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榜樣:一個人守店 砍掉小面滷菜夜排檔 只賣白砍雞反而火了

2020-12-17 食都文化

5月22日早上,收到一個微信添加,是賣白砍雞的楊師傅——楊永東。

他的小店,名叫東東楊記白砍雞,約100平米,就在渝中區較場口凱旋路的融創白象街。

不用坐凱旋路電梯,而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坡,走到底轉彎就能看到白象街和他的店鋪。

他一個人在堅守,這是一個怎樣的戰疫精神呢?剛好有空,帶著這份好奇,當天中午,小編就去看看。

沒有想像中的艱難,他過得還好。目前,他一天賣得八九隻雞,有50多元一斤的黃皮雞,也有60多元一斤的烏皮雞。

他說,付得起6000多的房租,還有點微利,夠自己一個人的工資。

一道菜品,做成一個店,功夫在於專和精。楊師傅說,這個100平米的小店,賣過小面,賣過米線,賣過滷菜,還有堂食,還有夜排檔

「幾個員工的工資,一個月就是3萬多塊。」他說,「表面很熱鬧,實際不賺錢。主要是白象街這個地方,人氣還是不夠熱鬧。」

自從2020年1月份開始,楊師傅不得不狠心砍掉一切,決定自己一個人做,且只做白砍雞外賣。如今,他一天有八九隻的銷量,生意好時也有一天10來只的。

白砍雞,又名白斬雞,是四川樂山的一道名菜,在廣東和廣西也很盛行,素有「名馳巴蜀三千 裡,味壓江南十二州」的美稱。

郭沫若曾說:少年時代在故鄉四川吃的白砍雞,白生生的肉塊,紅殷殷的油辣子海椒, 現在想來還口水長流……

楊師傅專做白砍雞,對雞的品質要求更高了。他進貨,來自他親自指定的養雞場,每隻毛重四五斤,根據季節有所變化。

每天大早6點,他就起來忙活了。工作其實很簡單,即煮雞、砍雞、拌雞。但越簡單的活路,越不容易做好。

楊師傅說,白砍雞這一門手藝,是舅舅傳給他的,後來又專門去拜師學藝,有自己獨特的工藝和配方,還融入了他自己家鄉樂山的味道和獨特的重慶味道。但這些還是不夠,做事認真,注意每一個細節,是贏得顧客不斷回頭的關鍵。

一鍋紅油辣子,是楊師傅做白砍雞的重中之重。當天砍雞剔出來的雞骨頭,第二天一早起來上班就用來煮成高湯,是主要調料之一。

楊師傅說,這一鍋油辣子,其實並不很辣,而是特別的純和香,能夠讓人的腸胃非常舒服;就憑這一點,自己就敢一個人,開一個店,店名就叫白砍雞。

楊師傅的白砍雞與眾不同,還在於他有一鍋長時間熬製的雞湯;

這也是拌白砍雞的重要湯料:湯鮮不油膩,美味看得見。

作為烹調達人,楊師傅是一個肯鑽研的人。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說自己都習慣了一個人,一個人最能靜下心,不管是反思自己,還是學點東西,都很好。

現在人們講究吃得好,吃得精細,體現在什麼地方?楊師傅說,比如雞脖子,不能直接砍,而要先劃開皮,把裡面的淋巴結即有素的瘤子撕乾淨;發現有淤血的地方,也要剔除。

目前,楊師傅做到每天的雞,當天賣完。他做外賣很奇特,就是只賣給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老顧客,沒有在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叫賣。

他說,做精緻的美食,走的是小眾路線,你得有自己的消費群體;外賣平臺是廣撒網,拼的往往是價格和促銷,無形中就沒有什麼利潤了,這種做法其實並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品嘗楊師傅的白砍雞,真是唇齒留芳,味比三家。首先,雞的品質很好,吃肉一點都不柴,能吃到絲絲肉香;加上油辣子中特有的香味,讓人越吃越想吃。

曾經,楊師傅的白砍雞,獲得重慶移動電視臺美食欄目特別推薦,果然名不虛傳。時不時,楊師傅又發個微信或抖音秀一下,也就經常有口水直流的吃貨,不辭路途遙遠從江北、南岸前來購買,一吃為快。

