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怎麼把自己講給你聽——《婚姻情感通識課051》

2020-12-12 創見人生

昨天的文章《你被知識「詛咒」了嗎》我們提到了一個橫亙在人與人交流中的障礙——知識的詛咒。果真應了那句話,陷我們於無知的恰恰是我們的有知。

今天我們就正式談談到底什麼是溝通?為什麼要溝通?溝通到底能達到什麼目的?

我想請你先把上面一段話簡單琢磨一下,畢竟不是什麼道理都是不言自明的,很多東西你只要稍微深想一層,你會發現,原來你以為的知道,很可能真的什麼都不知道。而只有我們意識到自己一無所知時(蘇格拉底對自己的評價),我們才正式開始了求知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們變得更為謙卑,也更願意去傾聽,去理解。這會讓人與人之間少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爭執,那樣你或許還不知道什麼是溝通,但卻已深得溝通之精髓。閒話少敘,我們進入今天的正文:

有些人生基本功,你是跳不過去的

早年間求學時,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特別喜歡去追逐一些新鮮的事物,如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醫療、基因編輯、產品思維、地緣政治、金融……倒也不是說追逐這些新概念,新名詞有什麼問題,至少在那個階段它們極大開闊了我的眼界,把我帶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但是回過頭來我才發現,不管身處什麼樣的世界,都需要我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作為支撐。比如,我得具備最基本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我得能保持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為了能和別人更好地協作我得能處理好基本的人際關係,我更得懂得如何與身邊的家人朋友溝通交流。

很遺憾,這些基本技能常常容易被忽視。而事實上,這些基本技能的獲得也是需要長期刻意練習。說白了,得要忍受一些枯燥,得要受點罪。只有等我感到後勁不足,跌了些跟頭後,我才意識到,我得從頭開始,從扎馬步、站梅花樁一步步進階。

同樣,和伴侶之間的溝通,這就是親密關係中的基本功。

接下來,我爭取用一篇文章把一節課的領導力基礎課程——溝通篇——也是最最核心的課程,給你講通。

領導力的本質

我想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和我都是平等的,請問你該如何領導我?也就是讓我聽你的安排?(這個問題可就是和夫妻情侶之間的關係掛上鉤了)

首先,你得讓我信任你。沒有信任,你在我這連說話的餘地都沒有。其次,你還得讓我尊敬你,因為僅僅只是信任你,可考慮到你我都是半斤八兩甚至還不如我,那我為何要聽你安排?

是的,信任和尊敬,是一個人領導力的來源。我知道,你可能會去想,領導力不是權力嗎?不好意思,對於現在的九零後,甚至零零後,你有什麼權力?倘若你不能讓他們尊敬和信任你,他們憑什麼跟著你後面幹?再說了,你在家中和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哪來的權力?兩個人過日子,不是玩琅琊榜。再說了,對待孩子,咱們能講道理還是要講講道理的。畢竟你總不想他也成為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吧。時代變了,很多東西都得跟著調整。另外,請注意我上面關於領導力的推導過程。

回到我們的話題上來,我們繼續追問:尊敬和信任又從何而來?

答案是溝通。因為無論是信任還是尊敬,前提是你得讓對方了解你,認識你,而溝通就是最好的方式。

溝通的本質

溝通,直白點說就是互通有無。我有我知道的事,我也有我不知道的事。同樣,你有你知道的事,你也有你所不知道的事。親密關係的基礎是夥伴關係,我們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需要互相合作彼此配合。因此,咱們之間就有了互通有無的必要。

為了讓你不被繞暈,我給你列了一張「溝通視窗」表格:

溝通視窗

我知道的

我不知道的

你知道的

公開象限

盲點象限

你不知道的

隱私象限

潛能象限

你我都知道的,這是咱們之間公開的,我們稱之為公開象限。我知道但你卻不知道的,這屬於我的隱私——隱私象限。我不知道但你卻知道的,這屬於我的盲點——盲點象限。咱們都不知道的,這是咱們之間可被挖掘的潛能——潛能象限。

下面我們逐一介紹:

