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激化的家校矛盾,把家庭教育納入學校德育之中,如何

2020-12-11 蝴蝶花雨話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本來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在現實中,它們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和諧,有時還處在一種劍拔弩張的狀態之中。

前些時,有家長在微信群裡叫囂,稱「我就退群怎麼了?」一句話,撕裂了老師和家長之間本來應該和諧共處的關係。而央視等中央媒體及時跟進,對報導中「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的情況作出明確的回應。許多省市因此出臺相關的政策,對這種情況集中發聲,堅決說「不」。

幾天前,還有家長在學校門前舉著「叫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的錦旗誇誇其談。一時間,網絡沸騰,人們紛紛指責教師不安心於教學,沒有事業心,似乎教師成了眾矢之的。

等到警方調查之後,卻發現這是網友擺拍——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贏得關注,獲得流量。但是,從一眾網友的過於熱情的關注教師來看,家長和教師之間還是存在著許多看不見的隱性問題,甚至可以說有著一些不能簡單解決的問題存在。也正因此,教育部在12月2日提出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努力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發展水平」的目標。

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德育教育之中,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設想,但是實現起來,恐怕並沒有這樣的簡單。原因很簡單,家庭教育涉及到每個家庭,而每一個家庭的受教育背景和教育觀念都不一樣,怎樣對家長進行教育,是一個不容易破解的課題。

儘管我們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途徑來加強和深化和家長的聯繫,但是想要對家長教育有目標,有效果,恐怕還必須要有檢測和考核的相關要求才行。而一旦有檢測和考核,家長還會不會參與恐怕就有些疑問了。因此,如何保證家庭教育在學校德育之下的實際效果,是學校必須要首先做到未雨綢繆才對。

把家庭教育歸攏到學校德育教育的旗幟之下,這是最合理的一種選擇。但是這樣的改變,對於學校是一個挑戰。儘管學校的教師很多,也都有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認知,但是深諳家庭教育的基本沒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為家庭教育安排專門的教師,並且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而在現實的背景之下,大學裡還沒有這樣相關的科目,人才問題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經費保障。儘管現在國家層面有許多活動,諸如,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五好家庭評選、家庭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等。但是,落實到學校德育這一塊,增加家庭教育這一塊,學校的經費支出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的投入,要想讓這樣的政策在學校落地生根,恐怕有些勉為其難。

面對家校矛盾激化的局面,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德育教育之中,這樣的政策設置是科學而合理的,但是怎樣來保障這項政策的紮實有效地開展下去,恐怕還有很長的路去走吧。

