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五天假、一日十小時的讀書,看清代皇室是怎麼嚴格教育皇子的!!!

2021-02-13 愛讀經

《禮記·學記》篇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國家與民族的興衰都與教育密不可分。西周官師治教合一,「師」即「有德行以教民者」。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培養君子之人格,更深度影響著一個國家社會風氣及民生治理等問題。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歷史經驗教訓,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數皇子精通經史、策論、詩詞歌賦與書畫等,並善於騎射。

  清統一中國後,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規。康熙在位的時候,諸皇子分居讀書,到了雍正初年,為了便於皇子的讀書,就在宮中設立尚書房,道光以後統稱上書房。上書房坐落在今故宮內幹清門的左側,上書房之所以設在這裡是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名理為先 」的楹聯懸掛其內;乾隆帝對上書房也十分重視,他給上書房題的楹聯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

  與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讀書入學年齡早、學習時間長、規矩嚴、課程多。通常,皇帝選擇學問、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讀書。

  清朝規定,皇子6歲(虛歲)開始讀書,皇子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至下午3點,共計10個小時。皇帝選定良辰吉日為皇子開學,由於皇子地位尊貴,皇子和師傅互相行禮時,雙方用長揖代替跪拜。上書房的規矩極嚴,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許搖扇子;午飯時候,侍衛送上飯來,老師先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繼續功課。上書房只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們學習的內容包括滿、蒙、漢等語言文字以及《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個皇子都配有漢人師傅,人數多少不定,總管教學事務的稱「總師傅」。學習儒家經典的方法是:師傅讀一句,皇子讀一句,如此反覆誦讀百遍後,與前幾天所學內容合起來再讀百遍,周而復始不間斷。康熙皇帝自己回憶說,他五歲開始讀書從不間斷,累得咳血,仍然堅持。每日老師給指定這一段要念120遍,之後再背誦一段新的內容,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來。

  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因此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皇子們放學後,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軍事體育課」——騎馬射箭,這部分教習師傅從滿、蒙貴族中挑選,名為「諳達」。「諳達」又分為「外諳達」與「內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5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3人,他們輪流值班。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負責茶食等事的書童,這些書童,從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兩人。

  皇帝、皇子對上書房的師傅非常尊重。雍正帝命皇子們對總師傅張廷玉、鄂爾泰行拜見禮、作揖,張、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對上書房的師傅們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後,任總師傅30餘年,「諸皇子皆敬憚之」。他退休後,乾隆帝對他很照顧,並多次將自己的詩文寄給他。嘉慶帝對他也很尊重,在他90歲生日時特賜匾額,親筆題書「綠野恆春」四字。

   清人趙翼在《簷曝雜記》中曾有生動的描述:「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拉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

「愛讀經」品牌名稱由王財貴教授命名,北京季謙教育諮詢中心(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註冊,北京文禮經典文化有限公司負責「愛讀經」系列經典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其旗下包括讀經教材、愛讀經讀經機、經典名畫、教育用具等系列經典教育產品。

請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愛讀經微信平臺

王財貴兒童讀經教育理念學習平臺:

中心官網:http://www.aidujing.com/

中心電話:010-82759708
愛讀經讀書會QQ群:103382880
機構:北京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讀經教材、產品信息

讀經教材、產品購買與諮詢:

愛讀經官網:www.idujing.com

讀經資料網:wangcaigui.taobao.com
客服電話:15011170557(可加微信)
公司:北京文禮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海澱區西二旗西路領秀新矽谷c區19號樓101

