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總被德國人直來直去的方式嚇一跳,也有德國人對英國人言不由衷的說話方式感到懊惱。
有住柏林的英國人被德國人直來直去的方式嚇一跳,也有德國人對英國人(和美國人)故作友好、言不由衷的說話方式感到懊惱。一些德國人將其稱之為「撒謊」。那麼,專家怎麼看?
漢堡大學的朱莉安娜·豪斯教授以學術方式,觀察了人群在受控狀態下的互動行為。她發現(或者證實)德國人的確不寒暄,他們很少像英國人那樣說「今天天氣如何」和「你氣色不錯」之類的話,她稱這些為「廢話」。用學術界的話講,這叫「應酬語」——只是用來交際,比如讓人有個好印象,並不傳遞實質信息。
她表示,德語裡甚至沒有「寒暄」這一說。德國人對其如此排斥,以至於在德譯版的《小熊帕丁頓》(A Bear called Paddington)中,寒暄部分乾脆被刪掉了。
比方說,英文原版裡有一段寒暄——「『伯德太太,你好。』朱迪說,『很高興又見到你。風溼病好些了嗎?』『比過去還嚴重了。』伯德太太答道。」在德語版中,這段對話全被刪了。
那麼,德國人會談論天氣嗎?「在電梯或候診室裡,用德語談論天氣?我認為從沒這回事。」豪斯教授說。
這麼說來,英國人更懂禮貌?不然,習俗不同而已。在這方面,英國人有著豪斯教授所稱的「假裝的禮儀」。他們佯裝對某人的興趣,想要再見到某人,關心某人。當英國人說「很高興見到你」時,他們往往並不真的這樣想。豪斯說:「那不過是客套話,假裝對另一個人的興趣。」
在德國人看來,這近乎欺詐,讓人很不舒服。但豪斯說:「有些人把英美人的客套話視作虛偽,這就不對了。客套話可以促進社交行為,說些言過其實的好聽話,畢竟也表明了說話者的一種善意。」
到底是唐突還是直率?對英國人來說,德式直率往往引起困惑甚至怒火。嫁了利物浦人的豪斯以親身經歷舉了個例子。她有次想讓丈夫遞個東西,卻沒有說那些英國人的客氣話,如「可不可以……」或者「能不能幫我個忙……」她丈夫聽到後,以為她對他發號施令。
德國中央蘭開夏大學語言學系主任、《禮貌研究期刊》編輯之一的德雷克·鮑斯菲爾德教授說,德式直率和英式委婉之間的隔閡,很多誤解之源。
他表示,有很多案例顯示英國人會把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說得輕巧,比如「這裡或許有一兩個問題」、「這個可能有一點點問題」之類的說法。英國人自己明白所說和所指之間的差距——並視其為一種幽默。
有時候這種「幽默」是討人喜歡的,反正至少英國人是這麼認為的,比如1982年英國航空公司客機飛越印度尼西亞上空一個火山灰雲團時,飛行員埃裡克·穆迪廣播的一則通知:「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是機長講話。我們目前遇到了點小麻煩。飛機的4個引擎全部罷工,我們正在盡最大的努力使它們恢復運轉。我相信你們不會太緊張的。」
如果不習慣,有時還會引起困惑。比如,寶馬在收購英國汽車製造商羅孚的時候,很花了一些時間才理解一些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英國高管的一些委婉說辭,往往被德方按字面意思理解。
兩位教授都認為,有關一國禮節優於另一國禮節的觀點,是不對的。每個國家都有本國談話規則或行為模式,當兩者衝突時,不是哪一方的錯。
那些太陽椅呢?就是擺在遊泳池邊的椅子,據說德國度假者天一亮就佔據了。鮑斯菲爾德說:「我想,這是德國人對效率的重視,與英國人的公平感相衝突。」
豪斯說,英國人最終也會坐上椅子,只不過是以其他方式而已。她說:「這麼說來,英國人拐彎抹角嗎?是的,但是,如果直接方式沒有效果,為什麼要去做呢?拐彎抹角也不是什麼壞事。」
博址 http://blogs.bbc.co.uk
英國人總被德國人直來直去的方式嚇一跳,也有德國人對英國人言不由衷的說話方式感到懊惱。
有住柏林的英國人被德國人直來直去的方式嚇一跳,也有德國人對英國人(和美國人)故作友好、言不由衷的說話方式感到懊惱。一些德國人將其稱之為「撒謊」。那麼,專家怎麼看?
