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手術並非一勞永逸,不要掉以輕心

2020-12-23 尋醫問藥

腸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手術並非一勞永逸,不要掉以輕心

腸癌現在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腸癌的出現,並不是突然之間的,而是日積月累才形成的,據了解,95%的腸癌在最開始都是以息肉的形式存在,這讓人們不得不重視起來。什麼樣的腸息肉會癌變?腸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

腸息肉雖然是腸癌的主要「元兇」,但並非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只有腺瘤性息肉才是危險的。至於如何才能確定是否為腺瘤性息肉,那需要做一個病理檢查,根據病理結果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根據病理結果,又可以把腸息肉分為兩個等級,分別是低危險性和高危險性。如果只有1-2個小於1釐米的管狀腺瘤,癌變的可能性比較低;如果有3個以上且大於1釐米的管狀腺瘤,則必須要儘快做切除手術,防患於未然。

腸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

很遺憾,手術後的確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原有的腸息肉切除後,仍然會有可能長出新的息肉,而肥胖、高血脂等都是常見的誘因。若是當時採用分片法切除息肉的,局部復發率可達到20%左右。另外,還會因為檢查時沒有觀察仔細、醫生操作水平低或者腸子沒有洗乾淨等原因,導致做腸鏡時沒有做出準確判斷,漏檢了某個部位的息肉。

為了防止復發,腸息肉切除後還是需要定期複查。

低危險性的患者,建議手術後每五年復發一次,高危險性患者則應該每年複查一次。當然,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還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聽從醫生的建議。

不僅僅是腸息肉患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醫生建議,健康人群也是應該定期檢查的,可以及時發現病情,防止疾病惡化。美國近幾年腸癌的新病例比以前少了差不多30%,就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做腸鏡,發現長出腸息肉後立刻切掉,這也是預防腸癌最好的方法。

預防腸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做腸鏡,而預防癌前病變腸息肉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的護理了。既然病變發生在消化系統,那麼飲食就尤為重要。平時要多吃果蔬,增加腸胃蠕動,少吃辛辣油膩或其它重口味的食物。

