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在吃苦的年齡選擇享受

2020-08-21 自律的摩羯寶媽

以後準備發圖文吧,發圖文可以寫題目,整理文件也一清二楚,界面也清晰漂亮一點。

關於本文還是老話,僅僅適用於自己家的孩子,供條友們參考而已。

大兒子的理想是成為醫生,所以他的志願就是學醫。我也給他講過學醫的道德底線和基本準則以及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所以經過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他自己有上中下三個目標大學,也有上中下目標高中。所以從小他就為了這個理想一直在不斷努力。

我並不贊成孩子們超前學習或者上過多的輔導班,大兒子本身就沒有上過任何課外輔導班。只有學校的網課。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就是預習,學習和複習,重複性複習和多讀書。之所以比其他的孩子自律一點是源於從小的養成的好習慣和他自己對理想的執著。

既然要學醫,未來等待的就是不能賺錢和吃苦受累。從現在就得養成堅毅不拔的性格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所以現在學習根本就不叫苦,也算不上累。那些天天抱怨學習很苦很累的孩子,(家長也好,孩子也好)捫心自問,你未來進入社會後賺錢累還是讀書累?覺得太累是因為孩子們心裡有太多不累的想法想去享受。大侄子來我家的時候曾經對我說:「嬸嬸,唯一能帶給我快樂的就是玩遊戲還不讓玩,我每天都做著我自己不愛幹的事情,做題寫作業,寫作業做題,一天到晚我沒有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實在太累了,太累了。」我堅信這句話很多孩子說過,或者不敢和家長說出口的孩子心裡也這樣想過。我就跟孩子談起他的理想和目標,一片空白。因為他心裡沒有目標和計劃,於是學習和讀書當成了負擔,加上前面基礎沒有打好也影響了他的信心,成績也越來越差,而遊戲則背了鍋,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家長們可以自省一下有沒有從小和孩子一起交流,引導孩子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有沒有認真觀察孩子獨有的特色和性格,真正的站在孩子角度上幫助孩子籌劃一個切實的理想並為之努力過?)

我現在常常在頭條發些小文與條友們分享與叛逆期孩子快樂相處的經驗,其實根本要與大家交流孩子的根本教育問題,我堅信孩子們都是好孩子。我不贊成什麼欣賞教育,更不推崇什麼壓力教育,而是覺得作為家長,一個最愛孩子的人應該先認認真真的觀察孩子,分析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這可能也與我個人性格有關,我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人,做事情喜歡權衡利弊,分析重點,規避風險。這種毛病也會帶到生活中來,我知道這樣不好,只是改正很難。)

綜上,孩子如果有遠大的理想,作為家長一定全力支持和協助,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就不要考慮苦不苦,吃苦是每個人實現理想的必經之路。引用聖人的一段話結束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簡單說就是不要在吃苦的年齡選擇享受。

