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是教師使命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北京師範大學舉辦新一期「京師好老師生命成長營」活動,旨在響應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號召,探尋教師道德成長的新模式。

為了積極響應和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精神,做好國培計劃(2017)—示範性培訓團隊專項研修的師德培訓者項目,日前,來自北京、山東、河南、重慶、福建、吉林和遼寧等7個省(市)的150餘位大中專院校教師、教師進修學校師德培訓者以及一線中小學骨幹校長教師等,齊聚北京師範大學輔仁校區,共同參加「京師好老師生命成長營」活動。

舉辦「京師好老師生命成長營」活動是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華文明傳播中心近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旨在摸索出一條「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教師道德成長新模式,本次培訓項目為第4期。

成長營由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院長、中華文明傳播中心主任王文靜教授開啟第一講。她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整體之學、身心之學、素質之學,是涵養師德的重要資源。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內看、向前走的研習,達成孔子所說的志道、據德、依仁、遊藝,這是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期望的「四有」好老師的有效途徑。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郭齊家為學員們進行主題演講。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教育是獨特而富有創造性的,其綜合觀即大教育觀、辯證觀即對立統一觀、內在觀即強調啟發人的內在道德自覺性和心性的內在道德功能觀,對於當下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教師神聖而光榮的使命。

本期成長營以「和諧關係,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德」,現代心理劇「啟德」兩條路徑,分別以「生命追問,教育求索」「發現美善,傳遞關愛」「和合身心,修己達人」「知行合一,傳承師道」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每日學習主題,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英國威爾斯大學等海內外多位專家學者和北京市一線優秀校長教師進行授課與分享,通過《做新時代的好老師》《教師為什麼學國學》《發現美善》《傳遞關愛》《健康師者》和《儒家教育中的「為師之道」》等專題講座,以及《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心理短劇、每日晨讀《大學》、心靈分享、心靈對話、主題沙龍、小組交流和走進北京四中等多元化活動方式,幫助教師構建起以中華美德為基礎的「立德樹人,修己達人」的師德觀,以「傳遞關愛,至誠踐行」的培訓理念浸潤教師的身心,引領教師叩問教育本質,開啟對師德培訓的新思考。

成長營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師範大學輔仁校區舉行,教師們在中西合璧的濃厚環境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6天5夜的「浸潤式」學習和體驗,讓參訓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新模式有了新的認知,進一步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重要的當代道德教育價值。

「曾幾何時,在教師培訓會上給別人講教育是『喚醒』,是『點燃』,但我說得很心虛,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教育的『喚醒』『點燃』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在這次成長營裡,我找到了切身的體悟與答案。在這裡,我明白了生命除了『形』以外,還有『氣』和『神』,明白了『人可以弘道』的內涵,幾天的生命潤澤,讓我看到了前方行走的方向,更感受到了自己內在成長的潛能。看到有太多生命和我一樣渴望著成長。」這是學員在成長營培訓期間發出的心聲。

在成長營結業儀式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主任徐曉光給每一位學員贈送了一套國學經典讀物,希望它們能夠成為教師們的「案頭書」,讓他們在每日傳統經典閱讀中獲得生命成長和教育的力量與智慧。培訓期間,由40餘位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大有義工隊」,也時時陪伴學員們左右,處處傳遞關愛。

傳承師道,初心如磐,「京師好老師生命成長營」走出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國家級培訓新模式,為師德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創新示範案例,正努力帶動和影響全國更多教師的道德成長。

