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智謀勝郭嘉,武勇賽張遼,卻不被重用,曹操:他著實令我害怕

2020-12-23 陶陶愛歷史

曹操帳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而在其中,有五位謀士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分別是荀彧、荀攸、郭嘉、賈詡和程昱。而在其中,程昱或許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縱觀史書,程昱為人太低調,個性不算鮮明,沒有傳奇之戰役,亦沒有爭議性的話題。因此,程昱的智謀一直為人所忽視。

但是當你仔細閱讀史書,你就會發現,程昱還真是個奇人。與荀彧、郭嘉等人不同,程昱是唯一有兵權的謀士。此人先是就任奮武將軍,死後被追封為車騎將軍,其一生之中,都擔任得是武職,絕非純粹的軍師。

另外,你會發現,程昱不僅和郭嘉一樣善於窺探人性,像張遼一般神勇,同時還像賈詡一般善於隱忍。而且程昱甚至比長壽的賈詡、司馬懿還能活,一直到80歲才去世。與此同時,程昱或許可能是曹操謀士群體中,唯一一個純粹的人渣。對百姓來說,程昱乃是真正意義上的惡魔,其邪惡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程昱生於東阿,他身高八尺三寸,與同鄉諸葛亮一樣,都是高大偉岸的山東大漢。東漢時,程昱蟄伏於東阿,一直到43歲仍一事無成。正所謂「五十不稱夭折」,換做旁人這一生恐怕就要廢了。而對於志向高遠的程昱來說,簡直是: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到了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黃巾軍到處殺人越貨,兵臨於東阿,其中縣丞王度更是望風響應,加入了黃巾軍。面對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黃巾賊,換做常人肯定會害怕,而東阿縣令更是帶著百姓一同翻牆逃出城池,躲在了山上。

面對如此危局,一生都不怎麼得志的程昱卻興奮的發抖。對於好亂樂武的他來說,和平治世的生活簡直是一種折磨。只有亂世,才能讓他這個陰謀家大放異彩。在眾人皆上山避難之時,程昱卻做了個特立獨行的「逆行者」。他先是派人查探城中情況,發現王度並沒有據城而守,而是在距離城池五六裡處囤聚。

程昱見此,心知王度不過是想搶掠一點財寶,並非那種嬰城而守、雄霸一方的野心家。於是,他立即告知縣令,要求他立即帶著百姓一同回到城池。東阿城牆又高又厚,糧草也非常充足,完全可以阻擋住王度。

然而,東阿吏民恐懼於黃巾軍的殘忍,同時鄙夷於程昱的人微言輕,因此都不肯聽從。對此,程昱仰天而嘆道:

「愚民不可共計大事。」

於是他命人多張旗幟,並放出謠言,說是黃巾軍已經攻上了山。而程昱則佯裝恐懼,下山返回了城池。百姓們發現程昱撒腿狂奔,也群起效仿。於是,程昱利用城中百姓,守住了城池。不僅如此,程昱還帶人殺出城外,把王度打得哭爹喊娘。

對於程昱的勇氣和擔當,東阿百姓均對他交口稱讚,將其視為救星。然而誰也沒想到,程昱之所以著力防守東阿,並非為了保護百姓,他完完全全就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在他眼中,百姓們都是愚民,是棋子。而東阿人對程昱的信任,最終也給他們帶來了災難性的命運。

聽說了程昱的過人才能,兗州刺史劉岱立即派人徵辟。但是程昱心懷大志,其器量哪是區區劉岱所能容納的。因此他一直在等待,等待著一位能夠讓他盡情施展才幹的雄主。而最終,程昱等來了曹操。

程昱被曹操徵辟後,立即對這位奸雄一見傾心。無論從做事方式,還是價值觀來說,程昱和曹操都是不擇手段,不把人命當回事的精英主義者。即使說是臭味相投,也是絕不為過的。

公元194年,曹操為報父仇,大舉出徵徐州。在徐州,曹操進行了慘烈的大屠殺,他「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就在曹操在徐州肆意宣洩著仇恨的時候,陳宮等人卻勾引呂布趁虛攻佔了曹操的根據地——兗州,只剩下鄄、東阿、範三縣還在曹操手裡。眼看曹操就要成為沒有根據地的流浪軍,而荀彧、夏侯惇和程昱卻挺身而出,守著了三座城池。

如果說荀彧、夏侯惇為曹操堅守,是因為他們本就是曹操的親信。而剛剛投靠,作為外人的程昱之所以堅守,完全是出於對曹操的認同。對此,他甚至公開說: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在程昱看來,曹操簡直是個不世出的大天才。跟著他,必能伸展自己的抱負。

曹操領軍回來後,發現東阿仍在,於是握著程昱的手說:

「沒有你,我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其後,曹操在荀彧、程昱等人的幫助下,向呂布發動了反攻。但是由於兗州發生了蝗災,導致曹軍極度缺糧。而程昱卻獰笑著對曹操拍起了胸脯:「不就是糧食嗎?就包在我身上吧!」

於是程昱帶著士兵,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而史書對此的說法是「略其本縣」。有人就要問了,東阿不是仍在曹操手中嗎?為什麼要用「略」字?