相關焦點

  • 清代皇子的苦逼學霸路!
    乾隆帝弘曆和弟弟和親王弘晝同時在上書房讀書,每次寶親王都能第一個把所有的功課學完。而就在他無所事事的時候,福敏便還要求他在學完了當天課程之後提前預習下一天的課程,這樣明天在學習時就等於是複習了。但每次當寶親王把額外的功課都弄完了以後,可憐的弟弟和親王還在弄自己的作業,磨到了放學的點兒也沒有搞定。這時福敏則會對寶親王說:「你自己的弟弟還在這裡用功,你這當哥哥的怎麼可以不等他而提前撤呢?」
  • 清代學霸皇子養成記:早晨4點上學 一年歇6天半
    但是這幫小皇子們,從六歲開始,每年的假期只有元旦一天、端午一天、中秋一天、本人生日一天、老爹生日兩天,年三十兒可以早放半天兒外,別的假日就沒有了。那時候還不興一周七天之說,也沒有周末的概念。所以這些小皇子們加在一起休了一個三百六十五天的小零頭,也真是非常辛苦的。
  • 清代皇子的滿語老師
    諳達是滿語,寫作「anda」。諳達一詞在滿語裡有很多含義,《五體清文鑑》釋為「賓友」,即朋友、夥伴之意:在通常交往過程中相互間成為摯友的人,稱為諳達;內務府派往黑龍江達斡爾等地區徵收貂皮或貿易的人員,亦稱之為諳達;清代在上書房當差教習皇子滿語騎射等專職人員,也稱之為諳達。上書房設立於康熙朝,為清代皇子、皇孫課讀之所。清制,皇子6歲就要到上書房讀書,學習儒家經典及國語騎射。
  • 如果你是清朝皇子,能接受這種教育嗎?
    教育是現在的熱點。尊師重教、課業負擔、家校合作等都是社會討論的話題,也是當今教育產生問題最多的地方。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說上幾句,每一位家長都有切身體會,每一位教師更是滿腹心酸。其實,這些問題,在古代就已經存在。我們看看清代皇室是如何做的。
  • 上新了故宮,穿越清朝,看紫禁城皇子是如何修煉成學霸的!
    而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探秘了清朝紫禁城的學霸養成,清朝對皇子的教育相比其他朝代而言嚴格的多,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開創了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在宮裡添加了一個皇子學校,稱為上書房。年滿六歲的皇子便會帶到上書房讀書,每天凌晨四五點天未亮時就要起床讀書,清代學者趙翼在《簷曝雜記》中就曾生動描述「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皇子們每天的課業繁重,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
  • ​高素質皇子養成記——清代皇帝的教子之道
    首先,康熙皇帝從翰林院公認的博學之士中為皇子嚴格挑選教師,以期他們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其次,康熙皇帝重視對皇子的道德和意志教育,在皇子們剛學會走路時就教他們騎馬射箭,以這些訓練代替娛樂和遊戲。皇帝希望皇子們從小就在艱苦環境中得到鍛鍊,並「習慣於食用狩獵得來的粗糙肉類」。
  • 鬥羅大陸:天鬥皇室最聰明的皇子,十七歲就攻破八個國家
    在鬥羅大陸這部動漫中,天鬥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一,他們兵力強盛,領土廣袤,同時得到了七寶琉璃宗的支持,在大陸上有著極高的話語權,而這麼一個龐大帝國的主宰,就是天鬥皇室。
  • 了解一下什麼是地獄級學習模式:清朝小皇子太難了
    皇室對孩子的教育抓得有多緊,從上學時間上就能看出來。我們現在社會是7歲上小學,古代皇宮裡的小皇子,從5周歲開始就開始正式艱苦的學習之路了。皇子們居住的地方,在皇宮裡的南三所阿哥所,凌晨4點,這些本來還在長身體的小皇子們,就要起床了。
  • 中國古代如何教育培養皇室子弟
    出發前,宋文帝特地告誡跟他一起參加聚會的皇子們不要吃東西,到了武帳岡有好吃好喝的。皇家隊伍走得慢,到中午,大家都餓得肚子咕咕叫,但又不敢直說。宋文帝當然能看出來,他把皇室子弟們召集在身邊開了個會,鄭重地說:「你們一直生活在錦衣玉食的豪華宮廷之中,從來不知道民間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今天,就是要讓你們親身感受什麼叫做辛苦,以後治理國家、為人處事,要懂得節儉樸素、勤政愛民。」
  • 小到詩文繪畫,大到治國韜略:清朝皇子「補習班」上的有多累?
    一、歷代都有皇子的教育課程,可是清代的皇子教育卻最成功,對於皇子的教育,清代統治者可下了很多功夫清代皇子的教育制度是逐漸發展完善的,在教育制度還沒有佔主要地位的時候,經筵制度替代教育制度教育皇子們,到康熙王朝的時候,皇子的教育制度開始達到鼎盛,經筵制度僅僅作為象徵性的典禮,這兩種制度互為消長,到了清朝晚期