楊師傅說,自己早就註冊了商標,產品做好了,下一步需要引進新設備,做出標準,做出影響,慢慢做出自己的品牌。

楊師傅說,每天銷量10隻以內,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應付;10隻以上,可以考慮請個助手;現在這樣的小店,每天15隻封頂,賣完就休息,絕不會為了走量而影響品質。

走過大江南北,見過各種場面的楊師傅,是川渝烹飪界的一名大廚。順應形勢,他徹底放下身段,事無巨細,一心做好白砍雞,雖然很累,但樂在其中。

「當你帶著熱愛去做一件事時,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因為苦中有樂;比如今天中午,一個客戶請客,吃了2斤還要再加2斤,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食都文化 羽翔 採寫

尋找戰疫榜樣,歡迎提供採訪線索

食都文化: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的美食專輯和網絡傳播平臺;以食為引,涵蓋吃喝玩樂

相關焦點

  • 重慶小面在成都火了!
    ■羅森便利店賣起了重慶小面  ■成都的一熱勝三鮮在佐料上與重慶店沒有分別自11月21日央視播出紀錄片《嘿!小面》後,重慶小面著實火了一把,而且還火到了外地,尤其是與重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成都。「重慶人吃麵只講味道,海椒花椒顆粒大一點有些人反而覺得香,一般不會管佐料是否粗糙,沒想到成都人這麼注重細節。」梁建馬上把佐料製作得更細,還棄用了只鹹不香的本地醬油,改用重慶產黃花園醬油。在麵條上為突出重慶特色,還專門找了一家麵條店定製麵條,把成都慣用的棒棒面(一種較粗的無鹼或少鹼麵條)改為水面。經過一個多月改良後,梁建的生意大有起色,如今一天能賣出100多斤面。
  • 滷菜店開店備貨選料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開不開,做事就要先決心如果做,你賣熟食是準備自己做?還是從別人那購買現成的?,或者你是一部分自己做另一部分購買現成的?其實很多商家都是部分自己做,部分購買現成的。因為全部都要自己做,你工作量要很大的,除非你生意很好,僱了很多人,否則你一個人是絕對忙不過來的,不要以為滷菜滷好就放在那等著賣了。
  • 淺談傳統型滷菜店經營技巧:一個簡單技巧就能贏得顧客深度信任!
    英雄哥一直以來的觀念,開一家滷菜店成功與否,口味只佔到一半左右的概率,除此之外選址很重要,營銷也很重要,有時候有了好的地點經營,還需要一把營銷來助力,才能將生意一炮打響,進而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用營銷來輔助,這樣可保生意蒸蒸日上,提到經營技巧,其實不同類型的滷菜店,其差異性還是很大的,比如傳統型滷菜店與休閒型滷菜店在經營模式與技巧上面就有很多區別,今天英雄哥著重想談的是傳統型滷菜店的經營心得體會
  • 沙坪垻土著才曉得的白砍雞,開到凌晨三點,天氣再冷我都願意去吃
    今天好吃妹兒吃的這家店就開了20多年,招牌菜是白砍雞。可能有的粉絲會說,這個天吃白砍雞,會不會太冷了?好吃妹兒經過親身體驗後表示,即使它是一道涼菜,下大雪我也願意來吃!而這份白砍雞卻是連雞肉都能品出鮮味,感覺不放佐料都會很好吃!△白砍雞雞肉口感緊實,嚼勁足卻不塞牙。佐料偏荔枝味帶回甜,比起單純的重口味,更讓人印象深刻。鮮美的雞肉,一口一口吃得停不下來,兩個人都能輕輕鬆鬆幹光一份。
  • 青浦夜排檔終於不再成「氣候」
    夜排檔一旦形成「氣候」,想要整治,難度非常大。在青浦區夏陽街道浦倉路上,就有一個形成「氣候」的夜排檔市場,多年來屢次整治,「城管一來,馬上收攤;城管一走,迅速回潮」,成為頑疾。今年夏天,青浦區城管大隊和夏陽街道城管中隊結合青浦區國家衛生區覆審工作和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區」創建活動,在夜排檔整治活動中,引入了社會力量參與管理,效果明顯,「如今浦倉路上凌晨12時半之前已看不到一個夜排檔。」
