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月光曲》

2020-12-13 鳳凰網讀書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一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相關焦點

  • 課文《月光曲》,和月光大海沒有任何關係,不過是商人的伎倆
    《月光曲》作為小學語文的課文,可以說是非常經典了,教材版本換過多少次,這篇課文依然在,而且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要求背誦第9自然段,也就是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時,皮鞋匠亦真亦幻的感受,一會兒波光粼粼,一會兒風卷巨浪,一會兒洶湧澎湃,背誦起來簡直是非常痛苦。
  • 《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
    《月光曲》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經典課文,也編入了最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課文內容是《月光曲》譜寫的一個傳說:貝多芬晚上外出散步,聽到一所茅屋傳來他的樂曲。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借著清幽的月光,在茅屋裡即興創作出著名的《月光曲》。 故事很動人,但傳說毫無根據,因為《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月光曲》即《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作於1801年,貝多芬當時31歲。
  • 《月光曲》說課稿
    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為「藝術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 小學語文說課稿:《月光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6課《月光曲》,是本冊第八單元第二篇精讀教學教材,這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這首曲子創作背後的令人動容的故事。針對這篇文章,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 部編語文《月光曲》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3.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2課《月光曲》課文內容分析
    《月光曲》講述了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來自豐富的想像力,更來自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月光曲》是一個傳說,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窮鞋匠兄妹倆,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課文共有10個自然段,可分四個部分。
  • 《月光曲》課堂實錄
    不過,這一節《月光曲》呢,有點一言難盡。首先,這是一節很能引發思考的課。什麼是「傳說」?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虛假的東西;我們可以怎樣對待自己的感受,特別是當別人和我不一樣的時候。我邊看課,一邊會有一些很深入的思考,我覺得那是哲學層面的思考。哈哈哈……第二,這是一節教會孩子背誦的課。趙老師用了一堆方法來教小朋友背誦。
  • 《月光曲》教學體會
    這次上《月光曲》,除了備課本和粉筆外,我還帶了一臺錄音機和一盤音樂盒帶。我站在講臺上,靜默了好一會,才開始播放鋼琴名曲《月光曲》。伴隨著激動人心的音樂,我以影視畫外音的方式介紹著貝多芬,同時引入新課,提出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真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精神,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先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 小學語文《月光曲》說課稿
    這篇課文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這首曲子創作背後的令人動容的故事。針對這篇文章,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月光曲》。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看法。
  • 《月光曲》第一課時
    《月光曲》是六上七單元的第二課。單元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是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像,體會藝術之美。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十二課《月光曲》課文筆記,孩子預習的好幫手
    代表作有《英雄》、《命運》、《田園》、《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月光》、《春天》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貝多芬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戲劇性和思想性而聞名。正如他自己所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 小學語文《月光曲》答辯題目與解析
    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特以六年級上冊的課文《月光曲》為例,為大家提供比較的答辯問題及解析的展示,幫助各位考生應對答辯環節。1.談一談你導入的設計意圖?【參考答案】本節課我採用的是情境導入的形式。因為本文是圍繞《月光曲》這首曲子來寫的,需要學生先對這首鋼琴曲有一個印象,而播放音頻、情景導入的方式比較形象直觀,給人的印象也相對深刻,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的內涵,提高審美情趣。在讓學生們感受《月光曲》的動人之處後,再切入文章的主題,銜接比較自然。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2.說一下你本節課授課的不足。
  • 《月光曲》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
    《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貝多芬離開茅屋,他飛奔回客店,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一首世界名曲就此譜成。 學習目標定位:有了上面的解讀,對接單元閱讀訓練要素,充分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表達特點,再考慮學生的實際,本文的學習目標可以定位為——1.熟讀課文,學習掌握8個生字,會寫「譜寫、鋼琴」等12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 優秀教學設計:六年級上冊語文《22月光曲》
    22月光曲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人教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22課。老課文新教學,是這節新授課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學們,貝多芬是德國的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月光曲》。一、學習任務一:遇到《月光曲》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習了,我們先來聽寫一組詞語,請大家準備好。
  • 《光遇》月光曲怎麼彈 月光曲曲譜介紹
    導 讀 光遇月光曲怎麼彈?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上冊 第22課 月光曲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在創作過程中情感的變化,感受他對兄妹倆的同情和關愛。教學建議: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 走進《月光曲》,了解貝多芬的高尚情懷
    其中《月光曲》就是在為窮人演奏樂曲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1.作者簡介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從小接受父親的音樂訓練,學會了鋼琴和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維也納,後來成為德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8歲時,他聽力開始減弱,50歲雙耳失聰,但仍然堅持創作。
  • 《月光曲》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背景簡介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1801年貝多芬在經歷情感波折後創作出來的鋼琴奏鳴曲。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後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 六年級上《月光曲》:把握人物情感,體會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過程
    六年級上《月光曲》:把握人物情感,體會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過程一、學習目標透過文字把握人物情感,體會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過程,理解「再彈一首」時感情變化的原因。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多音字1.生字組詞譜:歌譜萊:萊茵河茵:綠草如茵盲:盲人純: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