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菊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軟黃金」,本月起開始收購

2020-12-20 商洛城事

「老王,今天菊芋賣了多少錢?」「還沒挖完呢,也就賣了5000多塊錢。」

11月1日,在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產業扶貧牧護關鎮松溝村菊芋收購點,商州區牧護關鎮松溝村4組村民王書紅從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手中接過菊芋收購款,心裡樂開了花,引得其他交售菊芋群眾滿是羨慕。

據王書紅介紹,他從2018年開始嘗試種植菊芋,當年種了一畝多地,賣了2000多塊錢。嘗到甜頭後,他就不斷擴大菊芋種植規模,將房前屋後坡坡坎坎能種地的地方都種上了菊芋,今年菊芋種植面積達到了4畝多。

「今年全家增收的希望就靠菊芋了。」王書紅說,菊芋屬於粗放農業,種在地裡基本就不用管了,等到村上通知交售時間後,直接採挖、清洗,然後拉到收購點,就能領到錢了。

收購當天,王書紅一共交售菊芋4575公斤,領到收購款5490元。對於王書紅來說,今天交售的菊芋只是他種植的一部分,全部賣完後預計可收入上萬元。

如今,種植菊芋已經成為商州區很多農戶家庭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為確保商州區2020年菊芋收購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促進農戶實現穩定增收。近期,商州區出臺了《商州區2020年菊芋收購工作方案》,從11月1日起,對全區農戶種植的菊芋進行收購,分為春節前、春節後兩期進行。

11月1日當天,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7個菊芋收購小組在商州區牧護關鎮、北寬坪鎮、閆村鎮同時啟動收購工作,其他鎮辦將陸續進行收購。

近年來,商州區結合市場需求,經過充分調研、科學論證,提出了「萬畝菊芋」產業扶貧工程,先後制定出臺了《商州區菊芋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商州區菊芋產業發展獎懲實施辦法》,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依託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菊芋產業。

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將回收的菊芋經過精深加工後,生產成菊粉、益生元果蔬酵素、複合益生元益生菌、水溶性膳食纖維等大健康產品,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銷售,實現了企業發展和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雙贏目標。

為進一步提升菊芋產業脫貧成效,在商州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南京市棲霞區「真金白銀」的大力扶持下,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啟用蘇陝對口幫扶資金4360萬元,建成商州區數位化菊芋製造中心,年加工菊芋10萬餘噸,生產菊粉6000餘噸、菊芋糖漿3000餘噸及固體飲料、液體飲料、軟糖等終端產品。帶動全區3萬多農戶種植菊芋面積達5萬畝以上,人均實現年增收3000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同時,藉助蘇陝協作消費扶貧,向江蘇省銷售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產品173萬元,受益1.42萬人。目前,菊芋已經成為商州區帶動貧困戶最多、戶均增收最為顯著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

