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利害關係就難以助長腐敗,別再讓學校成為腐敗者的「溫床」!

2020-08-13 英語巧學實驗室

最近經常聽聞學校腐敗案頻起,大家每看到一次都是怎樣的感受呢?義憤難平?莞爾一笑?分享評論?……

義憤難平的朋友們,是對這類現象看不慣;莞爾一笑的朋友們是見怪不怪了;分享評論的朋友們是當作日常談資,聊聊嘮嘮……

其實,大家都心照不宣,學校屢屢發生這樣的腐敗案,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暴露或隱藏,何止是一個學院呢?也許你可能沒有發現,其實助長這類腐敗現象存在的或許就是我們本身以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現狀。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利害關係就少有腐敗現象。腐敗者除了其本身的劣根,往往還有助長其劣根伸展的導火線,也就是大家的各種需求與「潛規則」。而這些「潛規則」之所以稱為潛規則,就是眾人有點「自作聰明」的想法,你這樣想,我也這樣想,誰都依此行動,也因此讓腐敗者嘗到了甜頭,才會不斷地伸長「劣根」去吮吸索取,一步步走向腐敗的深淵。

當然,導致這些「潛規則」的出現及其不斷形成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始作俑者,由最開始的信心不足加上投機取巧。也因為略施小計而取代了真正有實力的競爭對手。有成功的個例就會慢慢演變成一個小規則,也因此形成了一條腐敗的產業鏈,促成了腐敗者的康莊大道。假如我們敢於挑戰,甘於享受競爭的過程,大膽直面輸贏的場面,腐敗者即使有心卻也無田可耕,其劣根也就無孔可鑽了,不是嗎?

腐敗現象固然可惡,但也希望我們能夠從本質上扶正,將這些歪風邪氣杜絕在萌芽狀態!

