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標準臨床診斷術語平臺」,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2020-12-11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全文852字,歡迎關注!

繼上周我們推送了《醫學溝通總卡殼?》之後,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關注。結合文章發出以來收到的諮詢,我們精心準備了這個問答,希望能解答大家對於「中國標準臨床診斷術語平臺」的疑問,幫助大家合理、高效地使用這一平臺,為險企創造標準化的先發優勢,提前掌握行業標準化的話語權。

以下是問答詳情:

該術語集和其他地方性術語集有何不同?

1.使用範圍不同:本術語集是國家層面的統一規範;地方性術語集,在當地使用;

2.術語範圍:本術語集包含30個專業、42000+術語,名稱是國家的統一規範;地方性術語集範圍不一定有這麼廣;

3.同一個診斷,名稱會有不同。

術語集和ICD名詞相同嗎?

有部分名詞是相同,部分名詞是不同的。最大的區別是,本術語集中的名詞更符合臨床醫生習慣,是衛健委全面推進「四統一」工作中的醫學名詞術語。我們也將提供術語集與ICD編碼的映射。

平臺上ICD編碼無權限查看?

為了保證臨床診斷術語平臺的編碼準確性,項目組專家和編碼顧問們正在對術語對應的編碼做一一核對,預計3月底將會全部審核完成,和大家正式見面。

EXCEL版本包含編碼嗎?

暫時不含編碼,預計3月底提供對應的ICD10編碼。

EXCEL版包含哪些內容?

包含名詞中文名、英文名、又稱(同義詞)、曾稱(已被淘汰)、所屬專業和類型。

PDF版本包含哪些內容?是否包含編碼?

與《常用臨床醫學名詞》的內容完全一致,可用於閱讀和查詢,不包含編碼。

為什麼商保公司需要該術語集?

健康險企業對疾病診斷的命名、歸類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相同、相近疾病的描述千差萬別;平臺將幫助險企建立醫學術語的標準口徑,確保跨企業、跨部門溝通的語義統一。

在商保公司的使用場景是怎樣的?

1.核保階段,能為您提供一份標準化的前置病清單,更準確地預估承保風險;

2.標準化除外責任疾病清單,避免理賠階段因疾病定義的混淆導致理賠糾紛;

