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和出版角度看《文藝學批評實踐》

2020-12-13 新浪家居

翁奕波

(汕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前常務副主編)

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文藝學批評實踐》一書,是鄭惠生老師近二十年來踐行文藝學批評之心血結晶。從這部創新之作中,我不僅感受到出版社領導獨具慧眼的學術眼光與膽識,也讀出了作者在文藝學批評實踐途中的寂寞、勇氣與艱辛,以及在此之後將會出現的文藝學批評理論的建構。

《文藝學批評實踐》

從內容看,《文藝學批評實踐》涵蓋文藝學批評對象的方方面面,是國內首部以文藝學及其學者為主要批評對象的學術專著。全書既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又有鮮明的個性魅力,自成一格,卓立於學術之林。其批評對象有朱光潛、袁可嘉、王寧、陶東風、李春青、王確、季廣茂、孔慶東、吳興明、馬相武、單小曦、黃浩、王彬彬、汪暉、王曉明、林毓生、陳曉明、李陀、王斑、劉禾、詹明信、齊澤克等國內外文藝學界知名學者。面對這些學術界的名人,面對當下文藝學界的諸多問題,沒有充分的知識積累和精深的理論修養,沒有良好的批評素質和學術研究能力,如何以理服人,如何客觀地,有針對性地,一針見血地展開批評。可以說,《文藝學批評實踐》的每一篇章,每一章節,甚至每一段落,都在在見證著鄭惠生老師所具備的厚實的理論基礎與研究實力,見證著他在文藝學批評實踐道路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全書的框架以及具體的篇章安排,表明作者正在構建一個新學科體系即「文藝學批評體系」的努力。儘管「文藝學批評體系」的建構本無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腳下。

從出版角度看,全書的參考文獻有一千多條,其中大部分為外國譯著,有作者的國籍、譯者的姓名等更多的信息需要審校,這無疑是很麻煩的,但該書編輯不避煩難,表現出對於學術規範的高度尊重,讓讀者看到了學術著作出版應該有的樣子。此外,本書的整體設計簡約大方,讓人耳目一新,與時下市面上花花綠綠爭奇鬥豔的書籍相比,有出於汙泥而不染之感。尤其是封面設計,簡簡兩筆,「清水出芙蓉」,清雅絕倫,饒有餘味。與本書題目《文藝學批評實踐》的「批評」二字的應有之義,既形成鮮明的對比,又相得益彰,和諧一致,體現了溫柔敦厚之中華文化內涵。設計者與編輯者之匠心獨運,令人感佩。

作者簡介:翁奕波(1950-),男,廣東潮安人。汕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前常務副主編,文學院碩士生導師。

附:《文藝學批評實踐》目錄

目錄……1

文藝學批評「非學術化」批判(代序)……1

第一章◇文藝批評的批評……1

一、文學經典的生成、意義和特性——兼與王確先生商榷……2

二、「不需要經典」論——對季廣茂教授的學術批評……19

三、「文學經典終結」論——與吳興明教授商榷……39

四、「簡訊文學功能誇大」論——對馬相武教授的學術批評……50

五、「通俗和高雅價值無高低」論——對孔慶東博士的學術批評……58

六、雅文學的困境與出路——兼批評思想界若干認識……75

七、文學典型於連論——兼批評學界的「左」傾思維……93

八、文學批評的「庸俗社會學」傾向——對張克明先生的學術批評……104

第二章◇文藝理論的批評……109

一、文藝理論學科建設的「反科學」傾向——對李春青教授的學術批評……110

二、文藝學的「越界」——與陶東風教授商榷……124

三、「文學的經濟品格」論——對曹路先生的學術批評……131

四、「否定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論——對單小曦先生的學術批評……139

五、文學發展的動因——兼批評「外因主導」論……145

六、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兼批評「文學功能誇大」論……156

第三章◇文藝史的批評……169

一、「文學經典時代」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70

二、「走進『後文學時代』」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85

三、「後文學社會」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92

四、「現代主義文學」論

——兼與廖星橋、陳慧、袁可嘉、陳燊、王寧諸位先生商榷……208

第四章◇文藝學課題、標準和期刊的批評……221

一、錯謬百出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222

二、朱光潛先生《談美書簡》的局限性——兼向教育部提建議……243

三、「現代中國美學經典」《談美書簡》的學理性缺失

——兼與張旭曙、謝勇先生商榷……252

四、學術期刊在文藝學批評上的嚴重缺失——以《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為樣本的分析與探討……265

