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直播電商發展現狀
1、2020年直播電商持續爆發、競爭加劇
今年「雙十一」活動期間,僅11號當天,直播帶貨在全平臺貢獻了63.12億交易額,觀看量達7.91億人次;整個活動期間,直播帶貨累計創造了107.56億交易額,累計銷售超過12.09億件商品,觀看量累計達141.34億人次。 直播電商的第五個年頭,產業鏈繼續分化,各環節參與者競爭越發深化。就目前來看,產業鏈中的渠道平臺環節,優劣區分越發突出,是最具話題性也最為重要的競爭環節,此環節關係著產業鏈中重要的流量獲取以及連接上遊各類供應商、下遊KOL、終端用戶等多個環節。
2、兩類渠道平臺各有長短
目前頭部的平臺參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電商為主的電商平臺拓展新增流量,二是短視頻內容平臺探索流量變現。
直播起初是淘系提高品牌商在平臺轉化率嘗試的手段之一,類似團購與短視頻,此後隨著直播帶來了良好的轉化效果,其入口的優先級逐步提高。
此外,內容平臺的入局給直播電商帶來新增流量,抖音快手的用戶畫像與電商平臺的消費主力高度吻合,而電商平臺亦能彌補內容平臺變現時在供應鏈資源的欠缺,可以為直播電商蓬勃發展帶來契機。
電商平臺內容化與內容平臺電商化成為平臺的模式擴展方向,但搭建新模式需較多的時間、資金與技術,且培養自身平臺用戶的消費或內容新習慣也還需時日。
同時,內容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體量和流暢的用戶運營體系,如果自成生態閉環對電商平臺造成極大的威脅,而電商平臺對內容平臺現有的流量和資源威脅同樣存在。雙方都想自成生態。
二、直播電商最快成長者——拼多多
今年雙十一首次將一天延長到十一天,傳統電商領域內,淘寶京東總計超7500億的增長也是相當亮眼,而同為傳統電商企業且在直播電商領域快速發展的拼多多,在雙十一方面一直都十分低調,以「雙11不發戰報」為傳統,同時提出「天天雙十一」。
2020年雙十一,拼多多同樣沒有公布成交額數據,其表示,之所以沒有將「雙11數據」對外披露,是因為比起數字,拼多多更在意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拼多多僅透露其11.11活動開場16分鐘,拼多多平臺汽車銷量破1000臺,而這些消費者主要來自三四五線城市;11月1日至11日,拼多多平臺售出的新款iPhone手機超過40萬臺。
1、拼多多高速增長,數據亮眼
在雙十一剛剛過去後的11月12日,拼多多結結實實地秀了一把肌肉,其發布了上市以來的第三個三季報,各項核心數據大超預期,實現營收142.09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年度活躍買家的規模也已突破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6%,全面大幅超越市場預期。
利好的消息使得11月12日和13日,拼多多股價分別上漲20.41%和12.73%,市值增加約477億美元,以人民幣計算,兩天拼多多市值增長約3149億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
創始人黃崢的財富也是增加數百億。與之相對的是隨著螞蟻金服上市出現問題,螞蟻金服的市值蒸發了7000億,馬雲個人身家也是少了300億,兩相對比,拼多多的高速成長顯得更加耀眼,而其背後,是資本認可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及其產生的商業價值。
去年同期拼多多公布三季報數據時,5.363億的年活躍買家用戶數讓業界吃了一驚,在此方面,2015年才成立的拼多多已經完成了對老牌巨頭京東的超越,只位居阿里巴巴之下。
今年的數據則顯示出:快速增長的拼多多還保持著高速增長。一年後的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增長36%,達到了7.31億,已經十分逼近阿里同期的7.57億,已有大量研究機構預判拼多多早晚會在此數據上超越阿里巴巴。