而實際上,這個「略」字並沒有用錯。這是因為,程昱為了幫助曹操籌措軍糧,竟將自己的老家屠了城。他挖地三尺,奪走了所有的糧食,更慘無人道的是,程昱竟割下了死難者的肉,用鹽醃製成肉乾,總算籌集了可供三天食用的軍糧。而這些肉乾,或許出自於程昱的鄰居,和藹的長輩,幼時的玩伴。這些死難者或許萬萬也沒想到,曾經保護過自己的程昱,竟是這樣的魔頭。

在程昱的幫助下,曹操最終擊潰了呂布,重新奪回了兗州。但對於這個連同鄉都殺的魔鬼,即使是曹操也心有忌憚。

程昱不僅心腸冷酷如鐵石,看人也非常準,絲毫不下於郭嘉。劉備丟了徐州後,曾來投靠曹操。而程昱用他如蒼鷹一般的雙眸,一眼就看出劉備不是個安分的主,因此他勸說曹:

「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然而曹操卻聽從郭嘉的建議,反而重用了劉備。之後,劉備果然造反,又奪回了徐州,給曹操造成很大麻煩。如果曹操此時聽從了程昱的計謀,或許三分天下的歷史就會就此終結了。

除了看人準確之外,程昱在官渡之戰中,又表現出絲毫不下於張遼的勇氣。袁紹率兵十萬來襲,而程昱卻僅僅只帶700人防守前線的鄄城。大兵壓境,曹操感到十分著急,於是準備給程昱增兵2000。然而程昱卻說:「不需要,我城兵少,袁紹必然認為此城沒有攻打的價值;如果給我增兵,袁紹反而會來攻打。因此,曹公應集中兵力,不用管我!」之後,袁紹果然沒有派兵攻打程昱,曹操不禁對賈詡嘆道:「程昱之勇,勝過古代猛將孟賁、夏育啊!」一般誇獎謀士,都會說他「勝過張良、陳平」。然而曹操卻說程昱勝過古之名將,足見程昱的特立獨行。

官渡之戰勝利後,程昱又糾集一夥山間民眾及亡命之徒,合數千人,與曹操一同攻打袁譚,並與曹操會師於黎陽。戰鬥中程昱每戰必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而他也因為功勞,被封為奮武將軍。

隨著北方的逐漸平定,程昱的軍事生涯卻就此終結。一天,曹操突然摸著程昱的背說:

「當初兗州之敗,若非聽從你的計謀,我又怎可以來到這裡呢?」

曹操突如其來的誇獎,卻讓程昱如芒在背。這是因為程昱已經聽出了曹操的言外之意,那就是「你功勞立得夠多了!」當時劉備、孫權尚在,天下還未真正統一,凡事都應向前而非向後看。而現在,曹操卻偏偏和程昱一起緬懷起當年的光榮歲月。實際上,這是相當反常的行為。

對此,程昱意識到,曹操或許不會再重用自己了。在打天下之時,人才的才幹必然擺在第一位;如今北方大定,進行三國鼎立式的相持階段,人品過分卑劣,與同事難以處理關係的程昱,或許只能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甚至是個禍害。

理解了這一點後,程昱落寞而知趣地說:

「老子說知足不辱,現在到我隱退的時候了。」

於是,程昱繳還兵權,從此闔門不出。而這一待,就是11年。對於程昱的急流勇退,曹操十分讚賞,並對其賜待益厚。但在建安十八年,曹操卻以程昱與中尉邢貞爭威儀為由,撤掉了他的衛尉的職位,將其趕回了家。

曹丕稱帝後,程昱恢復了衛尉的職位。但在曹丕統治期間,不知是誰將程昱當年用人肉做軍糧的醜事抖落了出來,導致他一生都無法染指三公的職位。公元220年,程昱以80歲高齡去世,比活了76歲的賈詡還能長壽。

縱觀程昱一生,陶陶認為,他是一個非典型的謀士,甚至可以完全說成一個智將。他智謀超群,膽氣過人,乃是天縱之才。但自始至終,程昱的才能似乎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畢竟如此兇狠暴戾、毫無良知之人,誰敢推心置腹的重用呢?不過程昱善於洞察人心,聽出了曹操的弦外之音,最終交出兵權,從此低調做人,保住了身家性命以及富貴。都說賈詡善於保身,程昱何嘗不是呢?

