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起筆和收筆,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2 晨之論史

基本筆畫是將字寫好的前提。「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從基礎開始。練字s要先練基本筆畫,就像學英語要先學字母,習武要先蹲馬步一樣。

基本筆畫是寫字的基本功。一般來說,一個筆畫由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筆和收筆。那麼練書法時起筆和收筆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 起筆

起筆一般包括有兩種:一種是「尖下筆」,一種是「點頓筆」。

尖下筆,就是起筆不需要頓筆,筆鋒直接入紙書寫。古人稱其為「馭鋒」(「馭鋒,直撞是也」)中,指的是筆鋒直下紙面,觸紙而行。左點、右點、斜捺、平捺、橫鉤、弧彎鉤、臥鉤等筆畫多以尖下筆起筆。

「尖下筆」起筆的筆畫比較清新飄逸,古代書法家中豐坊的起筆多用「尖下筆」,當代書家韋斯琴的書法也多用「尖下筆」。

「點頓筆」,指起筆時筆鋒側行下蹲,然後借勢向反方向行筆。古人稱之為「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要求起筆時筆鋒緩慢側行,用力輕重準確得當。長橫、懸針豎、垂露豎、短撇、提、斜撇、豎撇這些筆畫多用「點頓筆」。

點頓筆寫出的筆畫多沉雄有力,王羲之、歐陽詢等人的書法都有許多點頓筆。

《夢奠帖》

二 收筆

收筆一般包括出鋒收筆與藏鋒收筆。

出鋒收筆,指收筆時筆鋒顯露在外,有明顯的鋒芒。古人稱之為「揭筆」(「揭筆,側鋒平發」),要筆鋒傾側,扭腕出尖,將筆鋒平向拉到尾部收筆。如果揭筆的幅度非常小,沿著行筆中線下來,產生尖利的「尾巴」,就稱之為「懸針」。

平時練習時可以用畫太陽光芒的方法練習出鋒。出鋒收筆的筆畫多為懸針豎、斜撇、橫撇、提、斜捺。

藏鋒收筆,指筆畫寫完後逆向收筆,將筆鋒隱藏在筆畫之內。典型的筆畫有垂露豎、橫折、撇點等。古人稱之為頓筆(「一曰頓筆,摧鋒驟衄是也」),要求推鋒向前結束筆畫後,再扭鋒向後收筆,相當於今天的「回鋒」。如果把頓筆動作很小,圓尾也跟著縮小到跟行筆粗細一樣,這時候筆鋒幾乎是沿著直線往前又回縮,尾巴就好像掛著半滴水珠,書法上叫稱之為「垂露」。

對硬筆書法來說,寫起來比毛筆要簡單得多。比如,毛筆的行筆講究中鋒趯鋒、側鋒挫筆,硬筆沒有這些要求。硬筆起筆時沒有難度較大的衄鋒動作,而且收筆時也沒有按鋒等花樣。這是我們練習時需要注意的。