《中國教師報》2017年11月15日第14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龐海芍: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三思
    2011年4月2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此觀點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必須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必須大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起並列提出,因而引發了國內對大學的第四使命「文化傳承創新」的關注。
  • 教育界:傳承文化 我輩使命
    他希望暨南大學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他希望暨南大學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
  • 傳承鄉土文化是鄉村教育的使命
    (據1月27日《中國教育報》)   農民荒廢的土地,變成素質教育的良田,勞動實踐課程教學與農村生產生活對接;青瓦白牆的單層建築修繕後,成了一間間溫馨質樸的「雅舍」;散落在農村的農具找到了安身之所,化身鄉土文化的教材,讓孩子們記住「被遺忘的鄉愁」……四川閬中市鄉村學校教育實踐的探索,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 增強文化自信 傳承黃河文化
    飄洛陽牡丹香,承傳統文化脈&34;還沒等隊員進門,店主熱情的聲音已經從店內傳來。由於歷史原因薰香沒能得到較好傳承,然而如今隨著制香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製作香。此外,店主向我們介紹了牡丹香傳承人李文雙老師。她出生於制香世家,從小就跟隨爺爺學得傳統制香方法,並在傳承中吸取各地制香精髓,對祖傳牡丹香配方和傳統工藝進行創新,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牡丹香文化。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文化發展要傳承紅色文化和堅守主流價值觀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內核是相耦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紅色文化的時代發展。文化發展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增強文化自信。文化發展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參訪的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這裡是湖湘文化的源泉,也是中國文化史上孕育思想、創新學術的基地。
  • 從熱愛到使命 普米傳統文化傳習小組的坎坷傳承路
    從熱愛到使命 普米傳統文化傳習小組的坎坷傳承路 2017-05-30  2002年,中國著名音樂人陳哲在一次採風計劃中來到蘭坪,被普米族文化和音樂深深吸引,並下決心要將普米族文化帶出大山。同年10月,普米傳統文化傳習小組成立了,李長秀便是這四人小組的其中一員。原以為傳習小組將走出大山一鳴驚人,但李長秀卻說,「沒幾個月就解散了」,原因是「當生存問題都沒有解決時,研究文化和音樂是不現實且不被理解的。」
  • 文化育人在傳承中創新
    晚會上,中西文化在長堤真光中學得到了交流與共享;漢服拜月禮、南粵先賢燈謎會、星光圖、月餅、菱角、芋頭,這一切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和舌尖上的美味,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想。真光孩童天籟般極具特色的表演、長真女教師婉約柔美的詩詞吟誦,讓我們看到了學校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場晚會,只是長堤真光中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長堤真光中學距今已有145年的歷史。
  • 傳承淮海戰役精神 勇擔立德樹人使命
    在淮海戰役五前委雕像前,特邀教師、淮塔講解員王婷將淮海戰役的歷史娓娓道來,向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全體黨員闡述了淮海戰役精神的具體內涵和現實意義。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中,硝煙戰火仿佛就在昨天,凜冽的寒風不斷提醒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共產黨人的浴血奮戰。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苗剛為全體黨員上了一節「以淮海戰役精神激發奮鬥姿態」的專題黨課。
  • 東至縣葛公中學:傳承紅色文化,打造三美校園
    針對學校少數黨員在教師群體中站位不高、敬業心不足、引領示範作用不強,以及部分學生愛國境界、文明素養、行為規範有待提高等現象,葛公中學黨支部把黨建與學校教書育人深度融合,以「傳承紅色文化,打造三美校園」為目標,實現黨建與學校教育同提升,共發展。該校創建紅色陣地,夯實信仰之基。支部開闢紅色文化專欄。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中國文化專題: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
    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期間,教務部(研究生院)聯合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學校官微開設「BNU課程思政雲享會」欄目,邀請學部院系專業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展示北師大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果。築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中華文化素養和根基首先,以中華文化傳承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文化素養的基礎與底座。激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傳承好中華文化、樹立中華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 行知的教師節,傳承經典
    「明德篤行,守教育初心;誰與爭鋒,築育人使命」。9月10日教師節當天下午,合肥市行知學校教育集團傳承經典,在漕衝分校劇院舉辦了一場不一般的教師節演講比賽活動。」、「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及「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老師們進行了表彰。
  • 鄉土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岑學貴表示,儘管民族文化傳承有國際與國內政策背景支撐,但並非所有中小學校都能自覺編寫鄉土教材,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傳承教學。其中原因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管理部門條塊分割;二是教師文化傳承的實踐自覺性不夠;三是應試教育制約文化傳承的積極性;四是缺乏系統的文化傳承教材。
  • 王凱麗:不忘初心使命,將燦爛文化與深厚的歷史沉澱傳承
    為慶祝意中建交50周年,一場由中意兩國深厚的友誼與文化凝聚而成的音樂會於11月24日晚在上海舉行。這次的音樂會融合了中國、義大利兩國人民最耳熟能詳的旋律。
  • 定西市馬老師:教外國人學中文 需肩負傳播文化的使命
    定西市馬老師:教外國人學中文 需肩負傳播文化的使命 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是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讓很多國家都萌生了學習漢語的念頭。因此,教外國人學中文成為了國內年輕人追求的新型職業,但這份看似很簡單的工作,背後卻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傳承中華千年歷史的使命。
  • 人發這一年|凝心聚力,文化傳承鑄合力
    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作為中國農業最高學府中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力量,人文與發展學院始終秉持人文情懷和發展理念,堅守「文化育人」的初心使命,滋養「以文化天下」的博大情懷。經過多年潛心發展,逐步形成了「育人為本、學術為業、生機勃發、志趣高潔、溫馨團結」的有機整體,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引領了創新發展的時代新風。民殷國富,強農為本。
  • 書法教育與文化傳承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對於文化傳承具有深遠意義。青少年是繼承和發展書法藝術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門對書法教育的關注程度,關係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當前,書法教育存在兩極分化現象,一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能夠有效組織書法比賽、書法知識問答等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另一部分地區雖然將開設書法課情況納入教育督導,但並未對其進行及時考查。
  • 發掘仲景文化、傳承仲景文化,擦亮中醫品牌名片
    成立於2005年的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國藥學院,以弘揚仲景學術思想為己任,秉承「勤求、博採、精誠、濟世」的院訓,教學為主,科研、臨床為輔,把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和社會責任感強的醫、藥、食、護應用型人才作為時代賦予的使命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瑰寶從小傳承
    原標題: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瑰寶從小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美國總統的一段話 使我們反觀國學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推廣的使命
    美國總統的一段話 使我們反觀國學傳承與中華傳統文化推廣的使命美國總統尼克森在《不戰而勝》一書中寫到:「當有一天,中國的青少年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時,他們看不懂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時,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 傳承屈原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
    傳承屈原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東方紅小學「七一」黨員退休教師活動紀實徐輝    譚海燕6月28日,東方紅紅小學黨總支組織黨員退休教師參觀屈原故裡。走進汨羅屈子文化園,學校黨總支書記徐輝和工會主席李堅堅,首先代表學校對黨員退休教師們在新冠肺炎抗疫期間,主動響應號召,積極捐款表示感謝,並給退休黨員教師們頒發了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大紅色的「捐款收據」,黨員退休老師們收證書特別的開心。每一張證書就是一份份濃濃的愛國之心,這份愛國之心必將伴隨這張證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