾豹貓是北京山區和溼地環境中相當常見的一種動物,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它們。圖片來源:唐瑞

北京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北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能被忽視,因為它正面臨著很多威脅,比如以下幾項:

首先,城市發展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考慮生物多樣性及重要的生態環境,導致棲息地喪失或退化。其次,一些土地管理政策,比如清除地上植被並覆蓋塑料網(主要為了防火防塵)切斷了遷徙鳥類的一個重要的食物來源(種子),還讓塑料微粒汙染了土地。第三,儘管過去10年法治不斷完善,但是以獲取觀賞鳥和野味為目的的盜獵活動依舊存在。

許多地方會在秋冬季節清除灌木叢,在土地表面覆蓋這種綠色塑料網。年復一年,不僅讓候鳥無法獲得越冬所需的種子,同時也給土地帶來了塑料汙染。圖片來源:唐瑞

為北京繪製「生物多樣性藍圖」

為了保護北京堅實的生物多樣性基礎,北京市可以制定一份生物多樣性藍圖,將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納入決策考慮範圍,並為主要的本地物種和其棲息地設定有關的保護目標。

首先,必須進行全面的生物多樣性「審計」,更好地了解北京現有資源並制定衡量進展的基準。除此之外,以下四個操作層面的構想可以幫助強化野外生態環境保護,恢復棲息地,並吸引公眾參與。這些想法的實現不需要大量資源。實際上,它們還可以為首都一些最貧困的社區創造收益,並有助於提高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1. 讓首都的公園保持「10%的自然帶」

北京的公園令人印象深刻。它們不僅是城市景觀的一大亮點,也能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重要的庇護所。不過,這些公園的環境和功效其實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有人建議,每個公園應預留10%的 「自然帶」,任由那裡的植物自由生長而不被砍伐,樹葉自然凋落化為泥土,而落葉也給各種昆蟲提供了庇護之所。野生動植物可以在這些地方繁衍生息。如果豎立標誌物和信息牌,這10%的地帶不僅不會影響公園的整體面貌,反而可以成為公眾自然教育的最佳場所。每個公園都可以與一所或多所當地學校合作,由學校師生觀察記錄公園中的野生動植物環境,將「野生」區域與傳統方式管理的區域進行比較,並將結果發布在公園的公示板上。如果這種模式取得成功,就可以將自然帶的比例繼續擴大。最近,北京市政府已經同意明年在一、兩個公園中進行試點。

2. 密雲水庫:潛在的世界級溼地保護區

密雲水庫位於北京東北部,是北京市的重要飲用水源,也是遷徙鳥類(包括鶴類)的棲息地。目前,密雲水庫的管理完全以保護水質為目標,野生動植物都要為這一目標讓路。一些可以作為過冬鳥類食物的重要本地灌木和產種植物都已被砍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並不合適的樹木品種。

密雲水庫不僅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源,同時也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自然保護區,極大地帶動這個經濟落後地區的發展。圖片來源:唐瑞

北京應該改變這裡的管理方式。保障水質仍然是首要任務,但密雲水庫同時也可以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溼地保護區,並部分向公眾開放。在開放區域設置棧道、隱蔽的觀鳥臺和信息中心,從而可為當地居民帶來可觀的收益。

拉特蘭湖(Rutland Water)是英格蘭最大的水庫。水庫通過分區管理體系,在保護水質的同時將湖區部分開發成了公共休閒區。這個自然保護區每年吸引超過100萬的遊客,住宿、餐飲和旅遊服務為當地增收數百萬英鎊,而水質並未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為了研究這一構想,北京市政府現在已經成立了工作小組,並將於本月對水庫進行初步考察。

3. 一條「野生環路」

北京的路網呈同心圓狀。可以在六環外設置一條「野生環路」,將西部山區、城市周邊的林地、草原、河流和溼地等各種棲息地連接起來,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的天堂和遷徙走廊。這條「野生環路」還可以作為一條允許騎行和步行的 「首都環線」對公眾有限度地開放,並在主要路口設置公共運輸站點,從而為步行者、自行車騎行愛好者提供絕佳的休閒場所,同時為野生動物提供一個安穩的家園。

4. 公眾參與:票選北京市鳥

公眾意識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重要基礎。為了讚頌北京超過500種的鳥類,可以邀請北京市民投票選出北京「市鳥」,並在中國明年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之前由市長宣布結果。可以提名五個候選物種,為每個候選物種提名一位「大使」(可以是一位名人或一所學校),並通過媒體進行宣傳。這項舉措將提高公眾意識,培養自豪感,並為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提供支持。

全球語境下的北京機遇

人類正在經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全球物種大滅絕。科學家估計,目前的物種流失速度大約是自然流失率的一千倍。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那麼到本世紀中葉,地球上大約30%到50%的物種都會消失,這將給人類繁榮和福祉帶來巨大風險。

明年,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的代表將齊聚雲南昆明,共同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並商定一部全新的「自然新政」(a new deal for nature)。不過,僅靠國家政府並不能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因此,城市在溝通人與自然,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開發創新模式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從而讓我們的基礎設施和家園變得既適宜人類,也有益於自然環境。

一隻黃胸鵐(Emberiza aureola)被關在籠子裡作為誘餌,目的是吸引更多其同類進入陷阱。在中國,黃胸鵐的種群數量因為非法獵捕已經下降了95%,目前已經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圖片來源:唐瑞

作為本次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東道國首都,擁有2000萬人口和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北京,理應發揮領導作用。

十年後,當我再次詢問人們對北京的印象時,如果得到的最多的答案不是「汙染」,而是「綠色」、「自然」或「生物多樣性」,那豈不是很棒?

