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小蛋白也有大作用!線粒體小蛋白決定能量的產生!

2020-12-11 生物谷

2020年5月8日訊 /

生物谷

BIOON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報告說,線粒體中新發現的一種小蛋白對能量的產生至關重要。缺乏這種小蛋白(科學家將其命名為BRAWNIN)的斑馬魚,與人類罕見的線粒體疾病有著相似的特徵,這表明對這種蛋白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這些情況,並找到可能的治療方法。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由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家、Duke-NUS醫學院心血管和代謝疾病項目助理教授Lena Ho領導,他們發現16個"開放閱讀框編碼的短肽"(SEPs),它們的

遺傳

密碼在細胞核中翻譯,但然後導入線粒體--細胞的能源站。


"幾年來,SEPs一直吸引著科學界,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從未被探索過的微型

蛋白質組

,一個新基因功能的寶庫," Ho博士說。"但是還沒有系統的研究來證實它們的功能和生物學相關性。我們發現線粒體因其功能而成為研究熱點,其原因我們尚不完全了解。"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科學家挑出他們發現的16個線粒體SEPs中的一個進行進一步分析。他們將斑馬魚的SEP基因命名為BRAWNIN,敲除該基因會導致細胞生長極度遲緩和乳酸堆積。進一步的實驗表明,BRAWNIN對於線粒體中一組稱為呼吸鏈複合體III的分子的組裝至關重要。據Ho博士說,這種分子複合物對所有利用氧氣產生能量的生命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該團隊現在正試圖了解BRAWNIN是如何參與複雜的III裝配。他們還在研究哪些疾病可能是由BRAWNIN功能失調引起的,以及這種蛋白質作為逆轉疾病的靶點有多大作用。


"線粒體衰退和功能障礙是所有退行性疾病的基礎,並已被廣泛認為與癌症有關,"Ho博士說。"我們發現的蛋白質,包括BRAWNIN,代表了逆轉線粒體衰退的潛在目標。"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負責研究的高級副院長Patrick Casey教授對這一發現發表了評論:"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是新加坡乃至全球的主要健康問題。從Ho教授的研究中獲得的知識,再次肯定了我們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承諾的價值,這些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


