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與騰訊大講堂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產品經理大會:解碼未來產品經理在深圳寶立方國際博覽中心如期舉行。優信集團CTO@邱慧 首先分享網際網路的演變,然後分析了產品經理需要升級的原因,最後分享了現階段產品經理要做的5個招數。
分享嘉賓:優信集團CTO邱慧
以下內容為嘉賓分享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筆記組@宇宙維修員 依據嘉賓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嘉賓已確認:
最近幾年網際網路的發展迅速,在日益發展的網際網路的大浪潮中,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應對才能與時俱進呢?
一、關於網際網路演變,你需要知道的
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個發展歷程:
從最早的PC到移動手機;
從做工具到做服務;
從純線上的到現在我們說的消費升級,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純線上產品強調用戶體驗,現在除了用戶體驗之外,還融入了AI還融入了新零售
二、關於產品經理要升級,你需要知道的
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面對著這個日益以這個發展迅速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一定需要升級。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接下來的網際網路大浪潮中我們應該如何升級的一些方法:
大家一起先來看QQ影音的例子:
1)如何了解用戶需求
十年前的PC時代,騰訊基於Windows系統開發了QQ影音。當時的播放器右側是播放列表,下一次進入的時候會顯示上一次的播放內容——很多用戶看小電影的時候感覺很尷尬。但那時候只能手動刪除,後面做了一個無痕瀏覽才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騰訊有一個千百十法則:每周做10個用戶調研,查看100個產品評測,回復1000用戶評論。
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
只有深入跟用戶聊,你才能夠深入的了解用戶了解需求;無痕瀏覽不是拍腦袋想的,真的是跟用戶聊出來的。
2)功能放哪裡要考慮好
任何一個戰略產品仍然逃不過二八法則:80%的用戶只用產品20%的功能。所以把功能放什麼位置,做產品時候一定要絞盡腦汁去想,一個功能沒想好放出來,過兩天放換個版本又變了個位置,這時候用戶就會罵街了。
PC時代,用戶的瀏覽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大部分人是這麼看的)。當時QQ拼音有個功能是在右下角的更多裡面;後來發現這麼好用的功能這樣放藏太深了,然後就挪到右邊;發現還是不夠明顯,上面又不能放(Windows軟體的基本功能都在上面),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左下這個點,我們叫黃金點;於是將這個功能凸顯到這個點上,最後用戶也是好評如潮。
3)產品思維要與時俱進
當年用Outlook發郵件的時候,如果內容說有附件但是沒有添加,對方看到會很心塞。後來QQ郵箱做了一個監測功能——一旦檢測到郵件正文有提及附件,但是發送的時候沒有添加,會彈出對話框提醒。
現在看來,這些功能或體驗點大家覺得都應該是標配。但是當時卻是意見創新的事情——因為沒有人想過這些。
當時一個功能可能需要幾十頁的文檔去描述,而在那個年代,這些都是我們大家經常做的事情。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我跟大家說一個例子,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團隊中。
當時我想招一個人過來管理我團隊所有的產品和設計,然後找了騰訊的一位同事,花了很大力氣把他挖到我們團隊。後來發現他的思路還停留在好幾年前,沒有與時俱進。
為什麼?
那時候做產品,線上拼的就是用戶體驗,拼的就是你功能是否齊全。在產品競爭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你推出一個體驗好的功能競品馬上就跟進了,而且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開發速度也越來越快——一般點的功能第二天就實現了,不像PC時代可能還要幾個月或者一年才上一個版本。
我剛剛說的網際網路的思路應該從PC轉移到手機,應該從純線上轉移到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應該從一些工具屬性變為服務屬性,而這些他還停留在之前做產品的思路都沒有去轉變思路,這樣其實已經不能帶領大團隊去做的一些好的產品。
面對現在這個新的網際網路浪潮,無論你是多高級別的產品經理,還是普通的從業者,一定要與時俱進,用更新的思路去思考產品,設計產品。
三、解碼未來,制勝五招
前面是做了一些鋪墊,講了一些過去咱們做產品的思路。我們現在來看看,現階段產品經理要做哪些思路和基本功的轉變呢?
1.挖掘出隱藏在界面層之外的核心體驗
以前很多公司的產品是純線上的,但是現在需要跟線下相結合相聯動。前臺的產品需要跟後臺的產品先聯動,這時我們應該去挖掘一下他背後的一些東西!
