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任職與腐敗有多大關係?

2021-01-07 觀點中國

9月1日,刊登在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上的《關注領導幹部生活狀態》文章稱,對山東省委黨校的450多名官員進行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態的工作節奏和方式,以及異地任職的經歷,易使幹部逐漸脫離正常家庭生活軌道,走上腐敗之路,引發感情混亂。

換句話說,官員的兩地分居容易引發腐敗和生活作風(婚外性)問題。研究人員的問卷調查和現象觀察確實得出了一些與以前解釋官員貪腐原因不同的觀點,例如,認為異地任職反而不如中國傳統社會裡有熟人社會的監督和熟人會給官員工作、生活一種壓力而使其不違煙消雲散亂紀,異地任職反而會由於缺乏這種監督,造成官員的貪腐和生活作風問題。

不過,如果深入看待這項研究就會感到,僅憑一項對官員的問卷調查就得出異地任職會讓官員腐敗的結論並不令人信服。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問卷調查的科學性和結論的真實性,二是是否有其他研究來佐證這項問卷調查。

對於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問題,通俗的說法是,研究者和他人怎麼知道被調查者所說的話和寫下的答案是真實心意的和真實反映自己生活和工作狀態的。如此,衡量問卷調查的真實可信就應在問卷調查結束後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採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複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分析,如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僅以信度分析而言,就有多種方法,如重測信度法和複本信度法等。重測信度法是用同樣的問卷對同一組被調查者間隔一定時間重新進行,並計算兩次問卷結果的相關係數,以此來驗證被調查者的回答是否是真實的和符合客觀實際的。

也許該文的作者做足了這樣的功課,但是,在新聞報導中沒有描述出來,如此,則失去了深度報導的內容,也使報導的說服力下降。但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功課,則這一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就值得懷疑。

即便研究人員這項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都非常高,因而具有較大的可靠性,但是,僅憑一項問卷調查就得出官員的兩地分居容易引發腐敗的結論,也缺乏說服力,因為,這只是官員對自己的自畫像,或自我評價。按常識,人們自我評價往往不只受到「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限制,而且有自我誇大的局限,因此真實性會大打折扣。

由於這些局限性,就應當有其他研究來旁證官員的兩地分居是否容易引發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比如,從相關的統計調查或研究著手進行。例如,即然該調查得出一個數據,受調查的官員75.6%因各種原因曾兩地分居,因此容易引發其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相應的調查就應當對真正查實有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的官員進行統分析。

如果在某一省或某一地區內,有若干查實的腐敗官員,則可以統計這些官員兩地分居有多少,是否兩地分居的官員就比不分居的官員腐敗多。其次,作為對照組,也可以隨機抽取一些條件和環境相同但並不腐敗的官員進行分析,看看他們是兩地分居的多還是兩地分居的少。如果對一些腐敗官員群體的統計分析表明,兩地分居的多,以及對不腐敗官員統計後發現兩地分居的不多,就可以旁證,兩地分居確實容易造成官員腐敗。

當然,上述研究也符合一個生活常識,即兩性相別太長的確容易造成感情易位和走偏,例如從婚外尋求性滿足。但是,作為一種對照,也可以用古今中外的另一類研究來證明,是否兩地分居就極易造成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姑且不論國外,就是中國現實的情況也表明,軍官或稱武官的兩地分居是最多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是否也引發了他們的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

從觀察到的事實來看,軍官在這個問題不說沒有,但肯定是少多了。為什麼?嚴明的軍紀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人性化的管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軍官和軍官家屬有探親假,而且到一定年限,軍官家屬可以隨軍。

