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真的是一件極具耐心的事情,熊孩子有時候能把人氣得跳腳。朋友家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她說兩個人鬧起來,每天都有種想揍他們八百遍的衝動!這個時候控制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
父母的情緒不穩定,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可以說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一、性格變得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家庭中要是父母經常性地衝著孩子發火吼叫,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性格也會變得比較孤僻敏感,或者比同齡的孩子更加自卑,會容易因為害怕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而這種性格的缺陷往往伴隨孩子的一生很難改變。
二、不服管教,叛逆。孩子不能經常打罵,否則容易出現另一個極端,有的打著打著就習慣了。棍棒教育已經對他不起作用,變得天不怕地不怕。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難以管教,很容易使孩子誤入歧途。
另外父母情緒暴躁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也容易變成像父母一樣的人。家庭的教育存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樣環境的作用下,孩子很可能走上父母的老路。
情緒會傳染是可以影響到別人的,好的情緒處在一個輕鬆的氛圍裡,心情愉悅。而壞的情緒就像生活在一個壓抑煩悶的空間,讓人喘不過氣來。孩子的生活環境很重要,而這一切都取決於父母。
一個人的情緒透露著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研究表明,脾氣急躁的人往往更難以成功,即使這個人再聰明。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沉著冷靜地思考,就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只有保持穩定的情緒,才能有條不紊,從容不迫地把問題解決。
1.每次發脾氣前先想想你是孩子的榜樣,想一想做任何事情前可能發生的後果。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作下一步的決定。
2.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犯錯事是常有的事,因為他們思想比較不成熟,本身就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教育。面對孩子做錯事先不要急於責備,而是要耐心教導。指出孩子的不足,積極地幫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3.懂得欣賞,多多肯定孩子。教育是一門學問,孩子雖然會犯錯誤,但是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並且加以肯定,批評和誇獎兼用。懂得適當地誇獎,說不定比一味地指責教育更加容易讓孩子接受。
4.不要過度幹預,教育需要講道理。孩子的世界跟我們成年人不一樣,有時候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他們。過度地幹預只會讓孩子失去本心,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教育同樣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只有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獨立自主,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記錄生活,分享育兒點滴。
育兒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我是一名90後寶媽,提倡科學育兒。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 點讚 +關注 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