舉個例子:
這是國內的三家二手車APP,它除了界面、UI稍微不一樣之外,其它的功能基本上一致。
按照以前做產品的思路,我們應該去想UI如何做,功能放那裡。但現在不一樣了。
比如:
友商打電話用戶流程:
客戶打電話 — 客服接電話 — 客戶詢問車是否在賣 — 客服索要車輛編號 — 客戶提供車輛編號 — 客服輸入系統查詢確認 — 告知客戶車售情況
優信打電話用戶流程:
客戶打電話 — 客服接電話告知客戶車售情況
這一點一滴的提高,給用戶帶來的幫助都是巨大的——相當於你替他節省了十幾秒的溝通時間而且幫他解決了問題。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但是這些東西你從界面、從UI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是我為什麼強調服務的原因:只要你去想了,只要你有這個服務,用戶一定是能夠體會到的。
這是現在的產品經理,如何塑造自己產品的極致體驗,如何塑造產品服務的一個壁壘思路。
2. 產品經理服務意識系統化、模塊化
以前都是純線上,我們對一個用戶(不管是直接to C還是直接to B)都是一樣,叫做單邊效應。而現在很多公司要求服務好雙邊:你要服務好你的上遊,也要服務好你的下遊 ,比如美團、滴滴,以及共享經濟、消費升級、新零售這些。
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的意識就更要系統化、模塊化。在線上把用戶服務好,但最後用戶還是要到線下來,而在線下也幫用戶把這個打通。
3. 產品經理橫向技能擴充
產品要擴充橫向技能,如果產品思維和基本功沒有橫向打通,最後呈現給用戶的產品還是不能讓用戶滿意。
在騰訊和360都有相應的硬體產品部,而我覺得現在這個形勢下,硬體產品經理和軟體產品經理不應該分開,應該緊密結合;否則硬體產品經理只專注做硬體,軟體產品經理只是專注做軟體。
在優信那邊其實不會專門設硬體產品經理的,我們希望每一個產品經理都同時有硬體和軟體的技能,這個也是在這個服務方面做到極致的一個表現,我們需要在一點一滴為用戶去著想,幫它節省時間幫它提升效率,幫它去優化各種服務。
4. 數據驅動的理念要更深入
做產品一定要看數據,研究數據。像我們以前追求的是UV、DAU、ROI這些,現在我們不光要看這些,還需要有一些新的sense:
大數據:要從以前的這個data現在變為big data,
結構化數據:數據必須得要結構化
可視化數據:根據各自負責業務線的產品來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展現,提取最重要的信息去做決策
以優信的拍賣系統和智能定價系統為例:
優信拍通過大數據使用雙通道呈現給用戶非常有用的數位化信息,讓客戶get到最主要的信息做決策實現快速拍賣。
智能定價結合百萬成交數據以及智能定價模型,將車輛損傷引入定價過程,脫離人工實現完全在線精準定價。這個東西也是大數據理念的一個很好體現!
5. AI時代下產品經理更要懂技術
我認為AI時代下產品經理要更懂技術,為什麼呢?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理解就是:後端的後端,相當於它在我們服務端之後提供服務給服務端,所以它是站在這個後端的後端,而它中間一定要有橋梁幫它去溝通,所以我們優信也設置了人工智慧產品經理。
大家都知道,能做人工智慧的都是一堆大牛,這些科學家們建模、算法以及寫代碼能力超強,但是不善於言語;所以一定要有一個非常懂用戶的產品經理去協助雙方溝通。
一方面是連接前端用戶和後端技術的人在,因為產品經理第一準則其在座各位都具備的就是一定要溝通,需要所以需要這樣一個人幫它去把這個產品人工智慧做到極致。
但是你做理論你發再多的paper,你最後不應用到實際也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個人幫他把它的技術應用在實際的業務中。於是我們優信就設立人工智慧這個產品經理崗位,讓科學家們的模型、算法以及結合數據輸出的產出能夠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是優信人工智慧的情況,做了很多這樣的一些實際的應用;這其中背後的這些努力都是我們人工智慧的產品經理,它連同我們的服務端產品經理,連同我們的客戶端產品經理一起去把這些東西推向給用戶。
說這麼多,大概總結起來有這五點:
以上就是演講的內容。
2017 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系列文章
本文為2017中國產品經理大會:解碼未來產品經理嘉賓分享整理總結,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