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鬧「人荒」 多數院校註冊率不到三成

2020-12-25 環球留學

高校鬧「人荒」第N次成為臺灣熱門話題。日前,臺灣教育部門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有多達67個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有的系只有兩三個學生,有的系一個人也沒招到,不少名牌大學的博士班註冊率也為零。幾天之後,臺灣7所高校的學生會邀請2016臺灣地區大選參選人談教育政策,臺灣高校的生源問題自然成為「考題」之一。

生育率低,人少了,學校沒少,不死不活的「殭屍學校」一大堆——上個世紀末,在廣設大學思路指導下,臺灣教育部門將大量技專院校升格為大學,導致大學數量暴增。十多年後,臺灣高等教育尤其是私立院校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病症」。藥方也早就開出來了,叫退場機制,也就是大陸所說的「關停並轉」。根據相關規定,臺灣教育部門將依照風險預警、輔導改善、轉型退場和善後保障等標準化作業流程,協助學校安全退場。風險預警的指標是:全校在校生人數不到3000人、近2年註冊率不滿60%、評鑑未通過或有嚴重欠薪與違法事項。

然而這個「看上去很美」的退場機制,實際運作中卻問題重重。畢竟,一個學校的「退場」涉及學生和教師的權益、學校的財務等複雜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高校退場機制也成為臺灣輿論拷問政府和政黨攻防的熱門題目,但是談來談去,都拿不出什麼好辦法,這次蔡英文提出的設立基金幫助退場也被媒體批評不切實際。

既然「死」很困難,如果能開闢新的生源,讓它活下去豈不甚好?對臺灣地理、文化都很適應的陸生,就曾被臺灣教育界視為「起死回生」的良藥。臺灣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有一句名言:「臺灣的大學若對大陸學生或僑生增加吸引力,大學退場機制就可以備而不用。」蔡英文在談教育政策時也表示,如果民進黨上臺,陸生的數量不會少。對此,臺灣輿論指出,你說不會少就不會少嗎?且不說兩岸關係走勢的影響,就衝著臺灣目前這種對陸生「不友好」型環境,有多少陸生願意來還是未知之數。

最近一名陸生在臺灣的「遭遇」就很說明問題。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大陸學生張逸帆在社交網絡帖文,表達自己對陸生健保議題的看法,逐一反駁阻撓陸生加入健保的藉口,卻多次被舉報刪帖。有的臺灣網民更放言,要他「不爽滾回去」,「臺灣的自由就是我不爽你,所以我有權叫你閉嘴。」其實,很多陸生說, 就年輕人而言,健保並不比商業保險划算多少,最初之所以想加入健保,是不希望被當成異類被歧視。現在看來,這種想法還是天真了。所以張逸帆寫道,我很慶幸在這裡認識了許多令人尊敬的老師,值得交往一生的朋友,但是無法接受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生活下去……我會很真誠地告訴想來臺灣求學的學弟妹兩個字,別來。

