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聖誕節自家門口自殺 心理健康再引社區關注

2021-01-11 華人資訊How視頻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12月28日報導,據英文媒體報導,12月25日聖誕節下午,在核桃市發現一名31歲的亞裔居民在車內自殺。另據知情者向本網透露,死者從小生活在核桃社區,為人很好。

圖:早先有英文媒體報導了聖誕期間發生在核桃市的悲劇。

亞裔聖誕節自家門口自殺

據知情者透露,這名亞裔居民從小生活在核桃社區,生前為人很好,也時不時出來參與社會活動。而在聖誕節,其坐在停靠在自家門前的車內「窒息身亡」,非常令人惋惜。

核桃市議員伍立倫在從警方處得知信息後,也非常惋惜,對往生者表達哀悼的同時,也呼籲社區居民疫情期間關愛家人的心理健康,「疫情已經給大家造成很大影響,感染、失業壓力都很大,也不能外出社交舒緩情緒。

早先,大家或上班或上學,很少會像現在這樣一家人全部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希望家人之間加強體諒和溝通,彼此間都需要較往常更多一些謙讓。」

另據其他社區的知情人士透露,自疫情發生以來,因恐懼患病感染或失業,很容易導致焦慮、抑鬱。

而早先社區的社交場所、活動全部關閉和停止,包括教堂,「這些打擊對居民影響其實很大,本市的自殺率確有攀升,令人憂慮。只能提醒大家,疫情期間要特別注意關照身邊家人的心理健康。」

不僅疫情有影響,早先山火頻發導致空氣汙染同樣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如果身體出現問題,比如手破流血,我們知道要包紮、治療;卻很少有人注意心理也會『受傷、流血』,如果不及時療傷,自我調節,或在其他輔助措施下疏導修復,很可能讓一個個不經護理的『小傷』最終釀成大患。」一位華裔心理學碩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空氣汙染會導致焦慮和抑鬱指數上升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 記者Tracy報導,新冠疫情與頻發的山火導致許多加州民眾心理壓力增加,焦慮和抑鬱指數上升。

但導致加州民眾焦慮和抑鬱指數上升的不止新冠疫情和山火,有研究顯示,空氣汙染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劇民眾的焦慮和抑鬱指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菲爾丁學院的環境健康科學教授麥可·傑勒特(Michael Jerrett)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山火導致的濃霧和空氣汙染會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管系統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大腦功能,導致人們進入更加抑鬱的狀態。

他還指出,空氣汙染不僅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管系統,同時還會在情緒上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

圖:早前的洛杉磯市區,中午時分仍煙霧瀰漫(洛杉磯華人資訊網記者Johnson攝)

據數據顯示,今年5月末至8月初,有超過44%的加州民眾患上了廣泛性焦慮症和輕度或中度抑鬱症;而在同時期的2019年,這一數據僅為11%。

粗略換算下,今年加州民眾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比例比去年足足高出33%。

洛杉磯縣亞凱迪亞(Acadia)華裔居民M女士向記者透露,她曾於8月下旬因焦慮症而求助心理醫生。

M女士表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因為要遵守居家隔離禁令,大部分時間都被迫留在家裡,感覺自己處於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情感上沒有依靠,那個時候我已經有輕微的焦慮感。」

她繼續道:「後來爆發山火,而且山火已經快要影響到我居住的地區和房子了,這導致我的焦慮感更加嚴重。再後來看到山火燃燒釋放的漫天煙霧,我甚至一度覺得我的大腦無法思考,呼吸也變得困難,於是求助了心理醫生。」

在記者問到「診斷結果如何」時,M女士表示:「心理醫生當時和我說的是重度焦慮症,我來美將近10年,這還是第一次診斷出情緒問題。」

教授傑勒特針對患有焦慮症和輕度抑鬱症的民眾,給出了以下5點建議:

1. 增加家裡的綠色植物,如在後院和前院栽種儘可能多的花和草,在室內擺放盆栽。2. 定期到室外散步30分鐘。3. 嘗試騎自行車出行而非駕駛汽車。4. 多與朋友傾訴自身的狀況。5. 定期進行冥想。