1、公開象限

你可以想想哪些人具有號召力?是不是一些名人?就像一直很火的TFBOYS,他們的粉絲之多動員能力之強,令人嘆為觀止。據說其中有個叫王俊凱的小孩說了一句「想知道宇宙的樣子」。於是粉絲們搞定了美國的NASA(美國航天局),將王俊凱的照片看板發射到太空。他的生日,他的喜好,他的長相,他的才藝興趣等等都為粉絲所熟知。他知道的很多,他的粉絲也知道,這就叫公開象限大。

而提升一個人領導力的關鍵就在於放大自身的公開象限。就像小時候班級選班長,被選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常常拋頭露面的人,因為他們在班級群體內部公開的部分多,故而佔了便宜。

當然,咱們不是當明星。可處親密關係和家庭關係,在兩個人內部互通有無擴大彼此的公開象限,這並不難。所謂談情說愛,就是把我講給你聽,然後我再耐心地聽你講你的故事……

2、隱私象限

很多人第一反應或許覺得,隱私總不好和別人說吧。其實這算是沒讀懂什麼叫隱私。隱私,指我知道但別人卻不知道的信息。具體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1、忘了說的2、不好意思說的3、DDS【Deep Dark Secret,翻譯過來就是又深又黑的小秘密】

忘了說的,其實常常就是指知識的詛咒。我們覺得對方應該知道,應該懂,所以在說話時就直接跳了過去。這就相當於,我們會不自覺地默認孩子應該要細心,應該要懂事一樣。可是什麼是細心,什麼叫懂事呢?孩子他拿捏不好分寸和尺度呀,而這些都需要大人耐心地告知,和他交流,甚至幫助他一起面對和改進。而不是說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就完事。同樣,我們和自己的伴侶交往也是如此,很多東西,別人是做不到心領神會的。畢竟,誰有功夫天天猜你到底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呢?

一句話,對於忘了說的,你要提醒自己注意,這個可以說也應該說。

至於不好意思說的,那就尷尬了。或許是顧忌對方顏面,也或許是因為自己羞澀。總之,對於這一塊你最好有個簡單的評估。我們是成年人,很多事在考慮可做與不可做之間,多想想成本和收益,如果有風險得話,還得要做好預防措施。我們在人生減法裡面說過,做人難,做人累的根源就在於你承擔了可能本不該由你承擔的責任,以及牽扯進太多複雜微妙的人際關係,關鍵是你還不好意思說。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用減法。因為你不好意思說,別人要麼真的是不知道,要麼就是裝著不知道故意吃定你。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你該適當讓自己解脫。【參見:《如何在感情中成為一個拎得清的人——《婚姻情感通識課016》》以及整個減法系列】

DDS,又深又黑的小秘密。這一塊往往是你的隱痛或覺得羞恥的事。對於這一塊,我希望你可以找到釋放的缺口。因為DDS多的人,往往心理壓力非常大。所以,儘量地減少DDS可以有效提升你自身的幸福感。這或許也是我們在感情中一個很重要的訴求吧,你可以嘗試慢慢把自己講給自己的另一半聽,尤其對於男性來說更應該如此。

隱私象限內的三點,則是我們在和伴侶溝通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的。看看自己哪些忘了說,哪些不好意思說,以及哪些需要傾述的,另外反過來你也需要關注對方的隱私象限,多去詢問確認,否則你很可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我在文章《愛你,就是感受著你的感受,並且把我自己講給你聽》中舉過一個妻子與丈夫之間的日常對話,通過那個案例我們說到,一個好的傾聽者心中沒有答案,而是有很多問題。這是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闡述。用在今天我們具體的溝通上面,其實就是通過問題把對方的隱私象限縮小,去讀懂對方。這是溝通的目的更是合作的前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縮小自己的隱私象限,不要讓隱私成了障礙】。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減彼此的隱私擴大彼此的公開象限,如此,溝通才算真正有效。否則,還真就是走走過場,最終淪為說了也白說的下場。

盲點象限

盲點非常好理解,比如小時候,我給我前排的同學背上貼了只烏龜,然後下課時他大搖大擺地走在校園裡,結果引來陣陣笑聲。那背後他看不見的烏龜就是他的盲點。

我們認識自己不斷省察自己的意義就在於主動縮小自己的盲點。有盲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傲慢和自以為是。故而蘇格拉底早想明白了這一點,知道自己無知,是最大的智慧。知識雖然可以給人帶來力量,但是愚蠢(盲點)的破壞力往往更強。