一葉知秋。臺灣某些政治勢力有勇氣反躬自省一下嗎:這些對陸生不友善的聲音,是否有你們長期逢陸必反、政治操弄的「功勞」?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靠陸生治臺高校「人荒」,是否痴人說夢?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鬧「教授荒」,怎麼回事?
    有些私立大專學校,秋季入學的大學一年級生報到率,約三成左右,不少冷門科系只有幾名學生出現,被迫停辦;有些大學預備退場、或合併。另外一個危機:臺灣各大學院校有嚴重的「教授荒」。大批精英教授即將退休,後繼無人。目前臺灣有24.9%的大學教授年齡超過了55歲,未來10年,有12099位教授屆齡退休。其中有19所學術地位頂尖的大學,10年內退休的教授有四千人,約佔三分之一。
  • 臺灣的大學院校註冊率持續低迷,只跟少子化有關嗎?
    「未來 10 年內,大專入學生人數估計會減少 10 萬人,可以想見會有一些學校面臨退場壓力」,臺灣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說。日前,臺灣教育部舉辦記者會,公布全臺灣 162 所大學院校的最新註冊情況。根據統計,全臺灣有 19 間學校的註冊率不到六成,有 8 所校學校的學生數不到 3 千人,當中最低的註冊率出現在花蓮縣的臺灣觀光學院,只有 29.87%。
  • 多所高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 臺灣高等教育危機持續
    中國新聞網 舉報   中新社臺北12月30日電 臺當局「教育部」30日公布2020年全臺大專院校的全校新生註冊率
  • 臺灣高校172個系所停止招生 頂尖院校未能倖免
    受此影響,2019學年度,臺灣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止招生。種種跡象表明,臺灣高校招生正面臨「寒潮」的襲擊。頂尖院校也未倖免與2017學年度新生註冊率的統計方式相比,今年島內各高校均將境外學生的註冊情況納入計算(增加分子),並有不少學校減少了招生名額(縮小分母)。
  • 臺灣高校招生不足供過於求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已連續2年招不到博士生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在內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教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
  • 臺"教育部":連續2年註冊率不到7成大學 須減招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因應島內少子化,臺「教育部」最近修「法」,原本大學、研究所連續3年註冊率未達7成就要減招1到3成的規定,縮短為只要連續兩年未達7成就要減招;不過為增加辦學彈性,碩士班招生不錯的大學,可以申請將大學博士班名額挪到碩士班。
  • 臺媒:臺灣大專院校註冊率慘澹 明年將減招1.4萬人
    (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教育部門4日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竟有高達67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學生只有兩、三人,宛如大學「家教班」,其中有四個校系掛零;且不少頂尖大學博士班註冊率也掛零。
  • 臺灣島內大專院校註冊率慘澹 明年將減招1.4萬人
    華夏經緯網12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教育部門日前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竟有高達67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學生只有兩、三人,宛如大學「家教班」,其中有四個校系掛零;且不少頂尖大學博士班註冊率也掛零。
  • 生源少5萬未來大學砍三成 臺灣高校闖「大限」
    「臺灣適齡青年在高校的就學率達七成,全球領先。」初聽這樣的表述,記者也「合理」想像為這是教育的進步。且慢!再看校園發生的真實一幕:學生因成績品行皆不合格被老師「勸退」,結果,被叫去訓話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因為少一個學生就意味著少1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學費。老師敢「勸退」學生?太不懂事了!哄都來不及呢!  荒唐事皆有現實因。
  • 臺灣高校闖「大限」:今年生源少5萬 未來大學砍三成
    陳曉星攝   「臺灣適齡青年在高校的就學率達七成,全球領先。」初聽這樣的表述,記者也「合理」想像為這是教育的進步。且慢!再看校園發生的真實一幕:學生因成績品行皆不合格被老師「勸退」,結果,被叫去訓話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因為少一個學生就意味著少1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學費。老師敢「勸退」學生?
  • 大陸高校對臺灣免試招生正式啟動.臺灣高校如何招大陸學生呢?
    然而,內地考生對臺灣高校興趣似乎並不大。自臺灣高校在內地招生以來,幾乎年年完不成招生任務。以2019年為例。臺灣高校計劃在內地招生800人,報考陸生有2131人,比起2018年的1578人增加了553人,漲幅達35%,但錄取人數為732人。
  • 臺灣高等教育寒潮來襲 學生成「稀缺資源」
    2017年度17所高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全臺198個系所招不到人  臺灣高等教育寒潮來襲  本報記者 馮學知 柴逸扉  2017年末,臺灣教育部門首次公布了全臺157所大專院校的全校新生註冊率,引起廣泛關注。
  • 2017年臺灣各大學註冊率低於6成 19私校拉響警報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教育部門昨晚公布2017年學年度各大學註冊率,有教育部門規定,連續2年註冊率低於6成的學校,「將項目輔導」。據報導,根據教育部門「大專校院校務信息公開平臺」數據,私立大學有7校註冊率低於6成,包括華梵、玄奘、開南、明道、臺灣首府、基督教臺灣浸會神學院及臺北基督學院
  • 臺灣高校遭遇招生寒潮:缺口大 「流浪博士」成社會現象
    2017年底臺教育部門公布數據顯示,臺灣全部157所大專院校,有17所學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八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三千人,就連臺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
  • 生源堪憂 島內高校日子難過
    據臺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的數據,2020學年臺灣大專院校註冊率低於六成標準的多達12所,數量較2019年翻了一倍。其中註冊率界於五到六成的學校包括環球科大、臺北海洋科大、慈惠醫專、遠東科大和明道大學等;而介於四到五成的學校則有東方設計大學、大同技術學院、臺灣「首府」大學、聖約翰科大等。
  • 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受少子化影響,這些技職院校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永達技術學院這兩年新生報到率不到兩成。一些私立高校的學生總數居然不滿千人。招不到學生就沒辦學經費,相關學校的教學品質就越來越差。上面提到的潘教授坦言,10多年來,學校一共讓他開過40多門課,數學、物理、音樂、汽修都得一手包辦,「這怎麼能保證教學質量」?
  • 臺灣高校博士班招生陷入困境 臺大清華招不到學生
    臺灣《中國時報》24日刊文分析島內高校博士班招生困境。文章摘編如下:  自從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產出,紛紛增開博士班。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2014學年各大專校院系所註冊率,公立大學居然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說明已超額擴張。
  • 「淘汰名單」出爐 臺灣高校關門潮真的要來了?
    2016大學退場名單預估排名》的帖子在臺灣的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該文章稱今年是臺灣不少大學退場警鐘被敲響的一年,並列出了退場風險較高的大學名單。近年來,島內屢有大學意圖合併或者退場的新聞傳出,臺灣高校的關門潮真的要來了嗎?
  • 因招不到人從本科降為專科的大學,錄取分數不高但招生困難!
    我國現在有兩千多所學校,其中有多半是專科,俗話說「人往高處走」,近幾年高校迎來改名潮,很多學校由專科變為本科,由市屬改為省屬,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有所本科院校由本科變為了專科,究其原因也讓人無奈,因為生源不足招不到人,主動申請降為專科,它就是位於臺灣的康寧大學。
  • 臺灣高等教育寒潮來襲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另一方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