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知識管理(PKM)的清單

2021-02-15 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

1.持續的學習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這個學習不是你覺得自己在學習,而是建立在有效學習方法上的高效知識獲取。

2.信息和知識爆炸,在一段時間和時期內,學習的內容必須聚焦,起碼要在一個領域內成為專家。許多人最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明確的方向和領域,什麼都學,但只學到入門的水平,100個入門水平頂不過1個領域的專家水平。

3.學習的方向確定取決於你的價值觀、特長、興趣和人生目標。如果實在確定不了,那就將你現在做的這份工作需要的內容學透,這就是你的方向。僅僅關注自己的興趣是危險的,興趣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4.你必須建立自己信息和知識的「過濾器」,學會如何有效的評估信息和知識。而這個過濾器跟你學習的方向高度相關,如果實在不知道如何過濾,那就堅持半年只看一個領域的內容,你會發現它的驚人效果。

5.人是知識獲取的重要渠道。要擅長跟人學習,這個人可以是你的導師也可以是你的敵人,你應該知道誰最擅長什麼,遇到問題時知道可以向誰學習和請教。

6.不用試圖去建立什麼人脈,那都是扯淡。你好了你的朋友也一定好,建立人際資源的基礎是自己的知識基礎、個性和激情,自己優勢的合理展示和願意幫助別人的意願。

全面上市,點擊【閱讀原文】可在京東購買

7.人際關係需要維護。

請教是最高的恭維,擴展自己交往圈的捷徑是找那些人的連接器(願意共享自己人家資源的人),你也應該做這樣的人。


8.存多少知識,也跟你沒關係,並不是存起來就是你的。

所以你在下載、存儲各類文檔、模板、案例的時候,必須進行預處理:起碼應該簡單看過,知道是在講什麼。

9.信息和知識在存儲前應該儘可能做更多的處理工作,例如你可以做一些摘要、寫寫你的感觸、標出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思考這些內容將來能做什麼用等等。

如果存的時候爽了(啥也不幹,存起來再說),那麼用的時候一定不爽(甚至根本不可能用)。


10.個人的分類方法要簡單易行,關鍵在持續性。

建立自己的分類規則,包括大類、標籤,哪怕不準確也要堅持,而不能每次想什麼就建寫什麼。持之以恆堅持,適當調整。

11.個人知識存儲中分類不宜過寬,過寬則等於沒有分類;不宜過深,過深後你基本上不會再去看。

許多人個人電腦的分類比中圖法還複雜,一看就是給別人看而不是自己用的,這裡也跟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有關。

12.有意識的做知識顯性化的工作

好處有3,首先是幫助你的學習和理解,第二個是方便知識傳播樹立個人品牌,第三是能夠助力建立人際網絡。

13.知識傳播中必須考慮傳播的方式和效率。

不僅僅是將你知道的說出來和寫出來,而且要考慮用戶需要什麼、他們希望如何接收。

14.不能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表述的知識證明你還沒有深入理解。這個可以用來判斷哪些人在裝,裝B遭雷劈!

15.多用舉例子、講故事的方法傳播你的知識、見解。

聰明人擅長用很多比喻,知識通俗化的過程也是你對知識的再深化過程。

16.你的知識傳播的越廣,你的影響力越大。

但你還要考慮對象,不同對象有不同的價值,要不為什麼吳曉波說他影響中產,而也有人說得屌絲者得天下。

17.個人目的決定了你知識利用的方式。

如果目的是要寫論文,則你的知識就是明確、簡潔的表達和知識創新;如果是想要在市場上銷售,就必須服務化、產品化或者智慧財產權化,還要會市場推廣。

18.知識本身沒有價值,只有被利用時才能顯現其價值。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有「知識」但卻不會幹活的窮人。

19.知識必須跟任務、項目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

老話叫「組織給壓擔子」,你要主動的去找到知識可以利用的環境,敢於承擔責任,參與大的、困難的項目,這樣才能長進的更快。

20.單獨一個主題的知識很難被很好的利用,所以你必須將你的知識融入團隊中或者找到自己的合作夥伴。

不論學什麼專業或者什麼學歷,你都得跟人協作,要學會合作。


21.知識創新最簡單的方法是總結和分析,學習和借鑑。

在三亞賣波司登的羽絨服就是很好的創新。

22.學習或者實踐——總結——將總結出來的內容投入實踐檢驗和請專家批評——繼續總結和實踐。

真正掌握一個東西都需要這二個循環,你認為你知道真的不算數。

23.不能光做,還要思考。

這個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幹同樣的活,為什麼他們成了專家,而你卻成了「操作工」?