相關焦點

  • 曹操有多可怕?他一位手下,每次都懷揣毒藥去見他,以便隨時自盡
    但在《三國志》中,卻明確記載了有一位大臣,從來沒被曹操揍過屁股板子。因為他每次去見曹操,都懷揣著毒藥,一旦曹操下令揍自己,就當場服毒自盡。所以此人,也堪稱是三國時最牛的大臣了,沒誰能如他這般。此人便是何夔(kui),字叔龍!由於「夔」在《山海經》的記載中,是一種長著一條腿的怪物。所以小編覺得,還是稱其何叔龍為好。
  • 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的?
    郭嘉此人,獨具慧眼,擁有遠見。郭嘉早期並沒有跟隨曹操,而是追隨袁紹。然而袁紹只會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知道如何用才。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所以跟隨他很難實現自己的報復,也難以成就一番霸業。於是郭嘉離開了袁紹。期間閒居了六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與郭嘉初次見面,一起探討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你能幫助我成就大業」。
  • 高順比張遼更厲害,為什麼曹操殺高順而重用張遼?原因其實很簡單
    ID:shuosanguo高順比張遼更厲害,為什麼曹操殺高順而重用張遼?原因其實很簡單例如,如今提起袁紹,大多數人會想起,「好謀而無決」,「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捨命」等評語,本能的忘卻,他曾隻身出逃,令董卓忌憚不已,忘卻他能一統河北四州,是最大的諸侯。而這些梟雄的麾下,也有很多忠義之士,最終被歷史蒙塵,例如袁紹麾下的大將顏良、文丑、麴義,謀士沮授、田豐,等等。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為曹操提出的計謀,就明白了
    在三國人氣比較高的幾個角色裡,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作者羅貫中無不使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人物的事跡和性格,然而郭嘉的走紅,卻多少有些意外,作為曹操帳下一名最重要的謀士,但是他在37歲就已經去世,而且描述也非常少,卻能夠吸引大量的粉絲。
  • 郭嘉:我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就是害怕曹操的女兒 因他是我老婆
    魏國之所以能立於不敗之地,定是有諸多謀士,估計很多的三國迷都聽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中郭嘉是否是三國第一謀士,暫且不論,但是郭嘉與諸葛亮肯定是不分伯仲的,要不然曹操也不會再赤壁北一把大火燒的大敗時,而聲淚俱下的想起郭嘉了。郭嘉這個人也有人吹捧為三國第一謀士,郭嘉才能過人,極富遠見,觀察力遠超他人。
  • 如果高順像張遼一樣痛罵曹賊,曹操會放了他嗎?
    可惜在曹操問高順「汝有何言」的時候,高順卻不屑與曹操對話,慷慨赴死。一代將星隕落確實令人痛心。張遼大罵曹操都能活命,為何曹操狠心殺了高順呢?如果高順像張遼一樣痛罵曹賊,曹操會放了他嗎?張遼如何大罵曹操的呢?原著中寫道: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
  • 他是程咬金的先祖,曹操的應夢賢臣,足智多謀,與郭嘉齊名
    程知節本名程咬金,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其實他的先祖也非同小可,在三國時期非常著名。此人足智多謀,智勇兼備,是曹操的應夢賢臣,其才能甚至與郭嘉齊名。但許多人對這個人的了解不多,此人到底是誰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此人就是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謀士程昱(yù)!
  • 三國鬼才郭嘉死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可惜曹操一時猶豫,害了魏國
    三國鬼才郭嘉死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可惜曹操一時猶豫,害了魏國三國時期,曹操的手下能文能武的賢才有很多,其中有一個人對他的幫助最大,這個人就是被稱為鬼才的郭嘉,可以說沒有郭嘉,曹操還真的不能統一北方,在郭嘉臨終前囑託了曹操一句話,而曹操就是這一時的猶豫
  • 三國:此人是曹操手下得力戰將,逍遙津戰役讓他名聲威震江東
    風雨再起時,群英紛爭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張躍動物說,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三國故事。大家都知道,曹操不看出身廣納人才,麾下的能人將士眾多,張遼就是其手下很強悍的一名大將。張遼作為敵對勢力的將士,初到曹軍大營,和其他士兵沒有深交,很不顯眼,後來張遼的能力逐漸顯露,得到其他人的信服,曹操把他命為晉陽候,他之所以被曹操重用,主要是陣斬蹋頓,大破烏桓;合肥之戰,威震東吳等幾場戰役獲得的勝利,讓曹操看到了他的能力。張遼在曹軍的時候,行事非常穩重,一步一個腳印,官職也在逐步上升,他的威名也在擴散。