3.幫助精算、風控部門精準歸類疾病,避免疾病層級歸因分析的誤差。

以上就是本次解答的全部內容,接下來幾周時間內,我們會對每個應用環節做更詳盡的介紹,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開封市中心醫院臨床診斷術語及ICD字典庫更新工作拉開帷幕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國家衛健委2019年頒布的《中國臨床疾病診斷規範術語集》(以下簡稱「術語集」)是臨床疾病診斷的標準名稱,也更符合臨床醫生的習慣;而由WHO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ICD編碼則是衛生信息疾病統計的標準分類方法。
  • 中國首個醫學術語搜尋引擎成功落地 連接臨床表型、疾病、基因三類...
    所以HPO就是描述人類疾病表型特徵的標準詞彙表,每個術語描述了一種異常表型。HPO利用從醫學文獻,Orphanet,DECIPHER,和OMIM資料庫獲得的信息進行開發,目前包含約11,000多項名詞(仍在擴充)和115,000餘項關於遺傳性疾病的注釋。HPO資料庫還提供了一套針對4000多種疾病的注釋(annotations)。HPO開發組還在持續地進行詞條的維護和完善工作。
  •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到目前為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進入Ⅲ期臨床的疫苗,都處於全球第一方陣。由於我國疫情較早得到控制,國內不具備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的條件,所以我國五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都是在國外開展的Ⅲ期臨床試驗。待數據揭盲以後,會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如果數據達到相應的標準,國家藥監部門將會批准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
  • 關於「耳石症」的診斷,這個錯誤臨床醫生常犯
    那你就錯了!「很多人認為『耳石症』——也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太常見了,臨床診斷很簡單,但大家的診斷真的規範嗎?此外,2017年BPPV臨床實踐指南中同樣強調了,眩暈的症狀並不是診斷BPPV的金標準,Dix-hallpike試驗(視頻1)所誘發的特異性眼震是診斷後管BPPV的金標準,而Head roll test是診斷水平管BPPV 的主要方法。
  • 陶然: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是什麼?
    【專家簡介】陶然,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主任,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主要制定者之一。記者:11月8日,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網絡成癮這個概念是如何出爐的?網絡成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精神疾病?
  • 中國網癮標準首次成為世界診斷標準
    中國網癮標準首次成為世界診斷標準  美國精神病協會(APA)本周末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在第三章關於「網路遊戲成癮章」中,首次全盤採納中國醫學教授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
  • CT不再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診斷標準」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三類,其中對「臨床診斷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 由此可見,根據第六版,也就是最新「診療標準」,確診病例必須至少滿足以下病原學證據中的一個:而此前第五版「診療標準」中的「臨床診斷病例」因不滿足核酸檢測陽性,所以不再被劃定為確診病例。
  •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子診斷平臺在天津建成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郝希山院士、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天津市科委李寶純副主任致函。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李新民教授、美國Mount Sinai醫學中心張為家教授、美國GeneKey公司Raphael Lehrer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束永前教授、中美腫瘤分子診斷中心副主任王萬恆教授,以及天津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局等部門有關人員出席了開幕式。
  • 《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引發質疑 三問「標準」
    「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連續超過3個月,即為網絡成癮」,近日,一則《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出臺的消息,在社會上引發諸多議論。據悉,這一標準由解放軍總後衛生部組織、北京軍區總醫院牽頭制定,目前已在部隊醫療系統開始推行,並將被總後衛生部按有關程序報送衛生部,如獲批准將在全國通用。  不少網民對此深感不解:為什麼要將網癮界定為精神疾病?
  • 關於「耳石症」的診斷,這個錯誤臨床醫生常犯!
    「很多人認為『耳石症』——也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太常見了,臨床診斷很簡單,但大家的診斷真的規範嗎?」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CSA&TISC 2020)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的蔣子棟教授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全院統一一套標準臨床醫學名詞,三大好處不能錯過!
    字典庫的不統一,使醫務工作者很容易出現醫生寫的診斷(主要診斷和其它診斷)與病案科的診斷術語對不上的情況;還有的人在與臨床醫生溝通時,會出現醫生電腦上的診斷在病案科/醫保科/財務科電腦上查不到的情況,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及診斷準確性。
  • 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抗擊新冠肺炎)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張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9日發布。如何準確判斷是否「中招」?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1,2,3,4,5,6,7,8],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對機體易感性評估、疾病診斷、預後、治療監測、遺傳諮詢、健康管理以及家庭生育計劃制定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該明確、簡潔、準確可靠,並具有充分的解釋、可信性和權威性。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分子診斷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進行了研討並達成以下共識。一、基本要素1.題目與格式: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具有醒目的題目,明確標示出檢驗的靶標。
  • 胸腔積液的病因與鑑別診斷,都在這裡了!│臨床必備
    診斷滲出性胸腔積液需要滿足以下標準中至少一條,而漏出性胸腔積液則不滿足以下任意一條標準。 這些標準會把約25%的漏出液錯誤診斷為滲出液。如果一名患者符合一個及以上的滲出液診斷標準,而又被臨床考慮患有產生漏出液的疾病,則應檢測血清和胸腔積液蛋白水平,如果兩者差異大於31g/L(3.1g/dl),則可以忽略滲出液的診斷標準,因為幾乎所有的這類患者都是漏出性胸腔積液。
  • 關於《供應鏈服務術語》的標準解讀
    2018年3月20日,《供應鏈服務術語》(SZDB/Z 295-2018)正式發布,並於2018年4月1日起實施,標準進一步規範供應鏈服務術語,引領深圳供應鏈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供應鏈系統集成與資源整合能力不斷提高。這不僅是我國供應鏈服務業領域內第一部地方標準,同時也是中國首創,填補了供應鏈服務行業標準空白。
  • 《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出版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電(記者曾利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佘靖今天宣布:全球首部《中醫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旨在為各國中醫藥從業人員、在校師生、醫政管理者提供中醫名詞術語英譯統一標準,促進中醫藥國際交流的該標準,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六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二百餘位專家共同參與制定,覆蓋包括中醫理論、診斷、治療、中藥、方劑、針灸、臨床各科等詞條六千五百二十六個。其中中藥、方劑、針灸穴名等三類一千五百多個詞條採用拼音、英文、代碼、拉丁名等四種翻譯標準。
  • 我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劉學奎、王經國、莊海紅)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8日在京通過專家論證。這一標準的通過結束了我國醫學界長期以來無科學規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歷史,為今後臨床醫學在網絡成癮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
  • 中國登革熱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南
    我國登革熱的臨床及實驗室特徵與國外地方性流行地區報導有較大差異,絕大多數患者為成人,重症病例多為伴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臨床醫師對登革熱早期診斷及重症救治經驗不足。為規範登革熱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根據國內外最新的循徵醫學證據和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登革熱診療與防控指南"[1]、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登革熱診療指南"[2]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登革熱診斷(WS216-2018)"[3],於2018年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訂了"中國登革熱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本指南
  • 多發性硬化最新臨床分型(臨床綜述)
    臨床孤立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CIS):CIS 並未包含在最初的 MS 分類法中。現在 CIS 被認為是如下疾病的首發臨床表現:表現出疑似 MS 的炎症性脫髓鞘特點,但尚未出現散發性病灶,不能完全符合 MS 的診斷標準。對疾病自然史的研究和 MS 改進療法的臨床研究均已顯示 CIS 合併腦 MRI 病灶高度可能符合 MS 診斷標準。
  • 中文人類表型標準用語聯盟(CHPO)
    HPO有助於臨床醫生以標準化的醫學名詞和術語來描述罕見病患者的表型,這樣不僅有利於診斷疾病,確定致病基因,還能幫助研究人員尋找疾病與特定表型之間的關係。 詳細的HPO介紹 http://human-phenotype-ontology.github.io/ 關於CHPO目前國內大部分醫療、科研工作者所使用的表型描述詞語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數醫院信息系統中記錄的臨床表型數據都是非結構化的自然語句,這對人類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和交流帶來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