相關焦點

  • 初學毛筆書法的兩大基本功:起筆和收筆
    五哥 文/圖初學毛筆書法,我們需要把握哪些最基本的技法呢?臨摹古代書法家傳承下來的碑帖是一種技法。所以有人把臨摹字帖比喻為學習書法的「武林秘笈」。那麼,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毛筆書寫的起筆和收筆技法。起筆,又稱為入筆、落筆,是書寫筆畫的開始動作。收筆又稱為終筆、結筆,是書寫筆畫的結束動作。在書寫當中,無論是起筆還是收筆,都有一個筆鋒的運轉問題,如藏鋒、露鋒、方筆、圓筆、轉筆、折筆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起筆和收筆的主要技巧。
  • 楷書如何起筆和收筆,掌握方法是關鍵,輕鬆寫好字
    隨著書法藝術的形成,每個人在不同的書寫過程中,通過研究自己和別人的書法,漸漸總結出了一套與書法藝術有關的相輔相成的理論,這些理論既促進了書法的發展,也對以往的書法有了一個總結。所以說書法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它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一樣,有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特點。
  • 書法的運筆技法和學習要點
    臨帖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原帖字的結構、點畫和章法。臨帖分為對臨、意臨和背臨等幾種方法。對臨:按照帖上的字法、用筆、結構和章法,如實地臨寫在紙上。初學者臨帖時注意要看一筆寫一筆,カ求點畫準確,結構和諧。對臨不僅要注意形似,而且更要注意神似。
  • 「起筆」的方法與種類
    我們聊到了「起筆」與「收筆」以及在孩子練字過程中是否應該強調的問題,當然,我們是推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起筆/收筆練習的,這樣,最終會讓所練字表現得更美觀.今天我們就單獨來講一下「起筆」的種類以及對應的注意事項,「起筆」的概念如有不明的,可以翻閱上期【練法】介紹,如篇章中「首字統領」的要訣,「起筆」對於一個字的統領也很重要,第一筆寫好了,寫順了,整個字的開端也就順了.
  • 書法用筆和筆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用筆和筆法是兩回事。用筆的方法是永遠不變的,但筆法卻是可以改變的。筆法是在書寫中通過多變的手法,產生出不同的氣韻和氣象,反映了書寫者的藝術修養。運筆,其實就是毛筆運行的過程,我們每寫一筆,都是毛筆在紙面上運行的一種姿態的表現,例如,寫楷書的撇劃,就要用毛筆從右上角起筆,完成了起筆的動作後,毛筆不離開紙面,逐漸向左下方緩緩前進,毛筆也要慢慢抬起,直到撇劃尖頭時離開紙面,這一個過程就是運筆的過程
  • 起筆切以後該怎樣轉筆?需要注意什麼?
    起筆無論是側鋒切筆,還是中鋒切筆,具體來說就是「按」這個動作。書法用筆無按不提。也就是說,寫字都是按下去才提筆的,所以,起筆按下去以後就是「提」了。但是,從細節來說,書法原理還需要用筆「三段論」來具體支持「提按」。什麼是用筆「三段論」?這就是起筆、行筆、收筆。任何個筆畫都必須由起筆、行筆和收筆來完成,所以,這就是用筆「三段論」。這個用筆三段論,現在大家也是共同認識的。
  • 寫硬筆書法的幾個注意事項一定得注意。
    當今社會,寫字必不可少,有一手漂亮的硬筆字,可為自己增加不少色彩,然而練習硬筆書法有很多注意事項,必須注意,今日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已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國書法便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號中國漢字,是每個中國人必須做的事。
  • 蘇東坡的書法是如何「折筆」的?
    書法用筆也不例外,點畫的轉折之處,向來是書法的難點。因此,練好「折筆」對書法創作就顯得尤其重要。盧攜說:「蓋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未之見也。」書法學習,向來強調「師授」的重要性。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宋朝大書法家蘇東坡是如何進行「折筆」的。
  • 書法運筆:什麼是起、行、收?如何寫好每一筆?
    運筆包含哪些過程和動作?舉例來說,你注意看它的一橫,這一橫就是尖鋒起筆,寫完了一個重蹲,千篇一律,說明當時對線條的變化能力還比較差。但你注意,紅色部分原來沒有筆畫,僅僅因為連寫產生,書法中稱為牽帶,或者牽絲。牽帶不寫也不要緊,它可有可無,所以叫虛筆。但本來就有的筆畫,你不能省略,那是實筆。所以,書法中的長線條,有時候是由實筆和虛筆所組成的。它和筆畫未必是一一對應的。
  • 寫字與書法的用筆差異