相關焦點

  • 商州全面啟動菊芋收購工作,目前已支付群眾菊芋收購款365.5萬元
    脫貧攻堅以來,商州區持續做大做強扶貧特色產業,通過採取「企業+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菊芋訂單式種植,帶貧效果顯著。今年以來,全區1.2萬戶群眾參與菊芋種植,累計種植面積4.5萬畝。自11月1日起,菊芋收購工作全面啟動。
  • 商州四萬多畝菊芋開始收購,各鎮辦集中收購時間已確定
    11月1日,2019年陝西森弗產業扶貧菊芋收購工作在商州全面啟動。當天,森弗公司在牧護關鎮、北寬坪鎮、閆村鎮三鎮共計收購菊芋170多噸,支付農戶菊芋收購款20多萬元。2019年,森弗公司共與商州區17個鎮(辦)234個村27852戶農戶籤訂了菊芋種植收購協議,免費為貧困戶發放菊芋種子2932噸,種植面積達到47854畝,預計將為貧困戶帶來種植收益1億多元。為確保了菊芋收購工作有序開展,商州區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的菊芋收購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菊芋收購工作。
  • 全國最大的數位化益生元(菊芋)製造中心在商州建成
    11月10日,年可加工10萬噸菊芋、生產菊粉6000噸及飲料、軟糖等終端產品的商州區數位化菊芋製造中心,在秦嶺深處的荊河生態工業園正式投產。據專家介紹和大數據比對,這是國內目前加工規模最大的數位化益生元(菊芋)製造中心。
  • 商州區:貧困戶種植菊芋 扶貧企業保護價訂單收購
    據了解,脫貧攻堅以來,商洛市商州區積極探索脫貧新思路新方法,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引進陝西森弗天然製品有限公司,採用「企業+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菊芋訂單種植,並統一配發種子、實行保護價訂單收購。從今年3月開始,產業扶貧企業就與各鎮辦對接,合作發展菊芋種植,免費發放菊芋種子633.45噸,商州區共有15個鎮辦44個貧困村6315戶貧困戶,種植菊芋8000多畝,預計可收購菊芋2000多噸,實現收入2800多萬元。
  • 「金秋慶豐收•消費助脫貧」 森弗菊芋系列產品入選全國消費扶貧...
    9月14日,商州區舉行「金秋慶豐收•消費助脫貧,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啟動儀式。特色農業+示範園+貧困戶+大健康產業」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帶動36700多群眾實現增收。
  • 讓群眾脫貧增收 雲南景谷全力打造肉牛養殖產業
    通過訂單種植、訂單養殖和勞動就業等方式,帶動1724戶建檔立卡戶實現增收。2019年,通過收購農戶種植的青貯飼料約1萬噸,支付勞務費、青飼料收購等各類款項5200餘萬元。肉牛養殖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產業普洱景谷縣自然條件優越,熱區資源豐富,水利灌溉條件好,耕地面積大,擁有草山面積320多萬畝,每年累計可產新鮮飼草250多萬噸,同時,景谷縣是普洱市主要糧食產區,飼料糧供應充足,玉米秸稈、甘蔗蔗稍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發展肉牛產業得天獨厚,潛力巨大。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了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 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做有志青年引領產業文章。
  • 鍾靈鎮:興產業 促增收 助脫貧
    全媒體記者 方倩 攝科學劃分產業布局 激發脫貧攻堅活力「去年我們銀杏畝產大概2000多斤生葉,今年預計畝產3000斤以上,粗加工後賣到藥廠,能直接帶動40幾戶建卡貧困戶增收。」在鍾靈鎮旺龍村的銀杏基地裡,村主任劉也元一邊查看銀杏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銀杏產業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04-09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甜蜜事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借著廣西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該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領群眾養蜂釀蜜,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我家原來只是種苞谷、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產量低、收入少,家裡日子過得很緊。
  • 隴南武都區馬營鎮:多舉措保障群眾增收
    中國甘肅網6月29日訊據隴南日報報導(通訊員 張虎偉 胡云豔)為減少疫情給群眾增收帶來的影響,今年以來,武都區馬營鎮積極實施勞務輸轉、「五小」產業等增收措施,持續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脫貧群眾因疫返貧。組織勞務輸轉,加大就業扶貧。
  • 江華:菊芋基地笑聲朗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黃志東 劉曉曠)一丘丘土地散發出泥土的芬芳,一群群民工在基地忙碌,一袋袋菊芋打包待運……3月18日,陽光明媚,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沱江等鄉鎮的菊芋基地,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採收景象。
  • 山丹縣:馬鈴薯成為增收致富「黃金產業」
    在一旁的地裡,只見趙文江指揮工人將馬鈴薯進行了大小分級,等待來人收購。  趙文江只是該縣眾多馬鈴薯種植大戶中的一戶,筆者在該縣的清泉、位奇、東樂等鄉鎮走訪,只見馬鈴薯收穫場景隨處可見。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廣泛推廣和應用,該縣提出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黃金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規範種植,全力打造全國有名的高澱粉馬鈴薯良種基地,按照「區域化布局、特色化經營、科學化管理、訂單化種植」的特色產業培育思路,著力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客商引進、示範帶動、龍頭建設、品牌打造上下功夫,使馬鈴薯產業有了突破性進展。
  •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發布時間:2019-05-20 15:07:35      來源:畢節日報   近日,在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冬蓀種植基地
  • 「四川日報」廣元持續構建「三位一體」增收格局 9萬餘戶脫貧群眾...
    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廣元市,持續構建以產業發展為根本、就業創業為重點、消費帶動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增收格局,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產業升級 換種換養更有效益陽光照在天星村一組的山坡上,挖掘機剛刨過,旋耕機又跟進,把泥塊粉碎打細,接著開溝機進場。「改土,只是種黃茶的第一步。」
  • 呂梁:方山馬鈴薯成為增收「黃金產業」
    近年來,方山縣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主攻方向,以打造「太原都市圈」「離柳中方城鎮組群」特色農產品基地為目標,以馬坊鎮、積翠鄉、麻地會鄉為主基地,以「區域發展、種薯先行、科技種薯、產業推進」為發展思路,突出抓了馬鈴薯產業的種薯繁育、物流集散、品牌認證、精深加工,使馬鈴薯逐步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黃金產業」,發展馬鈴薯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