在衡量商業價值的重要維度指標交易額(GMV)上, 截至今年9月底的前12個月拼多多GMV達14576億元,同比增長73%。這一增速是行業平均水平的8倍。
根據投行相關數據,第三季度拼多多APP的用戶總時長達到5310億分鐘,較去年同比增長101%。在第三季度,拼多多用戶使用時長已經佔據中國所有電商服務平臺用戶總時長的41%,較二季度的34%大幅提升7個百分點。
2、拼多多的重中之重——用戶需求
不必人為製造需求的爆點,而是在生活日常中,用最具性價比的商品,針對性地滿足「千人千面」的用戶需求,重點在於以下幾點。
(1)以需求為底層邏輯,建設用貨找人的生態
雙十一的出現,是為了解決對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無論是時間段的規劃,還是各類優惠玩法的設計,都是在給用戶劃定一個範圍劃定後,對於用戶需求,商家和平臺相對可控,但隨之而來的,是平臺滾雪球般的流量成本,商家也將更多精力用在了獲客而不是產品上。
來源:招商證券
拼多多通過社交拼團和算法推薦,讓貨去找人,從發現需求到滿足需求就可以自然達成,實現「供給側改革」,並不需要藉助特定的「大促節點」。
這是一種數據賦能,通過掌握的大數據,定位和分析用戶,對接供需。與之關聯,從三季報看,拼多多三季度研發開支為18.0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佔營收比重高達12.7%。
用貨找人戰略是拼多多快速佔領市場的重要原因。拼多多通過獨立APP,完成用戶沉澱之後,延續貨找人的邏輯,根據特殊人群需求,搶佔市場。
來源:東方證券研報
從百億補貼方式看,拼多多主要通過現金補貼品牌方。拼多多在產業帶商品上更具備資源、運營經驗與能力,同時平臺上更為下沉的消費者群體也會使得產業帶商品在拼多多上的曝光度和回報率更高。
(2)以社交入手,裂變形成流量池
拼多多最初是通過「砍一刀」為核心觸發社交裂變,隨後還增加了秒殺、清倉、補貼以及遊戲等玩法。結合高性價比與大數據,再將社交和分享作為玩法的關鍵詞,達成用貨找人的進一步規模化,拼多多與商家一起,形成了「獲客-留存-傳播」滾動的用戶流量自然增長。
(3)用供應鏈變革完善貨品通道
用貨找人和社交裂變,越是發展就越需要貨品供應規模和邊際成本集約來支撐。在這裡,拼多多為完善供應鏈,已經不止於渠道和平臺,而是逐步深入製造端。幫助廠商形成規模效應以及建立品牌,再結合產地直發等流通策略,提升品質、降低成本、支撐供需的更好實現。
一端用社交拼團和算法創新為商家降低流量成本,並通過用貨找人的模式連接用戶;一端通過需求邏輯、把握供應鏈為用戶降低購買成本;對接兩端、完成轉化,同時突出了成本節約下的高性價比。
3、拼多多發展展望
(1)首個盈利季報證明拼多多模式可行 拼多多實現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拼多多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6.604億元。
(2)拼多多正在構建自身新生態
新一代的消費者更願意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去全面了解市場變化,去不斷擁抱新生事物。除了關注高品質外,消費觀念上追求勇於嘗新、崇尚高顏值、注重自我滿足的個性化表達。
長期以來,缺乏品牌效應的商家,一直在產業鏈條的最底層,沒有定價權和議價權,通過拼多多平臺的流量,對這類商家的成長有不小的作用 。同時,拼多多通過賦能實現將農產品直接運到用戶餐桌,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此外,今年拼多多繼續往全品類零售平臺進化,完善自身生態圈,做滿足中國最廣大人群性價比需求的新電商平臺。
三、拼多多分析總結
01、以需求思維制定商業模式,用實際數據證明可行,且能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02、相較另外兩大電商平臺,存在明顯差異化,通過新用戶、新商家、新模式構建新生態。
03、幾年內已構建自己獨特的優勢和運營思維,直播電商領域目前尚不佔優勢,但必然跟隨平臺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