所以,把兩地分居看成是中國現在文官腐敗和生活作風不好的原因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否是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卻值得深入探討。相比於兩地分居,還有更重要的誘發官員腐敗的原因值得追蹤和探索,如此,才能揭示真相,並為端正政風起到獻計獻策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專家解析: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原題: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辨析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辦案模式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本土良策,對它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支持,去激勵這種「制度花蕾」不斷成長和成熟。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 衛躍寧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常態化是權宜之計,不應將其常態化、制度化。
  • 異地撫養對寶寶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家庭。因為為了要讓家裡面生活的好,而選擇了去外地,這樣就會導致我們的孩子不能跟在身邊。有的也許能帶在身邊,有的只能孤身一人去往異地。而把孩子交給了家人,妻子,老人來照顧。當異地撫養對寶寶的影響,你知道有多大嗎?
  • 國家體制和腐敗
    現在社會上一說起國內的一些腐敗現象,很多人就說是體制問題,歐美國家體制就不會存在這種現象,可以有效監督,這話猛一聽好象蠻有道理的,各機構雖說是黨委負責制,現實中往往是「一把手」負責制,自已監督自已,或者單位裡其它人監督自已,往往是監督人比被監督人官還小,能監督敢監督嗎?但細一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又怎麼解釋建國初期沒有那麼多的腐敗現象?那時間不是這個制度嗎?
  • 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有無法律依據引質疑
    從2001年遼寧「慕馬案」開始,越來越多的省部級、地廳級「落馬」高官通過異地審判的方式被繩之以法。當前,最高法、最高檢也已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異地審判的司法模式,並有進一步推廣的趨勢。對腐敗高官進行異地審理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很好地解決了高官腐敗案件的查辦難題。然而,異地審判的優勢在不斷彰顯的同時,其不足也逐漸顯露,並因此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
  • 古代異地為官制度利與弊
    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轉密,選用艱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法律明文規定的異地為官制度。   異地為官制度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而不斷強化,清朝時最為完善   東漢之後,社會結構分化劇烈、軍事鬥爭放量升級、外族入侵接踵而至,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歷經變化。但異地為官(或可稱之為「易地為官」)作為有效的中央集權手段,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
  • 異地高考政策影響有多大 教育局:近兩年沒影響
    在全國已公布方案的省份中,浙江省的異地高考門檻比較低,只要求浙江學籍與連續3年高中在浙江就讀,有些省份所要求的「父母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等條件,都沒有涉及。據省教育考試院統計,明年符合異地高考條件,可參加2013年高考的外省籍畢業生:普高有3800餘人;職高7000餘人。浙江省「異地高考」政策,會帶來哪些影響?
  • 摘除藝考招生腐敗「毒瘤」
    藝考招生腐敗多發折射制度存在短板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3位教師楊某、費某、鄧某,疑因涉及聲樂專業招生腐敗,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在2008年至2014年期間,柴永柏為某公司董事長劉某朋友的子女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於2006年至2012年期間收受劉某10萬元,還以借款為名向劉某索要47萬餘元供其特定關係人使用。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柴永柏為侯某、魏某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由其特定關係人收受侯某8萬元、魏某10萬元。
  • 沒有利害關係就難以助長腐敗,別再讓學校成為腐敗者的「溫床」!
    最近經常聽聞學校腐敗案頻起,大家每看到一次都是怎樣的感受呢?義憤難平?莞爾一笑?分享評論?也許你可能沒有發現,其實助長這類腐敗現象存在的或許就是我們本身以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現狀。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利害關係就少有腐敗現象。腐敗者除了其本身的劣根,往往還有助長其劣根伸展的導火線,也就是大家的各種需求與「潛規則」。
  • 最富院長張家慧案,為何不能異地審理?
    張背後有無保護傘?高官腐敗的異地審理,早就成為了定式,例如,省部級高官腐敗跨省異地審理,廳局級幹部省地異地審理,或許張家慧案確實屬於省內異地審理,然而,張案的特殊性,迴避張案,難道海南省高院、海南的檢察院及其他方面沒有考慮過?還是另有隱情?
  • 河北邯鄲186名幹警異地交流 任職派出所長