  • 陣斬烏桓單于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虧大了?郭嘉:輸贏根本不在戰場
    而這個建議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遭遇敵軍時曹軍將士裸奔出戰⑤,如果不是張八百太猛,曹操大老遠去吃個癟都有可能。說這計策相當於 「多喝熱水」都是誇他,「多喝開水」差不多:不僅沒有解決戰爭中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路難走,還製造了更多問題。有人說郭嘉就是喜歡棋行險招,弄險是他一貫的戰術風格。
  • 此人是曹操最為器重的謀士,為何在歷史上卻沒有什麼記載
    關於曹操對戲志才的器重,《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曹操給荀彧寫信說,自從戲志才死後,就再也沒有給我出謀劃策的人了,你幫我推薦一個吧。荀彧於是推薦了郭嘉。曹操和郭嘉談論一番後,高興地說,讓我成就大業的,就是這個人。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鬼才郭嘉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曹操對他讚不絕口呢?第一:郭嘉很有遠見。說到郭嘉很有遠見想必大家都不相信。早在曹操奉旨徵討袁術時,天下諸侯沒有一個來幫忙的,只有劉備來了,這個時候郭嘉就提醒曹操,劉備此人胸懷大志不願屈居於人下,以後必定是主公的大敵,最好能控制住他。
  • 曹操北徵烏桓眾多謀士都不贊同,只有郭嘉表示支持
    公孫瓚與烏桓作戰多年,他組織的白馬義從精銳驍勇,屢次擊敗烏桓勢力,使得烏桓國王蹋頓不得不聯合袁紹,共同打擊公孫瓚,最終將公孫瓚擊敗。 袁紹看到烏桓騎兵很厲害,就花了大力氣招攏他們為己所用,先後嫁了三個宗族女子給烏桓三部大人。其中,踏頓是受到袁紹恩遇最厚的,所以袁紹敗亡後,烏桓就鐵了心要為袁家報仇。
  • 此人堪稱曹操最鐵兄弟?地位遠超鬼才郭嘉,最後卻慘烈戰死!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曹操一生閱人無數,不少人的死令他悲痛不已,比如郭嘉之死,對曹操打擊很大,但要是從真實感情來說,郭嘉的死,曹操只是惜才而已,為自己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幫手而痛心,但要說真的令曹操發自肺腑的傷痛,終生念念不忘之人,非鮑信莫屬
  • 曹操對郭嘉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的非常透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 曹操寫信給荀彧,追念傷悼郭嘉說:「郭奉孝沒有活到四十歲,他和我一起東徵西討共十一年,所經歷的危險、困難和障礙都是一起遭受的。又因為他通達事理,對世事看得非常透徹,我很想把身後的事業都託付給他。不曾想卻突然失去了他,真令人悲痛傷心!現在我在上表裡請求增加他兒子的食邑滿一千戶,但這對死者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我對他的感情太深厚了。
  • 三國地理眼|曹操一生最兇險之戰?張遼霸氣亮劍,郭嘉早料到結局!
    曹操藉助對大海吞吐日月的生動描繪,讓人仿佛看到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這首詩寫作之時,曹操剛剛經歷過一生最為兇險的一場惡仗——北徵烏桓。烏桓也作烏丸,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被匈奴打敗後,遷到了烏桓山(烏丸山),以山名為族號。曹操之所以要北徵烏桓,是因為烏桓與袁紹結盟,袁紹官渡之戰雖被打敗,他的三個兒子和外甥仍有小不容小覷的實力。
  • 張遼幾易其主,其心難定,關羽為什麼還說此人很忠義呢?
    但有這樣一人,一生屢次易主,卻仍被當時人認可為忠義之士,劉備為他求情,關羽為他下跪,這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張遼張文遠,張遼,雁門馬邑人也,初附丁原,丁原死後,跟隨呂布,呂布死後,又跟隨曹操,可以說屢易其主,就像富二代們換女朋友那麼頻繁,但是沒有人認為此人不忠,關羽甚至為他求情,說此人忠義,關某願意以性命擔保。那是怎麼一回事呢?
  • 關羽乃忠義之士,為何投降曹操,主要在於這位兄弟
    關羽心中也很清楚,不可能去投降的,甚至連曹操身邊的人也清楚,要是想讓他頭像,真是難上加難,在劉備被曹操打敗的時候,關羽被困在了深山當中,曹操也跟手下的軍師們說過此事,問他們該怎樣處置關羽,此時的曹操竟然想到了收復關羽,有了這等念頭,可是呢,這個時候連第一軍師都認為是可能的事情,他們都清楚關羽的為人,知道他是不可能投降的。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曹操生性多疑狠辣,謀士和名將為何都願意追隨他,而不去投靠劉備
    年輕時期的他十分的機智,雖然不喜歡研習學業,但是有不少的名人都覺得他不是池中之物,有朝一日總會成就一番偉業,後來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負責洛陽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他不畏權貴秉公執法,雖然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但也為自己博取了一個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