  • 越普通的滷菜,越能考驗滷菜人功底,白切雞做不好千萬別開滷菜店
    為什麼"白切雞"做不好不建議你開滷菜店呢?這裡不是說你的滷菜產品裡一定要售賣白切雞,而是白切雞作為一道看似人人會做的最基本的滷菜成品菜餚,其實是最能考驗功底的,做不好的人,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開不了滷菜店的「白切雞」的做法看似簡單,將雞扔進沸水裡燒熟,然後過冷水,最後調醬汁就可以售賣了,但其實越簡單就越不普通,以白切雞為例,不同的加熱溫度,會對成品的質感和口感產生極大的影響,成品的「爽」「嫩」「滑」「彈」
  • 高淳人露天夜排檔的記憶將成回憶,城區夜排檔攤點全面關停在即
    每年夏天,夜排檔就是高淳最熱鬧的地方。夜晚時分,約上三五好友到夜排檔攤點吃上一頓,啤酒暢飲,大快朵頤,是高淳夏季街頭的一道風景線。下午5時以後至次日凌晨2時左右,夜排檔熱鬧非凡、炒菜聲、碰杯聲、猜拳聲伴著各種撲鼻的香味把夜攪得如同白晝,一派繁華景象。就在昨天,區城市管理局正式發布通告,關停城區所有夜排擋攤點:
  • 滷菜培訓班分享開滷菜店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滷菜培訓班分享開滷菜店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歡迎大家關注保定味霆滷肉熟食技術培訓講解百家號,今天我們滷菜培訓班的李老師來分享跟各位朋友分享一個學做滷菜需要了解的小知識,開滷菜店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供各位朋友參考了解。
  • 這張滷菜配方居然拯救了一家滷菜店!學滷菜技術認準好師傅真配方
    河南周口的小楊幾個月前盤了一個滷菜店,生意一直不景氣。小楊知道是自己門店菜品的味道不好,就想著重新找個手藝好的師傅拜師學藝。小楊託人打聽一番終於有了信兒,朋友給小楊介紹了一家安徽合肥的滷菜店,朋友告訴小楊這家店已經開了幾十年,經手了三代人,近幾年開始招收學徒。
  • 冬至滷菜市場提前火了
    本報記者小圓「今年冬至前特別鬧猛」,昨天在杜三珍閶門店,一位擠在採購人流中的老蘇州介紹,20日就是冬至夜,沒想到今年冬至市場這麼早就「火」了。冬至夜「有得吃,吃一夜;嘸不吃,凍一夜」。周斌介紹,蘇州人有「肥冬瘦年」的傳統說法,隨著市民過傳統民俗節日的熱情高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冬至,近幾年已演變成為一年一度的「滷菜狂歡節」。「冬至夜、小年夜這兩天,成為一年中蘇式滷菜單日銷售量的兩大高峰。」
  • 重慶小面、酸辣粉、滷菜、蘸料的通用秘制重慶紅油配方,記得收藏
    重慶小面是重慶四大特色美食之一,是一款發源於重慶的一種特色小吃,歸屬於渝菜中。雖說重慶小面是重慶麵食中最簡單的一種,但是確實最出名的一種。酸辣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重慶的秘制紅油,這個紅油可以用於重慶小面、酸辣粉、滷菜的拌料,或是製作一些蘸料等等,這款紅油配方可是一家老店一直使用的紅油配方,感覺有用記得收藏。
  • 開滷菜店賺錢嗎?不同滷菜的利潤有多少?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可以看見滷菜店的身影。尋著誘人的香味望過去,出現在視野的是金黃色的鴨掌、雞腳、豬耳朵......在嗅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下,早已不自覺的咽下口水,掏出錢包。一頓美味結束之後,不由得想這麼好吃的熟食,自己開家店應該很不錯,那麼開滷菜店賺錢嗎?滷菜在八大菜系中均有一席之位,這代表著在中國大地上各個地方的食客都吃滷菜,都愛滷菜,可見滷菜的消費市場何其廣闊!相比較其他開店,滷菜省事省錢。一鍋滷料就能滷盡天下食材,大大減少開店人的工作負擔。