    今年6月份,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委組織部的有力指導下,邯鄲市強力推動公安改革,啟動了派出所所長異地交流工作,第一批51名、第二批135名同志先後走上新任所長崗位,並很快熟悉了新環境、融入了新隊伍、打開了新局面。
  • 江西省檢察院出臺領導幹部和檢察官任職迴避規定
    原標題:江西省檢察院出臺領導幹部和檢察官任職迴避規定為切實防範利益輸送,促進公正廉潔司法,近日,省檢察院出臺《江西省人民檢察院領導幹部和檢察官任職迴避規定》,進一步嚴格檢察官從業行為管理,為檢察官這一特殊職業劃定「紅線」,紮緊「籬笆」。
  • 川音教師疑涉招生腐敗被帶走調查
    藝考招生腐敗多發折射制度存在短板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3位教師楊某、費某、鄧某,疑因涉及聲樂專業招生腐敗,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在2008年至2014年期間,柴永柏為某公司董事長劉某朋友的子女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於2006年至2012年期間收受劉某10萬元,還以借款為名向劉某索要47萬餘元供其特定關係人使用。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柴永柏為侯某、魏某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由其特定關係人收受侯某8萬元、魏某10萬元。
  • 川音教師疑涉招生腐敗被帶走調查
    在2008年至2014年期間,柴永柏為某公司董事長劉某朋友的子女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於2006年至2012年期間收受劉某10萬元,還以借款為名向劉某索要47萬餘元供其特定關係人使用。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柴永柏為侯某、魏某在工作就業、學生入學等方面提供幫助,由其特定關係人收受侯某8萬元、魏某10萬元。
  • 官媒:黨內關係庸俗化是腐敗土壤
    圖:11月1日,中央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王岐山主持會議\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導:《人民日報》3日刊發評論指出,黨內同志關係庸俗化是滋生腐敗的土壤但一段時間以來,少數黨員幹部把黨內同志關係異化為逢迎拍馬、人身依附、團團夥夥等種種庸俗化關係。黨內同志關係庸俗化已成為黨的作風建設的大敵,損害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評論稱,從實際情況看,造成黨內同志關係庸俗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一些黨員幹部想問題、做事情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以致在思想上混淆公權和私利的界限、行為上亂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
  • 一涉黑案件挖出腐敗及「保護傘」93人
    邯鄲市採用異地核查方式,為後期偵辦排除幹擾,市、區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聯合成立專案組,同步上案,深挖徹查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93人,其中處級幹部7人。堅持依法辦案。省市區檢察機關三級聯動,統籌調配辦案力量,入駐公安辦案一線,指導深入挖掘該案涉黑證據。審判機關組成專案審判團隊,創造性召開「小型+大型」庭前會議,實現庭審實質化。堅持精準打財。
  • 食物為什麼會腐敗?
    天氣炎熱時,如果不把肉或者牛奶等食物放入冰箱的話,往往過幾個小時或者幾天就腐敗(變餿)了。食物腐敗,是由於以食物為營養的各種細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每1克腐敗的食物中,約含有1000萬~1億個細菌。引起腐敗的細菌,不僅會在食物表面增殖,也會在食物內部增殖。
  • 交通部駕校新規徵意見計時審核隨意性大易滋生腐敗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走訪業內人士,發現意見稿中尚有諸多待完善之處。例如,意見稿中規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技術規範的計時培訓系統。有業內人士反映,本應該由駕校自由購買的計時設備,有的地方由交通或交警部門壟斷經營。且目前對學員學時的審核,全靠技術設備供應商和運管人員,隨意性特別大,容易滋生腐敗。
  • 書摘:物質主義與腐敗犯罪的相關性分析及啟示
    但是,「戀財」與腐敗犯罪到底有沒有相關性、有多大的相關性,卻缺少相應的實證研究予以回答。本文從文化的視角,藉助數據和實例分析,對物質主義與腐敗犯罪之間的相關性問題加以研究,從中提出治理中國當前腐敗犯罪問題的幾點啟示。一、文獻綜述腐敗犯罪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歷史現象,且從它產生時起,人們就沒有停止過與它的鬥爭。
  • 司法機關落實任職迴避制度情況調查
    廣東法院系統一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法官從入額到退額都有嚴格的程序,出現任職迴避情況的,首先要向單位如實報告,由單位核實,按退額流程轉到非審判崗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張美芳介紹說,實踐中,海門法院任職迴避範圍一直涵蓋配偶、子女及父母,先後有3名法官因此主動申請離開審判執行崗位。
  • 民主國家沒有腐敗?美國快捂不住了
    中國人到美國觀察政治圈子,如果不是被先入為主的偏見所屏蔽,那麼一定會注意到政商之間的曖昧關係何其普遍。以我個人經驗,印象最深刻的現象應該就是圍繞在政客身邊的各種企業代表和遊說者,寥寥幾次接觸美國政界人士,都注意到餐桌上總有波音、羅羅等大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的代表。兩年多前,我錄製過一期小視頻簡略提到了美國的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