24.個人競爭力的源泉不是你現在知道的或者掌握的,而是你選擇方向和快速學習的能力,是你能夠將知識用足用好的能力。

現在很少有一個東西你可以依賴,並可以吃一輩子飯了。

25.環境造就人,太安逸的環境對個人的發展弊大於利。如果不能找到好的環境,那就自己給自己壓力。

長期來看,不要呆在那些太幸福的公司和機構,要去找那些讓你感覺壓力、不舒服的地方才能夠成長的快。

26.既要會做,也要會展示自己做的,要有樹立個人品牌的意識和方法。

相關焦點

  • 【知識管理】國外個人知識管理研究進展與述評*
    楊羽茜,鄧勝利(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 430072) 摘要:基於對國外相關文獻的梳理和歸納,本文嘗試從個人知識管理理論、個人知識管理動因、基於相關主體的個人知識管理、社交網絡環境下個人知識管理及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演變5個主題入手,對個人知識管理進行較全面的綜述,最後對個人知識管理相關研究進行總結並探討其未來研究趨勢
  • 習慣清單:PDCA模型在個人習慣中的應用
    今天是《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共讀的第九天,這本書的前面幾章給我們講了關于堅持的理論知識,在第四章作者給我們分享了6個習慣養成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共讀的書中講的前4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對我啟發最大的是習慣清單,這是一個PDCA模型的實踐版本。PDCA模型是一個個人思維效率提升的工具。從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過程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 手把手帶你構建個人工作、生活和知識管理系統
    關於OKR,就暫時介紹到這裡,市面上有不少關於它的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去找來讀讀。此時,我們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一個具有時效性的預期,為了優雅的完成它,我們離不開一個技能——時間管理。用效率清單做好時間管理我個人目前的時間管理方法學習了三本書籍,分別是:①《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吉姆·蘭德爾);②《子彈筆記》(賴德·卡羅爾);③《創造時間:專注於每天最重要的事》(傑克·納普&約翰·澤拉茨基)。我總結了其中對我有價值的模型和觀點(Points),也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
  •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今天我來給大家拆解一下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其實不能算拆解吧,算我我讀完這本書的一個總結和讀後感吧,希望通過我的總結,能夠讓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關於個人知識管理方面的知識。   本質主題這本書雖然書名叫:《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 【待辦清單工具之一】滴答清單最強任務管理系統
    直到我碰到滴答清單這個產品,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試用以後,我已經確定這個產品就是我所需要的軟體,能完全的滿足我的想法,目前已經使用快2年。隨著使用的熟練,時常會發現一些我意想不到直呼完美的新功能。所以在之前寫了幾篇單體的時間管理工具評測文章之後,我想對滴答清單來做一個完整的評測。
  • DesireList.net:「欲望清單」匯聚個人需求
    DesireList.net:「欲望清單」匯聚個人需求無論是做什麼生意,能夠準確地把握並滿足用戶的需求,自然會成為一門有前途的大生意。那麼如何獲取用戶的需求呢?網站名稱:欲望清單DesireList.net(http://www.desirelist.net/)上線時間:2009年11月網站地點:中國北京「欲望清單」實質上是一個SNS社區,用戶註冊登陸之後所記錄的內容並非生活等隻言片語的,而是關於自己的「欲望」——你想要什麼東西或禮物?計劃什麼時候實現等?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這是我在約讀匯飯糰的一次分享,關於學習,關於《好好學習》這本書。怎樣將零碎的知識體系打造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
  • 清單管理:如何讓自己不再分身乏術?用清單思維管理人生!
    如今,用清單思維方式管理生活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方法。生活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妥善規劃自己的生活。從制定目標到實施計劃,都需要制定一個清單,然後根據清單上的項目來實施,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避免工作時間的無限擴大佔用個人生活。
  • 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之前我已經寫過人生遊戲之路[1]與如何快速學習一項新技能[2]兩篇關於學習的文章。在這兩篇文章中比較零散的闡述了關於「元學習」的概念,現在想想所謂的「元學習」不過是一套個人知識體系(或者自我提升系統)。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不自覺中掌握某種學習的套路,只是有的人掌握系統化的學習框架,能夠橫跨多個領域去持續學習。
  • 時間管理表 - 《待辦清單列表》
