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究竟被滅了幾次?

2020-12-22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戰國,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這是當時的大國。但是往往有些很厲害的小國都被我們忽略了,今天我們看一下比較厲害的小國——中山國,這個國家從出現都一致被打,一直到最終被滅,而且被滅了好多次。那麼這個國家在戰國時候被滅了幾次呢?

首先我們說一下中山國,這個國家和其他的周朝國家不一樣的是,他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關鍵還不是周朝承認的。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大家都不認為和你是一夥的,而且所有人都認為你不是和我們一樣的,相當於侵略者差不多。所以之後凡是挨著中山國的,都一個勁的打中山國。這個很容易理解,你把這些人消滅了,往大了說著就是民族英雄。尤其是後來誰強大的時候誰都會拿他來練練手。

西周分封國家

中山國其實是別人叫的,因為城中有山,所以叫中山國。其實我們看一下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當時那一片算是祖國的北部了。在往北就是蠻夷之地了。中山國最早也就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的。這個地方最早是鮮虞民族帶人過來佔領的。愣是在中原國家中擠出一片地盤出來。所以當時就有人開始出來打抱不平了。最早的是邢國。這個國家我們現在不知道,記載的不是很多。只知道邢侯搏戎這個事件。當時邢國可是一個勁的和這些鮮虞人打,還好勝多敗少。我們一般都是有個疑問就是既然一直贏那為什麼不徹底把這些人給滅了?其實那個時候的戰爭理念和現在完全不同,當時還不流行把敵人徹底的從地球上面抹去。

之後晉國強大的時候,晉國也開始一個勁的大中山國了。要知道晉國可一直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但是還是沒有徹底的滅了這些人。這些人在和中原國家的戰爭中不斷的學習中原先進的文化等知識。就像後來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樣。一旦少數民族掌握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之後他們的戰鬥力會迅速的上升,但是最終結果都會被我們通話,然後消失。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進入戰國的時候中山國當時的民族從鮮虞變成白狄了,在經過和中原多年的戰爭中已經非常了解中原各國的遊戲規則了。可以說小國要想在大國中間好好的活著需要有靈活的外交技巧。當時的中山國就是這樣做到的。還經常和中原各國通婚,但是即使這樣大家還是一個勁的想滅了他。也許真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吧。

吳起

三家分晉之後,中山國一直是趙國的附屬國,因為當時就是因為中山的存在徹底的把趙國分成兩段了。所以趙國必須掌握它,遲早是需要滅了他的。但是後來趙國衰弱的時候這地方就又獨立了。戰國時期第一位霸主——魏國崛起的時候就開啟了滅中山的徵程。當時趙國人想得非常好,這塊地方被我們包圍著,雖說不是我們的,但是只要我們強大了,早晚會滅了他。現在魏國想滅中山國,魏國強大,我們惹不起,假如魏國失敗的話,那么正好中山國和魏國都會衰弱,對我們只有利沒有害。假如魏國非常強大的話,能滅了中山國。那我們也無法阻止他。不管怎麼說魏國你去上吧。結果魏文侯派非常牛逼的吳起帶兵去了,這哥們可以說當時沒有他打不下來的地方,前後加起來三年徹底的把魏國滅了。之後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在靈壽。中山國亡。

不過中山國家雖然滅了,但是人還全部在。當時的老大中山桓公待著大部隊上山打遊擊了。二十年後趁自己強大了,當時魏國也衰落,自己又成功復國了。之後不斷的開疆拓土,比之前大多了。強大的時候南北距離606中山國裡,東西距離454中山國裡。而且是個有千乘之國的國家。但是雖然這樣,畢竟國家比較小,只是相當於二流國家。之後的外交沒玩好,開始跟齊國混了,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終於到公元前四世紀的時候,中山國的噩夢開始了。這個時候趙國開始崛起了。

