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
一位操心的老母親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想起這句歌詞。
這陣子,媽媽正在給剛滿6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不過,這個過程一點都不順利。媽媽每次給寶寶餵米粉,寶寶的小腦袋就如歌詞一樣,一會向左轉,一會向右轉,總之,就是要躲開送到面前的裝著米粉的勺子。
What?這麼清香細滑的米粉,連媽媽都想嘗一口,寶寶竟然不吃?好幾次,媽媽都下了狠心硬塞了幾口,結果,還是被寶寶吐出來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很是苦惱,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願意吃米粉呢?
寶寶有恐新表現
恐新,就是對新食物的恐懼。這點很好理解,我們大人也會有恐新,比如:我自己是不吃貓肉、狗肉的,因為我不喜歡這種食物的味道,也是因為家裡養過貓和狗,我對貓狗是有感情的。而寶寶對輔食的恐新,是因為對輔食是完全陌生的,寶寶不敢輕易嘗試。就像寶寶在「吃」玩具之前,都會先和玩具「混臉熟」,等到熟悉玩具後才會開「吃」。
寶寶對新食物,會有一個從不接受到逐漸接受的適應過程。因此,當寶寶出現對新食物的拒絕,爸爸媽媽則要注意寶寶是否有恐新表現。如果有,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要強迫寶寶進食,而是要幫助寶寶熟悉米粉,讓寶寶知道米粉是一種可以吃的、美味的食物。
一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堅持按照一天2次的頻率為寶寶準備米粉並嘗試餵給寶寶吃。如果寶寶不吃,可以先不喂,晚吃幾天是沒關係的,但還是依舊要堅持給寶寶準備米粉。爸爸媽媽將寶寶的勺子換成大人的勺子,在寶寶面前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這樣幾次過後,寶寶就會慢慢接受米粉,開始想吃米粉了。當寶寶表現出想吃的欲望時,爸爸媽媽再重新衝一份米粉餵給寶寶吃。
寶寶肚子不餓
在談這一點前,請爸爸媽媽先回想一下,自己平時都是怎麼給寶寶餵米粉的?是在兩頓奶之間餵米粉?還是米粉和奶一起喂?寶寶添加輔食的第一個月,一般建議,米粉和奶要同餐進行,且米粉應該先吃,之後再吃奶。
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這個階段,寶寶一次攝入的輔食量比較有限,無法讓寶寶一次吃飽。而如果讓寶寶吃不飽,寶寶也比較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所以需要在吃完米粉後再接著喝奶,一次吃飽。第二,米粉是寶寶比較牴觸的食物,應該選擇在寶寶比較願意接受的時候餵食。飢餓感能提高寶寶的食慾,降低寶寶對新食物的牴觸情緒,所以建議先餵寶寶吃米粉。當然,也不要在寶寶餓得飢腸轆轆的時候餵米粉,過於飢餓的難受感會增加寶寶的牴觸情緒。另外,有的媽媽表示,自己家的寶寶更願意在吃完奶後再吃米粉。每個寶寶都是個性化的寶寶,爸爸媽媽應該靈活變通,選擇在寶寶比較願意接受的時候餵寶寶吃米粉。
當寶寶滿7個月後,如果寶寶能很好地接受輔食,這個時候,就可以將輔食作為單獨一餐。
餵養餐具不合適
在談到這一點前,還是想問問爸爸媽媽,平時都是用什麼餐具給寶寶餵米粉?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過,給寶寶餵輔食應該用碗勺喂。用碗勺餵輔食,除了能很好地鍛鍊寶寶的口腔,也能幫助寶寶接受輔食。這裡就涉及到「專具專用」——奶瓶只能用來喝奶,餵輔食應該使用碗勺。
在寶寶看來,奶瓶就是用來喝奶的工具,只能用來喝奶,不能做其他用途。所以,當媽媽用奶瓶給寶寶餵水、餵米粉等其他食物時,很多寶寶都會表現得非常牴觸。
爸爸媽媽在自己吃飯的時候,應該多讓寶寶觀看,讓寶寶知道吃輔食(飯菜)應該用碗勺吃。在真正給寶寶餵輔食時,爸爸媽媽也應該用碗勺餵寶寶,做到「專具專用」。
此外,爸爸媽媽還應該挑選柔軟的矽膠小勺給寶寶餵米粉,這樣,能避免寶寶在吃米粉的過程中體會到不適感。而像其他材質的勺子,則不建議使用,因為,不鏽鋼勺子比較鋒利,容易刮到寶寶的口腔;陶瓷勺子比較硬,容易敲碰到寶寶的乳牙。
寶寶對米粉過敏
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知道嗎?如果寶寶對米粉過敏了,也會很抗拒吃米粉。這是因為,當寶寶吃到某種會導致自己過敏的食物時,致敏物在進入口腔後,會引起口腔黏膜、咽喉黏膜的水腫、瘙癢等不適反應。
在給寶寶添加米粉時,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在剛開始挺配合的吃了幾次米粉,但之後卻出現了不吃米粉,總是把餵進口的米粉吐出來的情況,就要警惕寶寶對米粉過敏。
事出反常必有因。寶寶拒絕吃米粉,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寶寶不敢吃,不想吃,或者是吃了不舒服。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密切觀察寶寶的表現或身體的反應,才能在出現問題時及時找出原因。
對於前3點寶寶拒絕吃米粉的原因,爸爸媽媽可以很容易地消除造成影響的因素,讓寶寶逐漸接受米粉。不過,如果寶寶對米粉過敏了,可就沒那麼好辦了。那麼,當寶寶出現過敏的情況,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關於這一點,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詳細說明。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