Ho博士還指出,還有15個線粒體SEPs有待研究。"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有興趣研究它們的合作者。"(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癌症治療差異性竟與線粒體數量相關
    在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定量數據分析和建模,將這種效應歸因於線粒體表面促凋亡蛋白Bax / Bak的可變有效濃度。線粒體也可以作為細胞凋亡激活的催化劑,某些抗癌藥物通過激活這一過程發揮作用。由於這一機制的存在,研究人員做出了這樣的假設:當具有相同基因組成但具有不同數量線粒體的癌細胞暴露於促進細胞凋亡的相同藥物時,其可能產生不同的細胞死亡易感性。在暴露各種類型的細胞凋亡誘導劑後,西奈山和IBM研究小組研究了凋亡藥物濃度與存活細胞內線粒體的豐度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存活的細胞比未處理的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 癌症治療新思路,抑制線粒體DNA轉錄,切斷癌細胞能量供應
    ——線粒體DNA(mtDNA),人類線粒體DNA的長度為16569bp,擁有37個基因,編碼13種蛋白,這些蛋白都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可特異性靶向線粒體DNA(mtDNA)的口服抑制劑,小鼠實驗表明,該抑制劑具有強烈的抗腫瘤作用,在不影響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減緩腫瘤生長。實驗數據表明,該抑制劑作為First in Class創新抗癌藥物,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 重磅級文章解讀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細胞中的能量工廠—線粒體與多種疾病的發生都有著直接關聯,當然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或許是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重要靶點,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亮點研究,共同解讀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 神經元生死居然線粒體變大或縮小就能決定!
    在通過藥理學手段促進線粒體融合或抑制線粒體裂變後,放射狀膠質細胞增多,而新形成的神經元數量減少,這就進一步表明線粒體的動態變化在發育期可以決定神經元的命運。 那麼在人類中線粒體是否也存在這種決定作用呢?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解析出哺乳動物線粒體呼吸鏈酶複合體I的原子...
    2016年9月8日/生物谷BIOON/--線粒體呼吸鏈酶複合體I在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分子量大約為1兆道爾頓(MDa)的L形酶複合體是呼吸鏈中最大的蛋白組裝體,而且如今也是迄今為止解析出的最大的不對稱性膜蛋白組裝體。
  • 某些生物的線粒體核糖體竟由蛋白主導
    布氏錐蟲的線粒體中存在著非常不同尋常的核糖體。核糖體是細胞內最重要的分子機器之一,在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變化。它們的功能是讀取我們的基因的轉錄物,並將這些轉錄物翻譯為蛋白。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首次解析出這種非常特殊的線粒體核糖體在原子解析度下的結構。
  • Nature子刊:人工合成酶可能為線粒體功能異常疾病提供新療法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異常會引起300多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例如Leigh症候群(一種可能在嬰兒早期出現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和MELAS(會導致肌肉無力、糖尿病和中風,通常在40歲之前發作)。然而,在帕金森和其他較常見的疾病,甚至是衰老過程本身,線粒體功能也逐漸下降。
  • 關於線粒體的重要作用,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線粒體是我們細胞的能量工廠。每天,人類需要身體產生ATP來為所有細胞活動提供能量。神經衝動、肌肉收縮、DNA複製和蛋白合成僅是依賴於ATP供應的至關重要的過程的一些例子。線粒體以ATP的形式為內源性反應提供化學能,它們的活性必須滿足細胞能量需求,但是將這種細胞器性能與ATP水平相關聯在一起的機制卻知之甚少。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近年來線粒體疾病相關的突破性進展,與各位一起學習!希望能找到特定的基因被敲除後,可以讓線粒體功能缺陷的細胞得以生存。他們經過海量篩選最後確認出編碼VHL基因,VHL蛋白是細胞缺氧反應的抑制分子。在動物模型中敲除掉VHL基因,即使在正常條件,它們表現出缺氧症狀。【4】Nature:線粒體基因缺陷改造新策略doi:10.1038/nature14546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
  • 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複合物Ⅰ的結構揭曉
    德國科學家成功揭示細胞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複合物Ⅰ的結構,並發現了分子複合物中的全新能量轉換機制,細胞可通過該機制使用儲存在營養中的能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1日的《科學》雜誌網絡版上。 有氧呼吸是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將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兩種能量轉換器
    在有氧呼吸過程中,1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將能量釋放後,可產生30-32分子ATP(考慮到將NADH運入線粒體可能需消耗2分子ATP)。如果細胞所在環境缺氧,則會轉而進行無氧呼吸。此時,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便不再進入線粒體內的三羧酸循環,而是繼續在細胞質基質中反應(被NADH還原成乙醇或乳酸等發酵產物),但不產生ATP。
  • 健康的線粒體可以阻止阿爾茨海默病
    按照這一思路,Johan Auwerx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的實驗室對線粒體進行了研究,線粒體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動力源,因此在新陳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以蠕蟲和小鼠為模型,發現增強線粒體功能可以抵禦一種特殊形式的蛋白質壓力,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減少澱粉樣斑塊的形成。
  • Nature:線粒體裂殖需要蛋白DRP1,但不需要動力蛋白
    2019年6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線粒體裂變(mitochondrial fission,有時也譯作線粒體分裂)是維持線粒體網絡所必需的,並且依賴於一種稱為動力蛋白相關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 1, DRP1,也稱為DNM1L)的GTP酶。DRP1形成螺旋寡聚體,包裹線粒體外膜並將其分裂。
  • Nature 中文摘要 19 May 2016
    我們確認了在所有收縮注入系統中保守的組件最小集的同一性和功能,表明這個引發機理是普遍保守的。 Aplatform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macrolide antibiotics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發現途徑
  • Nature 中文摘要 28 July 2016
    我們預測會破壞膽固醇分子與Smoothened蛋白結合的突變體喪失了轉導天然Hh信號的能力。當一種臨床應用的受體拮抗劑vismodegib結合於TMD時,蛋白的CRD會隨之產生構象變化,使得膽固醇分子無法結合於CRD-連接區-TMD的結合面上。我們的研究展示了由底物決定的胞外域與跨膜區之間的相互作用對GPCR活性進行調控的結構基礎。
  • Nature: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3)蘋果酸-天冬氨酸、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提供了T細胞活化早期增殖和表觀遺傳重塑所需的底物,為細胞分化及功能的形成提供能量。部分研究展示:1)TCA循環酶的活性對TH1細胞的激活是必需的先前的研究表明,TCA循環可通過分別生成NADH和琥珀酸鹽生成複合物I和複合物II來促進線粒體氧化還原的電子傳遞(ETC)。然而,ETC在T細胞活化後期的作用尚不清楚。
  • 為何我們只遺傳母親的線粒體?清華薛定和港中文姜秉昊教授Nature...
    他們以線蟲為模式生物發現了調節父系線粒體選擇性清除的一個關鍵機制,即線粒體分裂和融合之間的平衡。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眾所周知,線粒體在哺乳動物中是遵循母系遺傳規律的,即個體的線粒體DNA只能從母親那裡遺傳而來。
  • 《科學》:揭示哺乳動物線粒體複合物I的作用機制
    線粒體是我們細胞的能量工廠,它產生的能量支撐著生命。一種稱為複合物I(complex I)的巨型分子質子泵至關重要:它啟動了一連串的反應,構建出質子梯度來驅動ATP產生。儘管複合物I發揮著核心作用,但是它跨膜運輸質子的機制至今仍不為人知。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其中,AI還立下了一樁大功。DHT進入細胞後,會對代謝系統產生作用,使作為能量源的ATP無法產生,從而無法進行毛髮的蛋白合成。毛母細胞因此失去活力,角質化形成休止期毛髮,大概三個月後就會脫落。除了引起陽痿、療效反彈,非那雄胺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即女性不能使用,一是因為確實沒什麼效果,二是會對生理周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