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一首詠馬詩,全文無一馬字,卻表現出老馬的奉獻精神

2020-12-27 品詩賞詞

提起描寫馬的名作,讀者一定不會忘記韓愈的散文《馬說》,因為學生時代就背誦過,應該對其中一些句子也是記憶猶新。而李賀也寫過很多馬詩,其中的名句,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表達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的感慨。

而三國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更是寄寓深遠,即使人生暮年,也並不悲觀,仍在不斷進取,並激勵自己繼續建樹功業。而很多老人也如老馬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值得人們讚美。下面介紹南北朝的一首詠馬詩,全文無一馬字,卻表現出老馬的奉獻精神。

詠老馬

南北朝:沈炯

昔日從戎陣,流汗幾東西。

一日馳千裡,三丈拔深泥。

渡水頻傷骨,翻霜屢損蹄。

勿言年齒暮,尋途尚不迷。

沈炯,南朝梁武康人,他年少時就出類拔萃,後來曾擔任掌書記,凡羽檄軍書,皆出其手。陳文帝即位後更是非常器重他,還因其討逆立功,封他為將軍。

這是一首自況詩,作者嘆息良馬少盡其力、老棄其身的悲慘遭遇,既表達了詩人壯志未衰、積極用世的精神,也是對自身遭到遺棄、晚景不幸的一種抗議。

開篇兩句概述老馬當年馳騁四方、驍勇善戰的經歷,「昔日從戎陣,流汗幾東西」,它以前從軍總是勇打前陣,縱然淌汗流血,也要東奔西走。

戎陣,即戰陣;東西,泛指方向,這裡指各地。作者簡括地點明了老馬過往的戰績,為下文的具體敘述作好了鋪墊。

次二句續寫老馬的不凡經歷,「一日馳千裡,三丈拔深泥。」一日之內可以驅馳千裡,逸足能拔三丈深泥。作者用了一些數量詞,雖然有些誇張,卻惟妙惟肖地描寫了老馬當年長尾風生、逸足電發的風姿,它善跑善跳,為主人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

頸聯抒寫老馬當年曆盡跋涉之苦,「渡水頻傷骨,翻霜屢損蹄。」連續地渡河,被涼水傷及了骨骼;不停地奔馳,翻起的霜雪損害了蹄甲。作者憐惜老馬屢遭磨難,不畏犧牲的奉獻精神,也為下文的呼籲準備了條件。

雖然作者將其同情老馬的遭遇,但最後兩句並非哀鳴與無奈,而是壯心不已,充滿信心,「勿言年齒暮,尋途尚不迷。」不要說老馬年齒已衰暮,失道尋途尚不迷惑。詩人呼籲人們都要像伯樂一樣,認識到這些千裡馬老而不衰的能力,不可讓它受到太多的屈辱,而最終駢死於槽櫪之間。

因為幼牛幼馬每歲生一齒,所以人們便用其齒數,計算牛馬的年齡。尋途,這裡化用管仲讚美老馬識途的典故。那些皇親國戚以為老馬體衰無用,所以它們最後的待遇還不如極其普通的馬,稍有良心者,皆會為之大聲疾呼,同時也鳴其不平。

縱覽沈炯的這首詠馬詩,前六句進行鋪墊,重心在最後兩向。作者借老馬自喻,同時也寄託了那些曾經為國家作過貢獻、如今依然壯心不已,希望繼續為國效力的老人們的思想感情。也正如中唐詩人劉禹錫所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全文對仗工整,接近五言律詩,雖然不提一個馬字,但句句表現出對久經沙場的老馬的憐惜,以及對飽受風霜的老人的尊崇。如今雖然時代變了,但老馬的奉獻精神依然值得人們學習和傳承,那些在各個階層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一輩,更值得大家尊重!正所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相關焦點

