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2020-12-11 人民網

原題: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辨析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桑本謙

一項司法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據不在於法律是否明確予以了規定,而在於這項制度是否回答了中國的現實問題。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辦案模式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本土良策,對它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支持,去激勵這種「制度花蕾」不斷成長和成熟。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 衛躍寧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常態化是權宜之計,不應將其常態化、制度化。雖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其限制了犯罪地群眾旁聽審判的權利,同時也剝奪了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地法院受審的權利。建議結合現有規定,構建「異地法官當地審」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趙曉耕

今天的高官腐敗案件中異地審判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在法律中必須明確規定什麼樣的案件可以異地審理,樹立具體的評判標準。借鑑古代對於高官這一特定主體的制度設計,可以參照今天特殊人員犯罪的設立標準和思路,確立制度化的異地審理的高官屬人管轄標準。

近年來,異地審判成為高官腐敗案件的常見處理模式。從2001年遼寧「慕馬案」開始,越來越多的省部級、地廳級「落馬」高官通過異地審判的方式被繩之以法。當前,最高法、最高檢也已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異地審判的司法模式,並有進一步推廣的趨勢。對腐敗高官進行異地審理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很好地解決了高官腐敗案件的查辦難題。然而,異地審判的優勢在不斷彰顯的同時,其不足也逐漸顯露,並因此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

