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整理學》:突破慣性思維模式,讓靈感發酵,思維更上一層

2020-12-12 凌小讀書日常

亞里斯多德曾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當我們將思考作為一個課題拿出來講的時候,是否如同這句話所說的那般重要?

《思考的整理學》這本書中,就思考的各方面進行了一番分析。

作者外山滋比古是日本思考大師,百萬級暢銷書作家。他在自己以往的思考經驗上,提出新奇的整理法,讓我們感受不一樣的思考世界。

1.正確思考,需要暫時放下

作者寫道,「要學會暫時放下,給事物一段自由發展的時間。」

這句話,讓人想起一個詞——深思熟慮。

文中,他用酒精的發酵比喻思考的過程,認為如果將某一個突然出現的靈感立馬告訴別人,有時不被別人重視,或是直接將其否決。

唯有將靈感記下來,放置一段時間,之後浮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往往會比前面的更加精彩。

在生活中,也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迫切地想要完成一件事,卻越做越慢,越做越糟糕。當我們匆忙把一件事情做完的時候,卻沒有很好的效果。

書中提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而一個朋友曾說過,「慢,也是一種成長」。

記得剛開始看書的時候,速度真的是很慢。看過網絡上有部分人說一天可以看一本書,而自己一個月都看不完一本簡單的書,越看越焦慮。

後來聽朋友說,什麼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自己才知道,急功近利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冷靜下來,自己結合實際的各方面考慮,做了一個計劃。從剛開始的每月看一本書,慢慢地改為一個月兩本書,雖然速度很慢,但卻讓自己有所成長。

同樣,在腦中閃過的每一個想法中,都需要經過再三考慮,才能夠讓自己信服,讓別人接受。

任何事情,要一步一步來,才能有進步。任何想法,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成為大智慧。

2.遺忘——思考中不可少的一步

「要讓我們的腦袋變成一個高效運轉的工廠,就需要不斷地遺忘。」

這本書中,很奇怪的一個地方在於,忘記才是思考的正確打開方式,讓我記起了朋友曾發過的一張圖片。

前段時間因為自考,我們都在複習考試內容,朋友問我複習得怎麼樣。我們基本上是背了就忘,一忘再背。她突然發了一張圖片,那內容簡直是我們兩個的現狀,讓我至今難忘。

這是網友看電影《夏洛特煩惱》的時候,根據電影中的一段臺詞,改寫來的,具體形象而又生動。

遺忘是很多人的通病,面對小事時,還無傷大雅,而若是碰上大事,那就真的是攤上大事了。

在大腦中,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都要處理各種事情。很多時候,那些沒用的信息在腦中久久不能抹去,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忘掉它們,騰出更多的空間給有用的信息。

當我們放空自己,不去想任何事情,給大腦一個休息時間時,能夠推動大腦思考問題,理性分析對錯。

作者提出,所謂思考的整理,就是如何更巧妙地遺忘。

很多時候,我們所進行的冥想也可以有同樣的理解。放空自己,深呼吸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大腦的放鬆,讓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問題,過生活。

3.三上、三多、三中,你做到了多少?

「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當我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恰巧為我們提供了思考其他事物的便利條件。」

人們常說,一心不能二用。

這裡,作者用歐陽修的三上原則:「馬上、枕上、廁上」,來表明當我們在做其他事情時,也正是思考的好時機。

這三個時機可以說,在這個時代也經常被活學活用。

比如早晨的通勤時間,有一部分人用來做碎片化學習技能,閱讀,或是學英語等提升自己的事情。而有的時候就算不做這些事情,偶然看到某個廣告上的一句話,路上看到的一些事情,都能夠讓自己靈機一動,頓時產生想法。

這些想法的產生有必要把它們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固有產物,就要用到「多看、多寫文章、多下功夫推敲」的三多秘訣。

平時多看書,是一個好習慣。書中的內容能夠讓自己擴大知識面,看別人的故事,品味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

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修改推敲,反覆練習,一個一個的想法也會為自己所用,讓思考更準確。

那麼我們可以在「忘我之中、散步中、洗浴中」的三中狀態中,去體會思考,不斷深入了解想法奧秘。

無論是冷靜地不能再冷靜的廢寢忘食,還是出門散步,或是直接洗個熱水澡,都能夠讓大腦放鬆,對思考有利。

生活中,將這些原則應用起來,還怕思考沒頭沒腦嗎?