    (1)和(2)的作用為大多數書法教材所論及,也容易在紙面上畫出示意圖,所以為大多數學書者所知,也較易於掌握,但最關健的因素——筆毫的組織狀態——卻往往給忽略了,結果造成運筆似的而非,點畫外貌相近而質感意味相去甚遠。 如圖一些書法教材介紹寫魏碑或歐體的方筆
  • 硬筆書法練習:運筆過程
    在硬筆書法中,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任何一個完整的獨立筆畫,其運筆過程都會含有起筆、頓筆、行筆、收筆,這四個基本書寫步驟。學習運筆過程,是我們掌握字的基本書寫筆畫的關鍵重點和關鍵難點。無論一個字的筆畫是有多麼的複雜,其全部運筆過程就在起筆、頓筆、行筆和收筆這四個基本書寫步驟的運行軌跡內轉換,同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這兩個基本書寫步驟固定不增減,無非是頓筆和行筆這兩個基本書寫步驟有增加和循環。在筆畫的運筆練習過程中應根據筆畫的運行軌跡來進行,掌握運筆過程和寫法,少走彎路。
  • 對於隸書起筆、收筆如何寫才能既拙又秀?
    意思就是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 練硬筆書法應該用什麼筆?鋼筆?原子筆?美工筆?鉛筆?粉筆?……
    但是,硬筆書法就低於軟筆嗎?這個真不見得。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藝術性來說,不會比毛筆低一頭。但是現在社會好多所謂毛筆書法家俯視硬筆學習者,擺著一副清高的樣子,穿著大褂,留著長發,品著茶水,書架上擺著一輩子不看的古籍,筆下抄著一輩子不懂的聖教序、心經、金剛經……這是裝x的典範……咳咳……話多了……進入正題。什麼是硬筆?
  • 老書法家:筆「醒」才是書法用筆的最高境界!學會後輕鬆升級高手
    我喜歡用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的一句話解釋,用筆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 我覺著用這句話解釋「用筆乃醒」比較形象。也就是董其昌提倡,作字須提的筆起。
  • 毛筆書法中的用筆原理
    這是說,由於社會上每個人的情性、審美都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對於字體結構的書寫也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然而就書法藝術而言,雖然結字變化多端,乃至無窮,可是對於書寫的筆法,卻只有中鋒與偏鋒,也就是正鋒和側鋒兩者而已,而其中更以中鋒用筆為千古不易之法。此外,又有藏鋒、露鋒等法。
  • 「大愚書論」用筆者天也,書法中的用筆
    書法不同於文學純思想性的創作,其成功既要有「道」的追求又要有純熟的技巧,書者書寫時的用筆方法直接決定了點畫線條的水平和質量,甚至可以說一落筆即分高下,故鍾繇言「用筆者天也」,可見其重要性。四、線條圓潤運筆時要圓勁周全,注意線條形態的圓潤飽滿,無垂不縮,無往不復,存筋藏鋒,不露圭角,線條純任自然而無人工做作之跡。
  • 書法用筆貴在剛柔並濟
    明董其昌說:「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處自束處耳」,又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這些都是甘苦之言。 在書寫的過程中,筆鋒鋒穎可以"造"出千變萬化的形態,而筆腹只是隨著筆鋒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提按變化,細觀古人的法帖,可以看到,古人都是用鋒的高手。
  • 書法入門教程:基本筆畫接筆規律
    筆畫接筆規律 (一)、相接法 1、實接法:一筆畫起筆或收筆被另一筆畫所掩蓋。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頭一樣,要把兩根木頭接得嚴絲合縫,牢固無比,做成的家具才結實耐用。 2、虛接法:一筆畫起筆或收筆的筆鋒與另一筆畫相搭。
  • 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22——用筆和裹束的要點
    用筆起止"就是起筆和收筆,俗稱小圈。一根線條的兩端,必有起筆動作和收筆動作。這些動作是最容易看到前人怎樣用筆的。所以包世臣說:"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歷來學書法,須看真跡,看真跡就要留心人家怎樣起筆和收筆。一個筆畫,拿最簡單的"一"字來說,如果你遮去兩頭來研究用筆,那是看不出什麼的。
  • 書法的用筆與成勢
    ■相傳蔡邕書丹的 《熹平石經》殘石拓片■鍾東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東漢時候,就有不少人有意識地關注書法。其中之前曾經討論過的趙壹,他也關注書法,在《非草書》一文中,反對年輕人熱衷於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