相關焦點

  • 快評 | 川音教授涉招生腐敗被調查,不能讓藝考成為「割麥子」
    (新華社/圖)近日,媒體報導四川音樂學院3名教授疑涉招生腐敗被紀檢監察機關調查的消息,藝術學校招生腐敗再次引起公眾的極大關注。藝考為何多腐敗?有沒有辦法杜絕?為什麼藝術類學校招生容易發生腐敗?這與藝術類招生考試的特殊性有關。藝術類的專業考試,依賴考官的打分,主觀性強,考官的自由裁量權比較大,兩個考生,只要水平差距不是太大,給哪個考生高分,給哪個低分,都在考官一念之間。權力大,缺乏制約,給了腐敗以極大的滋生空間。甚至即使水平差距明顯,要強行運作,也不是難事。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專業考試難以標準化,對考官面試的依賴不可避免。
  • 助長阿富汗腐敗!美檢察長說出阿富汗陷入困境真因
    第一,通過向阿富汗經濟注入數百億美元、採取有缺陷的監管和承包做法、與邪惡的政治掮客合作,美國助長了腐敗的增長。第二,美國幫助奠定了邪惡的行為者繼續逍遙法外、法治薄弱、腐敗增長的基礎。第三,通過腐敗,美國的錢流向了叛亂。第四,作為一種表達對政府的反對的方式,人們轉向了「塔利班」。第五,阿富汗政府內的邪惡的行為者直接支持叛亂組織,支持與叛亂分子有關聯的犯罪網絡,支持幫助哺育叛亂的腐敗。
  •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這已經成為現代政治學的鐵律。       無論是君主政體還是民主政體,都會滋生腐敗,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按照這一鐵律,現代極權政體擁有絕對權力,其腐敗程度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民主國家沒有腐敗?美國快捂不住了
    中國人到美國觀察政治圈子,如果不是被先入為主的偏見所屏蔽,那麼一定會注意到政商之間的曖昧關係何其普遍。以我個人經驗,印象最深刻的現象應該就是圍繞在政客身邊的各種企業代表和遊說者,寥寥幾次接觸美國政界人士,都注意到餐桌上總有波音、羅羅等大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的代表。兩年多前,我錄製過一期小視頻簡略提到了美國的腐敗問題。
  • 「拼爹科研」「默契腐敗」,科創大賽背後隱藏的利益江湖……
    ◆ 學生參加比賽獲獎升學能加分,指導老師得到更多獎金,學校也能從科協獲得資金,保住科技示範校 ◆ 若「拼爹科研」成為默契,若評獎方姑息縱容成為默契,若假獎項騙取加分成為默契,可能讓學術腐敗、評獎腐敗、加分腐敗成為默契 ◆ 甚至會打擊孩子們對科學的淳樸熱愛。
  • 「裂變式賄賂」觸發「腐敗同盟」
    具體而言,一方面,「塌方式腐敗」高度組織化,腐敗主體往往緊密集聚、相互庇護,使得腐敗行為更為隱秘、更為頑固。這類腐敗往往規模龐大,不僅涉及多個層級,還可能橫跨多個部門;另一方面,「塌方式腐敗」不僅高度嵌入到所在黨政部門中,也可能會嵌入到國家、市場和社會的交叉領域中,並與其形成了某種共生關係。規章制度被踐踏,潛規則成為常態,導致腐敗成為某些領域維持運轉的必要構成部分。
  • 藝考招生:緣何成為腐敗高發地帶?
    然而,純潔的藝術殿堂卻被某些徇私舞弊、暗通款曲、投機鑽營者玷汙,藝考也被詬病多年。其癥結何在?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首先,藝考選拔主觀性強。相對於普通高考,藝考的專業課成績受到考官主觀審美、個性判斷的影響,存在腐敗的行為往往很難認定。
  • 抱團腐敗:噬人的「黑洞」
    普通百姓採取的辦法多是通過拉關係、找門路與負責拆遷工作的相關人員聯手造假,在徵地丈量、補償標準等方面做手腳,多得錢後大家分贓共同受益。 握有實權的滿融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馬英奎,共收受32人賄賂,款物合計500餘萬元,其中大多與其負責園區管理、握有拆遷補償決定權有關。實施徵收拆遷補償前,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召開聯席會議,該不該給補償在會議上拍板決定。這樣的會議完全成了他們牟私的工具。
  • 「學術腐敗」愈演愈烈 到底是誰玷汙了象牙塔?
    有學者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都沒有羞恥感了。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教授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小組會上指出:抄襲剽竊不治,學術將完。  六是評獎立項上的腐敗,大家都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評委會裡沒人,文章寫得再好,書出得再精也白搭。  還有一種影響很大的惡行,楊玉聖沒有提到,就是一些在國外的學人,打著報效祖國的旗號回國來騙。
  • 感謝師娘、發表散文,核心期刊如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新京報學術期刊的腐敗,既與論文刊發供需不對等下的利益輸送(論文寫作者和發刊單位的勾連)有關係,與學術評價體系的錯亂有關係,還與刊物主編的權力過大有關係。▌核心學術期刊何以成為「香餑餑」?因此,一些學者摸準這個門道,經常邀請期刊的主編去做客,順便輸送利益,從而「沒有關係創造關係」,甚至花費幾十萬元「包刊」(每年給某期刊一定金額,期刊定期發表該單位的文章)。這樣的「買賣」在學術界不是什麼新聞。
