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4塊糖果的教育,獎懲有度的巧妙應用

2020-12-12 中國教育服務網

獎懲有度一直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不論是中國式教育還是外國比較看重自由的教育方式,都是這樣。但其實偶爾地把傳統式教育的方式顛覆一下,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為我國當時的教育做出不少貢獻。1946年因為勞累過度,在上海逝世。可以說陶行知的逝世是教育界的損失。當時的陶行知推行了不少在大眾看來另類的教育方式。

4塊糖果的故事

在陶行知當校長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拿磚頭砸同學,便把這個同學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這個同學來得比陶行知還要早,陶行知便給了這個同學一塊糖果,並告訴這個同學,因為他來得要比自己這個校長早,所以獎勵他一塊糖。

接著陶行知又給了這位同學一塊糖果,說:因為在自己阻攔這位同學的時候,這位同學及時的停止了傷害同學,所以說明這位同學懂得尊重人,所以再獎勵一顆糖果。

事情到這還沒有結束,陶行知接著又給了這位同學一塊糖果,並告訴他:根據自己的了解,這位同學是為了幫助女同學才做這件事的,說明這位同學是一位非常有正義感的人,這個糖果是獎勵他的正義感。

聽到這裡,這位同學再也忍不住心裡的愧疚感,哭著向陶行知承認了錯誤。接著陶行知又給了這位同學一塊糖果「你已經認錯了,這是獎勵你主動承認錯誤的,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你可以回去了」。

這就是陶行知獨特的教育方式,我們分析一下這四塊糖果的作用。

4塊糖果的意義

其實仔細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方式,更像是獎懲分明的另一種形式。只是陶行知暫時避免了懲罰,先鼓勵同學做的正確的地方,並施以獎勵。讓同學自己承認錯誤,再獎勵同學主動承認錯誤。

陶行知巧妙地把懲罰用獎勵的方式化解,第一塊糖鼓勵了同學的守時;第二塊糖獎勵同學的尊重,第三塊糖獎勵同學的正義感。利用這三塊糖激起了同學的愧疚感,從而使讓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接著又獎勵了最後一塊糖。

這位同學可能在學生時代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這件了,而守時,尊老,正義感,勇於承認錯誤的特點肯定會伴隨他的一生。這樣的教育方式難道不巧妙嗎?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的基礎就是獎懲分明的進階,獎勵要比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陶行知這個教育方式還一反校長的常態,加深了這位同學對此次談話的印象。陶行知只是把基礎的教育方式進階了一下。

家長想要做到這種程度,也很容易。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多多考慮,細心發現孩子的問題。

4塊糖果的教育公式

總結一下就是:巧用獎勵+一反常態

能獎勵的不懲罰,獎勵孩子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孩子能自己承認最好,如果不能主動承認,家長也要點出孩子的錯誤。獎勵要比懲罰印象更深刻,而一反常態的目的也是要加深孩子的印象。但一定要注意:錯誤一定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地方,不要適得其反地運用教育方法。

