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大學院校註冊率持續低迷,只跟少子化有關嗎?

2020-12-17 好奇心日報

「未來 10 年內,大專入學生人數估計會減少 10 萬人,可以想見會有一些學校面臨退場壓力」,臺灣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說。

日前,臺灣教育部舉辦記者會,公布全臺灣 162 所大學院校的最新註冊情況。

根據統計,全臺灣有 19 間學校的註冊率不到六成,有 8 所校學校的學生數不到 3 千人,當中最低的註冊率出現在花蓮縣的臺灣觀光學院,只有 29.87%。

臺灣教育部公布最新新生註冊率

少子化

每當教育部在解釋類似的數據時,時常以一句話作為開場白「為因應少子女化帶來的衝擊...…」

根據臺灣內政部所公布的「新生兒出生數」統計數字顯示,自從 1995 年開始出生率逐年下滑,但從 2010 年開始,臺灣每年的新生兒總量每年至少都還保持在 20 萬人左右。

不過,2017 年前九個月臺灣新生兒出生數只有 14.3 萬人,預估全年總數可能不會到達 20 萬人。

臺灣內政部每年會公布新生兒出生數(圖/ 臺灣內政部)

當一個社會面臨少子化與老齡化,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 10 年內各項產業將受到衝擊,這不僅是勞動結構的轉變,還包含整體社會的產業轉型。

若單以教育產業來說,最直接的當然就在新生註冊率。不過,最新出爐的新生兒數量,也是要再往後推十幾年才會對院校造成衝擊。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特別關注教育政策的走向,因為那意味著它必須「在未來發揮功用」。

根據 2015 Cheers 雜誌大學調查的結果,大專院校在經營上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招生壓力。時任教育部長吳思華就曾表示,五年後,臺灣的大學院校將會減少 60 所。

少子化確實是造成如今註冊率下滑的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認為這不會是最大的原因,甚至是一個假議題,用以掩蓋如今高教資源匱乏與濫用的問題。

90 年代教育改革浪潮,臺灣廣設大學

30 年前,全臺灣的大學只有 16 所,如今已經有將近 162 所。

1990 年代,臺灣社會剛解嚴,隨著政治風氣的開放,各個領域都要求進行改革,而其中教育改革就被稱作是三十年來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當時在臺灣就讀高中的學生,若想進入大學就讀,機率不到 18%。但根據「大學分發會」的統計,2017 年的大學錄取率達 96.92 %。

回到 1994 年 4 月 10 日,一個名為 「四一O 教改聯盟」的組織號召街頭遊行與抗議,呼籲進行教育改革,當時他們的主張包含: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這樣的主張除了是希望能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之外,也希望能夠全面普及教育,讓整體社會的教育素質提升。

而根據當年《聯合報》民調中心的結果,支持廣設大學的聲音有將近八成。隨著教改的呼聲越來越大,臺灣社會的大專院校也越設越多,教育方針也跟著大幅變動。

當然,所謂的教育改革,無論是帶來的好處,或是副作用都無法在當年就得以展現,那都是幾年之後才看得到的成果。

如今,在廣設大學與高教體系出現問題的同時,許多人會將問題只歸咎於少子化身上,仿佛只要新生兒數量一提升,高教體系中的資源分配不均等結構性問題,全會一併消失。

大學退場

2017 年 11 月 23 日,臺灣行政院院會通過 「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 草案(目前只是草案,尚未正式立法),其中針對過多的大學院校該如何退場給予規定。對此,姚立德說明,現階段作法是公立學校連續 2 年招生率少於 8 成,就會減少招生名額,私立學校則是連續 2 年少於 7 成,核減招生名額。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幾年內,全臺 162 所大學將進行大規模整並與退場。

但同時也有教育學者指出,這項草案可能依然無法解決高教體系崩壞的問題,如今的資源若由比較少的人數使用,照理每個人所能分配到的資源應該可以更多、更完整,但顯然目前還是有相當嚴重的偏差。

這點也可以呼應最新公布的註冊情況,單純看數字,會認為幾乎是每十間大學,就有一所面臨收不到新生的危機。但細看這些數字的分布,會發現公立、私立學校之間有著顯著的差別,位在城市的明星學校根本不可能有註冊率低迷的問題,大多都還是在資源嚴重缺乏的偏遠鄉村的學校。

此外,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將註冊率當做大學退場的主要指標,還得看待教育品質與轉型的狀況。

