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奕波
(汕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前常務副主編)
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文藝學批評實踐》一書,是鄭惠生老師近二十年來踐行文藝學批評之心血結晶。從這部創新之作中,我不僅感受到出版社領導獨具慧眼的學術眼光與膽識,也讀出了作者在文藝學批評實踐途中的寂寞、勇氣與艱辛,以及在此之後將會出現的文藝學批評理論的建構。
《文藝學批評實踐》
從內容看,《文藝學批評實踐》涵蓋文藝學批評對象的方方面面,是國內首部以文藝學及其學者為主要批評對象的學術專著。全書既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又有鮮明的個性魅力,自成一格,卓立於學術之林。其批評對象有朱光潛、袁可嘉、王寧、陶東風、李春青、王確、季廣茂、孔慶東、吳興明、馬相武、單小曦、黃浩、王彬彬、汪暉、王曉明、林毓生、陳曉明、李陀、王斑、劉禾、詹明信、齊澤克等國內外文藝學界知名學者。面對這些學術界的名人,面對當下文藝學界的諸多問題,沒有充分的知識積累和精深的理論修養,沒有良好的批評素質和學術研究能力,如何以理服人,如何客觀地,有針對性地,一針見血地展開批評。可以說,《文藝學批評實踐》的每一篇章,每一章節,甚至每一段落,都在在見證著鄭惠生老師所具備的厚實的理論基礎與研究實力,見證著他在文藝學批評實踐道路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全書的框架以及具體的篇章安排,表明作者正在構建一個新學科體系即「文藝學批評體系」的努力。儘管「文藝學批評體系」的建構本無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腳下。
從出版角度看,全書的參考文獻有一千多條,其中大部分為外國譯著,有作者的國籍、譯者的姓名等更多的信息需要審校,這無疑是很麻煩的,但該書編輯不避煩難,表現出對於學術規範的高度尊重,讓讀者看到了學術著作出版應該有的樣子。此外,本書的整體設計簡約大方,讓人耳目一新,與時下市面上花花綠綠爭奇鬥豔的書籍相比,有出於汙泥而不染之感。尤其是封面設計,簡簡兩筆,「清水出芙蓉」,清雅絕倫,饒有餘味。與本書題目《文藝學批評實踐》的「批評」二字的應有之義,既形成鮮明的對比,又相得益彰,和諧一致,體現了溫柔敦厚之中華文化內涵。設計者與編輯者之匠心獨運,令人感佩。
作者簡介:翁奕波(1950-),男,廣東潮安人。汕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前常務副主編,文學院碩士生導師。
附:《文藝學批評實踐》目錄
目錄……1
文藝學批評「非學術化」批判(代序)……1
第一章◇文藝批評的批評……1
一、文學經典的生成、意義和特性——兼與王確先生商榷……2
二、「不需要經典」論——對季廣茂教授的學術批評……19
三、「文學經典終結」論——與吳興明教授商榷……39
四、「簡訊文學功能誇大」論——對馬相武教授的學術批評……50
五、「通俗和高雅價值無高低」論——對孔慶東博士的學術批評……58
六、雅文學的困境與出路——兼批評思想界若干認識……75
七、文學典型於連論——兼批評學界的「左」傾思維……93
八、文學批評的「庸俗社會學」傾向——對張克明先生的學術批評……104
第二章◇文藝理論的批評……109
一、文藝理論學科建設的「反科學」傾向——對李春青教授的學術批評……110
二、文藝學的「越界」——與陶東風教授商榷……124
三、「文學的經濟品格」論——對曹路先生的學術批評……131
四、「否定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論——對單小曦先生的學術批評……139
五、文學發展的動因——兼批評「外因主導」論……145
六、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兼批評「文學功能誇大」論……156
第三章◇文藝史的批評……169
一、「文學經典時代」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70
二、「走進『後文學時代』」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85
三、「後文學社會」論——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192
四、「現代主義文學」論
——兼與廖星橋、陳慧、袁可嘉、陳燊、王寧諸位先生商榷……208
第四章◇文藝學課題、標準和期刊的批評……221
一、錯謬百出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對黃浩教授的學術批評……222
二、朱光潛先生《談美書簡》的局限性——兼向教育部提建議……243
三、「現代中國美學經典」《談美書簡》的學理性缺失
——兼與張旭曙、謝勇先生商榷……252
四、學術期刊在文藝學批評上的嚴重缺失——以《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為樣本的分析與探討……265
第五章◇文藝學學術事件的批評……281
一、「汪暉事件」公開信的「非學術化」——對詹明信、齊澤克、白露、酒井直樹等82位國際知名學者的學術批評……282
二、學術規範與「汪暉涉嫌抄襲」事件的回應——對林毓生教授的學術批評兼與李陀、王斑、陳曉明、王曉明諸位先生商榷……302
三、評論、指控與發表上的失當——對王彬彬教授的學術批評……329
第六章◇高校文藝學的批評……349
一、「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與陶東風教授商榷……350
二、高校文學理論教材「發展論」的建設——兼批評高校教材編寫的滯後……363
三、從調查結果看文學及其理論的研究與教學的重心——兼批評「價值無差別」論和「只做闡釋者」論……373
四、文藝理論教學科研的反思與批評……385
參考書目……429
附錄……457
後記……462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