作者簡介:唐瑞,保爾森研究所(Paulson Institute)顧問。近年來,他專注野生動物的保護,創建了北京觀鳥網站和一個創新的社區項目,追蹤了許多北京的標誌性鳥類。

相關焦點

  • 北京唯一的生物多樣性農莊 還能留多久?
    張志敏的天福園生物多樣性農莊裡沒有「害蟲」,「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理由」。靠著純粹的人力勞動,她在農莊裡生活了18年。 但隨著新規劃的出臺、隨著工業區已經臨近農莊的牆根下,這座北京唯一的生物多樣性農莊,還能存在多久呢?張志敏沒有答案。
  • 北京的春天,都在天福園生物多樣性農場裡
    天福園生物多樣性農莊位於北京南郊——房山,是北京老牌的生態農莊。農場主張志敏老師從2001年起正式務農,至今已有19年歷史。張老師在這片土地上「耕農田,耕心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在自然中感受到「農業是人與自然合作管理生命的藝術」,感受自然四季更迭,每天的變化。● 天福園生物多樣性農莊張志敏老師。
  • 周晉峰五方面建言「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四五規劃」,推動做好城市...
    因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而習近平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沿著生態文明道路走向美好幸福的未來。目前全球都面臨生物多樣性缺失的危機,所以人類必須開啟生態文明時代,且生態文明的思想必須要成為一切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指導思想。第二部分是我們國家要提出訂立生物多樣性法,有關部門已經口頭回復贊同這一建議。
  • 海洋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門議題
    11月4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最高學術盛會——第九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召開,海洋成為此次研討會的新亮點和新特色之一而備受矚目。此次研討會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環保部、國家海洋局、農業部和住建部等多個部委聯合舉辦,廈門大學和海洋三所共同承辦。
  • 本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3-5年摸清底數 發布「北京生物圖鑑」
    原標題:本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3至5年摸清底數 發布「北京生物圖鑑」  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本市正在開展全市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調查中的重要進展,將以「北京生物圖鑑」方式發布。
  • 周晉峰: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2020...
    不是一個法律,一個公約,一系列的推進能解決的問題,人類必須要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才能解決今天生物多樣性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威脅。我們把這個新的文明叫生態文明,它以生物多樣性開始,以生物多樣性結束。當生物多樣性的問題解決之後,生態文明的時代也就結束了,就會開啟另一個新的特徵文明。這是生態文明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的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保護區,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個保護區,這2600多個保護區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唯一有效的工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就是為了所有的人把這些生物多樣性資源保留下來。2600多個保護區,已經劃定了中國最好的地方,和中國最好的資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西豁子小學少工委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活動,師生一起來學習了解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發出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倡議書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昆明用「雲力量」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圖為活動現場 杜瀟瀟 攝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杜瀟瀟)22日,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昆明市啟動「202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系列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守護生物多樣性,用「雲力量」助力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
  • 打開「動植物王國」的奇妙大門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
    新華網 劉雲 攝  新華網昆明12月19日電(韓文萍 劉雲)「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啟動儀式19日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舉行。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第一期主講嘉賓,圍繞「生物王國密碼」進行演講。
  • 答案在自然——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生物多樣性超級年速遞
    從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到氣候、糧食和水安全,以及可持續的生計,生物多樣性仍舊是可持續未來的基礎。憑藉一系列事件與活動的開展,2020年有望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環境決策及最終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超級年」。然而目前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趨勢是很多這樣的活動和研討被推遲或以線上虛擬的形式進行。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知識點45生物的多樣性內涵及三層次間的關係     1.生物多樣性內涵:____的多樣性、的多樣性、的多樣性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     知識點46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2、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1)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①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______位。②我國是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③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脊椎動物中的、、和的種數都位於世界的前列。
  • 綠會完成GBIF全球生物多樣性知識聯盟倡議之簡體中文版翻譯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日前,世界最大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GBIF)再次致信綠會,圍繞倡議建立的「生物多樣性知識聯盟」等事宜進行了溝通。
  • 歐盟提出「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 | 綠會國際部生物多樣性超級年...
    在一份長達27頁的文件中,歐盟稱,其氣候預算的很大一部分也將投資於生物多樣性。它提出了一些措施,旨在通過促進農業生態實踐,並在未來十年內使歐盟四分之一的農業用地實現有機化,來轉變農業部門的措施——農業部門是歐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歐盟委員會表示,該戰略是歐盟對從COVID-19大流行中復甦之努力的「核心要素」。
  • 奧林匹克塔東方明珠塔昨晚熄燈,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活動現場獲悉,不只是北京和上海的地標建築如此,印力廣場、黃鶴樓等深圳、武漢等地的地標建築3月30日20:30也陸續關閉除應急照明以外的景觀照明燈,隱身在夜色裡。這些大個頭的明星建築都想傳遞一個極有分量的信息——「與自然共生」。這是201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主題。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用鏡頭發現自然之美
    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此次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內容豐富。
  • 綠水青山間的探秘之旅!國內多所高校走進婺城開啟生物多樣性科考
    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等10餘所高校的8支團隊、4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夏令營,相約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共赴一場奇妙的生物多樣性之旅。婺城區是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區金華市的核心區,「美麗浙江」建設工作考核優秀縣,是中國苗木(盆景)之鄉、中國茶花之鄉和中國桂花之鄉,「花滿婺城」品牌聲名遠播。
  • 開雲集團發布生物多樣性戰略並制定目標
    開雲將與「全球時尚議程」及「保護國際基金會」合作,在今天(2020年7月1日),北京時間晚上9點、歐洲中部時間下午3點、英國夏令時間下午2點、太平洋標準時間早上6點及中部標準時間晚上9點,共同舉辦數位化大師班,講授關於生物多樣性融入商業運營核心的重要性。開雲的生物多樣性戰略與其對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承諾目標一致。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