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國際巨頭長期壟斷,打造中國高壓共軌傳感器...

2020-12-13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一、項目背景

當今世界正面臨能源供應和環保排放的雙重挑戰,動力系統領域目前以減排降耗為主要應對措施。與汽油機動力相比,柴油機動力有很多優勢,主要表現在,能減少20%-25%的CO2廢氣排放量,平均燃油消耗節省20%-30%。普通柴油機的排放對大氣、人居環境等仍然有一定影響,讓更多的柴油機採用先進燃油噴射技術——高壓共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進一步降低排放並節省燃油消耗。

1、高壓共軌技術

高壓共軌柴油機是指在高壓油泵、壓力傳感器和電子控制單元(ECU)組成的閉環系統中,將噴射壓力的產生和噴射過程彼此完全分開的一種供油機器。它是由高壓油泵將高壓燃油輸送到公共供油管, 通過公共供油管內的油壓實現精確控制,共軌系統的噴射壓力完全獨立於發動機的轉速,這樣,有利於改善發動機的低速性能、有利於冷起動、有利於降低噪聲、有利於減少排放。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噴射壓力越來越高(噴射壓力高,噴射更徹底、排放更小、燃油經濟性更好),由150MPa發展到200MPa,未來壓力還會進一步提高。高壓共軌系統的關鍵部件是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

2、國內市場和供方現狀

高壓共軌系統中的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對原材料、生產工藝及技術有著較高要求。我國部分大學、研究所和企業通過合作或獨立自主研發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與國外仍存在差距。國外主要有三大公司在研發和生產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美國福特、德國博世、日本電裝。

松諾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諾盟)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等高端壓力傳感器產品。其中,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經國家相關部門檢測,整體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該項技術所生產的壓力傳感器同樣可適用工程機械、建築機械、石油化工、核工業、冶金、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該產品自主研發、技術可控、原材料可控、100%完全國產、且成本低。

3、產業發展前景

我國是柴油發動機的生產大國。柴油發動機廣泛應用在武器裝備、艦船、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發電系統、汽車等領域。我國主要的柴油機生產企業有: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玉柴船舶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有限公司、淄柴動力有限公司、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廣州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山西晉柴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全國柴油機企業每年生產各類柴油機超過1000萬臺。

另外,我國每年生產工程機械、建築機械約80萬臺,每臺機械平均需要四隻高性能壓力傳感器產品,每年需要約 400 萬隻(包含維修)高性能壓力傳感器產品。因此,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等高性能壓力傳感器產品在柴油機、工程機械等領域需求量大,市場前景廣闊。

二、技術先進性

1、技術創新性

1.1 創新性地發明耐高低溫,溫度係數極低的新型敏感材料技術

松諾盟創新性地研製新型敏感材料,其溫度係數小於2×10-6/℃, 能保證傳感器在超高、超低溫環境下具有極小的溫度漂移,保證傳感器的長時間工作穩定性。

松諾盟產品經國防科技工業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檢測(該機構是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認可以及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許可的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產品整體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個別指標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

1.2 耐高溫、高壓、抗腐蝕性能強的新型彈性體材料技術

松諾盟採用具有金屬和玻璃的優點,又克服了它們各自缺點的非晶合金材料做彈性體,在400℃高溫下可長期穩定工作(極限溫度可達1000℃),具有耐極高溫、極低溫、耐高壓力、抗腐蝕性能強以及體積小等優點。

1.3 先進的納米薄膜功能材料製備技術

薄膜壓力傳感器,其功能薄膜製備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之一。

松諾盟製備的納米膜具有膜雜質汙染小、與基體粘附好、膜緻密、均勻、針孔少、內應力小、機械強度好、電特性好等優點,使得由此類功能納米薄膜製造的壓力傳感器同時具有高精度、高穩定性、適應超高(低)工作溫度和耐惡劣環境的優良性能。

因此,納米薄膜壓力傳感器是目前世界上真正做到零點漂移極小,溫度影響極小的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精確度以及耐極高(低)溫、高壓力的新一代壓力傳感器。