第五章◇文藝學學術事件的批評……281

一、「汪暉事件」公開信的「非學術化」——對詹明信、齊澤克、白露、酒井直樹等82位國際知名學者的學術批評……282

二、學術規範與「汪暉涉嫌抄襲」事件的回應——對林毓生教授的學術批評兼與李陀、王斑、陳曉明、王曉明諸位先生商榷……302

三、評論、指控與發表上的失當——對王彬彬教授的學術批評……329

第六章◇高校文藝學的批評……349

一、「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與陶東風教授商榷……350

二、高校文學理論教材「發展論」的建設——兼批評高校教材編寫的滯後……363

三、從調查結果看文學及其理論的研究與教學的重心——兼批評「價值無差別」論和「只做闡釋者」論……373

四、文藝理論教學科研的反思與批評……385

參考書目……429

附錄……457

後記……462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801文藝理論與批評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801文藝理論與批評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1文藝理論與批評今天我們就來對801文藝理論與批評
  • 2021年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考研參考書及經驗指導
    未來,文學院將在融合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培養世界一流的中文教育和文化創新人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文學院。本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豐富的文藝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
  • 【邸報】中國海洋大學文藝學博士研究生高層論壇舉辦
    論壇伊始,韋春喜教授和薛永武教授對參會專家和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論壇促進高校間學科內部的相互交流,共同促進文藝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本次學術論壇分為專家講座和專題發言兩部分。專家講座異彩紛呈,以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新世紀我國文藝的文化轉向與多元創新」的講座為開端,講述了新世紀文藝學的越界、擴容與轉向的新命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黨聖元教授做了題為「『辨體明性』與傳統文體批評」的講座,以「辨體明性」為話語起點和理論旨歸,以體用相兼、本末相洽為認知方式和批評路徑,闡述中國古代文體批評的固有傳統;山東大學譚好哲教授做了題為「中國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建構的主體性問題」的講座,從個人主體性
  • 錢翰:二十世紀法國先鋒文學理論和批評的「文本」概念研究
    該文中,錢翰老師梳理了互文性概念走過的歷史軌跡,分析了作為解構批評方向的互文性與作為文本分析工具的互文性,鞭辟入裡,邏輯縝密。方錫球老師在留言區留言:拜讀了。說得清清楚楚,有收穫,謝謝。還有其他的研究者也有留言。看到文藝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微信組成員感到欣喜,這正是我們的創號初衷——以新形式與學界同仁交流對話、拓寬學術話語空間。
  •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範式與批評實踐審思
    內容提要: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創作與批評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成績斐然,成為中國當代學術界獨具特色的研究領域。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經歷了三次範式轉換,從「人學範式」、「現代性範式」到「後女性主義範式」,從演進邏輯上看,呈現從單一到豐富並逐漸深化的走勢,逐漸由文學層面向社會學乃至哲學層面開拓和推進。
  • 我們何以研究批評家並書寫批評史?
    而研究及批評的批評文本自然應以各位批評家深具匠心撰寫並自主編輯發表、出版的文字為主要對象,即那些已經發表、出版或試圖發表、出版而尚未發表、出版的理論專著、批評文集等——這些文本通常集中承載著每位批評家的學術立場、批評理論和批評觀念。批評史是批評家英雄業績的歷史。批評家的英雄業績既包括其傳奇的生平事跡,也包括批評家具體的批評理論和批評觀念。
  • 21考研院校排名:文藝學專業
    文藝學研究生院校排名是對文藝學專業研究生大學排名的相對研究生專業實力評估,文藝學專業研究生大學排名反映了本專業在全國開設文藝學專業學校中的排名情況,此排名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專業排行榜報告得出通過排名可以反映出文藝學專業研究生排名的師資力量、科研成果、就業前景,一般研究生專業排名靠前的專業無論在學術發展還是就業上都有更多的優勢,但同時考研的競爭也更激烈,相對來說更難考取
  • 博雅教育的強力指南書——國際基督教大學出版實踐成果
    在過分專業化的教育弊端日益顯現的日本大學中,自辦學之初起就堅持重視博雅教育的國際基督教大學出版了詳細介紹博雅教育最新實踐成果的書籍《博雅教育浪潮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因違規出版內容低俗格林童話被查處