漢堡大學的朱莉安娜·豪斯教授以學術方式,觀察了人群在受控狀態下的互動行為。她發現(或者證實)德國人的確不寒暄,他們很少像英國人那樣說「今天天氣如何」和「你氣色不錯」之類的話,她稱這些為「廢話」。用學術界的話講,這叫「應酬語」——只是用來交際,比如讓人有個好印象,並不傳遞實質信息。
她表示,德語裡甚至沒有「寒暄」這一說。德國人對其如此排斥,以至於在德譯版的《小熊帕丁頓》(A Bear called Paddington)中,寒暄部分乾脆被刪掉了。
比方說,英文原版裡有一段寒暄——「『伯德太太,你好。』朱迪說,『很高興又見到你。風溼病好些了嗎?』『比過去還嚴重了。』伯德太太答道。」在德語版中,這段對話全被刪了。
那麼,德國人會談論天氣嗎?「在電梯或候診室裡,用德語談論天氣?我認為從沒這回事。」豪斯教授說。
這麼說來,英國人更懂禮貌?不然,習俗不同而已。在這方面,英國人有著豪斯教授所稱的「假裝的禮儀」。他們佯裝對某人的興趣,想要再見到某人,關心某人。當英國人說「很高興見到你」時,他們往往並不真的這樣想。豪斯說:「那不過是客套話,假裝對另一個人的興趣。」
在德國人看來,這近乎欺詐,讓人很不舒服。但豪斯說:「有些人把英美人的客套話視作虛偽,這就不對了。客套話可以促進社交行為,說些言過其實的好聽話,畢竟也表明了說話者的一種善意。」
到底是唐突還是直率?對英國人來說,德式直率往往引起困惑甚至怒火。嫁了利物浦人的豪斯以親身經歷舉了個例子。她有次想讓丈夫遞個東西,卻沒有說那些英國人的客氣話,如「可不可以……」或者「能不能幫我個忙……」她丈夫聽到後,以為她對他發號施令。
德國中央蘭開夏大學語言學系主任、《禮貌研究期刊》編輯之一的德雷克·鮑斯菲爾德教授說,德式直率和英式委婉之間的隔閡,很多誤解之源。
他表示,有很多案例顯示英國人會把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說得輕巧,比如「這裡或許有一兩個問題」、「這個可能有一點點問題」之類的說法。英國人自己明白所說和所指之間的差距——並視其為一種幽默。
有時候這種「幽默」是討人喜歡的,反正至少英國人是這麼認為的,比如1982年英國航空公司客機飛越印度尼西亞上空一個火山灰雲團時,飛行員埃裡克·穆迪廣播的一則通知:「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是機長講話。我們目前遇到了點小麻煩。飛機的4個引擎全部罷工,我們正在盡最大的努力使它們恢復運轉。我相信你們不會太緊張的。」
如果不習慣,有時還會引起困惑。比如,寶馬在收購英國汽車製造商羅孚的時候,很花了一些時間才理解一些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英國高管的一些委婉說辭,往往被德方按字面意思理解。
兩位教授都認為,有關一國禮節優於另一國禮節的觀點,是不對的。每個國家都有本國談話規則或行為模式,當兩者衝突時,不是哪一方的錯。
那些太陽椅呢?就是擺在遊泳池邊的椅子,據說德國度假者天一亮就佔據了。鮑斯菲爾德說:「我想,這是德國人對效率的重視,與英國人的公平感相衝突。」
豪斯說,英國人最終也會坐上椅子,只不過是以其他方式而已。她說:「這麼說來,英國人拐彎抹角嗎?是的,但是,如果直接方式沒有效果,為什麼要去做呢?拐彎抹角也不是什麼壞事。」
博址 http://blogs.bbc.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