4.擴散和收斂的較量

「如果一個詞語只能擴散而沒有收斂的話,那麼它最終只會消失。」

書中,提出了兩種能力,一種是改變接受到的信息的擴散能力,另一種是將分散的內容結合在一起的收斂能力。

這兩種能力,我們可以理解為總分和分總的兩個文章結構。

在學校時,學習每一篇文章,老師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心主旨用一句話概括出來,這樣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大致信息。

當我們把各個段落反映的信息收集在一起,再整理總結出一句話時,這就體現出來自己的收斂能力,這種概括經常出現在考試中。

擴散能力則是另一種情況,給出一句話或是一個觀點,讓自己發散思維,往各個方面分析其中內容,思考觀點背後的價值觀,挖掘出暗藏的玄機。

擴散能力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當自己看到一個觀點時,提出自己的另外一個看法,即使是與之相斥的,也要勇敢提出來,再進行各方發散。

作者寫道,「在我們閱讀時,只有擴散作用才能給予表現力永恆不朽的生命。」

當我們不斷產生新的想法,自己的思考整理能力也能更上一層樓。

書中有一句話,「要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具備人類的特性,也就是創造力。」

不斷創造新觀點,不停思考新人生,不放棄跑向未來!

作者簡介:

凌小,從零出發,曉寫文章暮看書。

相關焦點

  • 突破慣性思維,把握職場主動
    「慣性思維」只會讓自己損失更大,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在思考時不夠全面,會出現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為什麼這麼說呢?久而久之我們思考問題時,就會陷入一個「固定」模式。在職場中,很多人換了公司以後,總是覺得很難適應新的工作。原因就在於他們總是將以前公司的那種文化和處事方式,拿到新的公司裡套用。
  • 暢銷日本34年《思考的整理學》:擺脫混亂思維,激發大腦創造力
    只可惜,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人工智慧的不斷技術突破,我們的大腦在儲存和調用信息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這就意味著我們對於大腦的認知要有些新的突破,可以多嘗試開發那些人工智慧暫時還無法越過的領域,比如說人類所獨有的情感思維和創造力思維。
  • 怎麼擺脫慣性思維?父母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才能讓他脫穎而出
    紙條上寫著:「把牙膏的開口擴大一公分。」這樣在使用者擠出相同長度的牙膏時,可以增加他們的使用量。經理看完紙條後立馬改了包裝,公司也終於起死回生。這就是曾經很著名的一公分牙膏事件。當銷售出了問題,大家下意識都會思考使用何種營銷模式,來賣出更多的產品。只有這名員工打破慣性思維,想到了從產品本身入手,增加消耗量。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慣性思維的危害時間的打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慣性在物理學的定義一般,保持著原有的東西,不因外界的一點衝撞而馬上發生改變。慣性思維固然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能免去很多思考問題時的繁瑣步驟。
  • 《肖申克的救贖》:突破認知,不做慣性思維的奴隸
    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突破自我,突破思維定勢——《自以為非》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3,於1994年9月23日上映,自上映以來,收穫千萬級好評,獲得10項奧斯卡大獎提名,2項金球獎提名,堪稱影史上偉大的無冕之王。
  • 【柱子七彩早餐】突破慣性思維的影響
    我覺得這個事情還是慣性思維主導著我,而孩子因為思維跳躍則沒有受到太多慣性思維的影響。慣性思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數日重複而形成人根深蒂固的思維。這種思維是難以改變的。有的人總想著去改變別人的思維習慣,往往因此改變不了自己氣的夠嗆。其實,試圖去改變別人慣性思維的行為都是不智慧的。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讀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裡,如何能挑得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如何擔得起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所以要解放思想,且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
  • 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幫你避開思考的「死胡同」
    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是慣性思維? 即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 如何突破慣性思考(二) -面對無助的勇氣
    ,必須要突破慣性思考模式,進一步內化成屬於自己的創意思考模式,才有辦法面對不同情況使用,否則這樣的創意或創造力培訓效果通常只是曇花一現,久了以後,就更容易忘記,甚至到當要真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有用的創意或創造力時,就腦袋一片空白了。