至於盲點,夫妻情侶之間,可以定期說說彼此對彼此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通過自我的學習反思來打消等等,這些都可以減少自己的盲點。

潛能象限

潛能象限主要是指人未來的可能性,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和對方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最好的方法則是,樂見其成,積極探索。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開掘潛能象限的過程。剛出生的孩子,最令人有期待,因為他們的潛能象限最大。

我們溝通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協作,協作不僅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更是為了共同開發彼此未來的美好藍圖。畢竟兩個人在一起不是一錘子的買賣,而應該是持續的有想像力的互惠互利。想想我們當初之所以選擇進入婚姻不就是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期待與憧憬嗎?人是活在想像中的,而這就需要彼此不斷開發彼此的潛能。

好了,介紹完四個象限,我們就可以給溝通下一個完整的定義了:

所謂溝通,即雙方之間的互通有無,具體體現在,放大彼此的公開象限,儘可能縮減彼此的隱私象限,打消彼此的盲點象限,挖掘彼此的潛能象限。

你應該能發現,想要放大彼此的公開象限,其實就是要縮減隱私象限,打消盲點象限,挖掘潛能象限。不過挖掘潛能我講不了,這其實是兩性之間共同創造未來的話題,每一對夫妻情侶都有適合自己的玩法,也是最令人期待最值得探索的一部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算是夫妻之間的性生活那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間,除此之外,日常生活,親子育兒、學習,家庭建設……

溝通在兩性關係中起的是橋梁的作用,具體溝通要解決的是,如何進行隱私象限的縮減,和盲點象限的打消。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希望對你有啟發。

小結:

今天的內容量有些多,但總結起來也就幾句話的事。(之所以寫的多了些,我想你應該知道了,是我怕我們之間隱私象限太大,我擔心自己沒講清楚。)

1、基本功的練習,誰也跑不了。溝通是我們幾乎所有人一生都要練習的基本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別著急,慢慢來。

2、領導力的本質是,尊敬和信任。而尊敬與信任來自於溝通(言行)。希望你重點關注推導的過程。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溝通視窗:

溝通視窗

我知道的

我不知道的

你知道的

公開象限

盲點象限

你不知道的

隱私象限

潛能象限

所謂溝通,即雙方之間的互通有無,具體體現在,放大彼此的公開象限,儘可能縮減彼此的隱私象限,打消彼此的盲點象限,挖掘彼此的潛能象限。最終是為了夫妻伴侶之間更好地協作。記住,親密關係的底色是夥伴關係。

以教育孩子為例,我們想要管教他,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表現好的方面繼續保持,表現不好的一面,我們希望他能積極改正。對待自己的伴侶,我們可能是希望對方表現好的一面能夠持續,不好的一面,我們可能做不到讓他改進,但是至少可以有意識地降低彼此之間的不愉快。

這個我們該怎麼做呢?如何通過溝通實現自己的目標呢?這就是接下來兩講我們重點要討論的話題。

先破盆冷水,別想著有什麼手段,也別想著什麼套路和捷徑,那是不可能的事。對自己狠,苦練基本功,穩紮穩打才是正道。不信,你看我明天是否給你什麼套路……

參考文章:

1、《你被知識「詛咒」了嗎——《婚姻情感通識課050》》2、《性的自由與性的成熟——《婚姻情感通識課049》》3、《建立在生命演化視角下的婚戀觀——《婚姻情感通識課048》》4、《獨立,一個人真正的成人禮——《婚姻情感通識課008》》5、《獨立,在家庭和職場當中的應用——《婚姻情感通識課009》》6、《關於「減法」的小結——《婚姻情感通識課017》》7、《能力不行,才是你沒耐心的根本原因——《婚姻情感通識課019》》

冥想時刻:

