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屎這種野菜如何吃?

2020-12-11 科學興農

提要:名字奇特的野菜——雷公屎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了,不少朋友已經開始行動了。不少野菜很多年輕的朋友都說不上名字來。前幾天母親做的蒸野菜味道還不錯,詢問之後發現原來是構樹的嫩芽,長得和桑葚的樣子很相似。不過今天說的不是構樹,而是一種叫做「雷公屎」的野菜。

雷公屎是什麼?

從名字上來聽這種野菜就很奇特啊,名字當中帶「屎」字的野菜可是不多見啊。雷公屎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生長,它是一種念珠藻科植物,經常能夠在氣候潮溼的樹林當中見到。除了雷公屎這個名字之外還有很多的別稱,比如地皮菜、地木耳等。因為下過雨之後這種野菜就會非常多,所以就有了雷公屎這個名字。

雷公屎能食用嗎?

雷公屎這個名字雖然不是很好聽,但是吃起來味道還是不錯的。雷公屎的樣子看起來有些像泡發的紫菜和木耳,軟軟的,貼在地皮上生長,尤其是在水旁的一些地方生長的更多。小時候放羊的是經常會發現在羊屎上面會長出來雷公屎,那時候看到這種野菜總是會一腳踩上去,地皮菜非常軟,那時候純屬放羊太過無聊。不過想想小時候吃這種野菜雖然很常見,但是吃的並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雷公屎這種野菜實在是太難清洗了,每次淘洗幾遍,還是會有沙土。

不過前一陣子就發現雷公屎這種野菜現在非常的受歡迎,曬乾的雷公屎一斤都要幾十元,上百元,飯店也有地皮菜炒雞蛋這道菜,價錢也不便宜。不過本人並不是十分的喜歡吃,因為口感上感覺沒有木耳好,沒有什麼味道。

雷公屎如何吃?

上面也提到了雷公屎可以和雞蛋炒著吃,雷公屎當中也含有不少的營養成分,也是一種不錯的野菜。它的吃法也是非常多樣的,能夠做菜炒著吃,和雞蛋、蔬菜、肉都能配合著炒制。還能燉湯的時候加入一些,口感和我們吃的紫菜很相似,但是沒有紫菜的海鮮味。另外曬乾的雷公屎還能夠磨成粉食用。

