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很多人都愛吃,但是實際上,鵪鶉蛋並非人人適宜,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是不應該吃鵪鶉蛋的。
例如以下幾類人群就不適合吃鵪鶉蛋。
一、肝炎病人
鵪鶉蛋的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物質需要在肝臟中代謝。
而肝炎患者的肝臟功能已經減弱,再吃鵪鶉蛋會增加肝臟負擔,不利於肝炎疾病的康復,因此鵪鶉蛋不適合患有肝炎的人吃。
攝圖網
二、蛋白質過敏人群
對蛋白質過敏的人,只要食用含有特異性蛋白或吃多含有這類物質的食物,就會出現身上起紅疹、瘙癢、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讓人十分難受。
而鵪鶉蛋就屬於含有這類蛋白的食物,因此蛋白質過敏人群不適合吃鵪鶉蛋。
三、腎病人群
患有腎炎的人群,和肝炎患者不適宜吃鵪鶉蛋的同一個道理,因為腎炎患者的腎功能和新陳代謝減退,而吃鵪鶉蛋之後,同樣要依靠腎臟來排出體外。
這對於腎炎患者來說是一大負擔,尤其是吃多的情況下,還容易導致病情加重,建議避免食用為好。
四、膽固醇高者
鵪鶉蛋中的膽固醇含量每100克就有515毫克,跟日常吃的雞蛋一樣多,對於膽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3個鵪鶉蛋,其100毫升血液中的膽固醇最高增加2毫克,不會造成血管硬化.
但也不應多吃,吃得太多,不利胃腸的消化,造成浪費,還會增加肝、腎負擔,而本身就有膽固醇高的患者則應少吃或不吃鵪鶉蛋。
鵪鶉蛋一天吃幾個合適
一天吃1-3個鵪鶉蛋合適。
鵪鶉蛋除了以上人群不宜食用外,還不宜多吃,否則吃多了鵪鶉蛋也會有相應的健康危害,如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
建議一天吃1-3個鵪鶉蛋,同時吃過鵪鶉蛋後還需減少其他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如:雞蛋、雞肝、鵝肝、豬腦、牛腦、羊腦、肥肉、豬皮、蹄膀、雞心、腰子等食物。
鵪鶉蛋吃了有什麼好處
1、滋補身體
鵪鶉蛋中胺基酸種類齊全,含暈豐富,還有高質量的多種磷脂,激素等人體必需成分,鐵、核黃素、維生素A的含量均比同量雞蛋高出兩倍左右,所以是各種虛弱病者及老人、兒童及孕婦的理想滋補食品。
2、補血
鵪鶉蛋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比較多的,其中包含大量可以為人體製造血紅蛋白的鐵元素,對貧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調整機體氣血,使面色紅潤,還可以很好的防治女性因內分泌失調,氣血不足而引發的月經不調症狀。
3、改善食慾
鵪鶉蛋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對於雞蛋,維生素B2的含量是雞蛋的兩倍之多,它是生化活動的輔助酶,可以促進生長發育。B族維生素也是推動體內代謝,促進脂肪,糖類,蛋白質轉化為熱量必不可少的物質,還有改善食慾,緩解情緒的作用。
4、促進生長發育
鵪鶉蛋中鈣磷含量豐富,適量食用可以為機體補充鈣質,促進生長發育,預防骨質疏鬆,防治佝僂病,是極好的鈣,磷來源,且鵪鶉蛋中的維生素D含量格外豐富,能有效促進機體鈣的吸收利用。
5、保護視力
鵪鶉蛋中的核黃素含量是雞蛋的2.5倍,對保護人的視力有益處,且易吸收,小孩子系經常吃鵪鶉蛋對視力發育有利,促進生長發育,有防治眼疾,提高視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