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只有愛是不夠的,建立「關係」也很重要

2020-08-18 眉心姑娘

人生活在社會中,最難逃脫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關係,其中最讓人頭疼和焦慮的就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很多父母與孩子處理不好關係,導致的不是自己生活的不便,而是害怕因為自己的關係,導致孩子將來無法融入社會。

那麼到底該如何建立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呢?只有愛是不夠的,這四個因素必不可少。

1.愛

如果有人說自己可以不用人愛,那他要麼有病,要麼就是已經活不下去了。

因為小貓尚且知道摩擦主人的身體,渴望得到撫愛;小狗尚且知道搖起尾巴,祈求主人的憐憫。

作為一個思想豐富,懂得愛恨情仇的人,怎麼可能在沒有愛的世界中,自娛自樂的活下去呢?

作為孩子是最需要愛的群體,而他們最希望得到的愛,便是父母的愛。

因為他們對於整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未知,最需要父母的愛引領他們去認識整個世界。

當他們覺得要受到傷害時,會第一時間跑去尋求父母,這時身為父母要懂得聆聽,並給予愛。

剛剛學習走路還不熟練的他,一不小心摔倒了,他會放聲大哭表示自己很疼,這個時候需要給他一個擁抱。

在他每天睡覺之前,給他講一個睡前故事,並且在他額頭上留下一個吻,說一句我愛你。

其實還有很多行為,都可以清楚的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個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和缺失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會有極大的反差。

2.自由

父母若是一味地愛孩子,而不願給他自由,其實是一種傷害。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受到傷害,所以會屏蔽掉一切潛在的危險。

當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在桌子上,但是以現在的身高卻拿不到,可能第一時間去求助父母幫他,可是有的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

這就是兩個家庭對於教育孩子的區別,前者只想著愛孩子,後者卻想著給孩子自由。

為什麼後者會想到自己想辦法呢?因為他的父母可能在有意識的培養他獨立能力。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萬一孩子摔了怎麼辦?還不如我直接把玩具拿給他呢。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次你都有這樣的擔憂,那麼孩子就會對你產生一種依賴心理,還會通過你的暗示,覺得自己真的做不到。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想著一直依賴別人,成長自然不會一帆風順。

有些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去體驗,感受實現自己的快樂。

3.關係平衡

很多父母都會喊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口號,其實這樣的口號是非常糟糕的。

因為一旦你們產生了這樣的思想,付出這樣的行為,那麼在孩子的心裡就會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這時他們就喪失了愛的能力。

其實真正好的關係模式是,父母自愛,同時愛孩子,教會孩子自愛並且愛別人。

所謂的父母自愛就是,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這一點在母親方面表現得非常嚴重。

通常隨著孩子的降生,母親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隨之而來的就是辭職和忽略丈夫。

當一個職場女性為了孩子變成一個家庭主婦,所有的一切開始依附孩子和丈夫,那將來孩子看到的是一個處於弱勢的母親。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身為母親應該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為孩子樹立一種獨立自愛的女性形象。

母親作為孩子第一個信任的人,教孩子去愛父親是讓他學會愛別人的第一步。

很多孩子因為長期和母親一起,就會產生一種「媽媽只屬於我一個人」的錯覺。

這時當爸爸突然分享媽媽的愛時,就會產生一種敵意心理。此時媽媽不應該順著孩子的心意,而是應該教他去愛爸爸。

並告訴他:「爸爸愛你,媽媽愛你,但是爸爸也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我們也愛自己。」

其實這就是在慢慢告訴他,愛是相互的,要學會去接受別人,學會去愛別人。

4.關係穩定

在愛情裡,一段關係的破碎,可能會導致一個成年人一蹶不振,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父母一旦和孩子建立起關係,就要儘量保持這段關係的穩定,否則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信任感。

最常見的問題孩子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留守兒童,一種是離異家庭的孩子。

對於留守兒童,最常見到父母的時間,就是在過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會因為愧疚而給予孩子過多的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本來就有一種說不清的魔力,時間雖短,但是卻會建立非常深厚的關係,但是很快父母又要離開打工去了。