1.4 攻克一體化高壓結構設計等難題,實現超高壓產品智能化製造

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結構緊湊、體積小、壓力大,這就要求在有效的體積範圍內,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既滿足體積小的要求,又滿足耐高壓以及抗震動、抗電磁幹擾等要求。公司通過多年的攻關研發,成功地解決了一體化壓力傳感器性能實驗與檢測方法,以及超高壓傳感器的測試和標定等技術難題。

另外,壓力傳感器的測試和標定核心是高精度的超高壓壓力源。目前全世界主要有GE、DHI等企業生產高精度的超高壓壓力源。我公司通過自主設計,可使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的測試與標定實現智能化製造、全自動運行(國內首創),大大提高傳感器的測試精度,減小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2、國內外同類技術對比

世界上主要有美國福特、德國博世、日本電裝三大公司生產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它們約佔有全球90%以上市場份額,而高壓共軌系統中的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也主要由德國博世、日本電裝公司生產。

松諾盟投入巨資研究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突破了該產品的多項關鍵技術,產品整體性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產品與世界先進產品對比表如下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六項主要性能對比,有綜合精度、零點溫度漂移、長時間穩定性三項指標具有優越性,其他三項指標持平。

表 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國內外同類產品性能對比表

三、產業化規劃及社會經濟效益

1、企業簡介

松諾盟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國家專利58項,其中擁有高壓共軌傳感器核心發明專利12項)的高性能納米薄膜壓力傳感器、變送器及精密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於國家級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資金12000萬元。

公司目前擁有高級研發工程技術人員33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13人,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25人。公司是「長沙市智能製造試點企業」。

2、產業化規劃及社會經濟效益

傳感技術是一項現代科技正在迅猛發展的前沿技術,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一起構成現代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

目前,雖然我國傳感器(含二次儀器儀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但高精尖傳感器產品絕大部分是利用國外核心元件組裝而成,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傳感器產品仍在少數,傳感器產業整體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

松諾盟於2019年正式落戶國家級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傳承北京中航興盛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多年深厚的納米薄膜壓力傳感器開發技術,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單位開展傳感器技術深度合作,研發生產的高性能納米薄膜壓力傳感器、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等產品廣泛應用在軍工、石化、冶金、交通、機械、物聯網等領域,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