  • 快評|切斷「螞蟻搬家式」腐敗的「蟻路」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資深」腐敗分子都是採取「螞蟻搬家式」腐敗,哪怕家藏數億元現金者,也是百萬元、千萬元這樣堆積起來的,極少是因為伸了一次手就被抓的。王鳳昭這個「螞蟻搬家式」腐敗案之所以值得一議,在其細節處。在王鳳昭降格為「螞蟻」的5年間,共計貪汙公款42次。
  • 異地任職與腐敗有多大關係?
    也許該文的作者做足了這樣的功課,但是,在新聞報導中沒有描述出來,如此,則失去了深度報導的內容,也使報導的說服力下降。但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功課,則這一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就值得懷疑。即便研究人員這項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都非常高,因而具有較大的可靠性,但是,僅憑一項問卷調查就得出官員的兩地分居容易引發腐敗的結論,也缺乏說服力,因為,這只是官員對自己的自畫像,或自我評價。
  • 從根本上嚴防學校食堂腐敗
    ■丁建庭「一學期的夥食費是8.5元/每天(僅中午一頓),現在看到的是學生吃的是火腿腸、蘿蔔、白菜、冬瓜海帶……真不知道學校是如何把關學生的午餐標準的?」這是一段曾引發廣泛熱議的家長質疑言論。事出反常必有妖!
  • 沒有買賣,就沒有腐敗!
    賣官者有罪,被繩之以法,那些買官的人難道就只能雲裡霧裡嗎?何光偉先是申請信息公開,當地公安部門明確拒絕透露買官人員名單。當地宣傳部門回應,涉案人員已經作了內部處分,有的被警告,有的被降職,有的被調離實職崗位,也有的得到寬大處理,但這是內部機密文件,不便對外公開。
  • 透視丨「象牙塔」緣何成為腐敗高發區?
    」訂閱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新媒體專電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安小予,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忠元、校長範昕建,四川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曾黃麟,四川衛生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鄒世凌,綿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蘇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持續加大反腐力度,一個個來自高校的領導幹部接連落馬,引起社會關注。
  • 胡玉菡:拿什麼治理「家族式腐敗」?
    原標題:拿什麼治理「家族式腐敗」? 「貪內助」成了貪官的「收錢袋子」「摟錢耙子」,「家族式腐敗」呈現上升趨勢。對此,專家指出,治理這種「一人當官,全家受益;一人貪腐,全家分贓」的「家族式腐敗」沒有靈丹妙藥,權力制衡是根本出路。
  • 一把手腐敗是最大難題 十八大以來83名廳級以上官員的腐敗樣本調查...
    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發現,這些官員貪腐潛伏期都很長,許多人一邊腐敗一邊提拔。官官、官商同盟的緊密程度比十年前更甚,83人中有三成因窩案引發。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沒有一例是因同級紀委查處而落馬。    多為一把手或二把手  就年齡分布而言,這群落馬官員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 【君哥觀點】什麼是「縞色腐敗」
    美國學者海登海默(Heidenheimer)有一個經典的「三色腐敗」理論,他根據人們主觀上對於各種腐敗行為容忍程度的大小,把腐敗分為「黑色腐敗」、「白色腐敗」、「灰色腐敗」. ①「黑色腐敗」是指那些明顯違背法律,受到人們--不管是公權力擁有者,還是大多數社會成員--譴責的使用公權力謀求私利的腐敗行為,如貪汙、受賄、挪用公款等;「白色腐敗」是指那些基本沒有違法,公權力的所有者和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屬於或不應當受到懲罰的使用公權力謀求私利的腐敗行為,
  • 所有「腐敗邏輯」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話
    他說:「那些不給錢就不辦事的人是『暴力腐敗』;像我這樣,在為人辦好事的情況下收點錢,是溫和的,所以我說自己是一個『溫和腐敗』的縣委書記。」(《檢察日報》8月4日)    從報導中可知,趙仕永知識面廣,能力很強。他在為官的20多年裡,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群眾辦了許多有益的事情。
  • 解析中國不良官際關係現象 催生官場腐敗文化
    當前不良「官際關係」的四種表現  人身依附關係。文章指出,這是指下級依存於上級,上下級之間存在保護和被保護的關係,主要表現形式有官官相護、貓鼠關係等。本是封建社會腐敗惡習的「官官相護」,成為當代某些地方官場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其表現是極少數領導幹部之間互相庇護,下級維護上級,上級偏袒下級,久而久之這種關係就演變為下級對上級的人身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