相關焦點

  • 孩子,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轉給孩子看看!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 白巖松:孩子,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吃苦」教育是人生財富
    孩子會想:究竟什麼是苦,是像爸爸一樣每天機械地上班,還是像媽媽一樣每天辛苦地操勞。可見現在孩子對於家長提出的「吃苦」教育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社會情況和經濟情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吃苦」教育也有了新的區別與含義。
  • 不讓孩子吃苦的成功人士看過來
    很多成功人士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的人生快樂就好,只要快樂,平凡、簡單一點也沒有什麼。言下之意,不要為了所謂的成功,吃那麼多苦,經歷那麼多的痛苦。是的,誰不願讓自己的孩子擁有生活無憂的快樂人生!可是,沒有拼搏,何談無憂,又哪來的快樂?
  • 關於溺愛孩子的三種表現,你中招了嗎?不要怕孩子吃苦
    important}如果我們的人生註定是一場辛苦的旅行,那麼為何不教孩子早點努力,早點懂得吃苦,只有這樣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中才更有機會欣賞沿途的風景,而不是一路都在為路費奔波。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我們要意識去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格,別捨不得孩子吃苦,因為父母如果不告訴孩子他們應該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那麼總有一天,社會就會告訴他什麼是苦。我們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強大的,在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難時不要趕緊一把自己攬過,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去學會吃苦。
  • 【美文賞析】親愛的朋友,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
    ,你要青春幹嘛?」錦瑟流年,花開花落,歲月蹉跎匆匆過,而恰如同學少年,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是年少,卻韶華傾負,再無少年之時。錯過了人生最為難得的吃苦經歷,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會淺薄。什麼叫吃苦?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勞動者,在辦公室裡整整資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調的寫字樓裡敲敲鍵盤算是吃苦?
  • 孩子年輕時不吃苦,但長大後會吃苦。聰明的父母應該看3點鐘
    作家蘇心曾經說過:如果你在最應該努力工作的年齡選擇平庸無所作為,你只能用平庸作為藉口。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將來會非常後悔。許多父母,像劉歡,覺得他們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接受快樂的教育。因此,當孩子們哭喊著要吃苦,說他們不感興趣時,他們都放棄了。尊重孩子和強迫他們做某事之間沒有矛盾。我們不能強迫他們參加等級考試或強迫他們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我們必須要求他們盡最大努力並堅持下去。
  • 不怕吃苦:決定孩子未來成功的條件,如何培養孩子不怕吃苦?
    培養建議建議一: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苦生活中並不是沒有讓孩子吃苦的機會,而是父母心疼孩子,都替孩子擋掉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孩子無需操心任何事,自然也談不上吃苦。一次學校組織野外拓展訓練,老師本來是想讓孩子學習一些生存技能,自己煮飯吃,於是只帶了糧食,同時叮囑孩子不要帶食品。
  • 請不要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讓他過的太安逸
    可孩子已經做慣了溫室裡的花朵,讓他猛然接受疾風驟雨的洗禮,他會非常抗拒。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千萬不要讓他選擇安逸。請父母儘早幫孩子打開生活真相的大門,讓孩子去體驗,他們才會明白現實的殘酷,才會明白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在蜜糖罐裡長大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生活的甜,因為他認為這就是生活最基本的樣子。
  • 如何讓孩子在「吃苦」中成長?父母讓孩子適當吃苦,百利而無一害
    如何讓孩子在「吃苦」中成長?自從80後、90後當了父母以後,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種觀點會常常被提及,那就是:「絕不讓孩子吃苦!」這種觀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80後、90後,小時候的生活貧苦,吃穿用度都很簡單,甚至緊缺。
  • 吃苦有助於孩子的人生發展
    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可以說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家長: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處理一切事務,捨不得孩子動手幫忙做事;盡力滿足孩子的各種願望,不忍心看到孩子難過、失望、受委屈······然而,哪裡有不需要吃苦的人生呢?在孩子童年時代,哪怕父母可以給他無微不至的呵護,可總有一天,他需要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處理各種困難和挑戰。
  • 趁早教會孩子,吃飯,吃苦,吃虧
    教給孩子三件事,第一是吃飯,第二是吃苦,第三是吃虧。飲食飲食好,能使身體健康。第一用一顆感恩的心讓孩子享受每一頓飯。這一感激之情包括大自然在每個季節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當季美味,包括那些製作這些食物的人們,以及為我們提供營養和能量的食物。
  • 吃苦教育是為孩子好?物極必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不要以為吃苦教育,就是簡單的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過得艱難一點,更核心的內容在於讓孩子不嬌慣,不輕易放棄,如果家長隨便實行吃苦教育,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所創造的苦環境,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好處。為什麼不能進行吃苦教育?
  • 談教育,就得讓孩子吃苦
    當我們老去以後,會發現,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此時陪伴你的是孩子。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孩子成不成器,來源於教育。在教育中,這一個東西又是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吃苦教育,特別是男孩子,家這個更不能少。一個怕苦的男人,註定是沒有擔當的。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終究會讓他身邊的人吃苦,讓父母吃苦。
  • ...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假期裡想放縱?請讀一讀這篇文章
    有的同學選擇了認真完成作業之餘適當放鬆,還有的同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強化自己的薄弱學科,實現彎道超越。規劃不同,過法不同,假期對於我們的意義就不同。有的同學可能難以理解,假期有必要這麼拼,這麼苦,這麼累嗎?大有必要,這篇文章可以說明!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
  • 周聖超: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所以,父母在各個年齡段,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1.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幫你提點東西,掃掃地擦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註定是沒有擔當的,你不要怪他沒有責任心,實在是他沒有鐵肩,用什麼去擔?
  • 吃苦是想讓孩子成為人上人?盲目給「苦環境」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甚至帶著年齡有限的孩子進行遠超他們體力的體力勞動,對孩子們的身體發育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孩子的身體發育階段往往需要攝入大量的營養和進行適宜的運動。如果為了讓孩子吃苦,忽略了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 通過「憶苦飯」和「過度勞動」來表現吃苦,實際上是父母不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 梁啓超: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孩子想要放棄時推他一把,在孩子貪玩偷懶時,教育他不要半途而廢。等孩子長大了、走向社會,自然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註定是沒有擔當的,你不要怪他沒有責任心,實在是他沒有鐵肩,用什麼去擔?有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務活不要孩子幹,家裡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很多孩子長很大了都不知道鹽是多少錢一包,油是多少錢一桶。告訴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 教育孩子三樣東西:吃飯、吃苦、吃虧
    ,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第一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製作這些食物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這種感恩的心情,比起拿筷子的方式,比起吃飯的坐姿,更應該作為一種家庭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