相關焦點

  • 長腸息肉是否應該切除,切除後會復發嗎?正確答案是這樣的
    腸息肉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一般來說醫生會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手術一詞讓人聞風喪膽,開始猶豫是否能夠不切除它。如果切除,會不會再一次發作。腸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切除呢?切除後會復發嗎?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不利於身體健康。在腸息肉剛出現時,並不十分危險,但是若長時間置之不理可能會發生癌變。
  • 子宮息肉需要手術切除嗎?
    子宮息肉需要手術切除嗎? 時間:2020-01-16 08:53 雲南仁愛醫院 每年,我們都會接受體檢,看到報告上多出來的「息肉」都會變得十分焦慮,這些身體內長出來的小東西,哪些是癌症前期徵兆,哪些是良性變化,哪些需要手術?
  • 做腸鏡發現腸息肉怎麼辦?如何才能不讓腸息肉復發?看醫生怎麼說
    但是很多做了腸鏡檢查的人在拿到腸鏡報告時,面對報告寫的「腸道息肉」診斷往往一臉茫然,心裡有很多疑問:什麼是腸息肉?是否意味著腸道腫瘤?如何避免復發?這裡不妨初步和大家一起看看腸息肉的那些事兒。什麼是腸息肉?腸息肉就是我們腸道黏膜上一些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的病變。
  • 男子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會癌變嗎?腸息肉要不要切除?
    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竟然發現他的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為什麼腸子裡會長那麼多的息肉呢?會不會發展成癌?查出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該怎麼辦?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息肉有遺傳史,跟基因突變有關,所以腸道裡長息肉,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 腸息肉會有什麼不適感?症狀早感知早治療!
    息肉,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多餘的、比較小的肉,腸息肉,簡單說來就是異常生長出的肉疙瘩。不要小看這「肉疙瘩」,它是很常見的腸道疾病。數據顯示,在中國,大約30%左右的中年人腸道會長息肉,且息肉切除後仍有再次復發的可能。 當息肉直徑超過1公分時,惡變率將達到50%以上!
  • 腸息肉切掉後,還會癌變嗎?怎麼做可以切斷癌變後路?
    腸道息肉被摘掉,還會得癌嗎?腸道是息肉多發部位,也就意味著摘掉息肉後,也可能還會再長出來,是個比較難纏的事情。復發率算是很高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腸息肉復發時,位置和性質都會產生變化。也就是說息肉可能長在任何地方,性質也會不確定,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導致復發的因素也有很多,與腸道本身環境有關。還可能是切除息肉不徹底,有些深層次的息肉沒有被及時切除,在不斷發展中,性質就會發生變化,也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 腸息肉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還能防復發!
    腸息肉手術除了要承擔手術風險,在手術後也會復發,而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息肉也會有癌變的風險。因此如何消除息肉,如何讓「它」不復發,成為了關鍵。那麼,腸息肉究竟該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息肉,還能防復發!
  • 體檢查出腸息肉怎麼辦?這三種要及時切除,拖久了容易惡變
    提醒:3種腸息肉一定要切 查出腸息肉,先不要驚慌,先分清楚是哪種類型的息肉。 首先,腺瘤性息肉最為危險,所以若是此類腸息肉,不論其尺寸大小數量多寡,醫生都會建議及時切除,以免演變成腸癌。
  • 鼻息肉手術後復發怎麼辦?
    很多患者和醫生普遍認為鼻息肉手術後容易復發,甚至有的觀點認為既然會復發,那就第一次就不應該做手術。那這些看法是否正確呢?鼻息肉手術後復發該怎麼辦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析一下。而多年慢性鼻竇炎引起的鼻息肉,尤其是平時沒有噴嚏流清涕的過敏症狀的患者,接受成功的手術後,鼻息肉復發的機率非常低。
  • 不少人患腸息肉;切除後必須複查。究竟多久複查一次
    大小超過了一定的值,就去做手術切除。但是,莫以為切除了,就萬事大吉了,還必須得定期複查。問題是:「定期」是多長時間?醫生有話要說。為什麼要定期複查腸鏡?1.約20~30%中年人腸子上會長息肉,專家一致意見是,人活到50歲後都要查一次腸鏡。
  • 膽囊息肉的剋星,不手術祛除息肉免復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稱為「膽囊息肉」。人們在發現它時多採用先觀察再手術切除膽囊,或對癌變率極高的膽囊息肉進行切膽治療。但這類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很多患者不願承擔。那麼,你知道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免復發的剋星是什麼嗎?
  • 為什麼腸息肉手術切除後易復發?考慮到5個因素,加緊提防才好
    腸息肉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通常可以通過腸鏡輔助將腸息肉切除。但是不少患者在手術後都會出現復發的情況。對於這個事件,相關研究人員對其進行調查,最後發現做過腸息肉切除術的患者會在術後3-5年出現復發的機率為28%-58%,這個復發率可謂是十分高了。
  • 查出了腸息肉怎麼辦?坦白講:這3種息肉,越早切除可能就越好
    部分人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有腸息肉形成,腸息肉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改善措施,否則在疾病耽誤治療,改善方法不合理的情況下容易加重。部分還說體檢發現的息肉不用治療也可以,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出現了腸息肉是否需要治療應該根據息肉的大小,性質,是否引發不良症狀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 體內長腸息肉,會出現哪些症狀?腸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
    那麼,腸息肉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又是否該切除呢?腹痛明顯,一般在排便過程中,如果發現腹痛越來越明顯,這時候就要引起重視了,這可能就是在此過程中對腸道內息肉帶來了損傷造成的,這時候我們要及時檢查身體,正確的對腸道內息肉進行有效控制,才能防止息肉對身體帶來的傷害。
  • 腸息肉、胃息肉、膽息肉、鼻息肉……切還是不切?
    身體各部位大大小小的息肉,要不要治,會不會癌變? 總有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後,被報告顯示身體某個部位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慮。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徵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過多在意。那麼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該如何治療呢?
  • 擔心破壞處女膜,醫生就能拒絕為子宮息肉女孩手術?
    近日,一女孩自曝「婦科手術多次被拒,因醫生怕破壞其處女膜」的尷尬經歷,經媒體報導後引發關注。據報導,女孩因子宮息肉需要做手術,醫生擔心破壞其處女膜,推薦她到省級醫院進行宮腔鏡手術。女孩輾轉多家醫院,且明確表達知情同意,醫方仍怕惹麻煩而堅持讓其父母或關係人進行籤字確認,甚至有醫生建議其自行弄破處女膜後再手術。
  • 腸息肉也分「好壞」,要不要一刀切,醫生給了答案
    即使是「壞傢伙」腺瘤性息肉,也不一定全部都會發展成癌,只不過這種息肉癌變風險較高,所以應該儘快切除。 不可否認,腸息肉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進行無創腸鏡手術一刀切。然而腸息肉並不是那麼「十惡不赦」,切還是留,我們需要根據數量、大小、患者體質等酌情處理。 如果體內腸息肉數量不多,而且個頭比較小,不影響腸道的蠕動和腸腔,那麼就可以採取觀察態度,密切留意腸息肉的情況。
  • 胃腸息肉,切除了就萬事大吉了嗎?
    到醫院檢查發現是乙狀結腸息肉,經切除活檢為腺瘤樣息肉。術後,醫生千叮萬囑他要定期複查,但術後他再沒有出現過便血,就把醫生的囑咐放在腦後。前幾天,由於再次便血,才來檢查,發現息肉復發且癌變。目前的研究顯示,許多息肉就像「披著羊皮的狼」,暗中觀察人體這塊「肥肉」,剛開始時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但隨著病情進展,「狼」終於露出本性,即發生癌變,其中結直腸息肉是導致結直腸癌變的主要因素。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但它的確是致癌的一個主要因素。息肉可根據病理類型大致可分為炎症性、腺瘤性、增生性三類。
  • 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中醫治療腸息肉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理氣化瘀、行氣化溼等方法治療,改變息肉產生的溫床,從源頭上治療腸息肉。對於體積小於1.5cm,症狀輕或無明顯症狀的腸息肉,建議患者在查出後,注意飲食,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 隱匿的死神——腫瘤性腸息肉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腸息肉90%以上沒有任何症狀,李先生是因為息肉太大才會出血,千萬不要把大便帶血作為判斷有無息肉的依據。這也是本文之所以說它是「隱匿的死神」的原因。這兩例患者都是腺瘤性息肉,與腸癌幾乎是擦肩而過,由於切除的時機都不算太晚,所以阻止了兩個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