春季能夠採挖的野菜還是很多的,除了雷公屎之外還有薺菜、蒲公英、榆錢、麵條菜等等野菜都是能夠吃的,想要吃野菜嘗鮮的朋友現在就可以行動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這種叫「雷公屎」的野菜,因難洗被農村人嫌棄,卻賣到百元一斤!
    她們要尋找的寶物就是「雷公菌」,是一種看起來像綠色的鼻屎一樣的野菌子,所以也有人叫「雷公屎」。雖然很難清洗,但是非常美味,又因為在雷雨天過後才從溼漉漉的地方冒出來,所以非常珍稀。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雷公菌」吧。一、 雷公菌的生長特性雷公菌是屬念珠藻屬植物,這種野菜平時很難看到,也是比較難以尋覓的。
  • 農村口中的「雷公屎」是啥?為何有人當寶貝,而且價格還很貴?
    最開始的時候聽說「雷公屎」,感覺還挺稀奇,就跟著一塊去了,之後據了解,雖然這是一種名字聽起來讓人感覺反胃,事實上卻是寶的一種野生植物,對了我們老家農村叫它「地皮菜」,不知道你們那裡是怎麼叫的?而且「雷公屎」還是一種價格非常貴的野菜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農村口中的「雷公屎」是啥?他究竟有何魔力讓人當寶貝去撿,而且價格還很貴?
  • 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看看內行人怎麼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看看內行人怎麼說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看看內行人怎麼說(雷公屎)有些地方也叫,雷公菌,是農村打雷下雨過後山上面才會出現的一種菌類,記得小時候每次打雷下雨過後奶奶就會帶著我去山上撿一菜籃子(雷公屎)回來!
  • 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怎麼樣呢?
    咱們全國有成千上萬個農村村莊,還有幅員遼闊,橫亙綿延960萬公裡的大好河山,所以對於植物或者其他東西的叫法就多種多樣,像「雷公屎」就是很特別的一種叫法,您哪裡叫什麼呢?農村常見的「雷公屎」我還真吃過,小時候拾撿「雷公屎」是我們最大的樂趣之一。只要是下雨的時候,尤其是夏天,下過雨後,幾個小朋友就會拿一個塑膠袋,去溝渠邊,林地裡去撿。「雷公屎」外觀像木耳,在我們這裡也叫地木耳,學名叫作「地蕨皮」。撿上一會,就能撿半塑料兜,那時候時間仿佛過的很快,然後拿著給媽媽,媽媽把「雷公屎」洗乾淨,中午就能吃上一頓美味佳餚。
  • 雨後出現的野菜,越髒的地方越多,十幾塊錢1斤,至今無法種植
    像農村很多見的馬齒莧、豬毛菜,春季的香椿芽,刺老芽,都成為了大家喜愛的食材,尤其是馬齒莧,不但是一種很好吃的野菜,還具有一些藥用,所以被曬乾之後,一年四季可以出售,在南方地區也有一種野菜,這種野菜很奇怪,平時的時候不多見,反而是在雨後才會出現。
  • 人們吃的這種「毛毛蟲」其實是一種野菜,你有見到過這種野菜嗎?
    人們吃的這種「毛毛蟲」其實是一種野菜,你有見到過這種野菜嗎?我國的野菜種類很多,大家常吃的不僅有草本植物,有時還會吃一些植物的樹芽、花朵、根莖、樹葉等。很多野菜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食用這些野菜的。
  • 這種野菜已經很少人吃了,用來清炒味道很不錯!
    農村是一個非常好的美麗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青山綠水,可以看到漫山遍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春天這個季節裡面,很多農村人民都會去尋覓一些野菜,野味來吃,農村的野菜是非常的多的,種類多了,選擇的也就多了,就也會有一些野菜被人們遺忘。
  • 這種長在地上的木耳野菜你吃過嗎
    野菜已成為了人們生活消費的一種時尚,外出遊玩主要菜譜就是地方特色野菜,野菜那絕對是招牌菜了。這種像木耳一樣的野菜長在潮溼地面,大家生活中可能都見過但不一定吃過。從外部形態特徵就可以看出其極像我們吃的木耳,只是它是長在土地上而不是木頭上,因此大家稱之為「地木耳」也有人稱為「地皮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嗎?都是叫什麼名字?「地木耳」長在潮溼的草地上,它和木耳一樣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雨後晴天生長最快,也是撿拾的最佳時機。「地木耳」吃起來比較的細膩,沒有木耳那種木質的粗燥感,做菜也更入味。
  • 長得像黑木耳的雷公屎,農村朋友眼中的寶貝,城裡有錢也很難吃到
    導讀:長得像黑木耳的雷公屎,農村朋友眼中的寶貝,城裡有錢也很難吃到我們生活的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大自然裡有很多野生植物也跟我們人類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一種野生植物都有它生存的價值,有自己獨特的特性,不過有些特性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 這種野菜帶刺,卻是雲南人春天不會錯過的野菜,名字更是讓人意外
    這種野菜帶刺,卻是雲南人春天不會錯過的野菜,名字更是讓人意外!進入春天,由於各地地理位置,氣候的不同,造就了每個地方的野菜種類也大不相同。比如說在河南,安徽一片流行吃一種叫做麵條菜的野菜,但是進入東北之後人們則喜歡吃刺老芽,再往南方去的話人們又喜歡吃艾葉或者是鼠麴草,最後到了祖國的最南邊,就拿雲南人做比較,他們則喜歡吃一種叫做大芫荽的野菜,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這種叫做大芫荽的野菜。大家應該都知道香菜在有些地方其實是叫做芫荽的,那麼這種野菜和我們平常吃的香菜是不是長相非常類似呢?
  • 農村裡這種有名的野菜,名叫「茴香草」,你有吃過沒