我們說過,趙國的國土是被中山國切為兩段,換句話說趙國是包圍著中山國的。這兩個國家只要有一個強大的時候,肯定會把另一個國家給滅了。結果趙國在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開始了胡服騎射改革了,率先強大了。從公元前307年開始,經過12年,終於在公元前296年把中山徹底的消滅了。這一次滅了趙國,可以說中山國徹底的玩完了。我們說之前他老是跟著齊國混,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幾乎得罪了好多國家,尤其是周邊的燕國、趙國、魏國。還有就是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時候,中山國也趁機稱王。這下就徹底得罪了多有人。我們稱王還有點實力,你就那點家底憑什麼稱王。還有就是我們都是周王室分封的國家,是正統,你個異族也敢稱王。所以最後在趙國努力下,先分化了中山和齊國的關係,一旦齊國不支持這個國家話,最大的靠山徹底沒有了。而且周邊國家這時候真的是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了。大家開始群毆徹底滅了這個異族國家了。之後就徹底消失於歷史了!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又怎麼走向滅亡的?
    說到中山國可能不少朋友都沒有聽說過。但是中山國卻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強國,國力鼎盛時期有戰車九千乘,被中原諸國視為心腹大患。中山國可以說是除齊、楚、燕、韓、趙、魏、秦國的戰國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山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狄鮮虞部落人(也稱白狄)效仿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一個國家。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看中國古代「春秋戰國」這部大戲的時候,總會在地圖上看到一個國家的影子,它不大,而且被包夾在燕、趙兩大強國之間,可是它就那麼頑強的屹立在那裡,巋然不倒,直到戰國後期,才被趙國從地圖上抹去,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山」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 戰國時期中山國對自身實力誤判,導致最終為趙國所滅!
    中山國最終為趙國所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山對自身實力的誤判,自以為與東方六國比肩,甚至在軍事上不僅可以戰勝燕國,而且可以擊敗強大的趙國,與萬乘之國爭雄天下,這導致中山在內政上漸以文治、外交上走向孤立、武備上有所鬆懈,商業氣息濃鬱。
  • 你知道中山狼,對於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卻一無所知!
    東郭先生救下了一匹來自中山國的狼,不料這隻狼卻恩將仇報意圖吃掉東郭先生。後來,中山狼也成為了忘恩負義的代名詞。那觀眾朋友們,你們知道歷史上的中山國究竟在什麼地方?這個國家又是什麼樣的呢?這些瓦片很快傳到考古學家的耳朵裡,他們聞訊趕到現場,發現這些瓦片出自於戰國時期,多用於宮殿的修建。那麼究竟這些土丘下面有怎樣的秘密呢?在眾人愁眉不展的時候,負責考古的陳應祺通過向村裡的人們打探得知,當地劉西梅老爺子家裡有一塊刻滿了字的石頭,但是人們不認識上面的字。後來,陳應祺把這上面的字發給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此後列國間的格局發生改變,韓趙魏三國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魏文侯統治下的魏國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先強大起來的中原霸主,而中山桓公帶領中山人遠走他鄉,開始了復興之路,未來,中山國最終成為戰國第八強。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歷史中的小強還是戰鬥民族?
    歷史中出現一個國家曾經三次被滅,三次立國,經歷大小戰鬥無數,不管你是強國還是弱國,只有敢戰,那就可以來一場。 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戎狄不是遊牧部落,他們有城市,他們的軍隊都是步兵,他們也是農耕文明,由於遊牧民族的馬匹訓練不容易所以相對來說遊牧民族出現的相對較晚,而我們早期叫遊牧民族是「胡」,只是在秦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和戎狄同化,這才讓大家誤認為兩者是同一個種族。
  • 中山國在春秋戰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之外,還有一個諸侯國也留下了一段特殊的歷史——中山國。中山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這一段時間內,中山國努力融入華夏文化,雖然最後沒有能夠在戰國爭雄的年代存活下來,但是卻依然給魏、趙等帶來了很多的麻煩,也造成了很多的困擾,那麼中山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 中山國是什麼樣的存在?是華夏後裔,怎麼又不同於戰國七雄?
    如果說起戰國時期的歷史,恐怕多數有些歷史常識的朋友都會脫口而出「戰國七雄」這個詞。確實「戰國七雄」是對戰國時期中原形勢的一個非常簡略的概括,可以說普通人快速了解一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諸侯國混戰的形勢。
  • 從戰國格局和國力角度,分析中山國復國後,沒被魏國滅而是趙國