既然選擇了遠方,我們就要風雨兼程。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家庭和學校和諧相處,攜手發展的局面一定會到來,一定!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把德育工作納入學校管理標準化的重要內容
    學生德育課程一體化,形成各個階段共同銜接,而且我們各個學科橫向融通、課內外融合,符合學生們成長規律、認知規律的德育課程實施體系,我們覺得必須要充分發揮家校合一的教育。 所以我們2012年就開始把家庭教育作為貫徹立德樹人,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的關鍵環節。教育部的指導意見和省指導綱要的出臺,也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上的支持。
  • 家校社合力繪製德育「活」地圖
    近年來,寧波市教育系統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載體將德育這項「鑄魂工程」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浸潤在校園生活的各個角落、延伸到實踐育人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走向情感文明的學校德育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為學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有立足時代的實幹才能,但更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大我情懷。反觀當前學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關注並發展人的情感層面,建設情感文明,應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
  • 如何科學育兒、心理健康教育怎麼做、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教育部...
    具體包括如何幫助學生完成入學適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預防和幹預校園欺凌等。手冊根據教師真實工作場景進行內容設計,指導教師在班級管理、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師生交流、家校協同等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不斷提升育人能力。
  • 中小學「德育教育」到底如何落到實處?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國民素質也不斷提高,國家在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不文明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屢見不鮮,如何提升國民素質,我認為要從娃娃抓起。學校德育教育是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國民素質的最主要環節,家庭教育對於學生素質的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 家長和教師,如何處理好家校關係,構建學校教育共同體
    家長和教師因為孩子走到了一起,學校生活佔據了孩子們青少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它們共同組成了一種特殊的關係「家校關係」。近年來,隨著家校矛盾衝突日益凸顯,如何處理好家校關係,構建學校教育共同體,營造良好和諧的教育環境,是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 學校要善於化解家校矛盾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校長,我也經歷和處理過一些家校矛盾。在一次次的「闖關」後,我逐漸摸索出一些應對策略,積累了一些體會和經驗。這些策略和經驗對促進家校關係的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體會之一:建立家校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 家校合作如何做好加減法
    面對此事,教師們也不無委屈。「晚上11點還在家長群裡回覆信息。」「家長一有事就在群裡找我,沒及時回復就反覆發。」……本應成為家校合作橋梁的家長群,為何變成了雙方的矛盾場?矛盾之下,家校合作應該如何去理解,又該如何做好加減法?家長群「變味」因何而起?
  • 家校共育 學校應如何落實家庭教育指導責任
    2016年以來,重慶、貴州、山西、江西以及江蘇等地先後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其中無一例外地規定,學校在家庭教育中應承擔「指導」責任,要求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 從家校關係的歷史來看,家庭教育指導於學校而言並非新事物,傳統的家訪、家長會都屬於學校自發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的範疇。
  • 學校教育如何在疫情期間升級重啟?
    這也倒逼我們重新思考,學校「五育」之中體育和其他教育到底是什麼關係?其實在社會層面,相關的質疑由來已久。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假如在學生步入大學之前,就成為一個個「小胖墩」和「小眼鏡兒」,顯然不符合我們對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要求。對體育教育應該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再認識。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這樣寫道,「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體,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 德育家庭我先行 金水河學校開展家庭德育主題活動
    舜網訊 為推動生活德育,引導家庭生活向更健康、更有品質的方向前進,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結合濟南市教育局推出的「家庭三個踐行」活動,鋼城區金水河學校開展了系列家庭德育主題活動,發揮家校共育,培養「知善至善,從善如流」的幸福金豆子。
  • 新時代鄉土教育的學校德育方案
    由於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與很多鄉村學校一樣,面臨學生數量減少,生源質量下降、學校發展乏力等問題,在學校建設、常規管理、日常教育出現很多新的問題和困惑:如部分學生行為不受家校約束,容易受校外人員和網絡言行的誘導;部分學生成長曆程缺失,理想信念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低下;部分學生學習欲望不強,渾渾噩噩依賴電子產品混日子,身心素質和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等等。
  • 學校家庭如何協調配合,教育好孩子?推動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質效
    新學期開學,我到孩子學校參加開學家長會,學校的校長和老師講了許多孩子教育方面的內容,其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校長一直強調的「家校共育」觀點。由此可見,家校共育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和學校要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發力推進,充分改變過去重學校教育、輕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和行為。建立一個由家庭和學校、父母和老師緊密配合、聯動共育的新的教育機制,最終實現孩子健康成長,提升教育質效。
  • 做優秀班主任,為學校德育工作助力
    學校的德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要搞好這項工作,要求我們每個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者,尤其是戰鬥在德育工作一線的班主任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這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優秀的班主任是如何開展德育工作的呢?
  • 新學年河南中小學「一校一案」落實德育教育
    新學期伊始,為進一步引導全省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省教育部門公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德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全省中小學將按照「一校一案」落實德育教育。各地要推動「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內容、途徑、方法的創新,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 家校聯繫納入教師考核,家訪成強制要求?中小學老師吐槽:並不現實
    在這份方案中,涉及到了各級各類學校,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內容涵蓋非常廣。其中,有一條格外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家長的老師的關注,那便是關於家訪工作的。內容中提到要「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情況納入教師考核」。
  • 寶安將啟「德育·家庭教育年」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葉志衛 通訊員 張路玉 彭欣欣)寶安昨日舉行大會慶祝第32個教師節,葉勝林、賴建華等6人獲得了教育工作突出貢獻獎,殷長青、李翠敏等4人獲得年度教師提名獎。 在當天的慶祝大會上,寶安還對深圳市百佳華百貨有限公司等43個「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等18個「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吳永明等20名「優秀校(園)長」等進行表彰。
  • 教育部: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11月25日,教育部在答覆「關於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精準識別機制的建議」中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其作為中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強政策指導,明確工作要求、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水平、強化輔導室建設,開展心理疏導、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宣教活動、強化家校協同,完善服務體系。
  • 一起家校溝通矛盾所引發的交鋒,給班主任提了醒,家長群需慎用
    ,如同架起家校工作的一座橋,給家長進行育兒方面的指導,以期讓家長能夠一邊做好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一邊又能夠與學校老師們保持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關係。但是對於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的家長來說,有時難免在進行家校溝通時出現問題,就如今天我要講的一個事例,正好能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能給學校老師們提供參考,下面我先把事例講一講。
  • 杭州濱江:打造區域「家校成長共同體」
    早在2009年5月,濱江區社區學院率先成立了家長學校總校,把家庭教育納入社區教育體系。2015年3月,區教育局在家長學校總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濱江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以區內0-18歲子女的家庭為服務對象,還在各街道設立家庭指導分中心,為全區家庭教育提供服務。2018年12月,濱江區「家長學校大講堂」被浙江省教育廳認定為省成教品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