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筆畫是將字寫好的前提。「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從基礎開始。練字s要先練基本筆畫,就像學英語要先學字母,習武要先蹲馬步一樣。
基本筆畫是寫字的基本功。一般來說,一個筆畫由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筆和收筆。那麼練書法時起筆和收筆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 起筆
起筆一般包括有兩種:一種是「尖下筆」,一種是「點頓筆」。
尖下筆,就是起筆不需要頓筆,筆鋒直接入紙書寫。古人稱其為「馭鋒」(「馭鋒,直撞是也」)中,指的是筆鋒直下紙面,觸紙而行。左點、右點、斜捺、平捺、橫鉤、弧彎鉤、臥鉤等筆畫多以尖下筆起筆。
「尖下筆」起筆的筆畫比較清新飄逸,古代書法家中豐坊的起筆多用「尖下筆」,當代書家韋斯琴的書法也多用「尖下筆」。
「點頓筆」,指起筆時筆鋒側行下蹲,然後借勢向反方向行筆。古人稱之為「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要求起筆時筆鋒緩慢側行,用力輕重準確得當。長橫、懸針豎、垂露豎、短撇、提、斜撇、豎撇這些筆畫多用「點頓筆」。
點頓筆寫出的筆畫多沉雄有力,王羲之、歐陽詢等人的書法都有許多點頓筆。
二 收筆
收筆一般包括出鋒收筆與藏鋒收筆。
出鋒收筆,指收筆時筆鋒顯露在外,有明顯的鋒芒。古人稱之為「揭筆」(「揭筆,側鋒平發」),要筆鋒傾側,扭腕出尖,將筆鋒平向拉到尾部收筆。如果揭筆的幅度非常小,沿著行筆中線下來,產生尖利的「尾巴」,就稱之為「懸針」。
平時練習時可以用畫太陽光芒的方法練習出鋒。出鋒收筆的筆畫多為懸針豎、斜撇、橫撇、提、斜捺。
藏鋒收筆,指筆畫寫完後逆向收筆,將筆鋒隱藏在筆畫之內。典型的筆畫有垂露豎、橫折、撇點等。古人稱之為頓筆(「一曰頓筆,摧鋒驟衄是也」),要求推鋒向前結束筆畫後,再扭鋒向後收筆,相當於今天的「回鋒」。如果把頓筆動作很小,圓尾也跟著縮小到跟行筆粗細一樣,這時候筆鋒幾乎是沿著直線往前又回縮,尾巴就好像掛著半滴水珠,書法上叫稱之為「垂露」。
對硬筆書法來說,寫起來比毛筆要簡單得多。比如,毛筆的行筆講究中鋒趯鋒、側鋒挫筆,硬筆沒有這些要求。硬筆起筆時沒有難度較大的衄鋒動作,而且收筆時也沒有按鋒等花樣。這是我們練習時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