    農村裡這種有名的野菜,名叫「茴香草」,你有吃過沒眾所周知,以前農民大多數都是喜歡吃野菜,畢竟那個時候農村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辛。所以野菜就成為了人們的主食,現在人們的生活好起來後,吃野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不過,今天小優就要跟大家說一種野菜,這一種野菜的名字就叫做茴香菜。在其他地方也有農民稱之為茴香草,沒有見過的朋友可以看到圖中這一種植物就是了,長得不是很起眼。茴香草以前在農村裡十分常見,農民也常常把它當成一種野菜炒著吃。
  • 這種野菜營養很高,人們很喜歡他,可以當做一道菜餚來吃
    米谷菜也是一種很多農民特別看重的野菜,相信很多人對它也比較熟悉,只不過沒有對上名字罷了。之所以會叫它為米谷菜,就是因為這種野菜的種子也是穗狀的。所以乍一看上去會和小米有些類似,再加上它整體的高度與穀子差不多,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名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也的確是能吃的,而且有很豐富的營養。因此,不少地方還把這種菜叫做了長壽菜。
  • 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
    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中國的美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不同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吃特色,這些特色小吃,總是能夠抓住人們的胃口,這其中,少不了的是好的食材,和好的做法,很多的中國特色小吃都是用野菜來製作的,你們知道嗎?
  • 山坡上的這種野菜,開胃健脾、含18種胺基酸,比肉好吃!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從以前「吃飽」到現在「吃好」的意識轉變,不少無公害蔬菜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線裡。由於許多野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天生地養,營養價值高,深受大家歡迎,其中就有這樣一種野菜。這種野菜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區,尤其是雲南、四川以及貴州等地,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背陰山坡比較常見。這種野菜其貌不揚,外表看起來與普通雜草無異,但是挖開它的根莖後,卻發現這種野菜的根莖是細白瑩潤的根莖。
  • 這種樹在農村很少見,嫩芽能當野菜吃,曬乾1斤能賣40元
    因為在農村,哪些看似雜草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天然的野菜。不僅管吃還不花錢。每天都有野菜吃的生活,你們不羨慕嗎?這種樹在農村很少見,嫩芽能當野菜吃,曬乾1斤能賣40元。大部分都是長在地上的,不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野菜就有點特殊的,因為它是長在樹上的,就是圖中展示的這種了。我們可以看到,摘下來後的野菜有點像香椿菜,或者刺老芽的樣子。有認識這種野菜的小夥伴嗎?
  • 農村這種季節必吃的一直野菜,農村叫它「麻子菜」?
    現在在農村啊生活條件都好了,基本上頓頓都有肉,真是無肉不歡,但是到了6月-8月間農村人都會覓食一直野菜,農村人們都叫它「麻子菜」。而且今天中午才吃了這種「麻子菜」,給大家分享一下,夏天吃真是爽口解膩的一種美食,有多種吃法,可以包餃子,攤菜餅子,還可以洗淨曬乾拌涼菜吃,特別好吃。
  • 這種「野菜」元宵節後正吃,可以拌蒸菜、攤煎餅!出了正月就沒了
    這種「野菜」元宵節後正吃,可以拌蒸菜、攤煎餅!過了正月就沒了。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喜歡吃野菜。一方面是它純天然無汙染,另外一方面很多也在都有它獨特的功效,對健康很有幫助。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野菜,它曾經籍籍無名,沒人關注,現在卻備受大家喜歡。這種「野菜」元宵節過後正是它,可以拌蒸菜、攤煎餅!出了正月就沒了。這種野菜就叫做「茵陳」,茵陳就是白蒿的幼苗。在老家有一句話叫做「正月茵陳二月蒿,出了三月當柴燒」。
  • 這種野菜,種子具有毒性,但它的葉子卻很香,很多人應該沒吃過
    >他們出來郊遊的時候會採摘一些野菜,回家製作成美食,當然野菜的品種有很多,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但是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野菜,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沒吃過,它的種子其實是具有毒性的,但是它的葉子採摘洗乾淨是可以直接做成菜吃的,味道非常的鮮美。
  • 這種野菜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夏季常吃,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有不少文章都提到過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其實,在生活中有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野草,卻是可以供我們食用的野菜。在路邊就有這樣一種長相特殊的野菜,它的莖部是紅色的,葉子的形狀就像爪子一樣,這種夏季很常見的野菜就叫做「馬齒莧」。
  • 好多老年人都喜歡挖野菜吃?吃野菜對身體有好處嗎?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對於野菜的味道,筆者承認非常有特色,和普通蔬菜的確有與眾不同之處,至於是否好吃,需要根據個人的嗜好和偏愛而定;對於吃野菜對身體有哪些好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不要過於迷信野菜的功效,也不要純粹為了身體好而去吃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