這會使得剛剛在孩子心中建立的關係破裂,因為他們會覺得原來父母並不是最愛我,儘管你是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但是他還不懂。

還有就是離異家庭的孩子,因為離婚所以他不得不切斷,與父母其中一方的關係。

而且這種關係的切斷通常還會有不好的外力加持,得到孩子的一方通常會因為自己的怨恨而詆毀另一方。

甚至會告訴孩子,你的父親或者你的母親是壞人,她並不愛你,然後列出所有曾經她對孩子的不好,讓孩子從小心中就有了恨。

其實哪個孩子不愛自己的父親或者母親,只是他們被逼著去恨對方,因為一直被灌輸這樣的思想。

最好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就是,大人們之間放下偏見,讓孩子看見儘管離婚卻和睦相處的父母,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

5.結語

愛、自由、關係平衡、關係穩定這四個因素,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

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必須教會孩子獨立,也學會自愛,因為你不可能一直保護他,他也不可能一直依賴你。

很多母親都會出現一種現象:懷孕時,孩子寄生在媽媽的肚子裡;出生後,媽媽寄生在孩子的人生裡。

父母也該有自己的生活,孩子總有一天要學會自己去面對社會,所以要學會給予孩子適度的愛、必要的自由、有效的陪伴和堅定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給予孩子成長所需的物質條件,為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之外如果撫養人(特別是母親)能在這一時期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滿足,能及時呼應孩子的需求,將幫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就能促進良好的依戀關係形成。 母子之間建立了良好安全的依戀關係,母親所承擔的安全基地就會內化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長大後就有了內在的安全感。
  • 用愛呵護孩子的成長
    ――記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附屬幼兒園教師羅良玉 □本報記者 蘇萍她用青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用艱辛收穫了孩子們的發展與成長;用不懈的努力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可與喜愛,她就是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附屬幼兒園優秀教師羅良玉。
  • 孩子健康成長,除了親子關係,還有一種關係很重要,家長別忽略了
    寶寶出生後,很多寶爸寶媽就把全部的關心和精力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而經常忽略了對方,從而引來對方的抱怨:「你現在心裡只有孩子,一點兒都不關心我了」。實際上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寶爸寶媽們就需要反省了,因為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處理上出現了問題。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他們只有實現了父母的期待,才會去愛和尊重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奮鬥目標的同時,同樣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給他們空間長成擁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孩子帶來正面的、積極的影響,讓孩子習得不斷成長的力量和習慣。
  • 愛孩子誰不會?但能給孩子高質量愛的父母,卻沒幾個
    所以,對待孩子,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養育孩子長大成人啊。養育孩子長大成人,那是父母最基本的職責,但實際上,這僅僅還不夠,僅僅還不夠……很多時,我們所知道的,與我們所能做到的,往往相差一段距離01沒做母親前,我相信自己將來一定會是一個愛孩子的好母親,給孩子充足的愛。
  • 合生元益生菌呵護寶寶腸道健康 助力寶寶成長
    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從一個啼哭的小嬰兒成長為到處亂跑的小兒童,這期間的辛苦和麻煩只有父母知道,養娃也是一件技術活。寶寶拉肚子了、寶寶不吃飯了、寶寶便秘了這都是最常見的事情,遇到這些事情父母不要驚慌,合生元益生菌呵護寶寶腸道健康,助力寶寶成長。
  • 父母課堂 ┃ 養育子女總綱領——整體性、階段性呵護孩子心靈成長
    父親和母親如何分別按照孩子的個性、年齡、性別等因素來調節親子關係,促進子女成長,這是一門學問。不但要有知識,還要有經驗。對於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常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不僅需要配偶間相互幫助,必要時,還要善於尋求專業人員的指點與協助。
  • 鍾繕夤——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的愛缺不了
    夫妻恩愛,孩子更健康如何彌補孩子缺失的愛,快看看吧都說孩子是夫妻間愛情的結晶,面對家中新誕生的寶寶,每一對父母的內心都是止不住的激動與歡喜。但如果夫妻倆沒有了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孩子是否還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呢?