    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然而當我們真正想要管理時間時會發現,真正操作起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的簡單,因為我們的事情太多,不知道如何安排,要不就是安排好時間管理事情,卻沒辦法按照計劃執行,因為計劃畢竟趕不上變化。
  • 【見偉知著】個人知識管理(三):知識的存儲
    仁能達生涯創始人、國內首批生涯推動者黑龍江省廳、江蘇省教育廳、河南省教育廳等國內教育機構生涯教育專家顧問兼清華、北大、北科大、北外、首師大等校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師接上期:個人知識管理(二):知識之開源(點擊查看上期文章)知識管理第一步是:獲取知識。
  • 從清單到復盤,體系化的個人快速成長法
    談及個人的成長,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渴望成功並且在努力向上的,可是為什麼解決卻大不同,有些人仿佛沒做太多的努力,在別人眼裡每天輕鬆愜意的吃好玩好,卻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而有些人似乎總是在叫著熬夜三點睡五點起熬白了頭髮熬垮了身體卻總是在失敗的邊沿掙扎?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關於作者作者成甲,「得到」APP「每天聽本書」欄目說書人,被羅輯思維評為 「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此外他還經常受邀給眾多著名機構,比如清華MBA、第九課堂、多角度沙龍、中國惠普、埃森哲、中國人壽集團等,進行有關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的課程演講。關於本書這是一本講學習方法,講如何管理自己知識的書。它將幫助你把零碎的知識打造成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構建你的學習競爭力,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你的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積累的過程。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書摘抄)
    教育,不是簡簡單單告訴你多少新知識,而是讓你學會如何重新解讀舊經歷,產生新行為。想一想,我們願意花錢去上商學院,學習別人的案例來改變自己的管理行為,那麼,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編輯成案例,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呢? 11.人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他得到了反饋。
  • 如何使用「個人知識指南」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對待新事物,一定是努力研究: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用戶運營、數據分析、python、UI設計、營銷管理……結果幾年下來,學習的技能一籮筐,反而有點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那麼不妨通過「個人知識指南」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識體系,巡視一下自己的知識領地。
  • 軟體工程師如何管理知識?
    在知識管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信息必須能夠導出,不要鎖定在某個平臺內部。我使用的這些工具都可以導出Markdown和HTML這樣標準格式的數據。 我的工作流並不是完美的,我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工具和方法來改進它。而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適合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書分享|活動召集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說明你還不會學習在真正開始學習之前你更應該先學習一下如何學習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作者:成甲「得到」最受歡迎的音頻節目《成甲說書》作者曾多次受邀在清華MBA、第九學院、多角度沙龍、中國惠普、埃森哲、中國人壽集團等機構團隊進行演講,做關於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的課程和分享。-關於本書-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大多數人都掉進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
  • 7年個人管理實踐,100天升級迭代
    但我並不擅長把經驗和想法呈現或傳達出來,也無法完整表述自己的管理方法,所以我參加了一個寫作100天的活動,目標是用100天的時間梳理個人管理的經驗,查漏補缺,有針對性的做出自我改善,完成個人管理的升級迭代和優化。
  • 私貨-個人時間管理APP
    時間管理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所以,一旦你決定認真管理你的時間,一定不要企圖通過簡單的一兩篇文章就能學會。
  • 時間管理:待辦清單與「不辦清單」
    艾利森·瑞姆曾經擔任美國麻薩諸塞總醫院的資深副總裁,如今他是一位企業管理顧問。艾利森認為,要想管理好時間,待辦清單是必備工具,你第一步要做的也是要釐清楚用這些清單來做什麼。艾利森介紹說,他用三份清單加上日曆來管理自己時間,它們各自都有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