  • 《思考的整理學》:日本思考大師支招,拖延和遺忘可以催生靈感
    最近讀了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會前總裁外山滋比古所著的《思考的整理學》,受益匪淺。書中作者基於豐富的思考經驗,提出了獨特高效的思考整理法,使碎片化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想法,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書中提出了激發大腦創造力,有兩種方法對催生靈感更有效:睡一晚,時間的沉澱可以催生靈感;遺忘可以幫助我們催生出更有價值的思考。
  • 突破慣性思維方式,播下種子,走出低谷.
    老Guo對張總說:「 你多年的經驗形成了你對業務發展的慣性思維方式。你講的都對,但每當你在涉及到靠出版銷量好的圖書掙錢這類事情時,你的結論都是沒我什麼事兒。這就是慣性思維。」老Guo又說:「張總,你對靠出版銷量好的圖書掙錢的出版社的業務了解的很多,也能了解更多,跟那些出版業外的人比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如何突破慣性思考 (一) - 創新第一步
    創新第一步 TRIZ創新工具發展七十多年,不論是古典TRIZ或是現代TRIZ,TRIZ創新工具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突破慣性思考的限制 創新障礙 要突破慣性思考的限制,首先要了解慣性思考的類型。要了解慣性思考的類型,我們可以先從一些常遇到的慣性思考用語來判斷,比如說,你可能會聽到下面的句子: 1. 我想這需要更多研究!2. 我覺得可以先做個調查看看!3. 先開會討論一下!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其實,你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就能知道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正確答案為0.05元,假設球拍為X,球為Y,X+Y=1.1,X-Y=1,那我們很容易得出X=0.05,Y=1.05。我們一開始就掉進了慣性思維的陷阱裡。
  • 薦讀丨勇於突破「模板思維」
    思維是什麼?思維是精神世界中最瑰麗的花朵。有研究表明,左右一個人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維模式。思維是控制成功的密鑰,而「模板思維」則違背了思維的特點規律。它是一種惰性思維,不積極學習進取,靠佔用別人的成果、套用別人的經驗吃飯;它是一種習慣思維,因循別人的思維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習慣一切、一切習慣,不思進取和改進;它是一種「保險」思維,認為循規蹈矩、照抄照搬別人的東西保險,走新路、創新模板費時費力不說,還會帶來風險。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好文推薦)
    讀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水平思考法:創新思維理論的經典之作,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
    水平思考法· 內容簡介 ·水平思考是一種開啟創造力、打破僵化的固有思維模式、拓展思路、培養創新思維的思考方法。「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一詞被收入專業的《牛津英語大詞典》。《水平思考》和《六頂思考帽》是德博諾先生的代表作,被翻譯為37種語言,暢銷54個國家。「水平思考」「六頂思考帽」方法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激發組織成員智力潛能的思維管理工具」。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政界、企業界、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推廣。
  • 水平思考法:創新思維理論的經典之作,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
    >水平思考是一種開啟創造力、打破僵化的固有思維模式、拓展思路、培養創新思維的思考方法。他被譽為20世紀人類思維方式革命性變革的締造者,歐洲創新協會將他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大的250人之一。德博諾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創造力和新思維的象徵。「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一詞被收入專業的《牛津英語大詞典》。《水平思考》和《六頂思考帽》是德博諾先生的代表作,被翻譯為37種語言,暢銷54個國家。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深度好文)
    而這個「發現」就需要生活的有心人去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和思考問題。不斷創新,一切才會越來越好。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一、多學科思維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