  • 父母的愛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回看我們人生成長的道路,就會發現一個安全、持續有愛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摸的動作其實很重要,小孩子需要身體的接觸。愛的眼神和撫摸,還有父母的姿態、笑容,會幫助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安全。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的笑容,接觸到爸爸媽媽的身體,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他的大腦可以借著這些人際經驗,形成一些特定的連線,也就是神經元線路(neuron circuitry)。這樣長期在愛的環境可以幫助他把父母的愛內化在自己心中,幫助孩子形成比較健康的神經線路。
  • 呵護孩子健康,從了解孩子的基因開始
    —利根川進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而父母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孩子健康的成長,而兒童健康基因檢測基就像是一本生命的說明書,指導家長該如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孩子生長發育正常麼?哪些環境因素會給孩子造成重要影響?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文丨飯飯媽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最初擁有的親密關係,就是與自己父母之間的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理所應當是最好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並非那麼親密,甚至有些子女和父母,還出現了反目成仇的情況。
  • 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值得每位父母認真對待
    我們所有人,最最重要的關係是:依戀關係,起源於童年早期的「親子依戀」。所謂親子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幼兒和他的主要照顧者(主要指媽媽)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聯繫。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最最關鍵的黃金時期。
  • 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原標題: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 建立好的親子連接,才是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果孩子能夠在父母足夠的情感關懷下成長,孩子的性格將會更加完善,人格也會更為健全,成年後,也更能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02在一期《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黃聖依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讓她們一度成為合格媽媽與不合格媽媽的典型代表。
  • 青少年建立健康關係的必修課
    她認為性愛是一種解放,只有像那樣工作,她才會被愛和重視。這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她像一塊肉一樣,在一個沒有愛的市場裡被賣來賣去。她說:只有性愛才能填滿你的靈魂。幾乎沒有人否認,健康和穩固的家庭關係是人們生活幸福的最必要因素之一。
  •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看見」
    就像在《媽媽是超人》中,當黃聖依說起自己平時怎樣管教孩子時,育兒專家告訴她:「親子關係沒建立好,他不會聽你的話。」當建立好了親子關係,父母成為了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就會願意聽父母的話,他們怕父母生氣,不願打破這種關係。
  • 和睦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養分,4招改善夫妻關係,讓家充滿愛
    大多數夫妻的結合是因為愛,愛就像女人的臉,需要悉心的保養和精心的呵護,否則它就會像沙漏,從時間的指縫中慢慢流逝。當駐足凝視時,才發現愛已逝去,或許已回不到當初。作為父母尚可重新選擇,去追尋更好的愛。但對於孩子,他的成長經歷無法重置,而充滿恐懼、悲傷、失落、絕望的記憶也無法從潛意識中抹平,很多單親家庭由此也造成了很多問題兒童和青少年犯罪等社會問題。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愛相伴相隨
    所以做父母的不能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好不好,更要關心孩子內心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有一點內心的小波瀾我們沒有注意到,都有可能一不留神變成一場災難性的大風暴。父母要在和孩子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從孩子身上捕捉到幼小的信息,及時溝通幫孩子解開煩惱,讓孩子內心永遠陽光普照。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
  • 呵護腸道健康,寶寶成長少煩惱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的了,而腸道作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營養的供應中心」,更是負擔著寶寶成長健康的重任。胃腸道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嬰幼兒而言,更是為其一生健康奠定基礎。
  • 父母與子女之愛:你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我|血緣關係與三觀
    期盼中……媽媽,你愛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我。媽媽當然愛你,你是我的孩子呀!如果我不是你孩子,你還愛我嗎?可明明,你就是我孩子呀!媽媽,我是說如果,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源於「三觀一致必將取代血緣關係,成為新的人際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