    嚴肅出版紀律 牢記社會責任  ——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違規出版《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一書有關事宜採訪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管理司有關負責人   12月初,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一書由於內容涉及色情、暴力等內容,受到許多讀者的嚴詞譴責
  • 神學翻譯雜談(7)|從漢語角度批評
    我很希望他可以繼續提高翻譯水平,也能夠繼續在神學翻譯領域深耕下去,也希望賢理璀璨出版社可以順利的籌款出版這三本書。我知道譯者的不易,也曾經在朋友圈轉過有關的信息,希望大家多多為這樣的年輕譯者禱告,也多多地支持。我自己是久已不大看翻譯的神學作品。但最近兩次,讀者直接從中文版中指出錯誤,還是讓我有些傷感。
  • 王鴻任:「建議、批評和意見」之我見
    既然法律規定的表述是「建議、批評和意見」,實施這一規定的過程中為什麼都不作分類呢?如果無須分類,法律何不在作出規定時就只表述為「建議」呢?對此,筆者有如下之看法。首先,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有一定區別的。法律規定人大代表有權「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從總體上體現了法律賦予人大代表為人民群眾代言的廣泛性。
  • 王鴻任:「建議、批評和意見」之我見
    「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代表法賦予人大代表的權利。但在代表提出遞交、匯總統計、會後交辦、直至反饋辦理結果,各個環節的提法均簡稱為「代表建議」,並沒有作出「建議」、「批評」、「意見」的具體分類。既然法律規定的表述是「建議、批評和意見」,實施這一規定的過程中為什麼都不作分類呢?如果無須分類,法律何不在作出規定時就只表述為「建議」呢?對此,筆者有如下之看法。
  • 推進網絡文藝批評理論的建設與研究
    蓬勃發展的網絡文藝不僅對網絡文藝批評實踐提出了現實要求,也要求學界及時推進網絡文藝批評理論研究。網絡文藝批評在批評的性質、對象、主體、方法、標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筆者所致力的媒介文藝學研究認為,四大批評類型忽略了文藝活動中媒介要素的存在,特別是今天的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媒介的強勢介入使文藝活動中其他要素及其關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催生出了網絡文藝新形式。如果考慮到媒介要素的存在,批評家就有可能傾向於從作品(更確切的說是文本)和媒介的關係進行批評實踐,從而形成不同於以往四大批評類型的新批評形態或批評範式。
  • 嚴復翻譯出版實踐活動與思想的當代價值
    每種語言使用的地域、環境不同,正確、充分理解原作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感情色彩、語言風格,客觀描述原文信息和旨意,準確編輯出版文章,確保不偏離原文、不曲解原作,是翻譯和出版的首要任務。嚴復指出,求其信、已大難矣,沒有完全尊重原著的要義,是當時翻譯和出版活動質量不高的關鍵因素。
  • 換個角度看文學翻譯
    文與質的統一觀是中國傳統譯論的主流,中國傳統譯論不僅借鑑了中國古代美學的理論思想和審美範疇或形態,還沿用了中國古代美學的方法論。然而,多年來,中國的翻譯研究雖然借用了美學的理論理想和審美範疇,卻多停留在用於譯論的表述上。一旦涉及翻譯批評,尤其是文學翻譯研究,主要還是以從語言文學的角度研究為主,重點對比原文與譯文在語言處理上的優劣高下,很少有人從美學角度系統地進行比較研究。
  • 【主編講堂】​如何看對教育的批評,「愛哭的孩子多給奶」嗎?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的日益普及,網際網路正成為表達和傳遞民意的重要渠道,這也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社會民主渠道的重大改變之一。在眾多民情民意中,對於教育問題的反映和評論是比較多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教育普及後,國家穩步發展和社會穩定的表現。在民不聊生的戰爭年代,在經濟蕭條時期或者政治混亂年代,普通老百姓關注的是生命安全和解決溫飽問題,不可能關心教育。
  • 每年拿出1000萬扶持數字出版項目 這家出版集團如何推進數字內容...
    他介紹說,安徽集團按季度召開數字內容推進會,旗下所屬的將近十家出版單位每家必須設立數字出版專門的機構,明確分管社長、總編輯,對數字精品內容項目實行發現一批、儲備一批、扶持一批的政策。(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四種變化":疫情催動行業變局  當前疫情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新一輪數字經濟浪潮的到來,出版形式、閱讀方式、商業模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也推動了圖書報刊出版向數位化轉型,以讀的時代變到聽、看、玩等體驗上來。
  • 2021~2022年西北大學文藝學專業考研成功上岸前輩備考經驗
    文學類的書都挺多的,我當時看了12本左右。如果說你的時間比較緊張,沒時間看那麼多,可以在新祥旭找個直系的學長學姐一對一的對口教學,一是他們的經驗和筆記可以直接拿來用,二是專業的一對一授課針對性強而且學籍效率非常高,基本上能短時間掌握考點和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