  •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古往今來寫到悲秋的詩詞不下千萬首,不光是唐詩宋詞,就算是其他那些詩詞藝術談不上很發達的朝代,也時常會有經典的傷春悲秋之語,比喻南北朝的「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等。但是要說到中國古典詩詞中最精彩的悲秋詩詞作品,卻並非唐詩宋詞。
  • 李白輸得最慘的一次,洋洋灑灑100字不敵李賀20字,詩鬼名不虛傳
    就是這樣的李賀,卻寫得一手詠馬詩,他的詠馬詩冠絕古今,只一首《馬詩.其五》就被後世文學家認為打敗了李白經典名作《白馬篇》。1. 先看看李白的《白馬篇》(節選)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 奉獻並快樂著,是老馬一生的追求 | 臨泉散記(三)
    《老馬》老馬在學校值班室值班時突然暈倒,被120急救車拉走了。那天傍晚,校長從縣城回來,一臉悲傷的對大家說,老馬「走了」。用校長的話說:老馬的工作是我們學校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他既是保安,又是保潔;既是「鎖長」,又是「所長」;既是電工,又是水工。總之,學校大小雜事皆由老馬管理。師生們親切地喊他「馬總」。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精神力量。古詩詞的成功與獨特性,離不開眾多優美的意象。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微雨》,便是古詩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當時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初試失敗,正在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幕府擔任巡官,在遇到一場雨後,便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 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全文出現4個夢字,空寂無求,禪意悠遠
    佛教文化從西域源源傳入,使中國的學術思想突然加入新鮮血液,從南北朝到隋、唐以後,佛學的勃然興起,就形成了儒、釋、道三家為主流的中國文運,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洪流,奔騰澎湃,普遍深入中國文化的每一部分。而北宋詩人王安石經歷了無數的宦海風波,晚年看淡看空,經常參禪悟道,有一次夢醒後寫了一首禪詩,全文出現4個夢字,空寂無求,禪意悠遠。夢宋代:王安石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 陸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全文無一「梅」字,卻句句有梅!
    對於南宋愛國詞人陸遊創作的這首詠梅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還能背誦全文。畢竟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是古典詩詞中的詠梅名篇。不過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加,相信大家再讀這首詞的時候,或許有著不一樣的體會。從寫作手法來看,陸遊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全文無一「梅」字,卻句句有梅,盡顯高超的表達技藝。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李賀,字長吉,雖然只活了短短27歲,卻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才華的著名詩人。詩人的父親曾做過邊塞上的小吏,後來雖轉任縣令,卻去世較早,家裡的事情全靠母親一人操持。這首詩就是作者借竹自比,寫竹子的文光勁節和瀟灑清幽,實際上是寫人的氣質與修養。
  • 南北朝最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只描寫了普通的風景,卻充滿詩情畫意
    南北朝時期的吳均,同樣也是一位隱士,而他也是寫下了《山中雜詩》,這樣膾炙人口的名篇,那這首詩同樣也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可是詩人那種細膩的描繪,以及獨特的視角,卻是為此詩增色不少,從而也令此詩成為了一首優美的山水詩篇。整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裡面的那一份唯美,卻是令人驚豔。
  • 「詩鬼」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詠馬詩,短短20字,驚豔無比
    馬不僅在人類日常生活中需求極大,在戰爭中更是如此,故而那些在馬背上得天下的統治者們對駿馬更是喜愛,唐太宗喜歡自己的馬,故而昭陵有六駿。有詩鬼之稱的李賀曾作《馬詩二十三首》,通過詠馬來明志,通過描寫駿馬的遭遇來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這一組詩歷來評價極高,方扶南(清代詩論家)給《李長吉詩集》作評時對這一組詩做了如此評價:「此二十三首,乃聚精會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辭,猶有老杜(詩聖杜甫)諸作之未至者。」
  • 蘇軾最用心的一首悼亡詞,全文50字,下片25字是上片25字的倒敘
    一說到蘇軾的悼亡詞,我們很多人就會想到那首著名的「十年生死兩茫茫」。那是蘇軾悼念結髮妻的經典之作,在整個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審美價值。對於古代的這些極富才華的詩人和詞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生離死別更讓他們感到痛徹心扉的。
  • 一首28字寫月亮的唐詩,全文無「月」字卻字字寫「月」