    導語:中山國復國後,魏國為何沒有再滅它,反而便宜了趙國?從戰國格局和國家實力角度分析,各方力量牽制制衡的結果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其國力僅次於戰國七雄,與宋國、衛國等諸侯國並稱為「千乘之國」,中山國屬於中型諸侯國,自公元前414年由中山武公建立到公元前296年被趙國覆滅,國家存在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年,雖然中山國只是一個中等的諸侯國,建國的時間也不長,可它在戰國時期卻是一塊人人都覬覦的肥肉。
  • 戰國時期,中山國可謂是趙國的心腹大患,趙國是如何滅掉它的?
    趙國的強盛,是從滅中山國開始的。中山國可謂趙國的心腹大患。此國不滅,趙國始終不能強大。在消滅這個心腹之患的過程中,趙武靈王表現出驚人的洞察力和謀略。很難根除的心腹大患中山國是一個「千乘之國」,實力不容小覷。他的領土嵌入趙國中部,使趙國幾乎被分成兩半。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
    談秦說漢(194)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中山國的前身是白狄大部落,屬於遊牧族。其中白狄的鮮虞氏又是由鮮虞、肥、鼓、仇等幾個部落組成,沿著滹沱河逐漸遷徙到大行山腳下。從此鮮虞氏從部落變身為中山國,並對西邊的晉國造成巨大的威脅。為專心對付中山國,甚至拒絕蔡國提出的伐楚請求,集中兵力打得中山國無還手之力。公元前494年,晉國的六卿世襲制的弊端開始顯現,晉君勢弱,六卿做大。晉國內部相互間也徵伐不斷,讓中山國有了喘息之機。此後80餘年,不是中山國聯合諸侯進攻晉國,就是晉國出兵打擊中山國,各有勝負,中山國依然屹立不倒。
  • 戰國的騎射特種兵——趙邊騎,滅中山國,屠殺匈奴十萬大軍
    戰國時代最著名的四大部隊: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和秦銳士。齊技擊是戰國時代最早的特種部隊,號稱單兵最強,因為招募的個個都是武林高手。魏武卒是魏國的特種部隊,是戰國初期戰鬥力最高的部隊,主要依賴是重裝,刀槍不入、無堅不摧。
  • 戰國時期諸侯小國逐漸減少,楚國滅過哪些諸侯國?
    戰國時期諸侯小國逐漸減少,是因為他們都被大國兼併。而被楚國滅了的諸侯國有越國,還有杞國,蔡國,魯國,宋國等。做起戰國時期,人們對戰國七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它們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然而在戰國初期,除了這戰國七雄以外,還有很多小的諸侯國,但是都被大的諸侯國給滅了,比如說秦國吞併了八國,還有蜀國,山東六國,韓國吞併了鄭國,趙國吞併了中山國,那麼作為戰國七雄裡面比較強大的楚國,他們又滅了哪些諸侯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中山國的第一次復國,與第二次滅國,三起三落的中興之主!
    穩的生卒年不詳,大概在鮮虞人建中人城的時候,白狄曾「攻邢滅衛」危害華夏,引起晉文公,齊桓公重視,他們分別去世於公元前628年,前643年,大概生活於同一時期。史書上記載中山國建國於公元前450年,或前414年,這是因為史書記載的中山國第一位國君中山文公是趙簡子的傀儡。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 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 中山史話之武公故事:漫漫長夜裡戰國的末班車,中山國等到了嗎?
    它們華麗的軀體上刻下的精美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中山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那就是中山武公的故事。中山武公,雖然出身姬姓,但是他的身份卻非常複雜。公元前414年,東周威烈王為了扼制新興的三晉的勢力,將前中山國和鮮虞國的土地,贈給了中山文公穩,並且將過世的東周桓公的兒子過繼給了中山文公,這個孩子就是戰國中山國的第二位君主中山武公。
  • 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擁有萬乘,是怎樣滅亡的
    說起戰國七雄,我們都知道這七個國家,是秦、韓、趙、魏、楚、燕、齊這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七個。每個國家都稱霸一方,擁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因為他們被稱為七雄。不過當時並不僅只有這七個國家,除了這七個國家還有很多二流國家。
  •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為何剛剛走向巔峰,就被趙國滅掉?
    中山國是鮮于人建立的一個國家,是一個鑲嵌在趙國內部的「國中之國」。這個地盤只有三萬多平方公裡的迷你小國,在戰國紛亂的環境裡,居然存在了一百多年。它曾經被魏國滅掉,又奇蹟般復國,趙武靈王為了滅掉他,整整花費了十二年時間。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河北定州一帶,都城靈壽。中山國地盤狹小,以商業為主,經濟水平很高。
  • 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看地圖一目了然
    戰國時期,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圖-春秋時期晉國與中山國形勢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西周時期,鮮虞人一直在北太行山上活動,雖然也是周朝認可的勢力之一,但是生活習性和地位都與戎狄無二致。春秋初年,南太行山的赤狄下山滅亡衛國邢國等諸侯,鮮虞正是在此時走下北太行山,在華北平原建立自己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