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綱」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綱」字的左邊是一個「糸」字旁,表示絲線的意思,在這裡「糸」字充當「綱」字的形旁,表示「綱」字的意義與「絲線」有關聯。「綱」字的右邊是一個「岡」字,從其古文字字形來看像一個漁網之形。古人用繩結網來打魚,而「綱」字主要的意義就是漁網的綱繩,也就是漁網撒進溝裡或者池塘裡,最後留的那根線。所以「綱」字有主要的意思。
古代男耕女織,男人在外面勞作,女人在家裡進行紡織。古人在宅院的前面和後面種植桑樹用來養蠶,蠶可以吐絲。把蠶繭經過特定的程序進行加工,通過紡車可以進行織布,當然了也可以把細細的蠶絲撮合成線繩。
因為蠶絲織布的程序比較繁瑣,所以用蠶絲織布的成本投入也比較大,所以價格比較高昂。用蠶絲織布都還缺錢原料,用蠶絲撮合成細線繩,稍微有一點經濟頭腦的人都會覺得很不划算。
古人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就採用植物的纖維來撮合繩子,在不斷的生活實踐當中,古人發現麻的植物纖維不僅可以做繩子也可以織布。只是用麻織成的衣服材質比較粗糙、生硬,與蠶絲織成的綾羅綢緞相比,缺乏絲滑、柔軟。
所以種植麻,等到麻長到一定的高度以後,用剪刀把它收割。打成捆後放在水裡面進行嘔泡,過一段時間把麻的纖維跟中間的麻杆進行分離,對麻的纖維進行清洗、晾曬,按照一定的手藝可以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