現代人,想要的太多,自然我們要學習的本事也就越多。否則實力配不上野心,自然痛苦不堪。

在兩性關係中,獨立——減法——耐心,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關於佛學的系統總結——《婚姻情感通識課080》
    只對你說的話: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三天時間在《婚姻情感通識課》系列裡更新九篇和佛學有關的話題。說句實話,我還是頂著不少壓力的。甚至有人可能會在想,這是在寫什麼呀?今天剛好我來做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梳理,如果你前面的內容沒看,看這一篇就夠了。
  • 關於療愈篇的總結——《婚姻情感通識課106》
    (療愈篇3)——婚姻情感通識課101》4、《愛恨糾纏的親密關係(療愈篇4)——婚姻情感通識課102》前面四篇文章,我們主要是為了將,一切在關係中形成,一切在關係中改變,一切在關係中療愈,給講清楚。我原本想用《愛恨糾纏的親密關係(療愈篇4)——婚姻情感通識課102》講清楚這個過程,但事實上,我對這篇文章很不滿意。寫的很雜,很亂。現在總結一下要點:1、我們不可能脫離關係而獨自存在,孤獨只會讓我們更加被動。2、看清關係,認識自我,才談得上尋找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 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婚姻情感通識課003》
    經驗的好處 VS 期待的好處昨天的文章《如何看清自己內心的愛與怕——《婚姻情感通識課002》》其實我們討論的就是激發大象的感情這也告訴我們,那些強大的人,都懂的該如何有意識地犒勞自己。而不是一味地逼自己,或者放縱自己。不過需要提醒一點,強化不僅僅有正強化,也有負強化。正強化是當你表現出某種行為時,通過增加你想要的結果,讓你的行為更鞏固。而負強化是當你表現出某種行為時,通過減少你不想要的結果,來讓你的行為更鞏固。
  • 為什麼從佛學談起——《婚姻情感通識課072》
    他們感到悲痛,他們親身體驗了悲痛,但卻不知該如何名狀這種情感,故而也就無法直面這種負面情緒。可情緒這個東西,你越是壓抑,越是無法面對,它就越是會不斷侵擾你,反撲你,直到讓人心力交瘁。後來,認知科學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低認知。低認知是說,你缺少一個必需的概念,用來理解自己的處境和周圍的環境。比如說,在我沒有掌握系統思維的負反饋概念之前,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雖然想改變,但每次改變都以失敗告終。
  • 如何看清自己內心的愛與怕——《婚姻情感通識課002》
    昨天的文章,《我一以貫之的方法論——《婚姻情感通識課001》》中我們所展現的思路和方法在生活中其實很難運用,這倒不是方法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至於這一點我絲毫沒有辦法,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按照佛家的說法,我們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基督教則說,我們都是有原罪的。
  • 情傷的療愈(療愈篇6)——《婚姻情感通識課105》
    因為促使當事人去挽回婚姻,挽回戀情的,不過是其內心深處的不甘心,不適應。這兩股「挽回」的動力其實就是情緒反應:對婚姻危機的無法接受,對未來生活的恐懼或者失望,對過往的迷戀甚至美化等等。你我越是被這樣兩種情緒所驅使,就越是偏離婚姻情感生活的本來面目,忽略自身的真實訴求。真實的訴求其實很清晰:1、受傷的內心需要安撫。
  • 正式「挽回」前,你要有的心理準備——《婚姻情感通識課091》
    在接下來這兩講,我們仔細聊聊關於「挽回」的話題。在《婚姻情感「挽回」的真相——《婚姻情感通識課088》》中我明確表示「挽回」不靠譜。具體細節,我就不多說了。在這我要提醒你的是,一段關係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對方沒有意向,那麼不管你怎麼做也無濟於事。千萬不要被自己美好的幻想綁架而忽略了基本現實。
  • 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婚姻情感通識課077》
    另外,我非常善意地提醒你,不要去猜別人怎麼想,你只需關注,你自己和他之間如何互動。不行的話,你可以想想,你自己的腦子一天到晚都在想什麼?前面我們在文章《我到底該聽哪一個我,以及怎麼聽——婚姻情感通識課075》中說了,我們的大腦是由好幾個模塊輪流坐莊來控制接管的,它們接管的方式簡單粗暴,誰的聲音大,誰的聲音有壓倒性優勢,就由誰發號施令。而每一個模塊都是感情模塊,它們爭論和決策的本質其實就是感情對感情的博弈。
  • 能力不行,才是你沒耐心的根本原因——《婚姻情感通識課019》