  • 重慶人對小面的依戀,火鍋比不了
    離開重慶,沒有小面《舌尖2》中出鏡後,小面一瞬間從重慶街頭火到了各大城市的商場、步行街、大學門口。但正如總導演陳曉卿所說:「世界上有兩種小面,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 BTV暖暖的味道據2018年重慶市商務委提供的數據顯示,重慶共有8.4萬家小麵店,每店每天平均賣150碗面,每天要賣出1260萬碗面
  • 杭州西點市場真這麼火?賣滷菜公司想開高檔蛋糕店
    從2008年12月,「不老神」在衢州開出第一家高檔蛋糕店之後,短短8個月的時間,不老神在衢州的大街小巷,先後開出了16家高檔西點店。  近日,公司透露消息稱,將陸續考察紹興、嘉興、杭州等城市的西點市場,繼續加大西點擴張的規模和力度。  該公司戰略發展部鄭靜表示,不老神旗下的蛋糕店皆為高端產品,針對衢州市場高檔蛋糕店空缺,旨在一舉佔領整個高端市場。
  • 渝北這些人氣小麵店,分分鐘滿足你的胃,你吃過幾家?
    一碗小面就能完美解決清湯紅油雜醬面豆花肥腸牛肉雞公豬耳朵(面)......北小面(渝北非遺)俗話說小面的佐料是精髓油辣子是靈魂油溫、用量、手法、順序等每一個方面稍有不同都將影響最後的味道>因此有千店千面的說法與其他小麵店不同的是北小面始終堅持傳統工藝17種調料中除了雞精味精其他全部為手工製作因此北小面的油辣子辣而不燥,頗受食客歡迎
  • 同濟大學開滬上高校首家夜排檔 人氣爆棚
    小龍蝦、螺螄、燒烤、滷味、麻辣燙……當這些夜排檔的「名菜」進入大學食堂,學生們的幸福指數再次爆棚。從上周五(4月15日)開始,滬上高校首家夜排檔在同濟大學開業。高校食堂辦起夜排檔,對抗學校周圍飽受詬病的黑暗料理是一個重要原因。媒體曾多次報導過滬上高校周邊黑暗料理衛生環境差、擾民等問題,也是所在區縣和相關部門的管理難點。如今學校食堂裡嘗試開辦夜排檔,既能滿足了師生飲食多樣化需求,也更加健康和安全了。眾所周知滬上高校中素有「吃在同濟」之說,可高校食堂裡的大排檔受歡迎嗎?在與黑暗料理的PK中,師生們「用腳投票」的結果又如何?
  • 小面》帶火麵館生意 吃貨大出動
    小面》帶火麵館生意 吃貨大出動 昨日,聚園面莊,市民享受美味的小面。  央視紀錄片頻道《嘿!小面》有多火?看看昨天重慶各大麵館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重慶的小面有多好吃,看看麵館的「吃貨」和外地網友的口水就知道了。昨日,重慶晨報記者探訪紀錄片《嘿!小面》提到的部分麵館,為你展現重慶小面的魅力。
  • 重慶女子在巴黎賣小面 一碗63元不訂座吃不到
    這個名字裡,「糖」字代表甜品,「椒」字代表的則是重慶味的代表———麻辣,因為她的店裡不但賣甜品,還賣小面,以及涼麵、酸辣粉等重慶小吃。楊旎琨說,自己從小就愛吃小面。「現在重慶小面的名氣越來越大,也是重慶美食的另一張名片了。」楊旎琨說,加賣小面,她店有了特色,還能讓法國人認識重慶美食,一舉多得。  開張之初,椒糖的主打產品還是生日蛋糕。
  • 泉州的宵夜:肉粽、生蠔、魚丸和土筍凍,非常熱鬧的夜排檔
    價格在泉州不算便宜,但是誰叫它在這麼文藝的一個園區裡呢?這裡晚上還會放電影,大家晚上可以坐在這裡,喝杯飲料,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旅館大堂,有撞球桌,黃色L形桌子白天是員工吃飯的地方,我們穿過走廊,在房間裡放下背包,就打算去逛逛泉州的夜市,吃點泉州的小吃,好不容易到泉州,能多吃一點是一點。
  • 嘉興最好吃的白雞,如今只剩下一個品牌,還不屬於創始人
    說起白切雞,老嘉興人都會想到一個名字—小來寶。曾幾何時,小來寶白切雞是嘉興公認的好吃。小來寶本名範金洪,1938年出生,2005年去世。範家有兄弟姐妹6個,範金洪排行第二,大哥有個小名叫大來寶,他自然被人叫小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