松諾盟擬通過三年努力,建設我國軍民兩用高性能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打造中國高壓共軌傳感器湖南產業基地。實現年產500萬隻高壓共軌壓力傳感器和200萬隻高性能納米薄膜壓力變送器、年產值100億元、年利稅55億元的生產規模,同時帶動相關配套產業300億元的產業規模,為湖南經濟建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為我國國防建設、經濟建設以及我國高性能壓力傳感器替代進口、實現完全國產、並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焦點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我省攻克PTT新型化學纖維核心技術
    這種材料在國外非常昂貴,如今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3-丙二醇生產技術在我省研發成功。該項目攻克了長期制約我國PT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為該行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由黑龍江省石油化學研究院承擔的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計劃項目「50噸/年丙烯醛水合加氫法制1,3-丙二醇中試」日前通過了專家驗收,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高壓共軌_愛卡汽車
    高壓共軌技術是指高壓油泵、壓力傳感器和ECU組成的閉環系統中,將噴射壓力的產生和噴射過程彼此完全分開的一種供油方式,由高壓油泵把高壓燃油輸送到公共供油管,通過-對公共供油管內的油壓實現精確控制,使高壓油管壓力大小與發動機的轉速無關
  • 在高壓共軌市場叫板博世,遼陽新風憑什麼?
    在高手雲集的汽車高壓共軌領域,以博世、電裝、德爾福為代表的跨國公司長期控制著國內市場,起步晚、技術弱、資金少的國內企業一直只有挨打的份兒,甚至被認為沒有能力涉足這一高精尖領域。  不過現在,我國高壓共軌產業的弱勢局面正在被一家新興民族企業扭轉。
  •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7日 12:58:3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一直為世界照明業巨頭——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所壟斷的釹玻璃燈泡生產技術
  • 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壟斷
    12月2日上午10點,美核電氣(濟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李蘇在坐落於濟南高新區齊盛大廈的研發中心內,正帶領團隊展開對主給水超聲波流量計測試方案的討論。這又將是一款打破美國壟斷的核電關鍵儀控裝備。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盤點卡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最新版)_光纖在線 - 和我們一起...
    2018年,射頻晶片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 博通3家壟斷,高通也佔一席之地。射頻器件的另一個關鍵元件——濾波器,國內外差距更大。手機使用的高端濾波器,幾十億美元的市場,完全歸屬Qorvo等國外射頻器件巨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這需要材料、工藝和設計經驗的踏實積累。
  • 日德長期壟斷的技術,被稱為工業製造的大腦,中國用14年攻克難題
    受歷史因素影響,成立不足百年的新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諸多核心技術或設備上依舊受制於外國。例如集成電路產業中,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晶片、光刻機、光刻膠等。雖說國內也能生產相關產品,但國產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在產業應用上沒有太大優勢。
  • 邊戰疫邊創新 中央企業攻下這些關鍵核心技術!
    在全力抗疫、有序復工的過程中,  中央企業真抓實幹打響提質增效攻堅,  科技攻關力度不減,  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  一些長期以來的技術壁壘被打破,  核心技術被攻克,  創新成果又「上新」,  創造出多個「國內首個」「世界第一」,  為「提質增效」注入強大動力。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如果中國依舊沒有掌握射頻前端技術的話,不僅會失去這部分市場,而且還會繼續充當「魚肉」的角色,任人宰割。 好在,有一家中國晶片公司已經成功打破海外的技術封鎖,這家公司正是卓勝微。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濟南企業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我國是核電大國,核電技術居世界前列,但核電儀控設備等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卻被國外長期壟斷。這為打破核電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具有裡程碑意義。美核電氣(濟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擁有中國三大核電集團——中核、中廣核和國電投集團一級儀控類合格供應商資質的民營企業。
  • 打破國際壟斷 氟矽材料走在世界前列
    近年來,淄博市科技局以突破核心技術和培育高端產品為主攻方向,通過新材料論壇、院士專家行等招才引智方式推動了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跨越式發展。通過持續增強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完善和優化產業鏈條,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打造國內領先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高地,以山東東嶽集團(下簡稱東嶽集團)為代表的氟矽材料更是走在世界材料界前列。
  • 蘇州國際科技園的中國芯:中科融合「AI+3D」核心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蘇州國際科技園的中國芯:中科融合「AI+3D」核心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1 10:03:42
  • 莞產機器人「逆襲」 聯手國際巨頭崛起
    B 從追趕者到引領者並打破國際壟斷   生產企業採用國產設備的加速,對設備生產商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於技術、核心零部件的短板,讓很多國內機器人公司吃盡了苦頭,同時也激發了設備生產企業創新研發的熱情和積極性。
  • 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打敗西方的技術壟斷,一年進帳超過19億
    的確,光刻機在晶片量產環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手機量產過程中的組裝環節,否則三星、臺積電等晶圓代工領域的巨頭也不會斥巨資搶購光刻機。但眾人皆知光刻機,卻不知晶圓製造過程中還有一種設備的重要性與光刻機相當,該設備便是蝕刻機。
  •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程院)承擔的技術示範井瀘203H57-2井順利完鑽,創四川頁巖氣公司瀘203區塊四開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工程院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重任,砥礪奮進,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
  • 技術解析:帶你了解博世的柴油共軌系統
    共軌系統(Common Rail Systems,簡稱CRS)將燃油在高壓下貯存在蓄壓器(高壓油軌)中,從本質上克服了傳統柴油機噴射系統的缺陷,其特性有:1、噴油壓力的產生不依賴於發動機轉速與系統噴油量
  • 徐工旋挖鑽機打破國外核心技術 "鑽"動神州
    這款在亞洲最大自製專用底盤、大直徑單排繩主卷揚、多檔位高效動力頭等關鍵核心技術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旋挖鑽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是中國創造的傑出代表和國內旋挖鑽機研發領域的裡程碑。徐工旋挖鑽打破國外核心技術亞洲之最鑽動神州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原標題: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
  • 國產國際先機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發布 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據悉,此次公開發布的NNW-FlowStar軟體,為國家數值風洞工程套裝軟體中的一款,專注於航空航天領域複雜氣動特性分析和多體運動仿真,凝聚了該中心科研人員近20年的軟體研發和複雜工程問題應用經驗,氣動力預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計算流體力學領域從In-house代碼向工業軟體邁進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