題圖來自 manginwu@flickr

相關焦點

  • 受「少子化」衝擊 臺灣大專院校新生註冊率下降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監察院監委」今天(12月1日)關切少子化導致學生數逐漸下降,不少大學的新生註冊率下降,甚至包括知名公立大學。臺當局「教育部」說,未來會推動修法,希望建立大專校院退場或轉型機制。
  • 少子化致島內大學註冊率雪崩 151個系所無人註冊
    原標題:少子化致島內大學註冊率雪崩 151個系所無人註冊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昨(29日)公布2016學年度大學新生註冊率,共151個系所(含進修部及附設專班)註冊率為零,其中公立學校64個、私立87個,以碩博士班居多。招不滿3成的日間部大學學士班也有68個系所,多為技職體系的私立學校。
  • 多所高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 臺灣高等教育危機持續
    中國新聞網 舉報   中新社臺北12月30日電 臺當局「教育部」30日公布2020年全臺大專院校的全校新生註冊率
  • 臺媒:臺灣大專院校註冊率慘澹 明年將減招1.4萬人
    ,大學招生日益嚴峻致臺灣各大學註冊率拉警報。(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教育部門4日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竟有高達67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學生只有兩、三人,宛如大學「家教班」,其中有四個校系掛零;且不少頂尖大學博士班註冊率也掛零。
  • 臺灣54個大學博士班無人註冊 少子化衝擊再現
    臺灣54個大學博士班無人註冊 少子化衝擊再現 2015年12月04日 14:2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據臺灣媒體報導,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島內新生兒總數為14萬7702人,創史上新低 。由於臺灣近年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化嚴重,臺灣2020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情形。島內人口老齡化不僅牽涉諸多議題,更影響島內勞動力市場和產業發展。
  • 臺灣高校172個系所停止招生 頂尖院校未能倖免
    受此影響,2019學年度,臺灣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止招生。種種跡象表明,臺灣高校招生正面臨「寒潮」的襲擊。頂尖院校也未倖免與2017學年度新生註冊率的統計方式相比,今年島內各高校均將境外學生的註冊情況納入計算(增加分子),並有不少學校減少了招生名額(縮小分母)。
  • 只是因為「少子化」嗎?| 招生不滿、亂象頻出,臺灣高等教育進入寒冬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另一方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
  • 臺灣高校鬧「人荒」 多數院校註冊率不到三成
    高校鬧「人荒」第N次成為臺灣熱門話題。日前,臺灣教育部門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有多達67個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有的系只有兩三個學生,有的系一個人也沒招到,不少名牌大學的博士班註冊率也為零。幾天之後,臺灣7所高校的學生會邀請2016臺灣地區大選參選人談教育政策,臺灣高校的生源問題自然成為「考題」之一。
  • 臺灣島內大專院校註冊率慘澹 明年將減招1.4萬人
    華夏經緯網12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教育部門日前公布2015學年度大專院校各校系註冊率,竟有高達67校系註冊率不到三成,學生只有兩、三人,宛如大學「家教班」,其中有四個校系掛零;且不少頂尖大學博士班註冊率也掛零。
  • 臺灣一大學獲準改為專科院校
    新華社臺北10月17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少子化對臺灣大專院校帶來深刻影響。
  • 臺灣又一私立大學宣布停辦,赴臺就學要避免踩雷!
    新華社臺北2020年5月14日電 位於臺灣嘉義縣的私立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14日宣布將於今年7月31日停辦,引起島內關注。臺灣私校工會表示,學生數在3000人以下、註冊率低於六成的學校恐有倒閉風險。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1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安排現有1100多名學生轉學,並遣散教職員工。校方聲明表示,受少子化的影響,招生環境日益困難,因此決定停辦學校。
  • 臺灣高校遭遇招生寒潮:缺口大 「流浪博士」成社會現象
    2017年底臺教育部門公布數據顯示,臺灣全部157所大專院校,有17所學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八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三千人,就連臺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
  • 臺"教育部":連續2年註冊率不到7成大學 須減招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因應島內少子化,臺「教育部」最近修「法」,原本大學、研究所連續3年註冊率未達7成就要減招1到3成的規定,縮短為只要連續兩年未達7成就要減招;不過為增加辦學彈性,碩士班招生不錯的大學,可以申請將大學博士班名額挪到碩士班。
  • 臺灣一私立大學停辦 私校工會憂更多學校有倒閉風險
    新華社臺北5月14日電 位於臺灣嘉義縣的私立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14日宣布將於今年7月31日停辦,引起島內關注。臺灣私校工會表示,學生數在3000人以下、註冊率低於六成的學校恐有倒閉風險。校方聲明表示,受少子化的影響,招生環境日益困難,因此決定停辦學校。校方已聯繫多家大專院校安置現有學生,並將專門撥款幫助教職員工離職。臺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短期內可能會有其他私立院校效仿這個做法。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正在推動私立學校退場條例在今年年底前出臺,私立學校如依據新的條例停辦可能損及董事會的利益,因此有些學校會爭取按現有辦法停辦。
  • 臺灣高校招生不足供過於求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已連續2年招不到博士生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在內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教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
  • 臺灣高等教育寒潮來襲
    數據顯示,臺灣觀光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等17所高校2017年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8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3000人;另一方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臺灣知名高校的198個系所招不到學生。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
  • 網絡課程助推義大利大學註冊率
    受新冠疫情影響,義大利大學將大部分面授課程轉為線上,這一舉措不但沒有令學生選擇「逃離」大學,反而使義大利大學註冊率上升,與去年相比,2020年義大利大學的註冊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這一現象並不局限於幾個地區,而是幾乎覆蓋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 促生育新招頻出
    9月新學年開始,臺灣嘉義家職女校校長楊世圳不得不作出艱難的抉擇,這所60年來只招女生的學校,今年首次招收了90名男生。「學生少了,學校得面對現實。」楊世圳說。  而為了應對「少子化」的衝擊,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在未來五年撤併60多所院校。
  •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留臺陸生出路 影響臺灣高教信譽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旺報   中新網5月29日電 臺灣《旺報》29日刊登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的文章說,今年將有684名大陸學生成為首屆在臺灣取得大學本科學歷的陸生,他們未來的出路,攸關臺灣的大學在大陸的信譽及後續陸生來臺就讀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