    於是通過發洩情緒來營造出一種微妙的氛圍,試圖讓自己暫時不用思考和面對真實的處境,真實的自己。這其實就是我們人的微妙了,有問題,我們往往不是去面對和解決問題,而是想著怎麼去掩蓋問題。當然,這也是我們省察自己的意義所在。
  • 寫給你我的國民金融通識課《陳志武金融通識課》
    金融是你我都該補的通識課嗎?中國金融市場為什麼發展艱難呢?這些與現代人類息息相關的話題均出自《陳志武金融通識課》一書。6月23日,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最受企業家推崇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陳志武的《陳志武金融通識課》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金融博物館舉行。
  • 情感諮詢:我和老公婚後經常吵架,婚姻該繼續嗎
    我和老公經常吵架但還是一起走進了婚姻殿堂,婚後我們繼續爭吵不斷,孩子出生後他對我和孩子的關心很少,現在吵得累了不吵了,我卻覺得這樣的婚姻沒意思怎麼辦?
  • 女人的前半生——《婚姻情感通識課037》
    前文回顧:昨天的文章《對於婚姻情感亂象的診斷》,我們站在一個政策決策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解決一個系統問題:這裡面沒有任何道理存在,也沒有道理可講。我們可以反問自己一句:我在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講道理嗎?和自己的家人講道理嗎?假如自己的家人不講道理呢?你會怎麼辦?誰教你這麼幹的?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還有的老師,開一門通識課,除了第一節和最後一節自己上,中間每節課讓一位外聘老師開客串。講得也許很精彩,但實際上有多少轉化成有效學習很難說。甚至有的老師,讓低年級學生上課,美其名曰互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印象。
  • 在理工大學如何講好人文藝術通識課
    通識課應重在「融通」,旨在「成人」「在這個容易浮躁的年代裡,這門課或許能讓你平靜下來。你要立志,請先想想要立什麼志;你要做人,不妨思考該做何種人。」曾經選修顧濤老師《史記》研讀課程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學生李驍原如是說。為什麼人文素養課程必不可少?
  • 挽回婚姻,女人該怎麼挽救自己的婚姻
    婚姻中的很多夫妻都會經歷吵架,或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或因為三觀不合。偶爾的小吵可以怡情,但如果經常性的吵架就會讓感情破裂,甚至導致婚姻破裂。那麼總是爭吵的婚姻怎麼挽回呢?該怎麼挽救自己的婚姻呢?下面幾點或許可以幫到你。
  • 情感口述:老婆經常說這個字,我該不該繼續婚姻
    歡迎來到百家號情感曉魅,我們今天講述的是情感口述:老婆經常說一個字,我該不該繼續婚姻在婚姻裡面,雙方想要維護經營好這段婚姻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婚前男生一般都是鞍前馬後,甜言蜜語,承諾以後我怎麼樣怎麼樣的對你,不會委屈了你。
  • 「婚姻大事,是該聽父母的,還是自己做主?」
    我心裡是有些糾結的。父母的建議,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個道理我也是懂的。現在我自己有一些想法,而父母又給我灌輸的是另外的想法。現在我心裡是很矛盾的。不知道,對於婚姻大事,我到底該聽誰的?』
  • 金融是我們該補的通識課
    又該怎麼學好、用好金融呢?——這些都是《陳志武金融通識課:金融其實很簡單》這本書要回答的問題。當然,這本書回答的問題,還不止於這些。金融通識從1986年我去耶魯大學讀金融開始,到現在,已經教金融、研究金融並從事一些金融實業三十二年。這些年裡,我一直苦悶的一件事是:找不到一本適合大家學習金融、了解金融全貌的書。
  • 馮侖:維護一段婚姻,最重要是兩個人有話講
    關於怎麼樣維護一段婚姻?馮侖說過這樣一席話:「我覺得維持或者維護愛護一個婚姻,實際上要保持一個情感,最重要的是兩個人永遠有話講,有廢話講。還願意沒事找事跟他說話,還願意有一搭沒一搭的不用思考說一些廢話。」 馮侖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婚姻是需要保持一個情感的,而說話能讓兩個人產生溝通,願意保持情感。
  • 婚姻的事該不該聽父母的
    父母包辦婚姻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父母幹涉子女婚姻的事情那是太正常了,沒有父母祝福的婚姻能否幸福?在婚姻大事上聽不聽父母的話,這本身就是對自己負不負責的問題。在這種人生大事上能不能自己決定,取決於自己是否獨立,畢竟你才是真正的和結婚的人朝夕相處一輩子,每天晚上一張床上打呼嚕的那個人,你要是做不了主誰能有資格做主呢,什麼父母,親戚、朋友等等都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