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害了孩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你也可以試試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參與做家務,帶孩子見多識廣,社會生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只一味的注重成績好壞。下面講一個關於陶行知教育一個學生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
  •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和魏書生的教育理念——寬容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美國)詹姆士本文小白到達人三年讀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六部曲——《心理學的故事——教育心理學》中的內容。故事一: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有一天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 發現學生打架,陶行知是怎麼處理的
    :「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西南聯大校長對他評價「陶行知的思想不僅是中華民族教育史上一支奇葩(那時奇葩的意思是美麗花朵,用來比喻優秀的作品或者非常出眾的人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幟」個人最欣賞的是他針對教育目標的創新: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為目的,而陶行知則認為教育應該注重全面發展的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來源:《人物》雜誌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中國曾有過極為轟轟烈烈的平民教育運動,而且有一批人執著地循著這個思路,發奮要把中國的教育搞上去。他們以畢生的心血,投身於大眾的教育。陶行知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踐行者,他以生命的熱度譜寫了中國平民教育最燦爛的篇章。
  • 陶行知的創新實踐:杜威理論在中國師範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
    在這些創新理論的指導下,陶行知在南京的一個小村莊創建了世界知名的曉莊師範學校,並使它成為培養鄉村教師的基地和鄉村變革的中心:學生們在管理實踐中學會管理鄉村學校,而整座鄉村也變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迫於「民國政府」的政治壓力和軍事幹預,陶行知在曉莊師範的試驗僅持續了三年就結束了,但是他的努力代表了杜威思想在中國師範教育中最透徹和最有創意的應用。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讀書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的作用?讓黃磊和陶行知來告訴你
    陶行知與杜威   1914年,他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從金陵大學畢業,之後去美國留學,拜於大教育家、大哲學家杜威門下,研究現代教育。回國之後,把在國外所學的都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希望能讓全國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 陶行知人物雕像;探尋名人故事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1923年與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後赴各地開辦平民識字讀書處和平民學校,推動平民教育運動。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並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在曉莊師範的茅屋禮堂兩旁有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了陶行知面對工農大眾的教育方針。
  • 陶行知的三顆陳年舊糖,讓老師們痛苦不已:糖尿病的兒童何去何從
    其中,陶行知毫無疑問是鼎鼎大名者。禍端:陶行知故事中的三顆糖,或者是四顆糖關於陶行知,有一則故事一直被作為教育心理學的著名案例收錄:某次他看到一名小學生向另一名小學生投擲石塊,便上前制止,並告訴男孩在某個時間到辦公室找他。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930年4月5日,原曉莊師範黨支部書記,時任中共南京市委宣傳委員、中國自由大同盟南京分部負責人的劉季平,與曉莊師範黨支部書記石俊共同組織了曉莊師生參加支援英商和記洋行蛋廠的工人罷工,最終形成了上萬人的規模,引起了國民政府的關注。蔣介石立即派遣部隊前往曉莊師範,命令學校暫行停辦,並通緝陶行知及多名學生,迫使陶行知不得已流亡海外。
  •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中國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個男生用泥塊砸同學,於是上前制止並讓男生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回到校長室,這個男生已經到了。看著忐忑不安的小男孩,陶行知笑眯眯地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更加不安。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給男孩說,「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不知所措的男生很驚訝。
  • 周小璇: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價值 | 行知縱橫
    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同時指出了當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應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鑑。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認為生活包含著教育的意義,教育應當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教育的目的在於生活,生活與教育兩者是密切相關的。社會就是學校。陶行知先生認為要延伸社會觸角,將社會知識延伸到學校中去,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廣泛的學習空間,能夠學習更多的生活知識。教學做的歸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核心就是教學做合一思想。
  • 「陶行知忌日」白求恩被他感召到中國,愛因斯坦曾為他通電蔣介石
    在陶行知做校長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有一個男生因為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放學後來到校長室、準備挨訓。但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
  • 教育學人物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4.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間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影響了之後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教育實踐】1.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創辦了曉莊師範。
  • 陶行知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啟迪
    淮安市漣水縣南門小學 朱巧林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高度重視教育,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優秀、樸實的教育哲理。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還有利於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 【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是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同時,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
  • 戀愛就得當飯吃,大教育家陶行知給戀愛男女的七條建議
    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在給哥大師範學院院長的信中寫道「我終生唯一的目標是通過教育而非經由軍事革命,創造一個民主國家。他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的教育思想總的指向是學校教育的變革,但當時中國學校極少,僅僅進行學校教育的改革不可能實現中國教育的改革,更不可能改善廣大民眾無法接受教育的現狀,所以陶行知提出了「大眾教育」,把教育辦到平民中去,辦到農民中去,開啟民智,大行教育,培養道德,培育新人。
  • 陶行知人才觀的啟示
    原標題:陶行知人才觀的啟示 「為政之道,在於用人,興邦大業,在於人才。」陶行知先生一生辦過幼稚園、小學、初中、中等學校和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陶先生結合中國的國情,創立了生活教育理論,形成一套獨特的人才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