相關焦點

  • 麻省總醫院研究項目「打破沉默」提高亞裔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識
    兩位將與非營利組織美國華裔聯合會的同事一起,共同研究這個名為「打破沉默:提高亞裔家庭的心理健康意識和減少亞裔汙名的國家幹預」的項目。羅伯特·伍德·詹森基金會臨床學者計劃是一項全國範圍內競爭激烈的計劃,旨在培養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領導力,並開展一個合作解決複雜健康問題的項目,最終目標是建立更公正和繁榮的社區。研究人員將開展為期三年的社區項目,以期找到健康領域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 陷種族歧視焦慮,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堪憂
    除了擔憂疫情發展,許多亞裔美國人對處理種族主義事件越來越焦慮,這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根據聯邦調查局2003年至2017年的《統一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數據顯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數量在15年間逐漸減少。但是今年3月下旬,聯邦執法機構發出警告,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際,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將會增加。
  • OSU中國留學生寢室自殺:亞裔悲劇屢屢上演,優秀的代價竟如此慘重?
    沒人幫他們,也不知道要找誰幫忙,長期把問題情緒埋在心底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今年2月的哈佛校報上,4名亞裔學生也聯合撰文,稱他們能清楚地意識到壓力和精神疾病在他們自己和同伴身上呈現,亞裔學生的自殺報導也在越來越多。
  • 紐約大學一華裔女生宿舍內自殺身亡,抄近路的亞裔學生:都被這樣的教育給毀了!
    年11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來自中國上海的留學生楊志輝自殺身亡;2016年12月,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名來自中國天津、品學兼優的留學生劉凱風在家中自殺身亡;2017年12月,康奈爾大學一名來自中國成都的留學生田妙秀在自家公寓自殺身亡。
  • 世界預防自殺日 | 關注產後心理健康——了解產後抑鬱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為預防自殺和降低自殺率,世衛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將每年9月10日確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以幫助公眾了解誘發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預防自殺行為。產後家屬們可能更多的關注了寶寶,而忽視了給產婦帶來的孤獨感和失落,促成情緒低落的發生。4、心理因素:產婦個性與角色轉換等;未能做好迎接新嬰兒的心理和物質準備,未能認同作為母親的社會角色的變化等,都會給產婦帶來適應的困難,增加了患產後抑鬱症的危險。
  • 紐約將推中文心理急救課程 解決華裔心理健康問題
    於2020年起聯合主辦中文心理急救培訓課程,並於全市範圍內首次開展廣東話課程,提升華裔群體對心理健康危機和藥物濫用防範意識。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表示,華裔新移民初到美國,因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巨大轉變容易積累精神壓力甚至誘發心理疾病,頻頻發生自殺、家暴等事件。此次將課程將開展全市範圍內的首個廣東話培訓,有望讓更多華人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壓力和焦慮,幫助自己和身邊親友。
  • 淺析:很多亞裔美國人的心理都不太健康,是什麼導致他們如此?
    也許我們可以說,亞裔美國人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當你走入他們,與他們深入交談後,你會發現,他們的心理都不太健康。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大,在客觀條件下又只能壓抑自己,因此在沉默之下,他們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差。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然而自複課以來,因青少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發生,這些事件則給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此外,經過調查後發現醫院的門診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唯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不降反增,業務量比平常增加了將近三成!」
  • 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4.2.1的家庭模式讓青年人背負養老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難以照顧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得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內地老年人群自殺率為37.34/10萬人,較以往還有增加趨勢,僅次於韓國、中國臺灣。   空巢老人受生存環境影響,整體心理狀況較成人群體差,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應過激的急性症狀和行為。
  • 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事實上,常春藤等美國名校並不青睞北美學術模範生——亞裔學生,而且亞裔進入職場高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同時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北美社會各界的關注