  • 清朝的小皇子有多苦?吃不飽、穿不暖、見不到媽、學業重,換你你願意嗎?
    所以,多數家長還是會選擇從小班開始就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學習多門課……有的網友看了就說,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但是,古往今來,越往上看越會發現,越成功的家庭越早重視教育。遠的不說,就來看看那些清朝小皇子的課表!他們在學業上的刻苦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 英國王室繼承人課表曝光,各國王室子女教育原來都這麼「雞血」
    中國清代王室:一年只休5天 說了這麼多國外的王室,播播老師帶大家回到中國的清代王室。 中國的封建社會,一個王朝的興衰繼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素質,皇子們的教育也因此備受關注。
  • 《雍正王朝》中皇子爵位變遷——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真實寫照
    尤其對於康熙朝時期的官員服飾、官銜設定、禮儀制度,尤其是皇室成員爵位晉封方面基本還原了清朝皇室爵位晉封制度的實際情況。在劇中出現的九位皇子,從貝子到親王爵位的晉封,都有著特定環境下的特定原因,而且和皇子的出身有著直接關係,這對於研究清朝皇室成員爵位晉封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天鬥帝國有四位皇子,為何雪清河偏偏偽裝成大皇子?
    天鬥帝國內部分散,皇室也有四位皇子,其中大皇子幼時比較聰穎,但還是不及二皇子;三皇子是練武奇才,修煉天賦極高;四皇子還是一個小孩子,長大之後成了紈絝子弟,被大家認為是最不可能繼承天鬥帝國皇位的人選
  • 清朝完美皇子養成術
    皇子們每天「卯入申出」上書房,即早上五點學習到下午三點,共計十個小時之久。一年當中,除夕上午放假半天,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和自己的生日,各放假一天,萬壽(皇阿瑪的生日)放假兩天,其餘日子一律要學習。不得不說,這種操作令人窒息,聽起來就感覺很酸爽。
  • 主要看這一點
    康熙皇帝在中國曆朝歷代中,清代對子弟教育最為嚴格。皇子們每天要讀書10小時,一年只能休息5天。他們不僅要學習漢文經典,還要學習滿文、騎射、武功。晚清光緒年間雖無皇子,但亦注重對貴胄的培養,雖形式有改變,但仍然十分嚴格。
  • 古代皇室專用幼兒園——「邸第」,統治階層的幼兒教育機構
    貌似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只能是皇室子孫才有機會進去讀書。 其實古代的幼兒園在吃穿用度,在教學內容,還有管理制度方面一點也不比現代的差。是專門培養皇室子孫的教育機構,想想都知道,一切都是那個時代頂級高配。
  • 皇帝是怎樣培養起來的——清朝的皇子教育
    這給當時會試屢次落第的趙翼留下極深的印象,後來憶及,仍不禁感嘆「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簷曝雜記》卷1)。直至光緒中期,任職吏部考功司的何剛德黎明時帶領引見入宮,看到年幼近支王公入學,立刻想起「三更燈火五更雞」之說(《春明夢錄》卷下)。
  • 平民皇后小和田雅子,患抑鬱症、逼生皇子:日本皇室中悲哀的囚鳥
    因此,幼年時的德仁,一直處於十分矛盾的環境中,一邊是保守頑固的日本皇室,一邊是特立獨行企圖打破傳統的母親,這讓德仁的性格變得比一般的皇子更加複雜,也讓他比一般的皇子更有接地氣的一面。
  • 學霸皇子養成記│一張皇子的課程表
    今天大學士就跟大家聊聊▼▼▼  滿清的皇子培養制度 據說,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為歷朝最好。但是:如果今天,我們的學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訓練模式(當然文化課得改一改),不知道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康熙起居註冊》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讀書的情狀:寅時(3~5時),皇子在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到來上課。(3點就起床……天都沒亮,皇子也是心酸……不過早讀2小時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