相關焦點

  • 落馬高官異地審判三大爭議:有無法律依據引質疑
    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怎麼看?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桑本謙  一項司法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據不在於法律是否明確予以了規定,而在於這項制度是否回答了中國的現實問題。高官腐敗案件異地審判的辦案模式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本土良策,對它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支持,去激勵這種「制度花蕾」不斷成長和成熟。
  • 【揭秘】高官審判20年:受審高官上廁所都有預案
    「慕馬案」後,高官腐敗案異地審判成為慣例。實現高官審判公正的第一步正是從異地審判開始的。劉鐵男受賄案在最高檢偵查終結後,經依法指定管轄,由與其履職經歷及社會人脈網聯繫不大的河北省廊坊市檢察院向廊坊市中院提起公訴。這裡曾經審理過最高法原副院長黃松有的貪腐案。異地審判高官腐敗案件雖尚未制度化,但已形成了司法慣例。
  • 最富院長張家慧案,為何不能異地審理?
    高官腐敗的異地審理,早就成為了定式,例如,省部級高官腐敗跨省異地審理,廳局級幹部省地異地審理,或許張家慧案確實屬於省內異地審理,然而,張案的特殊性,迴避張案,難道海南省高院、海南的檢察院及其他方面沒有考慮過?還是另有隱情?
  • 異地任職與腐敗有多大關係?
    9月1日,刊登在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上的《關注領導幹部生活狀態》文章稱,對山東省委黨校的450多名官員進行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態的工作節奏和方式,以及異地任職的經歷,易使幹部逐漸脫離正常家庭生活軌道,走上腐敗之路,引發感情混亂。
  • 嚴懲腐敗犯罪 護航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來職務犯罪審判工作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反對腐敗貫穿於改革開放全過程,持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職務犯罪是腐敗的突出表現,司法審判是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法院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依法審理職務犯罪案件,始終對腐敗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健全職務犯罪案件審判機制,嚴厲打擊和震懾腐敗犯罪分子,深入推進了反腐敗鬥爭,為改革開放大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法學專家解讀賴小民案:對嚴重腐敗犯罪 死刑條款並未休眠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到,我們懲治腐敗的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懲治這一手始終不能軟。「誅一惡則眾惡懼。」賴小民受賄、貪汙、重婚一案被判處死刑,充分說明了中央懲治腐敗毫不手軟的堅定決心和雷霆手段,也充分體現了司法機關運用法治思維嚴厲懲治腐敗的決心和信心。在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正確運用法治思維,突出強調要運用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等科學方法提高法治水平。
  • 一涉黑案件挖出腐敗及「保護傘」93人
    騙取、貪汙土地開發補償款高達5億餘元;安排其父親、妻子、兄弟及親信入選村「兩委」,把持基層政權達30多年;無惡不作,實施搶劫致1人死亡……12月25日,全國掃黑辦召開掛牌督辦案件新聞發布會,發布北京高福新案、河北賀金山案、吉林張永福案、廣西「李氏三兄弟」案等4起掛牌督辦案件,披露的一些案情令人觸目驚心。
  • 福建一高官落馬!生活腐敗墮落化,構成嚴重職務違法
    根據相關部門於10月30日時發布一則消息表示,福建省的一名高官被查處落馬,根據調查發現,這名官員的生活極度腐敗墮落化,所犯下的種種行為已經構成了嚴重的職務違法行為。這名官員名為武勇,籍貫是山西壺關人,但是在福建屏南出生,在1980年時參加工作,於1983年時正式加入黨籍,成為了一名黨員。
  • 專家稱高校內部權力高度集中導致腐敗問題嚴重
    最近曝出了武漢大學的腐敗新聞。一位常務副校長,一位常務副書記紛紛落馬。儘管案情仍然在偵查的過程中,但是仍然引起了人們對於高校腐敗問題的關注。 今天我們演播室就特別請到了反腐問題專家何增科先生,稍後何先生會為您做出解答。首先我們還是來關注一下發生在武漢大學腐敗的消息。
  • 一把手腐敗是最大難題 十八大以來83名廳級以上官員的腐敗樣本調查...
    「你看反腐敗抓了這麼多人,抓住時他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但沒抓住時他可能還腐敗。」10月28日,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接受組織調查。 (CFP/圖)  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門一把手,佔四成,另有將近六成是分管一攤的二把手。
  • 福建司法鑑定腐敗案:醫生法醫勾結偽造輕傷製造錯案
    去年初,福建省仙遊縣查處一起25人涉案,包括縣公安局2名法醫、縣醫院2名醫務人員和21名社會人員的司法鑑定腐敗窩案。  「司法鑑定結論依賴於專業機構和人士的判斷,一旦『鑑定權』被用於尋租牟利,將對司法公正造成巨大傷害。」廈門勤賢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凌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
  • 法學專家解讀賴小民案:對嚴重腐敗犯罪,死刑條款並未休眠
    第一,黨中央嚴懲腐敗的政策與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加大懲治腐敗工作力度,始終保持嚴懲腐敗犯罪高壓態勢,堅持黨紀國法面前無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一大批「老虎」「蒼蠅」被繩之以黨紀國法。
  • 湖北高官自殺身亡,不到兩周第二起自殺,公職人員怎麼這麼難?
    兩名高官先後自殺身亡 "從未發過朋友圈,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吧。" 在湖北各市級法院任職期間,張忠斌主要負責刑事審判。2006年,他曾在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參與審理了「河南第一貪」、鄭州市委書記王有傑一案,判決結果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這是該院建院以來主審的第一位省部級高官,也是當時河南省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
  • 聯邦調查局女翻譯揭露:美腐敗高官偷賣核武機密
    然而,令西方國家尷尬的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女翻譯西貝爾·埃德蒙茲1月6日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揭露說,正是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腐敗高官大賣核武器機密,結果才讓其他國家擁有了核武器。多名軍政高官被外國特工收買埃德蒙茲告訴記者說,在她聽過的秘密錄音帶中,一位國務院的知名高官被土耳其駐華盛頓特工收買。埃德蒙茲說:「他把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絕密情報交給土耳其特工,以換取金錢、地位和政治回報。」
  • "腐敗夫妻"雙雙落馬!名伶配高官,鮮豔外表的背後令人唾棄
    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嚴格執行,越來越多的貪官被查處落馬,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有國企單位的高官,他們進行腐敗的手段和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收斂的錢財金額也是大有不同,但他們最後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據悉,"腐敗夫妻"雙雙被查處落馬,這兩人被外人稱為名伶配高官,鮮豔外表的背後令人唾棄。
  • 河南天價過路費案疑犯悔過認罪 要求異地重審
    時軍鋒(資料圖)天價過路費案追蹤近日提交了一份管轄異議書,希望案件不要在魯山法院審理因此,王永傑希望能夠異地審理。時軍鋒在與王永傑溝通之後,籤署了異地管轄申請書。「讓他們自己糾正自己太難了。」他希望最後能夠到鄭州審理。退一萬步,不能實現異地審理的話,時軍鋒也希望之前辦理過該案的檢察官、法官能夠迴避。時軍鋒的申請是否能夠得到批准?記者隨後採訪了廣東中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玉忠律師。
  • 【審判業務專家】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授予遊小勇同志「全市審判...
    【審判業務專家】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授予遊小勇同志「全市審判業務專家」稱號 2020-06-15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摘除藝考招生腐敗「毒瘤」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藝術類專業招生腐敗是一個老問題,可以說是我國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顆「毒瘤」,但也沒必要視其為洪水猛獸,藝術類專業招生腐敗與其他腐敗沒有根本區別,都是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監督所致。
  • 面試熱點:「勸煙猝死案」反轉的審判說明了什麼?
    背景連結:2018年1月12日,河南省中級人民法院對備受輿論關注的鄭州「勸煙猝死案」做出終審判決,勸煙者楊帆不承擔任何責任。(民主與法制時報2018.1.23)題目預測:近日,針對河南省中級人民法院對此前金水區人民法院關於「勸煙猝死案」的審判,本次終審對被告作出了免責判決,並對此前判決依法予以糾正。有人認為這一判決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也有人質疑這一審判是被輿論綁架的產物。對此,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