  • 為什麼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但是,美國學界的各種理論和實證研究顯示:亞裔父母「推娃」的成功僅止於亞裔孩子學業成績的優秀。事實上,常春藤等美國名校並不青睞北美學術模範生——亞裔學生,而且亞裔進入職場高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同時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北美社會各界的關注。
  • 各界人士談留學生在美文化衝突:心理健康待關注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隨著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來美人數迅速增加且日益低齡化,他們來美後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也日益增多,其中以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最為突出。針對這些問題,來自美東地區多所學校的學生代表和警察、法律、教育和心理諮詢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出席了當地時間21日由《僑報》主辦的專題座談會,就相關議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並向年輕一代留學生提出了很多關於在美生活的建議。當天座談活動在僑報曼哈頓總部舉行,僑報社區事務部主任郭森主持了座談。
  • 麻省理工學院首席面試官:抄近路的亞裔學生,成功背後代價沉重
    許多研究顯示,儘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亞裔美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卻表現糟糕。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關注會造成年輕人的焦慮,父母對情緒健康的漠不關心,也顯著地與抑鬱相關聯。
  • 自殺大學生書包大學校園展出
    僑報記者章寧攝「這些展示的書包,有些是自殺的同學們生前曾經使用過的,比如那些貼有文字和圖片的,有的是一些機構捐助的,那些就沒有名字或圖片,擺放在一起用來象徵為數眾多的那些因自殺而離開我們的同學們。」一名長堤分校的學生,參與活動組織進行現場介紹的志願者之一,指著滿草坪攤放的書包說。「每年,我們大約有1100 名大學生自殺,我們每年都會通過這個展示紀念去世的同學們並警示大家。」
  • 中新網評:「搬到檯面上」的這股歧視亞裔風潮何時消退?
    那些歧視個案歷歷在目:亞裔一家四口在購買食品時被刺傷,米其林星級華人餐館被噴上種族歧視塗鴉,亞裔女性在自家門口被不明身份男子潑酸液,亞裔男子乘地鐵遭到襲擊,亞裔小孩在學校裡被嘲諷羞辱為「病毒」,來自亞洲國家的留學生因出門戴口罩被喝斥,亞裔醫護一邊抗擊新冠病毒一邊遭受種族歧視……因為血統長相而遭遇種種形式的攻擊,是亞裔群體2020年最無法磨滅的傷痛。
  • 中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拷問現代教育心理健康疏導
    緊接著,就在同日上午7點18分合肥市某公安局接到報警稱:某中學高一年級一男生從自家樓下跳下身亡。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共通點,中學生輕生自殺。青春期的孩子本該充滿活力,陽光向上,卻為何輕易自殺,這不禁拷問現代教育的心理健康疏導?
  • 「一個月十幾起青少年自殺」引熱議:孩子的心理健康勝於考100分
    文/思博前段時間,一個月十幾起青少年自殺新聞引起關注很多網友都覺得現在的小孩心理怎麼如此脆弱,隨便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度成為了這幾年的熱點話題。有因為失戀而自殺的、有因為就業困難而自殘、更有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美國聖地亞州立大學有一項心理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突然大量增加,重度抑鬱的個案增加的五成。深以為然。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開展試點,意味著心理健康幹預有望和慢病管理一樣成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得到全社會關注和重視。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什麼意義?各地推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採訪。老人開懷,社會和諧發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對社會和諧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到女兒家生活,每天樂呵呵,親戚都說我變了。」
  • 美國華人黃野:創辦亞美會是為團結亞裔社區
    像哥倫布日、馬丁•路德金日,這些代表少數族裔的節日,都是以某個人命名的,而目前亞裔很難找到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物作代表,於是他們想能否以慶祝亞裔對美國社區所做出的貢獻為出發點,來設立一個節日,這樣不僅對亞裔對自我認同有著重要意義,也體現了整個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接納和認可。  經過半年的努力,從徵集1200個籤字、聯誼社團,到募集資金,籌備活動細節,麻州亞美節終於塵埃落定。
  • 世界預防自殺日 | 一個高中生的自殺心理危機幹預
    」,為了讓公眾對自殺引起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呼籲各國政府、預防自殺協會和機構、當地社區、醫務工作者以及志願者們,加入到當天的各項地方性行動中,共同提高公眾對自殺問題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殺率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