    我們之前品讀過李商隱和杜牧的兩首古詩,他們在古詩當中都在寫雨,但是全文當中並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堪稱是詩人別具匠心。古典詩詞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詩人們描寫一種景物或者一種自然現象,除了題目當中有所交代之外,全文都是儘可能的避開這些字眼,而是採用對其特點的描繪反襯其自身的規律。讀起來是很有趣味的,甚至很多時候可以當做一個成語來猜,謎底就是這古詩的題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嶠的《風》。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寫月亮的古詩。
  • 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
    俗話說,送君千裡,終須一別。
  • 北宋詞人寫了一首 「雨」詞,全文無「雨」字,卻句句都在說雨
    有的人全詩都在寫雨,情感也在這綿綿的雨中表現出來,而有的人全文都在說雨,卻不將雨寫入詩中,字字句句,仿佛都能感受到,窗外那淅淅瀝瀝下著的雨。北宋詞人就寫了這樣的一首「雨」詞,除了題名,全文中沒有用到一個雨字,卻句句都在說雨,這首詞就是万俟詠寫的《長相思·雨》。
  • 蘇軾最用心的一首悼亡詞,全文50字,每一字都是思念的淚水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的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說到他一身之中最被人印象深刻的一首詞,據某網站網友們不記名投票統計顯示,《江城子》名列第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全文無一生僻字,卻道出了養生的真諦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全文無一生僻字,卻道出了養生的真諦。自詠唐代:白居易隨宜飲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無妨長福是單貧。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春?詩人在晚年定居東都洛陽,過著靜謐恬淡的生活,筆端也流露出安貧樂道的心情。首聯就表現出這種禪家的思想,「隨宜飲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隨宜,隨便的意思。詩人平時隨便吃些適合腸胃的食物充饑飽腹,穿衣只要可以蔽體,也不計較質量好壞。可見樂天對物質生活要求很低,更專注於精神需求。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次雨後賞景,高興之餘就寫下了一首好詩。下面分享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雨清代:袁枚當窗三日雨,對面一峰沉。袁枚7歲開始就讀於私塾,12歲考取秀才,27歲擔任溧水縣令,此後雖然還在江寧以及陝西等地任職,卻並無升遷。37歲那年,袁枚終於決定辭職還鄉,從此過上了悠閒的隱居生活。詩人喜歡讀書,不嗜飲酒;樂於旅遊,不愛聽曲。他住在隨園,也常去常州、杭州等地走親訪友,並與四方名流詩歌唱和。
  • 溫庭筠的詠「淚」詞,全文無一淚字,卻堪比李商隱的名作
    下面介紹溫庭筠的詠「淚」詞,全文無一淚字,卻堪比李商隱的名作。菩薩蠻唐代:溫庭筠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溼鉛華薄。春露浥朝華,秋波浸晚霞。風流心上物,本為風流出。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溫庭筠,字飛卿,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他文思敏捷,素有「溫八叉」之稱。可是又因為恃才不羈,便屢試不第,於是也就終身潦倒。但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花間派」著名詞人。溫庭筠寫過很多《菩薩蠻》,恰好唐宣宗當時又特別愛唱《菩薩蠻》詞。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20個字無一生僻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有些詩難懂是因為生僻字多,也是因為太長了,比如李白就有一首詩叫《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標題就有22個字,全文共是有800多字,詩仙寫起來或洋洋灑酒,後人背起來卻是頭上冒汗。但唐代詩壇偏有一個人,最討厭囉囉嗦嗦寫一堆字,他就是詩佛王維。王維的詩大概是小學生的最愛吧,基本上都是幾十個字,而且都是最簡單不過的字,讀幾遍就能背。
  • 詩人只有一首詩存世,無一梅字卻寫出史上最美的梅,成一個詞牌名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北魏詩人陸凱的詠梅之作,詩名《贈範曄詩》,陸凱平生只有這一首詩存世,全詩無一梅字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梅,短短20字令人拍案叫絕,最後還成了一個詞牌名。《贈範曄詩》北魏.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經典文言文賞析|管仲巧用老馬之智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⑤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⑥一寸而仞⑦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⑧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⑨過乎?注釋管仲、隰(xí)朋:齊桓公手下的兩個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