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同時也是活躍的合理主義與自由思想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很多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21年羅素曾於中國講學,對中國學術界有相當影響。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我們要獨立思考、光明正大地看待世界的一切——善的、惡的、美的、醜的;正視客觀而不是害怕現實。我討厭思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不用思考的社會。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沒有哲學色彩的人一生總免不了受束縛於種種偏見,由常識、由他那個時代或民族的習見、由未經深思熟慮而滋長的自信等等所形成的偏見。
哲學是黑貓在暗室尋找並不一定存在的老鼠。科學是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哲學是那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東西。哲學是我們可以胡說八道的一種特殊權力。哲學是有道理的猜想。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哲學雖然對於所提出的疑問,不能肯定告訴我們哪個答案對,但卻能擴展我們的思想境界,使我們擺脫習俗的控制。哲學的價值(也許是它的主要價值)就在於哲學所考慮的對象是重大的,而這種思考又能使人擺脫個人那些狹隘的打算。
對哲學而言,重要的不是給出的答案,而是提出的問題。了解怎樣和不確定性一起生活而不會遲疑不知所措,這大概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哲學能教你的最主要的東西。了解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哲學;……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從哲學的探索中得到的一切歡愉,有如看到一個正從峽谷中浮現出來的嶄新景觀一樣。通過哲學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靈便會變得偉大起來,因而就能夠和那成其為至善的宇宙結合在一起。
這世界充滿了神奇,只待我們變得更加睿智。只有在徹底絕望的牢固基礎上,才能安全地建造靈魂的家園。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中,當一切似乎瀕臨滅亡之際,總會有一些具有遠見與魅力的人站出來正本清源。從偉大的認知能力和無私的心情結合之中最易於產生出思想智慧來。當心靈回到起點時,它已經在過程中有了新的覺悟。若喜歡此文,歡迎關注、點讚、收藏、分享,有想法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